十九 捕蛇者说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啮( ) 腊( ) 募( )
嗣( ) 戚( ) 号呼( )
顿踣( ) 熙熙而乐( ) 殚( )
叫嚣( ) 隳突( ) 日蹙( )
谨食之(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________
(2)而乡邻之生日蹙 ________
(3)殚其地之出 ________
(4)曩与吾祖居者 ________
(5)非死则徙尔 ________
(6)则弛然而卧 ________
(7)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________
(8)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________
(9)吾祖死于是 ________
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毒若毒之乎 ________________
呼嘘毒疠 ________________
孰知赋敛之毒 ________________
(2)赋岁赋其二 ________________
复若赋 ________________
诗词歌赋 ________________
(3)之君将哀而生之乎 ________________
而乡邻之生日蹙 ________________
无御之者 ________________
悍吏之来吾乡 ________________
(4)以而吾以捕蛇独存 ________________
以尽吾齿 ________________
可以已大风 ________________
(5)而黑质而白章 ________________
而乡邻之生日蹙 ________________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________________
吾恂恂而起 ________________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________________
(6)若貌若甚戚者 ________________
若毒之乎 ________________
更若役 ________________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________________
4.选出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B.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C.而/乡邻/之生日蹙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请分别指出它们在句中的意思。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2)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
(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
6.在括号内补充省略的内容。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以啮
人,无御之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8.填空。
(1)《捕蛇者说》作者________,字子厚,世称________,唐代文学家,与________共同
倡导________,并称“________”,同列唐宋八大家。
(2)“说”是一种文体,可记叙,也可________,都是为了说明一种道理。本文通过蒋氏
一家三代人的悲惨经历和乡邻们的不幸遭遇的对比,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了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10.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阅读全文,说说乡邻们生活的悲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其余,则熙熙而乐”,你是如何理解这个“乐”字的?蒋氏是真的快乐吗?为什
么?
11.结合文意,回答问题。
(1)蒋氏捕蛇十二年,“几死者数”,可他不以为“病”,反以为“幸”,这反映了他
什么样的心态?其中又蕴涵着他怎样的情感?
(2)在常人看来,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何“甘”之有?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作者这样写,蕴涵着他怎样的情感?
12.文章第四段叙述蒋氏与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
结合文段简要分析其作用。
13.作者在文末引用孔子的话,有着怎样的表达作用?
14.“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作者还是把解救老百姓的希望寄托在最高统治者
身上,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景公闻命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公被②狐白之裘③,坐堂侧陛④。晏子入见,立有间⑤。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如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①霁(jì):雨后或雪后初晴。②被:同“披”。③裘:皮衣。④陛:宫殿的台阶。⑤有间:一会儿。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婴闻古之贤君( )
(2)逸而知人之劳( )
16.翻译下列句子。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7.文中景公觉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18.晏子巧妙运用什么方法使景公闻命,“出裘发粟与饥寒”的?
19.《捕蛇者说》和本文的统治者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niè xī mù sì qī háo bó xī dān xiāo huī cù sì
2.(1)继承 (2)窘迫 (3)用尽 (4)从前 (5)迁移 (6)放心的样子
(7)希望 (8)到处,处处 (9)在捕蛇这件事上
3.(1)怨恨 有毒的 毒害 (2)征收 赋税 一种文体 (3)我,指蒋氏 的 它,
指蛇毒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 (4)凭,靠 来,表目的 用来
(5)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转折,可是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假
设,如果 (6)好像 你 你的 如,比得上
4. C
5.(1)困苦不堪 (2)眼泪 (3)年龄
6. 蛇 蛇 草木 蛇
7.(1)然而我这件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税的不幸那么厉害。
(2)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8.(1)柳宗元 柳河东 韩愈 古文运动 韩柳 (2)议论 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9.(献蛇)回来就可以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10.(1)家里的粮食和收入全部缴了赋税;遭到悍吏的骚扰;不是死光就是逃荒。
(2)这个“乐”不是真的快乐,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快乐,这种快乐包含着辛酸,包含
着血泪。
11.(1)反映了蒋氏在重赋压迫之下的一种反常心态。他表面上庆幸自己逃过了重赋之劫难,
其实却饱含着无限的凄苦之情。
(2)蒋氏虽然“一岁之犯死者二”,但能得以不受悍吏逼租之苦,也算苦中有甘了。这
种“存者且偷生”的感情,实际上包含着巨大的隐痛。作者这样写,其中饱含着他对下
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12.第一组:蒋氏“以捕蛇独存”,乡邻“非死则徙尔”。第二组:蒋氏“弛然而卧”,乡
邻“虽鸡狗不得宁焉”。第三组:蒋氏“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乡邻“岂若吾乡邻之
旦旦有是哉!” 作用: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②突出乡邻在沉
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③衬托赋敛之毒;④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3.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像这样苛政害民的现象,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自古
以来就有的,这就使得蒋氏的悲剧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意义。
14.作者最后把变革这一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能
够体察民情,从而革除弊政,这反映了他思想的局限性。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
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
15.(1)听说 (2)安逸
16.便命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
17.公被狐白之裘
18.晏子巧妙运用古之贤君的做法来暗示景公,使景公顿悟。
19.前者中的统治者不体恤民情,不关心百姓的疾苦和生死。后者中的统治者虽不懂百姓的疾苦,但能够听从大臣的建议,关心百姓。
附参考译文: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雨雪一连下了三天还不晴。景公穿着白狐狸皮袍,坐在殿堂侧面的台阶上。晏子来见景公,在他旁边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雨雪一连下了三天但天气不冷。”晏子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时候的贤明君主,自己吃饱了知道他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知道他人的寒冷,自己安乐了知道他人的劳苦。现在您不如(他们)啊。”景公说:“讲得好。我听你的话。”便命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