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1《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1 15:1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上11《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篇经典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大小的争论,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文章语言生动,对话鲜明,充满童趣,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故事篇幅适中,生字词难度适宜,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思辨能力和想象力的优质文本。同时,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发情感共鸣和生活联想。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识字基础,但对抽象词语和寓意的理解仍需引导。该年龄段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喜欢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和互动游戏。他们对动物故事充满兴趣,但对寓言这种文体的认知尚浅,需要教师搭建支架,帮助他们从故事表面深入到寓意理解。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
1.认识“沿、际”等生字,会写“呀”字,掌握“无边无际、大话”等词语,能结合语境理解其意思。
2.分角色朗读对话,能读出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审美创造:
1.能读懂寓言故事内容,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大小的不同看法。
2.初步感受寓言的特点,知道寓言故事能告诉人们道理。表达与交流 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坐井观天”的理解。
思维能力:
1.通过比较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培养初步的思辨能力。
2.能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做到“眼界开阔”。
教学重点:
1.积累并运用本课生字词,分角色朗读对话。
2.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大小的不同看法。
教学难点:
1.体会寓言所蕴含的“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的道理。
2.能联系生活实际,初步运用寓言道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眼界初体验”
1. 师生互动,建立联系:教师自我介绍,引导学生观察大屏和倾听介绍,表扬“会观察、会倾听”的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2.趣味游戏,引发思考:
教师示范动作:左手圈成圈放左眼前,右手五指并拢放右眼前,引导学生模仿。
引导学生先遮挡眼睛观察远处,再放手观察,提问:“两次看到的世界不同,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遮挡会限制视野,视野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同。”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坐井观天》。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初印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自然段。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小老师领读带拼音词语,全班跟读。
开火车读去拼音词语,提醒“井”的后鼻音。
3.句子朗读练习:
指名朗读“你从哪来呀?”“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等句子。
指导读出疑问和感叹语气。
4.指导书写“呀”字:
观察田字格,分析结构和关键笔画。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强调坐姿。
研读课文,理解争论——“争当调解员”
1.出示AI情境:“寓言小镇”招募“故事调解员”。
出示AI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开启“寓言探秘之旅”!森林里的“寓言小镇”来了两位居民——青蛙和小鸟,它们因为‘天有多大’吵起来啦,咱们一起去当个“故事调解员”,解开这场争论之谜!
任务一:走进故事说看法
确定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学生从文中找出青蛙位置,教师板贴图片。
学生结合插图理解“井沿”,板贴青蛙位置。拓展“杯沿、帽沿”等词语。
2.找出争论焦点
学生读2-7自然段,明确争论是“天到底有多大”。
3.分析双方观点:
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理解词语意思,拓展无边无际的事物,指导朗读。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理解“大话”含义,指导朗读。
4.分角色朗读对话:男生读青蛙,女生读小鸟,教师读旁白。
任务二:品读课文辨原因
5.了解双方依据:
小鸟:飞了100多里
(1)师解释100多里,换算成操场125圈,体会小鸟飞得远。
(2)想象小鸟会飞到哪里。
(3)播放配乐图片,展示小鸟眼中的世界。指导朗读。
青蛙:天天坐在井里。
(1)那当小鸟每天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的时候,小青蛙又在干什么呢?
(2)配乐朗诵,走进小青蛙的心路历程。
深入理解,体会寓意——道理我来说
任务三:我帮青蛙提建议
1.“作为调解员,你认为谁说得对?为什么?”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见识多少”分析,得出结论:“小鸟飞得高、看得远;青蛙眼界窄,所以看法错了。”
2.劝说青蛙,拓展想象:
劝说青蛙:“你想怎么劝说青蛙?”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结合课文句子:“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想象拓展:“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会说什么?”学生自由描述,鼓励创意表达。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眼界再拓展”
1.明确寓言故事: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想对自己说的?
2.情感升华:那在各位调解员的帮助与劝说之下,小青蛙也最终跳出了自己的井口,看到了广阔的世界。他也有些话想对我们大家说。
总结:
同学们,故事读完了。请你跟小伙伴讲一讲《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做“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