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卷】备战2026年中考数学真题变式阶梯训练第15~16题
一、原题15
1.(2024·顺城模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 .
【答案】,
【知识点】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解:方程 变形为 ,
开平方得,即, .
【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或直接开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将方程转化为 后,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解,关键是掌握直接开方法的运用.
二、变式1基础
2.(2021九上·温岭期中)方程x2=4的解是
【答案】±2
【知识点】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解: ∵x2=4 ,
∴x=±2.
故答案为:±2.
【分析】直接将两边开平方,即可解答.
3.(2025八下·龙港期中)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9的解为 .
【答案】x1=3; x2=-3
【知识点】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解:∵x2=9,
∴x=
∴x=±3,
∴x1=3,x2=-3.
故答案为:x1=3,x2=-3.
【分析】由于此题缺一次项,故利用平方根定义,直接开平方求解即可.
4.(2024八下·鄞州月考)方程(x-5)2=0的根是 .
【答案】x1=x2=5
【知识点】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三、变式2巩固
5.(2025·镇海区模拟)方程的解是 .
【答案】
【知识点】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解:
解得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直接开平方法”计算即可求解.
6.(2019八下·乐清月考)一元二次方程3x2=27的解为: .
【答案】x1=3;x2=-3
【知识点】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解:3x2=27
x2=9
解之: x1=3;x2=-3
故答案为: x1=3;x2=-3
【分析】观察此方程的特点:缺一次项,因此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或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7.(2019九下·温州竞赛)方程(2x+1)2=49的根是 .
【答案】x1=3,x2=-4
【知识点】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 解:∵ (2x+1)2=49,
∴2x+1=±7,
∴x1=3,x2=-4,
∴原方程的解为:x1=3,x2=-4.
故答案为:x1=3,x2=-4.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解之即可得出答案.
四、变式3提高
8.(2021八下·丽水期中)对于实数m,n,我们定义一种运算为:m※n=mn+m﹣n,则(a+b)※(a﹣b)= ,则方程x※(2※x)=﹣3的解是 .
【答案】a2-b2+2b;x=-1
【知识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解: (a+b)※(a﹣b)
=(a+b)(a-b)+a+b-(a-b)
=a2-b2+a+b-a+b
=a2-b2+2b,
x※(2※x)=﹣3
x※(2x+2- x)=-3
x※(x+2)=-3
x(x+2)+x- (x+2) = -3
x2+2x+x-x-2=-3
x2+ 2x+1= 0
(x+1)2= 0
x1=x2=-1
故答案为:a2-b2+2b,x=-1.
【分析】根据新定义的运算法则把原式计算,先展开,再合并同类项即可;根据新定义的运算法则计算得到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
9. 定义一种新运算: 对于任意的非零实数 , 定 . 若 定 , 则 的值为 .
【答案】-4 或 2
【知识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解:x2+2x=8,变形为x2+2x+1=8+1,即(x+1)2=9,x+1=±3,解得x=-4或2.
故答案为:-4或2.
【分析】本题根据定义运算式 定 ,可以列出 定 的式子为x2+2x=8,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化简,最后求出x的值即可。
10.(2019·靖远模拟)规定: ,如: ,若 ,则 = .
【答案】1或-3
【知识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依题意得:(2+x)x=3,
整理,得 x2+2x=3,
所以 (x+1)2=4,
所以x+1=±2,
所以x=1或x=-3.
故答案是:1或-3.
【分析】根据a b=(a+b)b,列出关于x的方程(2+x)x=3,解方程即可.
五、原题16
11.(2025·贵州)如图,在矩形中,点E,F,M分别在,,边上,分别交对角线、线段于点G,H,且是的中点.若,则的长为 .
【答案】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矩形的性质;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AC,交BD于N,过H作HQ⊥BD于Q,
∵BE=2CF,CF=2,
∴BE=4,
∵矩形ABCD,
∴AN=CN=BN=DN,AB∥CD,
∴∠ABD=∠BAC=30°,∠BAC=∠NCF=30°,
∵H是DE的中点,
∴HN是△BDE的中位线,
∴HN∥BE, HN== 2 ,
∴∠ABD=∠HNQ=30°,
∴ HQ ==1 ,
∵HN∥AB,AB∥CD,
∴HN∥CF,
∵HN=CF=2,
∴四边形HFCN是平行四边形,
∴∠NCF=∠NHG=30°,而HQ⊥BD,∠HNQ=30°,
∴∠HGQ=60°,
∴∠GHQ=30°,
∴ cos∠GHQ=cos30 °==,
∴ HG=1÷=,
故答案为:.
【分析】 如图,连接AC,交BD于N,过H作HQ⊥BD于Q,求解BE=4,证明HN是△BDE的中位线,可得HN∥BE,HN == 2,HQ==1,证明四边形HFCN是平行四边形,可得∠NCF=∠NHG=30°,而HQ⊥BD,∠HNQ=30°,求解∠GHQ=30°,再进一步求解即可。
六、变式1(基础)
12.(2024·浙江模拟)如图是一个矩形木框,,,若在点,处钉一根木条用来加固,则木条的长至少是 .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是矩形,
,
根据勾股定理,则有:
cm,
故答案为:.
【分析】当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已知时,利用勾股定理可直接计算斜边长,由于边都是正数,所以斜边也是正数.
13.(2024八下·宁波期末)如图,在矩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O,,,则 .
【答案】10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是矩形,
∴,
∵,
∴是等边三角形,
∵,
∴.
故答案为:10.
【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再证明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可求得AC.
14.如图,矩形 的对角线 , 则 的长为 .
【答案】4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OD=120°,
∴∠AOB=180°-∠AOD=60°,
∵四边形ABCD是矩形,
∴OA=OB=AC=4cm,
∴△ABO是等边三角形,
∴AB=OA=4cm.
故答案为:4.
【分析】由邻补角定义求出∠AOB=60°,由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得OA=OB=AC=4cm,根据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ABO是等边三角形,最后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可得AB的长.
七、变式2(巩固)
15.(2024九下·福田开学考)如图是一张矩形纸片,点E在边上,把沿直线对折,使点B落在对角线上的点F处,连接.若点D、E、F在同一条直线上,,则 .
【答案】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平行线的应用-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把△BCE沿直线CE对折,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处,
∴,
∵四边形ABCD是矩形
∴CD∥AB
∴∠DCE=∠CEB
∴∠DCE=∠DEC
∴CD=DE
设,则,
∴,
∴,
∵,
∴△AEF∽△CDF
∴,
∴,
∵,
∴,
故答案为:.
【分析】
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翻折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知翻折的性质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解题关键.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BE=EF,∠BEC=∠ECF,根据矩形的性质:对边平行可知:CD∥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知:∠DCE=∠CEB,等量代换得:∠DCE=∠DE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可知:CD=DE,设,则,结合CD∥AB可知:△AEF∽△CDF,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可知:,代入数据,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得x的值即可得出答案.
16.(2025·浙江模拟)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沿折叠,点的对应点为,交于点.若点为的中点,平分,则 .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解析】【解答】解:延长交于点,
由折叠得,,,,
平分,
,
在和中,
,
,
,
点为的中点,
,
设,,则,
在矩形中,
,,
,
即,
,
即,
,
即,
,
在中,,
在中,,
,
,
即,
化简得,
解得(舍),,
即,
,
即,
故答案为:.
【分析】延长交于点,结合已知,用角边角可得,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设,,则,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到,由比例式可得,根据勾股定理得,,能够得到,先计算并求算术平方根即可求解.
17.(2025·浙江模拟) 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 BE折叠,点A 的对应点为F,EF交 BD于点 G.若点 G为EF的中点,BF平分∠DBC,则= .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解答】解:延长EF交BC于点H,设EG=y,DG=x,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B=BF,∠A=∠BFG=90°=∠BFH,AE=EF,
∵BF平分∠DBC,
∴∠FBG=∠FBH=∠DBC,
在△BFG与△BFH中,
∴△BFG≌△BFH(ASA),
∴FG=FH,
∵G为EF的中点,
∴GE=GF,
∴GF=FH=y,
∴AE=EF=2y,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AD=BC,
∴EG:GH=DG:BG=DE:BH,
∴y:(y+y)=x:BG,解得BG=2x,
∴BH=BG=2x,
∴DE:2x=y:2y,解得DE=x.
∴AD=AE+DE=2y+x=BC.
∴,
,
∵AB=BF,
∴AB2=BF2,
∴,解得y=-2x(舍去)或3y=2x.
∴.
∴.
∴.
故答案为:.
【分析】设EG=y,DG=x,先利用ASA证明△BFG≌△BFH,再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D//BC,AD=BC,根据平行线截的线段成比例,列出比例式求出BG=2x,再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出AB2,BF2,根据AB2=BF2,求出x与y的关系,再求出.
八、变式3(提高)
18.如图1,将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ABC沿虚线剪开,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和两个全等的四边形小纸片.小博按图2方式拼接,恰好拼成一个不重叠、无缝隙的矩形;小雅按图3方式拼接,也拼出一个矩形FHIK,但由于两个四边形纸片有重叠(阴影)部分,整个面积减少了5cm2.若AE:DE=5∶3,则tanC= ,矩形FHIK的面积为 cm2.
【答案】;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解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解:如图1,设水平虚线与AC、AB分别交于G,L,
∵ AE:DE=5∶3 ,
∴AE:AD=5:8,
∵GE∥CD,
∴GE:CD=AE:AD=5:8,∠AGE=∠C,
设GE=5x,CD=8x,
由图2知:RS=AG=EG+CD=13x,
∴AE==12x,
∴ tanC = tan∠AGE=.
∵GE∥CD,AG=13x,AE=12x,
∴AG:GC=AE:DE=5∶3 ,
∴GC=x,DE=x,
根据图1和图2得QR=GC=x,RN=GE=5x,QM=AE=12x,
∴QN=QR+RN=x,FK=FO+OK=x,
∵矩形MQNS的面积=矩形FHIK的面积+5,
∴QM·QN=FH·FK+5,即12x·x=12x·x,
解得x=,
∴FH=10,FK=,
∴矩形FHIK的面积=FH·FK=.
故答案为:,.
【分析】如图1,设水平虚线与AC、AB分别交于G,L,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GE:CD=AE:AD=5:8,∠AGE=∠C,设GE=5x,CD=8x,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12x,根据tanC = tan∠AGE=即可求解.由AG:GC=AE:DE=5∶3 ,可求出GC、DE,根据图1和图2得QR=GC=x,RN=GE=5x,QM=AE=12x,从而得出QN=QR+RN=x,FK=FO+OK=x,根据矩形MQNS的面积=矩形FHIK的面积+5建立关于x方程并解之,即可求FH、FK的长,利用矩形FHIK的面积=FH·FK即可求解.
19.小明在一次拼图游戏中,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他先用图形①②③④拼出矩形ABCD;接着拿出图形⑤,通过平移的方法,用①②③④⑤拼出了矩形ABMN.已知AE:EO=2:3,图形④的面积为15,则增加的图形⑤的面积为 ;当OC=3.5,EH=4时tan∠BAO= .
【答案】;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求正切值
【解析】【解答】解:设DF=2x,在图1中,
图1
∵AD//EF//BC,
∴.
∴CF=3x.
∴AB=DF+CF=5x.
在图2中,
图2
TQ=2x,QM=2x,
∴MN=AB=5x.
∴AN=MN-TQ-QM=x.
∵图形⑤的面积与图形④的面积同宽,
∴图形⑤的面积为15
设DG=a,
∴AG=PQ=OC+FH=3.5+a,
AN=BM=EH+FH+DG=2a+4.
∴OB=2a.
∵图形④的面积为15,
∴DF·DG=15.
∴2ax=15,
∵S梯形AOCD+=S梯形AOMN,
∴.
∴,解得x=3,
∴2a·3=15,解得.
∴AB=15,OB=5.
∴ tan∠BAO=
故答案为:;.
【分析】设DF=2x,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用x表示出CF,进而可用x表示出AB、TQ和QM,从而可用x表示出MN与AN,根据图形⑤的面积与图形④的面积同宽,可求得图形⑤的面积;
设DG=a,则可用a表示出AG与AN,从而可用a表示出OB,根据图形④的面积为15,可得到关于a、x的一个关系式,再根据S梯形AOCD+=S梯形AOMN,可求得x,从而可求得a,再利用正切的意义求出 tan∠BAO .
20.(2023九下·义乌月考)何老师在一次“探析矩形折叠问题”的公开课上,与同学们一起对折纸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正方形边长为1,G是边的中点,E是射线上的一个动点.
(1)如图① ,若点E在线段上且点E与点C不重合,连结,将沿着翻折,使点C落在上的点M处,连结延长交边于点F且,则的值为
(2)若点E与点C不重合,以点C为圆心,线段的长为半径作,当与线段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1)
(2)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1)∵正方形边长为1,G是边的中点,
∴,,,
∵,
∴,又,
∴,
∴,
∴;
由折叠性质得,,
∴,
∴,则,
∵,,
∴,
∴,
∴,
故答案为:;
(2)∵G是边的中点,点E在线段上运动,
∴ ,
∵点C到的距离小于,又与线段只有一个公共点,
∴不可能与相切,如图,
当经过点D时,与有两个交点,且,此时,
∴;
当经过点G时,,连接,
∵,,,
∴,
∴,即与重合,此时,
∴当时,与线段只有一个公共点.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AD=∠ADC=∠ABC=90°,AD=DC=AB=BC=1,AG=AB=,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DG=∠DCF,利用ASA证明△ADC≌△DCF,得到DF=AG=,由折叠性质得BE⊥MC,CH=HM,则EH∥DM,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可得CE=DE=DC=,证明△CHE∽△CDF,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
(2)由题意可得GE≥1,当⊙C经过点D时,⊙C与DG有两个交点,且GE=DC=1,此时GE⊥CD,CE=DC=;当⊙C经过点G时,GE=CG,连接CG,利用SAS证明△DAG≌△CBG,得到DG=CG,即GE与DG重合,此时CE=CD,据此解答.
1 / 1【贵州卷】备战2026年中考数学真题变式阶梯训练第15~16题
一、原题15
1.(2024·顺城模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 .
二、变式1基础
2.(2021九上·温岭期中)方程x2=4的解是
3.(2025八下·龙港期中)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9的解为 .
4.(2024八下·鄞州月考)方程(x-5)2=0的根是 .
三、变式2巩固
5.(2025·镇海区模拟)方程的解是 .
6.(2019八下·乐清月考)一元二次方程3x2=27的解为: .
7.(2019九下·温州竞赛)方程(2x+1)2=49的根是 .
四、变式3提高
8.(2021八下·丽水期中)对于实数m,n,我们定义一种运算为:m※n=mn+m﹣n,则(a+b)※(a﹣b)= ,则方程x※(2※x)=﹣3的解是 .
9. 定义一种新运算: 对于任意的非零实数 , 定 . 若 定 , 则 的值为 .
10.(2019·靖远模拟)规定: ,如: ,若 ,则 = .
五、原题16
11.(2025·贵州)如图,在矩形中,点E,F,M分别在,,边上,分别交对角线、线段于点G,H,且是的中点.若,则的长为 .
六、变式1(基础)
12.(2024·浙江模拟)如图是一个矩形木框,,,若在点,处钉一根木条用来加固,则木条的长至少是 .
13.(2024八下·宁波期末)如图,在矩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O,,,则 .
14.如图,矩形 的对角线 , 则 的长为 .
七、变式2(巩固)
15.(2024九下·福田开学考)如图是一张矩形纸片,点E在边上,把沿直线对折,使点B落在对角线上的点F处,连接.若点D、E、F在同一条直线上,,则 .
16.(2025·浙江模拟)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沿折叠,点的对应点为,交于点.若点为的中点,平分,则 .
17.(2025·浙江模拟) 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 BE折叠,点A 的对应点为F,EF交 BD于点 G.若点 G为EF的中点,BF平分∠DBC,则= .
八、变式3(提高)
18.如图1,将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ABC沿虚线剪开,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和两个全等的四边形小纸片.小博按图2方式拼接,恰好拼成一个不重叠、无缝隙的矩形;小雅按图3方式拼接,也拼出一个矩形FHIK,但由于两个四边形纸片有重叠(阴影)部分,整个面积减少了5cm2.若AE:DE=5∶3,则tanC= ,矩形FHIK的面积为 cm2.
19.小明在一次拼图游戏中,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他先用图形①②③④拼出矩形ABCD;接着拿出图形⑤,通过平移的方法,用①②③④⑤拼出了矩形ABMN.已知AE:EO=2:3,图形④的面积为15,则增加的图形⑤的面积为 ;当OC=3.5,EH=4时tan∠BAO= .
20.(2023九下·义乌月考)何老师在一次“探析矩形折叠问题”的公开课上,与同学们一起对折纸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正方形边长为1,G是边的中点,E是射线上的一个动点.
(1)如图① ,若点E在线段上且点E与点C不重合,连结,将沿着翻折,使点C落在上的点M处,连结延长交边于点F且,则的值为
(2)若点E与点C不重合,以点C为圆心,线段的长为半径作,当与线段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知识点】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解:方程 变形为 ,
开平方得,即, .
【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或直接开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将方程转化为 后,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解,关键是掌握直接开方法的运用.
2.【答案】±2
【知识点】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解: ∵x2=4 ,
∴x=±2.
故答案为:±2.
【分析】直接将两边开平方,即可解答.
3.【答案】x1=3; x2=-3
【知识点】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解:∵x2=9,
∴x=
∴x=±3,
∴x1=3,x2=-3.
故答案为:x1=3,x2=-3.
【分析】由于此题缺一次项,故利用平方根定义,直接开平方求解即可.
4.【答案】x1=x2=5
【知识点】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答案】
【知识点】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解:
解得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直接开平方法”计算即可求解.
6.【答案】x1=3;x2=-3
【知识点】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解:3x2=27
x2=9
解之: x1=3;x2=-3
故答案为: x1=3;x2=-3
【分析】观察此方程的特点:缺一次项,因此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或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7.【答案】x1=3,x2=-4
【知识点】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 解:∵ (2x+1)2=49,
∴2x+1=±7,
∴x1=3,x2=-4,
∴原方程的解为:x1=3,x2=-4.
故答案为:x1=3,x2=-4.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解之即可得出答案.
8.【答案】a2-b2+2b;x=-1
【知识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解: (a+b)※(a﹣b)
=(a+b)(a-b)+a+b-(a-b)
=a2-b2+a+b-a+b
=a2-b2+2b,
x※(2※x)=﹣3
x※(2x+2- x)=-3
x※(x+2)=-3
x(x+2)+x- (x+2) = -3
x2+2x+x-x-2=-3
x2+ 2x+1= 0
(x+1)2= 0
x1=x2=-1
故答案为:a2-b2+2b,x=-1.
【分析】根据新定义的运算法则把原式计算,先展开,再合并同类项即可;根据新定义的运算法则计算得到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
9.【答案】-4 或 2
【知识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解:x2+2x=8,变形为x2+2x+1=8+1,即(x+1)2=9,x+1=±3,解得x=-4或2.
故答案为:-4或2.
【分析】本题根据定义运算式 定 ,可以列出 定 的式子为x2+2x=8,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化简,最后求出x的值即可。
10.【答案】1或-3
【知识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依题意得:(2+x)x=3,
整理,得 x2+2x=3,
所以 (x+1)2=4,
所以x+1=±2,
所以x=1或x=-3.
故答案是:1或-3.
【分析】根据a b=(a+b)b,列出关于x的方程(2+x)x=3,解方程即可.
11.【答案】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矩形的性质;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AC,交BD于N,过H作HQ⊥BD于Q,
∵BE=2CF,CF=2,
∴BE=4,
∵矩形ABCD,
∴AN=CN=BN=DN,AB∥CD,
∴∠ABD=∠BAC=30°,∠BAC=∠NCF=30°,
∵H是DE的中点,
∴HN是△BDE的中位线,
∴HN∥BE, HN== 2 ,
∴∠ABD=∠HNQ=30°,
∴ HQ ==1 ,
∵HN∥AB,AB∥CD,
∴HN∥CF,
∵HN=CF=2,
∴四边形HFCN是平行四边形,
∴∠NCF=∠NHG=30°,而HQ⊥BD,∠HNQ=30°,
∴∠HGQ=60°,
∴∠GHQ=30°,
∴ cos∠GHQ=cos30 °==,
∴ HG=1÷=,
故答案为:.
【分析】 如图,连接AC,交BD于N,过H作HQ⊥BD于Q,求解BE=4,证明HN是△BDE的中位线,可得HN∥BE,HN == 2,HQ==1,证明四边形HFCN是平行四边形,可得∠NCF=∠NHG=30°,而HQ⊥BD,∠HNQ=30°,求解∠GHQ=30°,再进一步求解即可。
12.【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是矩形,
,
根据勾股定理,则有:
cm,
故答案为:.
【分析】当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已知时,利用勾股定理可直接计算斜边长,由于边都是正数,所以斜边也是正数.
13.【答案】10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是矩形,
∴,
∵,
∴是等边三角形,
∵,
∴.
故答案为:10.
【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再证明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可求得AC.
14.【答案】4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OD=120°,
∴∠AOB=180°-∠AOD=60°,
∵四边形ABCD是矩形,
∴OA=OB=AC=4cm,
∴△ABO是等边三角形,
∴AB=OA=4cm.
故答案为:4.
【分析】由邻补角定义求出∠AOB=60°,由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得OA=OB=AC=4cm,根据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ABO是等边三角形,最后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可得AB的长.
15.【答案】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平行线的应用-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把△BCE沿直线CE对折,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处,
∴,
∵四边形ABCD是矩形
∴CD∥AB
∴∠DCE=∠CEB
∴∠DCE=∠DEC
∴CD=DE
设,则,
∴,
∴,
∵,
∴△AEF∽△CDF
∴,
∴,
∵,
∴,
故答案为:.
【分析】
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翻折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知翻折的性质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解题关键.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BE=EF,∠BEC=∠ECF,根据矩形的性质:对边平行可知:CD∥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知:∠DCE=∠CEB,等量代换得:∠DCE=∠DE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可知:CD=DE,设,则,结合CD∥AB可知:△AEF∽△CDF,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可知:,代入数据,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得x的值即可得出答案.
16.【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解析】【解答】解:延长交于点,
由折叠得,,,,
平分,
,
在和中,
,
,
,
点为的中点,
,
设,,则,
在矩形中,
,,
,
即,
,
即,
,
即,
,
在中,,
在中,,
,
,
即,
化简得,
解得(舍),,
即,
,
即,
故答案为:.
【分析】延长交于点,结合已知,用角边角可得,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设,,则,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到,由比例式可得,根据勾股定理得,,能够得到,先计算并求算术平方根即可求解.
17.【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解答】解:延长EF交BC于点H,设EG=y,DG=x,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B=BF,∠A=∠BFG=90°=∠BFH,AE=EF,
∵BF平分∠DBC,
∴∠FBG=∠FBH=∠DBC,
在△BFG与△BFH中,
∴△BFG≌△BFH(ASA),
∴FG=FH,
∵G为EF的中点,
∴GE=GF,
∴GF=FH=y,
∴AE=EF=2y,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AD=BC,
∴EG:GH=DG:BG=DE:BH,
∴y:(y+y)=x:BG,解得BG=2x,
∴BH=BG=2x,
∴DE:2x=y:2y,解得DE=x.
∴AD=AE+DE=2y+x=BC.
∴,
,
∵AB=BF,
∴AB2=BF2,
∴,解得y=-2x(舍去)或3y=2x.
∴.
∴.
∴.
故答案为:.
【分析】设EG=y,DG=x,先利用ASA证明△BFG≌△BFH,再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D//BC,AD=BC,根据平行线截的线段成比例,列出比例式求出BG=2x,再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出AB2,BF2,根据AB2=BF2,求出x与y的关系,再求出.
18.【答案】;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解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解:如图1,设水平虚线与AC、AB分别交于G,L,
∵ AE:DE=5∶3 ,
∴AE:AD=5:8,
∵GE∥CD,
∴GE:CD=AE:AD=5:8,∠AGE=∠C,
设GE=5x,CD=8x,
由图2知:RS=AG=EG+CD=13x,
∴AE==12x,
∴ tanC = tan∠AGE=.
∵GE∥CD,AG=13x,AE=12x,
∴AG:GC=AE:DE=5∶3 ,
∴GC=x,DE=x,
根据图1和图2得QR=GC=x,RN=GE=5x,QM=AE=12x,
∴QN=QR+RN=x,FK=FO+OK=x,
∵矩形MQNS的面积=矩形FHIK的面积+5,
∴QM·QN=FH·FK+5,即12x·x=12x·x,
解得x=,
∴FH=10,FK=,
∴矩形FHIK的面积=FH·FK=.
故答案为:,.
【分析】如图1,设水平虚线与AC、AB分别交于G,L,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GE:CD=AE:AD=5:8,∠AGE=∠C,设GE=5x,CD=8x,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12x,根据tanC = tan∠AGE=即可求解.由AG:GC=AE:DE=5∶3 ,可求出GC、DE,根据图1和图2得QR=GC=x,RN=GE=5x,QM=AE=12x,从而得出QN=QR+RN=x,FK=FO+OK=x,根据矩形MQNS的面积=矩形FHIK的面积+5建立关于x方程并解之,即可求FH、FK的长,利用矩形FHIK的面积=FH·FK即可求解.
19.【答案】;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求正切值
【解析】【解答】解:设DF=2x,在图1中,
图1
∵AD//EF//BC,
∴.
∴CF=3x.
∴AB=DF+CF=5x.
在图2中,
图2
TQ=2x,QM=2x,
∴MN=AB=5x.
∴AN=MN-TQ-QM=x.
∵图形⑤的面积与图形④的面积同宽,
∴图形⑤的面积为15
设DG=a,
∴AG=PQ=OC+FH=3.5+a,
AN=BM=EH+FH+DG=2a+4.
∴OB=2a.
∵图形④的面积为15,
∴DF·DG=15.
∴2ax=15,
∵S梯形AOCD+=S梯形AOMN,
∴.
∴,解得x=3,
∴2a·3=15,解得.
∴AB=15,OB=5.
∴ tan∠BAO=
故答案为:;.
【分析】设DF=2x,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用x表示出CF,进而可用x表示出AB、TQ和QM,从而可用x表示出MN与AN,根据图形⑤的面积与图形④的面积同宽,可求得图形⑤的面积;
设DG=a,则可用a表示出AG与AN,从而可用a表示出OB,根据图形④的面积为15,可得到关于a、x的一个关系式,再根据S梯形AOCD+=S梯形AOMN,可求得x,从而可求得a,再利用正切的意义求出 tan∠BAO .
20.【答案】(1)
(2)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1)∵正方形边长为1,G是边的中点,
∴,,,
∵,
∴,又,
∴,
∴,
∴;
由折叠性质得,,
∴,
∴,则,
∵,,
∴,
∴,
∴,
故答案为:;
(2)∵G是边的中点,点E在线段上运动,
∴ ,
∵点C到的距离小于,又与线段只有一个公共点,
∴不可能与相切,如图,
当经过点D时,与有两个交点,且,此时,
∴;
当经过点G时,,连接,
∵,,,
∴,
∴,即与重合,此时,
∴当时,与线段只有一个公共点.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AD=∠ADC=∠ABC=90°,AD=DC=AB=BC=1,AG=AB=,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DG=∠DCF,利用ASA证明△ADC≌△DCF,得到DF=AG=,由折叠性质得BE⊥MC,CH=HM,则EH∥DM,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可得CE=DE=DC=,证明△CHE∽△CDF,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
(2)由题意可得GE≥1,当⊙C经过点D时,⊙C与DG有两个交点,且GE=DC=1,此时GE⊥CD,CE=DC=;当⊙C经过点G时,GE=CG,连接CG,利用SAS证明△DAG≌△CBG,得到DG=CG,即GE与DG重合,此时CE=CD,据此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