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关
于
中
国
文
明
起
源
公元前2282年,两河流域的国王Nak hunte率领巴克族(Bak tribes)从迦勒底亚出发,翻越昆仑山,历经艰险,来到了中国西北部的黄河上游。此后,巴克族四处征伐,传播文明,最终奠定了中国历史的基础。
——1894年.法裔英国人拉克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
注:Nak hunte又作NaiHwangti,即皇帝之谓,巴克族为“百姓”(Bak Sing)转音。
何以中国 宅兹中国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目录
CONTENTS
贰·
定鼎中原
︵夏商周︶
壹·
问祖寻根︵史前︶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关系。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课标
壹
问祖寻根(史前)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前~距今约1万年左右。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
(汤姆森在1836年提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期论;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在1865年又将石器时代细分。)
史
前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本课重点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国早期人类遗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
你能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吗?
源远流长 多元一体 中原核心
请概括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由旧入新
生产生活工具
社会生活方式
社会组织
生产生活工具
社会生活方式
社会组织
打制石器
渔猎采集 群居生活
打磨结合,使用陶器、玉器
原始农业、定居生活,修建村社
元谋人砍砸器
北京人复原像
河姆渡炭化稻谷
仰韶人面鱼纹彩陶盆
大汶口陶猪
龙山蛋壳黑陶
红山玉龙
良渚玉琮
距今170万年
距今70-20万年
距今7000-5000年
距今5000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原始人群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早期国家的特征
伏羲女娲
舜
尧
帝喾
燧人氏
颛顼
皇帝
神农氏
伏羲氏
少昊
探
究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
关于三皇五帝和材料中的传说文献对历史研究有何价值?
这些传说文献尽管不可信,但也反映中国早期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生存状态。
如三皇五帝的传说反映了“万邦”时代的争战情况,也部分地为考古资料所证明;有巢氏和钻燧取火的传说反映了原始人类为生存而不断征服自然的过程,对历史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课难点
生产力的发展
剩余产品增多
私有制
产生
氏族
贵族
早期
贵族
贫富
分化
下层
贫民
早期
奴隶
阶级分化明显
早期国家产生
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私有制、阶级与国家产生的关系
贰
定鼎中原(夏商周)
夏: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共历14世17王。
商: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共历17世31王。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771年,共历11世12王
政治
︵夏︶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关于启的继父位,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说法?这说明了什么?
原因:可靠的史料不足;记录者的立场、能力和时代环境等。
说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并非一帆风顺;对同一历史事件可能会有不同的记载,要质疑辩证。同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禅让制
世袭制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
1991年安阳花园庄东地H3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刻辞卜甲
大盂鼎
政治
︵商︶
铭文载:殷边侯、甸,与殷正百辟。
“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
——《尚书·酒诰》
商朝国家管理实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
制度:内服外服制度。
特点:内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是商王间接控制的地区,由众多方国、部族等地方诸侯组成。他们要向王室定期朝贡、服役、以及随商王征伐等,他们自身也有一套仿照王室的统治机构。
刻辞卜甲、刻辞卜骨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说明:政权与神权相统一,宗教色彩十分浓厚,遇事必卜就反映了这种状况。
百余年来,殷墟(河南安阳市小屯村)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达15万多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代延续到春秋。
宗法制
分封制
①嫡长子继承制
②大小宗从属
政治
︵西周︶
原则: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目的:以藩屏周
对象:亲戚、功臣、先代贵族
内容:授民、授疆土
义务:定期朝贡,服役,征伐
作用:较夏、商更加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刻辞卜甲
经
济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你知道西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吗?这说明了什么?
制度:井田制。
说明:这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主要采用集体协作的耕作方式。
文
化
周代礼乐等级表 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钟磬 乐悬 宫悬四面 轩悬三面 判悬两面 特悬一面
乐 舞 人 数 八佾 8行 每行8人 共64人 六佾 6行 每行8人或6人 共64人或36人 四佾 4行 每行8人或4人 共32人或16人 二佾
2行
每行8人或2人
共16人或4人
青铜 礼器 九鼎八簋 七鼎六簋 五鼎四簋 三鼎二簋
礼 乐 制 度
①“礼”是区分贵贱等级;
“乐”可以使人互相和敬。
②“礼”、“乐”互为融合
③ 森严的等级规定
礼 乐 制 度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民心惟本,厥作为叶”
——清华简《厚父》
观念:反映了商朝统治者的重神观念,西周统治者的重民观念。
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观念?有何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这一转变对中国历史上的治国理政以及民本思想的产生有重大影响。
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和礼乐制之间的关系
经济制度
井 田 制
宗法制
分封制
礼乐制
保障:准则
血缘
王臣
基础:王土
里
表
政治制度
文化制度
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家
国
归
纳
本
课
重点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你能归纳出早期国家的特征吗?
土地国有,集体劳作
系统文字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青铜铸造鼎盛
开始形成统一的文化认同
国家治理用礼制
刻辞卜甲、卜骨;祭祀神灵
世袭制;宗法制; 分封制
内服外服制; 分封制
井田制
青铜时代、国之重器
甲骨文; 铭文(金文)
炎黄子孙;华夏文化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夏
商
西周
礼乐制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
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
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要深入了解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2022年5月2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今天 当我们再次审视脚下这片土地尽管历经万年岁月
但她的文化不曾中断
她的文明一脉相承
也正因如此
才有了今日之我们
才有了今日之中国
这世界 上 本没有中国
是中国人创造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