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 )
A. 袁世凯复辟帝制 B.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C. 九一八事变 D. 七七事变
2. 五四运动中,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群体是( )
A. 地主阶级 B. 资产阶级 C. 工人阶级 D. 青年学生
3. 五四运动后期主力转变为工人阶级,其直接原因是( )
A. 学生力量不足 B. 工人阶级觉悟提高 C. 北洋政府镇压 D. 列强干涉
4. 下列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 废除科举制 B.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 提倡白话文 D. 推翻清政府
5.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是( )
A.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6.陈独秀说,中共 “一大” 时 “党的要求 —— 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 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 “脚踏实地” 指的是中共 “二大”( )
A.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C.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D.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7.某班开展历史学问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上有 “南湖游船”“开天辟地”“面貌一新” 等词,它的谜底是( )
A. 五四爱国运动B.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 中华民国成立
8.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 12 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与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忧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船中接着探讨。” 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 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白方向B.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面貌一新
C.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 标记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9.(2024 青岛)“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殊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 下列史实与 “这个特殊的日子” 相关的是( )
A.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B. 确定发动秋收起义
C. 选举毛泽东为中心局书记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0.从 1922 年初到 1923 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实行了大小罢工 100 多次,参与人数达 30 万以上。推动以上情形出现的缘由是( )
A. 抗日斗争的爆发B.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C. 北伐斗争的开展D.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设立
11. 中国近代史上,最能体现青年学生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西安事变
12. 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能够取得初步胜利,主要是因为( )
A.各地学生积极参加斗争 B.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
C.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D.工人阶级参加斗争
13.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八大
14.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你知道其中的“曹、章、陆”是谁吗( )
A.曹汝霖、章宗祥、陆游 B.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C.曹操、章宗祥、陆宗舆 D.曹汝霖、章士钊、陆宗舆
15.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由是( )
①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③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 ④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
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蔡元培
17.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C.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 D.北伐战争的胜利
18.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古田会议的召开 D.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9.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撒中国革命的火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是( )
A.新的革命任务 B.新的革命对象
C.新的社会性质 D.新的革命前途
20.“嘉兴游船的惊天一谋,构造了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组织实体。”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 )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C.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标志着中国已经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市民宣言》
问题:
(1). 材料中“外争主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 结合材料分析五四运动为何能取得初步胜利?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伟大建党精神” 的理解。
2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为辛亥革命前已经萌生的中华民族观念的广泛流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中华民国”国号的使用本身,就极大地增强了国人对“中华”一词所代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的认同感与自觉归属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以法律形式将人民平等规定下来,这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继续发展有了法律的保护,各民族至少实现了法律上平等的联合。
材料二: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于是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材料三: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曾、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材料四: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期“中华民族观念”广泛流传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社会变革”的名称及“唤醒国家及人民”的口号。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五四运动的发展特点。(两点即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921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的理解?
答案
1-5BDBBA 6-10BBBAD 11-15CDBBD 16-20CDADA
21.(1). 要求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2). 原因:广泛的群众基础(学生、工人、商人联合斗争);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北洋政府迫于压力妥协。
22.(1)中共一大的召开。(2)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真理和理想的坚守,对初心和使命的践行,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以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担当。(言之有理即可)
23.(1)原因:中华民国的建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中华民国”国号的使用增强了民族认同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提供了法律保障。
(2)名称及口号: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3)特点:运动主力从青年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等。
(4)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