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6.5宇宙航行和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2)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和方法,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应用领域;
【学习难点】
1、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区别。
2、掌握有关人造卫星的计算问题及计算过程中的一些“代换”。
【自主预习】(要求课前完成)
1、(C级)牛顿对人造卫星原理是怎样描绘的?
2、(C级)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动力学原因:人造卫星在绕地球运行时,只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作用,人造卫星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
提供。则有: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v=______,ω=________,T=________.
3、地球可看做一个巨大的拱形桥,桥面的半径就是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Km),当汽车对“该桥面”的压力刚好减为零时,汽车的速度有多大?
4、(C级)(1)第一宇宙速度
①大小:__________;②意义: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在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是将卫星发射出去使其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________发射速度,也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__________速度。
(注意:发射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不是圆,而是椭圆。)
(2)第二宇宙速度
①大小:__________;②意义:使卫星挣脱__________的束缚,成为绕_________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脱离速度。
(注意:发射速度大于11.2km/s,而小于16.7km/s,卫星绕太阳作椭圆运动,成为一颗人造行星。)
第三宇宙速度
①大小:
;②意义:使卫星挣脱
束缚而飞到____________外所需要的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逃逸速度。
5、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在
(国)发射成功。
1961年4月12日,
(国)首次载人(空军少校加加林)飞船“东方一号”发射成功。1969年7月16日,美国,人类第一次探
(天体)飞船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
(国)第一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
送入太空。
【探究学习】1、有两颗人造卫星,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行,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r1:r2=4:1,求这颗卫星的:⑴线速度之比;⑵角速度之比;⑶周期之比;⑷向心加速度之比。
2、思考与讨论:能否发射一颗周期为80min的人造地球卫星并说明原因?(可先求公转周期最短的人造地球卫星的周期,再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3、假如一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加到原来的2倍,且仍做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根据公式v=ωr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
②根据公式F=可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 ③根据公式F=,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 ④根据上述②和③给出的公式,可知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
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A级)已知地球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半径的4倍,在地球上发射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为7.9
km/s,周期为84
min.那么在月球上发射—颗近月卫星的环绕速度多大 它的周期多大
【检练反馈】
知识点一 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规律
1、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线速度为v,周期为T,若使该卫星的周期变为2T,可行的办法是( )
A.R不变,线速度变为
B.v不变,使轨道半径变为2R
C.轨道半径变为R
D.v不变,使轨道半径变为
2、在圆轨道上运动的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到地面的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卫星运动的线速度为__________;卫星运动的周期为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地球同步卫星
3.关于地球同步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B.它的周期、高度、速度大小都是一定的
C.我国发射的同步通讯卫星可以定点在北京上空
D.我国发射的同步通讯卫星必须定点在赤道上空
4.据报道,我国的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于2008年4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4次变轨控制后,于5月1日成功定点在东经77°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关于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行速度大于7.9
km/s
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
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
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知识点三
卫星变轨问题的分析方法
5.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6.宇宙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由于地面指挥人员发现某一火箭残体的轨道与飞船轨道有一交点,通知宇航员某一时间飞船有可能与火箭残体相遇.宇航员随即开动飞船上的发动机使飞船加速,脱离原轨道,关于飞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船高度降低
B.飞船高度升高
C.飞船周期变小
D.飞船的向心加速度变大
7、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
B.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动能
C.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
D.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加速度
附:第6节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1.经典力学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广阔领域,包括______________的研究中,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狭义相对论阐述物体在以________________运动时所遵从的规律.
3.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的,而狭义相对论指出,质量要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__________,即m=________________,两者在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是统一的.
4.经典力学认为位移和时间的测量与参考系________,相对论认为,同一过程的位移和时间的测量与参考系________,在不同的参考系中________.
5.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发现了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而且发现它们不仅具有__________,同时还具有__________.20世纪20年代,______________建立,它能够很好地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性,并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__________运动,不适用于________运动;只适用于________世界,不适用于________世界.
7.191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广义相对论,这是一种新的时空与引力的理论.在强引力的情况下,牛顿引力理论__________.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c(3×108
m/s)时,相对论物理学与经典物理学的结论____________;当另一个重要常数即“普朗克常量”(6.63×10-34
J·s)可以忽略不计时,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结论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