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13 会动的图画-资源包【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11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13 会动的图画-资源包【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11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9-08 10:43:07

文档简介

《会动的图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多种不同形式的“会动的画”,增强对传统美术的了解和兴趣。
2、技能目标:使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简单的“会动的画”。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加深对艺术的理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多种形式的动画
2、多种形式的动画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视频、动画片、示范用的工具材料
2、学生:多种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第六课《会动的画》,也就是使一幅图像活起来的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动画片。
2、播放动画片:《钓鱼》(3分35秒)
D盘考试课件《倒霉熊》第一版,教师板书:
二、新课:
1、动画片
刚才我们看了一段好玩的动画片,那么什么是动画片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23页,教师讲解:“动画片——英语Cartoon 含义是:活动的漫画,译为“卡通””。它以图画的形式表现人物形象和戏剧情节,是美术电影中最基本的形式。它采用逐格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互相之间只有细微变化而动作连续的画面拍摄在胶片上,然后以每秒24格的速度放映出来,获得形象生动、活动自如的艺术效果。
接着,请看下面一个小男孩:“在长纸条上画上多个鸟飞的循环分解动作,快速抽动纸条,小鸟便飞起来了”。
再请看右下角一男一女两名学生:“把鸟飞的动作分别画在纸片上并循环反复多次,装订成册,快速翻动小册子——小鸟飞起来了!”。
提问:连续分解动作的绘画形象,为什么在快速闪现的情况下能活动起来?请举手(答:这是人眼有视觉暂留的特点)(表扬)。
那画动画线条有什么要求呢?(教师讲解并示范)
准——线条要明确,不含糊
挺——线条要肯定有力,不能中途抖动或出现虚线
匀——线条要匀称,不能时粗时细
活——用笔要流畅,有生气。
下面请同学们准备纸和笔,跟国际一流大师练习练习。
播放视频:《怎样画卡通动物》(4分10秒)
D盘美术课件:《怎样画卡通动物》教师巡视一圈(表扬)
请同学们看到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风车)
当你拿着它跑起来时,它会转动,就像这样,像这种传统的艺术还有很多。
2、走马灯: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22页,女同学读:“走马灯……绕圈儿”。
3、灯影:
请看到右上图,一群学生在灯光下争着做手影游戏,男同学读:“灯影中……手动起来”。
4、皮影与皮影戏:
请看到右下角《雪花袄万字花裤腿旦》,全班同学朗读:“中国皮影……皮影戏”。
下面请欣赏皮影幕后《哪吒闹海》(1分32秒)
D盘考试课件:皮影幕后《哪吒闹海》和皮影戏《桃花源记》(10分15秒)到“我真不愿走了”。
D盘考试课件:皮影戏:“桃花源记”接在《哪》后面。
5、Flash动画制作
上个月在广州举行的亚运会,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演译的淋漓尽致,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请看到P24页,Flash动画制作,教师:“绿色的大地湛蓝的天空……空间”。
6、激光表演艺术:
请看到:“在圣米歇尔山上展示激光表演艺术”全班同学朗读:“动感的音乐……画”。
刚才老师介绍了这几种会动的画,你们还能想出哪些会动的画吗?
三、作业:
书上有一个女学生用圆盘做了一个会动的画,你还能利用哪些形式制作会动的画。
四人小组讨论,举手发言(五角星表扬,大组竞赛)
四、小结:
会动的画就是使一幅图像活起来的过程……。
①、表扬
②、下节美术课按你们所想的带相应的工具材料,动动手,把制作的快乐与成果让大家共享。
课件11张PPT。会动的图画动画:
是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动画制作原理:
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就是说人的眼睛在看懂一幅画或一个事物后,在二十四分之一秒内不会消失。利用这个原理,在一幅画面还没消失的时候播放另一幅画面,就会给人造成一个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最早会动的画: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让纸上的画动起来?拉动式动画:通过抽来一系列动作相关联的画面,在视觉上产生动画效果的制作方式。旋转式动画:翻转式动画:就是一种将一系列相关联的的动作按照顺序画到书本上,快速翻转书本,在视觉上产生动画效果的制作方式。动手试着做一个翻转式动画画册吧!视觉暂留介绍
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是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 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形成了视觉暂停的机理。
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运用,走马灯便是据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宋时已有走马灯 ,当时称 “马骑灯 ” 。随后法国人保罗·罗盖在1828年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在两面穿过的圆盘。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像。
物体在快速运动时,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 -0.4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赛璐璐片
又称赛璐珞,是塑料的一种,由胶棉(低含氮量的硝化纤维)和增塑剂(主要是樟脑)、润滑剂、染料等加工制成。透明,有光泽,可以染成各种颜色,易燃。用来制造玩具、文具等,旧称假象牙。
简介:
赛璐璐片又称“明片”,“化学板”。绘制动画影片所使用的材料之一。
技术要求:
1.透明度强,无任何色素掺杂;
2.光滑平整;
3.材质坚韧;
4.厚度一般在0.125毫米左右,过厚易产生灰雾,过薄则上色面积较大时会产生不平整现象。
制作动画成品用的赛璐珞片一般使用三醋酸纤维素酯片基或聚酯(涤纶)片基为原料,再根据绘制画面所要求的规格大小裁切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