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宇宙深处》同步练习
1.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D.
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
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从远到近的
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C.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3.关于小粒子和大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
B.用鼻子嗅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表明分子在运动
C.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4.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面软着陆,下列关于月球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有空气
B.嫦娥三号可以采用降落伞缓慢降落
C.月球上有水和生命
D.月球表面最常见的月貌是环形山
5.微观粒子与宇宙天体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相似
B.宇宙天体、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C.天体之间、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
D.宇宙天体、分子的运动都没有规律
6.科学促进技术发展,技术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随着望远镜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着从迷信到科学,从狭隘到广袤的过程。以下对宇宙的认识由先到后的排序是
(填序号)。①日心说
②地心说
③大爆炸宇宙论
7.科学家们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_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_____(选填
“行星”、“恒星”或“卫星”),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9.演绎式探究—探究宇宙中的双星问题:
(l)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大小,其中k为常量,m1、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问的距离。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它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快慢来描述,用角速度ω来表示。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周所用的时问叫做周期,用T表示。T与ω的关系为:。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受到指向圆心的力叫做向心力。质量为m的物体以角速度ω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大小F心=mω2r,则在m与ω一定时,F心与r的关系可用图甲中的图线
表示。
(2)被相互引力系在一起、互相绕转的两颗星叫物理双星,双星是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一对恒星,各自需要的向心力由彼此的万有引力相互提供,转动的周期和角速度都相同。如图乙所示,质量为m1、m2的双星,运动半径分别为r1、r2,它们之问的距离L=rl+r2。
请推理证明:周期
10.太阳发出的可见光、红外线等光线具有能量,照射到物体上,部分被吸收转化为内能(其中红外线尤其显著)。许多车主为了隔热给汽车玻璃贴上太阳膜。某兴趣小组对市场5种品牌隔热性能进行如下探究:
①如图,在暗室中将一侧贴有品牌太阳膜的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距离玻璃板左侧20厘米放置一个红外线灯,玻璃板右侧放置一个光能风车(光能风车的风叶在红外线照射下,转动快慢能反映接收到的红外线的强弱)。
②打开红外线灯,观察并记录30秒内光能风车风叶转动的圈数。
③改变红外线灯的位置,使之距离玻璃板的距离分别为40厘米、60厘米、80厘米,重复步骤②。
④在玻璃板上依次更换其他4种品牌的太阳膜,重复上述实验。
(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写出2种)
(2)透过太阳膜红外线的强弱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本实验用光能风车转动快慢来反映红外线的强弱。下列实验或活动所用得方法与本实验相同的有
(可多选)。
(3)为了使本实验的结果更可靠,还需改变哪些变量进行多次实验?
(写出2点)。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其他八个行星绕着太阳转,故A错误;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故B正确;C、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构成固体的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故C错误;D、由分子动理论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故D错误.
【考点定位】分子
原子结构
2.C
【解析】
试题分析: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从近到远的,故A错误;我们能闻到醋和酱油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是因为分子间的作用力,故B错误;物理学家发现了电子从而提出原子是可以再分,即有结构的,故C正确;地球为太阳的一颗行星,不是宇宙的中心;每个天体都在运动,所谓的静止是相对的,故D错误。
考点:分子动理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原子结构、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3.B
【解析】
试题分析: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用鼻子嗅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运动,且分子间存在间隙
C.摩擦起电不是创造电荷,而是将正负电荷分开
D.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故选B
考点:分子动理论;摩擦起电;机械运动
4.D
【解析】
试题分析:
月球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不会有水和生命,降落伞缓慢降落是利用空气阻力,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所以娥三号不可以采用降落伞缓慢降落;月球表面最常见的月貌是环形山。故选D。
考点:
物理常识
5.D
【解析】
试题分析:微观分子的运动和机械运动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微观粒子与宇宙天体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结构很相似、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它们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杂乱无章的无规则运动,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是有规律的。故选D
考点:
微观分子的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异同
6.(1)②①③
【解析】
试题分析: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初是地心说;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随后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1929年,埃德温·哈勃作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即不管你往哪个方向看,远处的星系正急速地远离我们而去。换言之,宇宙正在不断膨胀。即大爆炸宇宙论。所以对宇宙的认识由先到后的排序是②①③
【考点定位】科学历程
7.谱线红移
星系在远离我们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开普勒效应,当波源离我们远去时,其发出的波的波长会变长,频率减小,即产生红移。谱线红移表明这些星系在远离我们。
考点:红移
8.恒星
宇宙在膨胀
【解析】
试题分析:恒星是指本身能够发光的星星;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大到宇宙天体,小到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说明宇宙中星系在运动,宇宙在膨胀。
考点:运动是绝对的
9.(1)b
(2)证明:因为,所以
所以,所以,所以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公式F心=mω2r可知,当m与ω一定时,F心与r成正比,其对应图线为正比例函数图线,故可以用图线b来表示。
(2)证明:因为,所以
所以,所以,所以
【考点定位】物理图像、公式变换
10.(1)刻度尺、停表;(2)AB;(3)不同的红外线灯、红外线灯照射的角度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在距离玻璃板左侧20厘米放置一个红外线灯,需要测量距离的工具刻度尺;观察并记录30秒内光能风车风叶转动的圈数。需要计时工具停表;(2)实验中透过太阳膜红外线的强弱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验用光能风车转动快慢来反映红外线的强弱,在物理学中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图中显示的实验中A用海绵形变程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也是用转换法,B用酚酞试液指示酸碱中和反应,也是用转换法,C气球膨胀表示宇宙大爆炸,用到的是模型法,所以应该填AB;(3)为了使本实验的结果更可靠,多做几次实验数据,改变影响研究结果的物理量,例如不同的红外线灯、红外线灯照射的角度等。
考点:物理实验探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