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从永磁体谈起》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了解磁化现象。
3、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
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作图分析、类比研究磁场,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和他人进行合作探讨的团队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图片、做实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如何描述磁场。
教学难点:感知磁场,并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教学流程:
(一)激趣置疑,引入新课:
这是一个相框,它为什么能够悬浮在空中呢?
关于磁,在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磁?
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是什么,从永磁体谈起。
(二)新课过程:
一、磁的基本知识:
在小学时,大家也了解了一些磁的知识,但是这些都是对磁的感性认识,今天我们利用桌上的器材,深入的研究磁的几个问题:
1、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2、磁铁各个部分吸引回形针的数量有何不同?
3、怎样做使铁钉也能也吸引回形针?打开塑料袋,大家动手实验。
师生总结知识:
1、磁性: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天然,人造:条形,蹄型)
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演示实验,磁体的指向性:磁南极、磁北极
演示实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小铁钉原本没有磁性,靠近或接触磁铁后,内部结构重新排列,所以就具有有了磁性。
二、磁场:
我们知道磁体间不需要接触也可以产生相互作用,一个磁体对另一个磁体产生力的作用是通过什么来传递的呢?
引入:在讲台的两边,分别放置了甲乙两个盒子,甲乙周围空间有没有什么不同?(没有)
有些物质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研究它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小磁针静止时指南指北,将它放在乙的周围空间,依然指南指北,将它放在甲的周围空间,怎么不指南北了呢?
小磁针偏转要受到力的作用,这说明甲物体周围空间的确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这种物质对小磁针施加了力的作用。这种物质存在于什么周围?(揭开盒子)
磁体
磁场: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
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研究:磁场这种看不见又摸不着的物质我们怎么去研究它呢?生活中也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比如气流,气流吹动旗帜飘动,根据旗帜的飘向,可以明确气流的方向,那么磁场对谁有力的作用?磁针,我们就利用磁针来研究磁场
实物展板:出示一条形磁铁,在它周围磁场内放入一小磁针,转动后指向依然,更换后指向依然,换其他位置呢?指向不同。小磁针在相同位置有明确的指向,在不同位置指向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磁场具有方向性。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我们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磁场方向:某点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
(确定某几点的磁场方向,并连线)这样我们大致知道了这条线上的磁场方向是这样的。
如果要知道其他点的磁场方向,如何确定呢?学生作答
但是磁场中的点一共有多少个?无数个。那需要多少个小磁针?但是这么多磁针放不下,你能不能想个办法呢?提示一下:那就需要小磁针特别的小,小到什么程度,出示(铁屑),铁屑不像磁针,它没有磁性,如何使它获得磁性?
磁化
示范:条形磁铁上水平放置一玻璃板,将小瓶中铁屑少量均匀洒在磁铁周围,并轻敲几下玻璃板,观察铁屑分布情况,并将观察结果在纸上用线条形象的表示出来。(PPT)
磁场方向:在磁场中,规定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条形磁铁上水平放置一玻璃板,将小瓶中铁屑少量均匀洒在磁铁周围,并轻敲几下桌面,观察铁屑分布情况,并将观察结果在纸上用线条形象的表示出来。
学生分组实验(一组做条形,一组做U型)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为了直观形象的描述磁场,物理学中引入了这些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场的性质和特征,叫做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
三、磁感线:
1、磁场真实存在,而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实际并不存在。
虽然从图片中看磁感线是平面图,但磁场是在立体空间内存在的。
外部从N极出发,回到S极。
磁场方向: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4、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强弱。越密表示该点的磁场最强。
图片展示:
两同名磁极磁感线分布,两异名磁极磁感线分布。
(三)小结:
(四)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磁是什么
一、磁的基本知识:
磁性、磁体、磁极、磁化
磁场
真实存在的特殊物质。
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在磁场中,规定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
假象的曲线
外部:N出S入
磁感线某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强弱。
乙
(内有一记号笔)
甲
(内有条形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