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从永磁体谈起》教案
课
题
16.1
从永磁体谈起
教学目标
1、知道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知道怎样使没有磁性的铁质物质磁化。3、知道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
教学重点
1、用实验探究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磁体的一些基本性质。2、用实验探究磁场的存在和几种常见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
1、认识磁场的存在。 2、对磁感线的认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2根条形磁铁、2根细线、2副铁架台、l块U形磁铁、玻璃板1块、细铁屑1盒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古老而年轻的磁体1、教师补充磁性材料磁应用的例子,如磁卡、磁盘、喇叭后面的磁铁、磁化杯、玩具电动机中的磁极、磁悬浮列车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里的应用。二、认识永磁体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完善自己对磁现象的认识:(1)探究如何识别磁体 (2)探究磁体上的磁性分布情况 (3)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何 (4)探究怎样使没有磁性的物体“磁化”
(5)认识“去磁”现象。三、认识磁场1、实验探究:磁体周围有什么 (1)把一只小磁针放在远离条形磁铁的地方,观察小磁针位置变化后所指的方向是否相同(2)把一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铁周围不同的地
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磁体的发现与应用情况。2、学生回顾自己已经知道的那些磁现象3、讨论、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回答课文“活动1”中所提出的三个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方,观察小磁针位置变化后所指的方向是否相同 (3)教师: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磁体的周围确实存在着一种特殊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磁化现象,都是通过磁体周围的磁场发生的。2、实验探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1)问题:小磁针在磁体周围不同的地方指向不同,那么在磁体周围磁场对小磁针力的作用的方向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2)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几种磁体的磁场的分布情况,将结果在黑板上画出。3、用磁感线描述磁场(1)教师:为了直观地描述磁场,物理中引入了磁感线,即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场的某些特征和性质。(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曲线的方向,看看有什么规律 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3)向学生说明:
①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想象磁场在空间的分布情况,是人为画的,用来描述磁场某些特征和性质的曲线。②我们只在一个平面上画出磁感线,实际上磁场是分布在整个磁体周围的立体空间里。四、了解地球磁场的分布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它们并不重合。水平放置的小磁针与地理子午线之间有一个交角,叫做磁偏角。这一现象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最早发现的。
(1)教师和学生交流:小磁针的指向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2)学生提出猜想(3)学生阅读课本第90页“活动3”让学生阅读课文“信息浏览”,然后交流:1、人们怎么断定地球是一个大磁体
2、地球磁场的分布是什么形状的
3、地理的两极跟地磁的两极位置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1、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北极(N极)和南极(S极)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体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特殊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磁化现象,都是通过磁体周围的磁场发生的。4、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
作业
1、课文自我评价与作业第1、2、3、4
预习
下一节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