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从永磁体谈起

文档属性

名称 16.1 从永磁体谈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9-09 04:1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1
从永磁体谈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知道怎样使没有磁性的铁质物质磁化。
(3)知道磁场的存在。
(4)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磁体。
(2)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3)让学生自己动手描绘磁感线,体验用“磁感线”直观、形象地描绘看不见的磁场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现代对磁现象研究方面的成就,培养爱国情感。
重点:
1、用实验探究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磁体的一些基本性质。
2、用实验探究磁场的存在和几种常见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
难点:
1、认识磁场的存在。
2、对磁感线的认识。
器材:
1、教师用:2根条形磁铁、2根细线、2副铁架台。
2、学生用:1把锯条、缝衣针、回形针若干、纸条、2根条形磁铁、1块U形磁铁、玻璃板1块、细铁屑1盒。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讨论为主。
教前准备:
1、收集有关磁现象的例子。
2、收集地磁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介绍课文介绍的磁体的发现与应用情况。
2、教师补充磁性材料应用的例子,如磁卡、喇叭后面的磁铁、磁化环、玩具电动机中的磁极等。磁体在我们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今天这节课我们这来研究磁体的一些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让学生回顾自己已经知道的那些磁现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完善自己对磁现象的认识。
(1)探究如何识别磁体?
根据所判断的对象(如磁棒、铜导线、铝导线、锯条)是否吸引铁屑、缝衣针、回形针等铁质物体,判断该物体是否具有磁性?(实验前要指导学生先断定铁屑、缝衣针、回形针等物体没有磁性,如看看回形针与缝衣针是否会相互吸引,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2)探究磁体上的磁性分布情况?
(a)用磁体吸引铁屑或回形针,看看磁体上各自吸引的铁屑或回形针是否一样多?
(b)将条形磁铁用细线水平悬挂,发现不管条形磁铁原先指向何方,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c)让学生尝试蒌磁极命名:把指北的磁极叫做磁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做磁南极。分别用字母“N”和“S”表示。
(3)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何?
将两根磁棒用细线水平悬挂,分别让两根磁棒N极与N极靠近;两根磁棒N极与S极靠近;两根磁棒S极与S极靠近。观察所发现的现象。
(4)探究怎样使没有磁性的物体“磁化”?
取一根没有被磁化的缝衣针看看能否吸引铁屑。
将磁棒的一个磁极接触或靠近缝衣针远离铁屑的一端,看看此时缝衣针是否吸引铁屑;用磁棒的一个磁极沿同一个方向从缝衣针的一端向另一端摩擦向下,看看摩擦后的缝衣针是否吸引铁屑。
(5)认识“去磁”现象
介绍去磁方法给已经磁化的缝衣针去磁。
讨论、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一)认识磁场
1、实验探究:磁体周围有什么?
(1)让学生把一只小磁针放在远离条形磁体的地方,观察小磁针位置变化后所指的方向是否相同?
让学生把一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铁周围不同的地方,观察小磁针位置变化所指的方向是否相同?
老师和学生交流:小磁针的指向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因为小磁针受到磁体力的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磁体和小磁针之间的这种力的作用是通过什么发生的呢?
(2)学生实验:用口吹纸条,纸条飘动。
想:口和纸条之间的作用是通过什么发生的呢?(空气)
引导学生进行推理:空气肉眼看不见,但我们可以凭借它对纸条的作用断定它的存在。类似,磁体对磁针发生的作用也是通过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进行的。
(3)教师: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磁体周围确实存在着一种特殊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磁化现象,都是通过磁体周围的磁场发生的。
2、实验探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
(1)问题:小磁针在磁体周围不同的地方指向不同,那么在磁体周围磁场对小磁针力的作用的方向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让学生提出猜想。
(2)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探索磁场对小磁的作用的方向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让学生提出探索的方法:在磁场中各个位置都放上小磁针。
问题:怎样得到足够小足足够多的小磁针放在磁场中各点呢?把磁场中各点对小磁针的作用力的方向都表示出来呢?
(3)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磁体的磁场的分布情况。每组选择一种情况做实验探究,然后在各实验小组间进行交流。
老师将学生共同得到的结果在黑板上画出。
3、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1)教师:为了直观地描述磁场,物理学中引入了磁感线,即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场的某些特征和性质。
同学们在探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的实验中根据铁屑在磁场中的分布情况已经直观、形象地画出了几种描述常见的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的曲线。
让学生再将小磁针放在前面做实验的磁体周围,根据小磁针N极指示的方向在自己所画的描述磁场分布的曲线上画上箭头。
告诉学生,们们所画的这一条条带箭头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曲线的方向,看看有什么规律?
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
(3)向学生说明:
(a)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为了帮助为们想象磁场在空间的分布情况,是人为画的,用来描述磁场某些特征和性质的曲线。
(b)我们只在一个平面上画出磁感线,实际上磁场是分布在整个周围的立体空间里。
(二)了解地磁场的分布
交流:
1、人们怎么断定地球是一个大磁体?
2、地球磁场的分布是什么形态?
3、地理的两极跟地磁的两极位置间有什么关系?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交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磁现象和磁场概念有什么认识?有哪些问题需要学习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