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县中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县中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21 21:5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县中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A卷)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印度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和经济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国家之一,拥有全球近1/6的人口,但2023年印度城镇化率仅为36.36%,远低于世界平均城镇化率57.3%。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科学规划,印度的城镇化进程面临诸多挑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印度城镇化率远低于世界平均,主要是因为印度( )
A. 户籍制度严格 B. 农业发展水平高
C. 工业发展滞后 D. 城镇用地面积小
2. 印度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不包括( )
A. 公共服务落后 B. 生态环境恶化
C. 基础设施薄弱 D. 人口老龄化加剧
柑橘多生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喜高温多湿的亚热带气候,不耐寒,在光照充足、土层深厚、通气性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良好。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柑橘生产国,柑橘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且产区高度集中。我国柑橘分为早熟(约占15%)、中熟(约占65%)和晚熟(约占20%)3个品种,柑橘的人均供给远超全球人均水平,常面临鲜果过剩压力。下图为2022年我国柑橘产量排名前5的省级行政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我国柑橘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 )
A. 水热条件好 B. 病虫害少 C. 平原面积广 D. 劳动力充足
4. 我国柑橘常面临鲜果过剩压力的核心原因是( )
A. 居民消费水平低,国内市场需求不足 B. 中熟品种占比过高,柑橘上市时间集中
C. 柑橘的品质较差,对外的出口量极少 D. 储存保鲜技术落后,鲜果难以长期保存
5. 缓解我国柑橘鲜果过剩压力,最合理的措施是( )
A. 全面缩减柑橘种植面积 B. 禁止进口所有柑橘类水果
C. 大幅降低柑橘鲜果价格 D. 重点发展柑橘深加工产业
北京时间2025年9月3日9:00,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在纽约(74°W,41°N)留学的小明想准时观看大会直播,则其观看直播的时间应为当地地方时( )
A. 12:04 B. 15:56 C. 20:04 D. 21:56
7. 大会开始时,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1/2 B. 5/9 C. 7/12 D. 13/24
8. 该日过后的一个月内( )
A. 莫斯科日出方位始终为东北 B. 东京日落时间逐渐提前
C. 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变大 D.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下图为2024年某月某日我国某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日最可能为( )
A. 3月29日 B. 6月25日 C. 9月30日 D. 12月24日
10. 该地最可能是( )
A. 吉林(126°E) B. 合肥(117°E) C. 海口(110°E) D. 喀什(76°E)
11. 太阳从图示M时刻移动到N时刻,该地物影长度( )
A. 逐渐变长 B. 先变长后变短 C. 逐渐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依据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节气中,太阳直射纬度相同的两个节气是( )
A. 小雪——大寒 B. 立冬——立秋 C. 寒露——清明 D. 处暑——小满
13. 若黄赤交角变小,则( )
A. 热带范围扩大 B. 温带范围保持不变
C. 寒带范围缩小 D. 二十四节气数量会减少
图1为某地岩层分布示意图,图中岩层原为水平岩层,且a岩石形成晚于花岗岩。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1中岩层发生变形,与之关联性最大的是( )
A. 地壳运动 B. 沉积作用 C. 变质作用 D. 流水侵蚀
15. 图1中a岩石对应于图2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 下列对图2中各地质过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
A. ①须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进行 B. ②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
C. ③奠定了地表形态基本格局 D. ④会使得地表起伏趋于和缓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港珠澳大桥位于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伶仃洋,连接广东(珠海)、澳门和香港,采取“三地三检”通关模式。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之前,曾经有过单Y方案和双Y方案之争,双Y方案指桥梁东边连接香港和深圳,西边连接珠海和澳门,而单Y方案则是已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如下图所示。《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研究深圳经港珠澳大桥至珠海、澳门通道。
(1)港珠澳大桥建设初期选择单Y方案而非双Y方案,试从单Y方案角度分析缘由。
(2)若在现有港珠澳大桥的基础上将其从单Y改造为双Y,指出其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3)简述若深圳经港珠澳大桥至珠海、澳门通道开通,将对深圳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日地球光照侧视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中A点地理坐标为(74°N,90°W),该日A地所在纬线圈与晨昏圈相切。
(1)一艘货轮需从图中A地沿路线航行至C地,说出该货轮在航行过程中角速度、线速度和地转偏向力的主要变化状况。
(2)指出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并简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3)比较该日图中A、B、C三地的昼长,并说明理由。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风蚀桥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形态类似桥梁的天然岩石结构,通常发育于砂岩或砾岩中。下图为风蚀桥景观图。
(1)指出砂岩和砾岩所属的岩石类型,并指出该类岩石的主要特点。
(2)简述风蚀桥的形成过程。
(3)推测图示风蚀桥景观的未来演变趋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C 2. D 3. A 4. B 5. D
6. C 7. D 8. B
9. A 10. B 11. D
12. A 13. C
14. A 15. B 16. 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1)线路更短,建设周期短,投资成本低,落地可行性更高;管理协调难度低,通关与运营机制更易建立;建设初期,香港、珠海、澳门三地之间的直接联系需求更为迫切;对海洋生态的扰动较小,生态保护压力相对较小等。
(2)需在已通车的港珠澳大桥上衔接新线路,技术难度大;伶仃洋台风频发,且生态保护要求高,新增线路建设难度大等。
(3)直接打通深圳与珠江西岸的快速通道,提升区域通行效率;推动深圳与港澳产业的发展协作,促进产业升级;拓宽经济腹地,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
18. (1)角速度:保持不变(15°/h)。线速度:A地向南到赤道逐渐变大,在赤道达到最大,赤道向南到C地逐渐变小。地转偏向力:A地到赤道之间向右偏,赤道不发生偏转,赤道到C地之间向左偏。
(2)(16°N,90°E)。分布规律:16°N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自16°N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昼长:A>B>C。理由: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且(除出现极昼地区外,)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故A地昼长>B地昼长>C地昼长。
19. (1)岩石类型:沉积岩。主要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等。
(2)岩石受风化作用破碎,产生裂隙;强劲风力携带沙粒,沿岩石裂隙磨蚀、吹蚀,使裂隙不断扩大形成凹坑或沟槽;长期侵蚀下,凹坑或沟槽最终穿通岩石形成洞穴;由于洞穴上方和两侧的岩石相对坚硬而得以保留,形成类似桥梁的形态,即风蚀桥。
(3)在风力侵蚀作用下,桥洞进一步扩大,桥体逐渐变细、变薄;当桥体被侵蚀到一定程度,桥面或桥墩会发生崩塌,原有“桥梁”形态被破坏,风蚀桥景观逐渐消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