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测试卷模拟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测试卷模拟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1 23:1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测试卷模拟练习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曦月(xī) 沿溯(sù) 蹒跚(pán shān) 恹恹欲睡(yān)
B. 属引(shǔ) 俯瞰(kàn) 倔强(juè) 坦荡如砥(dǐ)
C. 藻荇(xìng) 濒临(bīn) 洗涤(tiáo) 潜滋暗长(qián)
D. 秀颀(qí) 踌躇(chóu) 密匝匝(zā) 惟妙惟肖(xiāo)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 狼藉 锁屑 纵横决荡 妙手偶得
B. 鲜腴 倦怠 重峦叠嶂 无动于衷
C. 推崇 嶙峋 巧妙绝仑 长途跋涉
D. 喧嚣 蔓延 旁逸斜出 自出新裁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 郦道元在《三峡》中,以生动的笔墨______了长江三峡雄奇险峻的自然风光。
② 朱自清在《背影》中,用朴素的文字______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③ 茅盾笔下的白杨树,不仅是西北高原的象征,更______了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
A. 描绘 抒发 承载 B. 刻画 表达 承担
C. 描绘 表达 承担 D. 刻画 抒发 承载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通过学习《白杨礼赞》,使我们懂得了白杨树所象征的民族精神。
B. 昆明的雨季是一个气候湿润、物产丰富的季节。
C. 能否熟练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D. 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 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2)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答谢中书书》中描绘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至塞上》中描绘大漠雄浑壮阔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4 分)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纪实作品,他真实记录了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采访经历。书中描写了______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展现了他们______的精神品质;《红岩》则塑造了江姐、许云峰等革命烈士的形象,歌颂了他们______的崇高气节,两部作品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______情怀。
综合性学习。(4 分)
班级开展 “山水人文情” 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丰富活动内容,请你设计一个活动形式,并简要说明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25 分)
(一)诗歌鉴赏(10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8-10 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中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两个意象,写出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心境。(2 分)
请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两句的表达效果。(4 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四时俱备( ) (2)晓雾将歇( )
(3)夕日欲颓(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山川之美的?请简要概括。(4 分)
文末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句有何深意?(3 分)
三、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记叙文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9 题。
父亲的肩头
① 父亲的肩头,是我童年最温暖的港湾。记忆里,父亲的肩头宽阔而坚实,承载着我无数的欢声笑语。
② 小时候,我体弱多病,常常发烧。每次生病,父亲都会连夜背着我去村卫生室。乡间的小路崎岖不平,父亲的脚步却总是那么沉稳。我趴在他的肩头,能听到他急促的心跳,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那时的我总以为,父亲的肩头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③ 上学后,父亲每天都会送我到村口。放学时,他又会准时出现在那里。有一次,下着瓢泼大雨,我看到父亲披着雨衣站在雨中,雨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淌。他看见我,立刻脱下雨衣披在我身上,然后蹲下身子:“来,爸背你。” 我趴在他的肩头,雨衣将我裹得严严实实,而父亲的后背却被雨水淋透。那一刻,我鼻子一酸,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④ 后来,我考上了县城的中学,需要住校。开学那天,父亲帮我扛着沉重的行李,送我到学校。他帮我铺好床铺,整理好衣物,又叮嘱了我半天。临走时,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好好学习,照顾好自己。” 我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发现父亲的肩头似乎不如以前那么宽阔了,脚步也有些蹒跚。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父亲老了。
⑤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一次,父亲生病住院,我陪在他身边。看着他苍白的面容,我心里五味杂陈。我想,小时候父亲背着我,现在该轮到我照顾他了。我轻轻扶起父亲,让他靠在我的肩头。父亲微微睁开眼,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⑥ 父亲的肩头,承载的不仅是我的童年,更是他对我深沉的爱。这份爱,早已融入我的血脉,成为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文章围绕 “父亲的肩头” 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 分)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乡间的小路崎岖不平,父亲的脚步却总是那么沉稳。我趴在他的肩头,能听到他急促的心跳,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
第③段写 “我” 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有什么作用?(3 分)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析。(3 分)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 “父亲的肩头,承载的不仅是我的童年,更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这句话的理解。(3 分)
(二)散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0-24 题。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②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③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 “婆娑” 或 “旁逸斜出” 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选文第①段从哪些方面描写白杨树的外形?(3 分)
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4 分)
请简要分析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 分)
结合选文内容,谈谈白杨树象征了哪些精神品质。(4 分)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选文第①段通过对干、枝、叶、皮的描写,突出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B. 选文第③段运用反问句式,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C. 选文中 “好女子” 与 “伟丈夫” 形成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阳刚之美。
D. 选文语言华丽优美,生动形象地赞美了白杨树的坚强不屈。
四、作文(30 分)
请以 “那抹触动心灵的______”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散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 “风景”“笑容”“声音” 等);(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A 解析:B 项 “属引” 的 “属” 应读 “zhǔ”,“倔强” 的 “倔” 应读 “jué”;C 项 “洗涤” 的 “涤” 应读 “dí”;D 项 “惟妙惟肖” 的 “肖” 应读 “xiào”。
B 解析:A 项 “锁屑” 应为 “琐屑”;C 项 “巧妙绝仑” 应为 “巧妙绝伦”;D 项 “自出新裁” 应为 “自出心裁”。
A 解析:“描绘” 侧重细致刻画景物,符合《三峡》的写景特点;“抒发” 更能体现《背影》中深沉的情感;“承载” 指承担精神层面的内容,契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B 解析:A 项缺主语,删去 “通过” 或 “使”;C 项两面对一面,删去 “能否”;D 项两面对一面,删去 “能否”。
(1)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4)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毛泽东、周恩来 坚韧不拔、无私奉献 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革命英雄主义
(1)示例:品味山水之美,感悟人文情怀 (2)示例:举办 “山水诗文朗诵会”,目的:通过朗诵经典山水诗文,感受自然之美与文人情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古诗文阅读
(一)诗歌鉴赏
征蓬 归雁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大漠中孤烟直上、长河落日的壮阔景象。“直” 字写出了孤烟的挺拔,“圆” 字写出了落日的雄浑,展现了边塞风光的雄浑壮美,表达了诗人对边塞景色的赞叹之情。
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抑郁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边塞风光的赞叹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二)文言文阅读
(1)四季 (2)消散 (3)坠落 (4)参与,这里有 “欣赏”“领悟” 的意思
(1)高高的山峰插入云霄,清澈的溪流能见到水底。 (2)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① 山水相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② 色彩斑斓: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③ 动静结合:晓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的描写。
既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又流露出对谢灵运能欣赏山水之奇的羡慕,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个能领略这种奇景的人,表现了作者的自得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① 父亲连夜背着生病的 “我” 去村卫生室;② 下雨天父亲背 “我” 回家,自己被雨水淋透;③ 父亲送 “我” 去县城中学,帮 “我” 整理行李;④ “我” 扶生病的父亲靠在自己肩头。
运用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崎岖不平” 的小路与父亲 “沉稳” 的脚步形成对比,突出了父亲的坚强有力;“急促的心跳”“温热的后背” 等细节,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对 “我” 的关爱,营造了温馨的氛围。
写出了 “我” 被父亲的关爱深深感动,突出了父亲的无私奉献,进一步深化了 “父爱” 的主题。
① 关爱孩子:连夜背 “我” 看病,雨天为 “我” 披雨衣;② 勤劳朴实:每天送 “我” 上学,帮 “我” 扛行李;③ 坚强隐忍:面对生活的艰辛从不抱怨,默默付出。
父亲的肩头是 “我” 童年的依靠,承载着 “我” 成长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肩头所承载的是父亲对 “我” 无私、深沉的爱,这种爱伴随 “我” 成长,成为 “我” 一生的精神财富。
(二)散文阅读
从干(笔直、无旁枝)、枝(向上、靠拢)、叶(宽大、向上)、皮(光滑、有银色晕圈、泛淡青色)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外形。
运用了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将白杨树与 “好女子” 对比,突出白杨树的 “伟丈夫” 形象;通过象征,由树及人,揭示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敌后哨兵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深化了文章主题。
承上启下。“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承接上文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决不是平凡的树” 开启下文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揭示,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① 力争上游、坚强不屈:面对风雪压迫,依然参天耸立,不折不挠;② 朴质、正直:外形笔直,丫枝向上,没有旁逸斜出;③ 团结奋进: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
D 解析:选文语言质朴有力,而非华丽优美,通过简洁的描写赞美了白杨树的坚强不屈。
四、作文
评分标准:
一等(27-30 分):立意深刻,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优美,细节生动,能突出 “触动心灵” 的感受,书写工整。
二等(24-26 分):立意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有细节描写,贴合主题,书写清楚。
三等(21-23 分):立意基本明确,内容较具体,感情较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书写较清楚。
四等(20 分以下):立意不明确,内容空泛,感情虚假,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书写潦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