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音。(3分)
本学期,在语文大观园中,我见到了鞠躬尽__(cuì)的邓稼先,目光深邃__的贝多芬,还欣赏了令人亢__奋的安塞腰鼓,变(huàn)__多姿的印度舞蹈,感受冒着(biān)__骨的风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中国登山队员的伟大精神,领略有着豪迈而剽__悍气质的动物---马的风采……这一切让我多么沉迷,多么难忘啊!
2.默写。(10分)
(1)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______________,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2)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山中杂诗》)
(3)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4)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_____________?(《伤仲永》)
(5)《木兰诗》以质朴生动的语言塑造了木兰的美好形象,“_________,关山度若飞”就让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跃然纸上了,“_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则细腻传神的表现了青年女子的爱美之心。
(6)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书写的是时世凋敝、人生飘零的感慨之情。
(7)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
(8)赵翼《论诗》中表明代代都有影响后世的人才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清晨,醒来的峡江抹去一脸倦容,伸伸懒腰打个哈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停下来的江雾,一眼看上去如同晒场上铺的新棉,白花花耀人眼目
②江面骤然升起一层江雾
③江雾上涨到一定高度便收住了脚步
④随着江水流动,江雾由淡变浓,转眼间像潮水似的上涨起来
②④③①
B.
①③④⑤
C.
②④①③
D.
①③②④
4.下面语段画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2分)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①尽管我们很渺小,但应该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于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享晚年的保障;②对于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这样,你的人生才会翻开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星球上的无数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搭配有误的一项(
)(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野草》
B.《伤仲永》----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C.《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法国
D.《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为倡导节约新风,食堂贴出标语:“一饭一蔬,来之不易;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B.赵明不小心弄坏了李强的新书,李强对他说:“你简直像只老鼠,啃书真给力!”
C.在十字路口,交通协管员一把拉住那个要闯红灯的人:“你色盲啊?连红绿灯都不分!”
D.黄老板的女儿在绘画比赛中获了奖,他逢人便说:“令爱真不赖,为咱长了脸!”
二、阅读(51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题(2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折柳”二字在诗中既指____________,又含_________之事,代表古代的一种文化习俗,一种美好的伤感情绪。(2分)
(二)阅读文言文《狼》,完成8-12题(16分)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俱,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用“/”标示下列句中的朗读停顿。(2分)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9.解释下列带点的词。(4分)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狼》译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屠俱,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对狼的本性尚未彻底认识,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中的“持”字表明屠户在毫无退让余地的情况下做出了与狼斗争的果断抉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一种愤怒之情。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的本性幡然醒悟。
12.谈谈第⑤段划线句子给你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文《社戏》节选,完成13-19题(18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3.第一段中的“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出对“似乎听到歌吹了”“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三个词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似乎”“也许”表示猜测,“大概”表示基本肯定。
B.“似乎”表示猜测,“也许”“大概”均表示肯定。
C.“似乎”表示肯定,“也许”表示猜测的另一种可能性,“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D.“似乎”“也许”“大概”都表示猜测。
15.与第②段中的“也许”有相同作用的词语是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第④段中“也许”相照应的词语是________。(2分)
16.第二段中“淡黑的……跑去了”,以“_______”比喻“连山”,以“______”形容“淡黑”,以“______”形容“起伏”,状形绘色,以动写______,把静态的山作______态的描述,表现船在飞快前进。(5分)
17.“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的“他”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对选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物,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作。
B.描写了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写美的景色来陪衬船行得快,表现了农家子弟划船技术的高超。
D.写看社戏途中的景物,突出了“我”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19.这几段文字是从____、____、____等感官角度进行描写的。(3分)
(三)阅读散文《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作者:周岩壁),完成20-24题(15分)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没女孩子手巧,这岂不有些重女轻男了么!不是吹,我们男孩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这巧夺天工的风筝!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得脚不沾地。常趁放学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20.本文回忆童年生活,主要围绕风筝回忆了小时候______、______两件事。(2分)
21.第①段描写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第④段内容填空。(4分)
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
)→糊纸涂色→(
)
23.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作文45分,书写2分,共47分)
25.以《我好想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如“成功”、“有个知心朋友” 、“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或“美梦成真”、“飞上月球”、“回到过去”等。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中心突出,内容健康,感情真挚,语言连贯得体。
③以记叙文为主,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50字。
题目: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22分)
共3分
鞠躬尽(瘁)
目光深邃(suì)
亢(kàng)奋
变(幻)
(
砭)骨
剽(piāo)悍
2.共10分,一空1分
(1)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2)竹中窥落日(3)独坐幽篁里(4)得为众人而已耶(5)万里赴戎机
(6)落花时节又逢君(7)野渡无人舟自横(8)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3分)A
4.(2分)(1)删除“应该”或“必须”
(2)“的对象”(或“的人”)
5.(2分)A
选自《朝花夕拾》,不是《野草》
6.(2分)A
(B.不礼貌,有挖苦讽刺之意
C.贬损,不礼貌
D.“令爱”是称对方女儿,是敬辞,不是自谦)
二、阅读(51分)
(一)古诗鉴赏(2分)
7.《折杨柳》曲调;折柳送别(2分,各1分)
(二)阅读文言文(16分)
8.(2分,各1分)(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9.
(4分,各一分)(1)像狗一样
(2)突然
(3)打洞
(4)狡猾
10.(4分)(1)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这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一起紧紧跟着屠户。(2分)
(2)屠户从后面砍断了它的大腿。也把它杀了。(2分)
11.(3分)C(强调突然)
12.(3分)身处险境要灵活和机智,凭勇气和智慧方能化险为夷。(大意对即可)
(三)阅读课文《社戏》(18分)
13.
(2分)“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的沮丧、压抑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1分)生动地写出了“我”如愿以偿的喜悦。(1分)
14.(2分)D
15.(2分)大概;(1分)也许(1分)
16.(5分)兽脊
铁
踊跃
静
动
(各1分)
17.(2分)宛转、悠扬的笛声
18.(2分)D
19.(3分)嗅觉
听觉
视觉(各1分)
(四)阅读散文《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15分)
20.2分
做风筝
放风筝(各1分)
21.(3分)①点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②触景生情;③引起下文对童年的回忆。(一空1分,意思对即可)
22.(4分)制作骨架
系缠放线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3.(3分)①放风筝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②已经逝去的童年,在记忆中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是永难忘怀;
③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眷念之情。
(答对1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满分。答出对“故乡思念”之意的,可得1分。意思对即可)
24.(3分)仲春时节大地泛出的“淡淡的鹅黄的绿意”,显出生机和活力,而“我”的童年生活也充满着生机和快乐。这样说含有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意。(前一句1分,后一句2分。意思对即可)
三、写作(47分)
一类卷(42-47),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切,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准确、流畅,有文采,标点正确,500字以上。
二类卷(41—35),符合题意,立意正确,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有一定的生活感受,感情较真切,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基本准确、通顺,标点正确,500字左右。
三类卷(34—28),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思想健康,有一定内容,结构较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标点错误不多,不足500字,但字数相差不大。
四类卷(28—21),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感情欠真切,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字数相差大。
五类卷(20分以下),不符合题意,文理不通,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
说明:
1、
评卷以28分为基准分,酌情增减。鼓励给好文章打高分。满分或28分以下的评分应慎重。
2、
符合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条,可酌情加1——3分,加至满分为止。
(1)构思新颖,有创意。
(2)具有浓郁的个性色彩。
(3)体现出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4)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
3、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个字不扣,扣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