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五石之瓠》课件(共5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五石之瓠》课件(共5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2 08:5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学这个有什么用?”“做这个能赚钱吗?”
我们总被“有用”绑架,却忘了——那些看似无用的小事,恰恰是生命里最奢侈的幸福。
导入:你是否患上了“有用强迫症”?
读书必须“提升认知”,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运动必须“减肥塑形”,否则就是无效锻炼;
交朋友必须“拓展人脉”,否则就是无效社交;
连听首歌都要“学英语”……
这个社会病了,得了“有用强迫症”。
庄子




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了解庄子和其作品,以及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独特思维方式。

品味庄子散文恣肆纵横、奇特瑰丽的浪漫主义风格,品味庄子寓言的婉曲达意的艺术风格。


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内涵,辩证理解庄子的哲学观。
学习目标

走进庄子
知人论世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一生率性,崇尚自然,傲视王侯。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
庄子的主要思想:清静无为,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庄子》一书有52篇,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著,外篇、杂篇为庄子后学著。因唐玄宗尊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庄子》又称《南华经》。《庄子》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
庄子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姓惠名施,战国时期宋国人,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他做过梁惠王(魏王)的相,惠子是战国时期六国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组织人和支持者。
惠子与庄子本是朋友,本篇以及许多篇章中所写惠子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子的思想。
惠子其人
庄子与他的最佳辩友
庄子与惠子,
一位是道家宗师,一位是名家鼻祖;
一位穷得叮当响,一位贵为相国;
一位视名利如敝屣,一位却汲汲于富贵;
一位喜欢深居简出,一位则不甘寂寞。
两人的出身与个性如此的不同,却偏偏结交成了朋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
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濠梁之辩
庄子最后说 “我知之濠上也”,并非回避问题,而是直指语言的局限:当惠子问 “汝安知鱼乐” 时,其实已经默认了 “庄子知鱼乐”(否则无需追问 “如何知”)。
濠梁之辩的魅力,在于它不是一场 “谁对谁错” 的争论,而是两种世界观的碰撞。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待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yuān鶵chú ,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惠子相梁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惠子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好友的小人。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的“持竿不顾”,除了明哲保生的全身哲学之外,当然还有庄子本性中对自由的渴望。这份强烈的自由之心,远远超出了名利的诱惑。
曳尾涂中
庄子送葬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随从说道:“郢都有一个人,不小心让一星点白灰粘在鼻子上,这点白灰就像苍蝇的翅膀那样又薄又小,他让石匠替他削掉。石匠挥起斧子,随斧而起的风呼呼作响,任凭斧子向鼻端挥去,泥点尽除而鼻子安然不伤,郢都人站立不动,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此事后,把石匠召去,说道:‘试着替我再做一遍。’石匠说道:‘臣下确实曾经削掉过鼻尖上的泥点,不过现在可以配合我的人已经死了很久了!’自从先生去世,我再也没有对手/知音了,我再也找不到辩论的对象了!”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yǐng人垩è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zhuó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惠两人,在现实生活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平生唯一的挚友。
以上可以看出,二人身份、志向不同。
此外,二人在性格、思想等方面也有差异。
庄子灵慧而善感,主张“逍遥”,也就是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
惠子务实而理性,注重逻辑推理,且长于辩论。他一心从政,推行合纵抗秦策略。
这种不同在本文中也可看出。
“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瓠”,葫芦。
“五石之瓠”,可容五石的大葫芦。
根据《庄子·逍遥游》的记载,“五石之瓠”中的“石”是先秦时期的容量单位, 1石=10斗=100升 (战国时期1升约190毫升),因此五石即500升,按现代标准换算约为95升。部分研究进一步指出,战国时期的“升”与现代差异较大,实际五石容积可能接近100升(即200斤水)。 作者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
题目解说
时代背景
庄子所处的年代,一方面,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战争频发,生灵涂炭;另一方面,正值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文化成为一种强烈的需要。彼时孟子正游说各国。墨家门徒
遍及天下,齐国“稷下之学”也正当鼎盛,庄子却主动地选择了“无用”和贫困。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我大瓠之种(zhǒng),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chéng)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pōu)之以为瓢,则瓠(huò)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为事。
五石之瓠(hù)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yuè)吴王。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jiàng)。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huò)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fú)!”
五石之瓠(hù)

品评故事
概括内容
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哪几个故事?
惠子:大瓠无用
庄子:不龟手之药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 hù 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 chéng 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huò落无所 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之。”
省略句
宾语前置
名作动,种植
赠送
容纳
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果实)。
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
把……制作成
承托
形作名,大瓠的坚固程度。
击破
因为
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
“有所” “无所”: “有 / 没有…… 的(人、事、物、行为等)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植它结出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的果实)。用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却经不起自身盛水的压力。把它剖开来做瓢,则瓢宽大而没有什么可承受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我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击破了。”
故事一:大瓠无用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wéi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
定语后置句
确实,的确
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不善于发挥事物的“大”的功用。
形作名,大的东西
防止手冻裂的药物。龟,同“皲” ,皮肤冻裂。
漂洗丝絮。洴澼,漂洗。絖,同“纩”,丝绵絮。
状语后置句,以百金买其方
请允许我
不超过

庄子说:“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有个宋国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物,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个客人听说这种药品,愿意出百金购买药方。于是聚合全家商量说:‘我们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得到很少的钱,现在一旦卖出药方就可获得百金,就卖了吧。’
客得之,以说yuè吴王。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jiàng。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省略句
同“悦”,取悦。其他注疏为游说(shuì)。
发难。指越人发兵侵吴。
代客
领兵
数作形,相同
避免、摆脱
名作状,在冬天
判断句
省略主语
省略句,或以(之)封
客人得到药方,便去取悦(一说游说)吴王。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就派他领兵,冬天和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于是吴王割地封赏他。同样一个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因此获得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是使用方法的不同。
划地封赏他
名作状,在水里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
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盛酒器。这是说大瓠像大樽,缚于身,可使人漂浮渡水。
用绳结缀
状语后置
比喻不通达的见识。蓬,一种草,弯曲不直。
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结缀当做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愁它太大无处可容呢?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
省略句,以之为
故事二:不龟手之药
客 → 获裂地封侯之赏
宋人→ 不免于洴澼絖
不龟手之药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 ,则所用之异也。
“不龟手之药”寓意:同一种事物,用法不同,价值就不同;对待事物,人们要善于去发现这个事物的最大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
任务三:把握观点,理解“无用之用”
1.宋人和客分别是如何使用“不龟手之药”的 这个故事有何寓意
惠子:从实用(功利)角度理解,强调事物在外在使用价值上的“有用”,讲究物的实用性。
庄子:从审美主义的角度理解,立足自然,摒弃世俗价值。在他眼里,大瓠可以用来泛舟江湖,让使用者身心两闲,优游从容。
大葫芦既没有被劈开,也没有被当成粗笨的器皿,不仅保全了大瓠,还发挥了无用之大用,发挥了“大用”。
2.惠子和庄子分别是如何使用“大瓠”的 为什么面对同一个事物,庄子和惠子的态度不一样?这个故事有何寓意
惠子→ 盛水、装东西
庄子 → 做成大樽浮乎江湖
大而无用
无用之用
“大瓠之种”寓意:“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道家哲学。
惠子与庄子两人分别讲述的“大瓠无用”和“不龟手之药”,背后蕴含着什么深意?
惠子
暗讽庄子学说大而无用
庄子
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 暗讽惠子见识浅薄
你庄子的学说就像“五石之瓠“大而无用!
那是你认识不到无用之用,你就和那只能洗涤丝絮的宋人一样,见识短浅!
庄惠之境?
庄子:放旷豁达、无欲无求、精神自由,不凝滞于物象。
惠子:内心受到世俗经验的束缚,拘泥于实用之见,见识不够通达。
3.《五石之瓠》给你怎样的启发?
①万物皆有所用,同样一件东西,由于人们的眼光和见识不同,它所发挥的功用也不同。
②事物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用处,关键的问题在于必须善用不同的事物。
③要善于转换视角,独辟蹊径,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能够超越他人,发现事物不一样的价值。
......
瓠大而无用(明)
同一物:不龟手之药(对比)
客受封土地
宋人世代漂洗丝絮

所用之异也
小结


庄子


庄子的思想大而无用(暗)


无用之用
深度品悟
1.结合现实生活,如何理解庄子的“无用之用”?
潮玩品牌Labubu席卷全球市场
2025年6月,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只130余厘米高的薄荷色LABUBU以108万元落槌成交,震惊收藏界。
一只拍出108万元天价,Labubu为什么让年轻人集体“上头”?
无用之用,才是永恒的价值——就像博物馆里的艺术品从不更新换代,却承载着人类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
——创始人王宁
如果把Molly的头拔掉是个U盘,大家肯定只买一个,因为会从功能性考虑,已经有了一个,没必要再买那么多U盘。正是因为Molly和Labubu除了情绪价值,一无所用,大家才会一买再买。
——创始人王宁
恰如王宁所言,奢侈品与艺术联名、潮玩收藏的情感共鸣,皆因剥离功能属性而获得永恒生命力。
“无用之用”的价值主张重构为“非功能性需求”,其价值主张聚焦于:
情感价值:收藏带来的惊喜感(盲盒机制)、审美满足(造型设计)、情绪陪伴(玩偶作为“精神寄托”);
社交价值:身份认同(“潮玩玩家”标签)、社交货币(通过藏品与同好交流)、稀缺性炫耀(限量款的圈层准入权)。
这些价值不依赖“实用功能”,而是绑定用户的情感体验与社交需求,形成“非必需但不可或缺”的消费逻辑。
盲盒经济——享受一瞬间的刺激
开盲盒短暂的多巴胺刺激,如同“电子布洛芬”,成为了压力时代年轻人短暂的情绪泄洪口。
从泡泡玛特开始,各式各样的盲盒潮玩店在大型商场随处可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烂”再次成为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Z世代”开始热衷于收集纸袋、奶茶杯垫、零食包装等看似不起眼的“破烂”,这逐渐成为一种新兴文化现象,形成一股独特潮流。
据小红书数据显示,仅关于纸袋收藏的笔记数量就已接近40万,足见这一现象的流行程度。“Z世代”将这些平常的生活垃圾重新赋予了价值,不仅展现了他们的个性与创意,也体现了当代年轻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Z世代成为“破烂收藏家”:无用之物,承载着年轻人的“大用”
频频受挫的李文秀在获得一些成就感后开心地对母亲说:“我虽然笨手笨脚,但还是个有用的人对不对?”
母亲反问她:“啥叫有用?生你下来是为了服务别人的?你看看这草原上的树、草,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自由自在的。”
《庄子》里那棵“无用”的大树,木匠嫌弃它不能做家具,庄子却说:“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愿我们都能:
做些无用的事,
爱些无用之物,
在功利的世界里,
给自己留一块逍遥地。
4.庄子为何倡导“无用之用”?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lì)社树。其大蔽牛,絜(xié)之百围,其高临山 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 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曰:“已矣,勿言之矣! 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瞒,以为柱则蠹dù ,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庄子《内篇 人间世第四》
山木,自寇kòu 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认为“无用”是大用,因为大树虽然对社会无用,但是“不天斤斧,物无害者”,这种“无用”对自己“保身“全生”“养亲”“尽年”是大用。
走近庄子的时代,探究其思想成因
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战国策·刘向书录》
庄子所处的时代,社会剧烈动荡、战争频发、生灵涂炭,庄子认为“无用”是自我保全的途径,“ 无用之用”的思想对保全自身、保持精神世界独立有着重要的意义。
讽庄子学说大而无用
讽惠子固陋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总结全文

评赏技法
探骊得珠
文中刻画了惠子和庄子两个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庄子讲述了“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来反驳惠子认为“五石之瓠”无用的观点,很好地反映了人物的形象特点。
①用寓言故事和人物形象作为依托。
文中惠子和庄子两人的对话贯串始终,用两人对话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故事。
②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
探骊得珠,品赏技法
探骊得珠,品赏技法
本文借助“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这两则小故事,深刻地阐明了“有用”与“无用”可以相互转化的哲理,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引发人们的思考。
③以小见大,思辨性强。
课堂小结
老子以简约的语言阐明道,庄子运用寓言故事把哲学思想寄托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对话中,留给人想象的空间。
在《逍遥游》中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对“有”“无”的辩证思考,表达了自己蔑视世俗功利、追求自由人格和逍遥自适的生命境界的精神。

思辨写作
对接高考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乔布斯说:“我愿意拿我全部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请以“有用与无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名句观点
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
——丰子恺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周国平
名句观点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梁文道
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卢新华
范文展示
“无用”实为“大用”
先贤早有言:“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但是,很多人却不懂得如何正确判断“无用”和“有用”。学钢琴绘画是为了考级;上大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学英语是为了职称、百万国考大军公务员热……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都活不明白,分不清哪些东西是内在修养,哪些东西是追求虚荣;哪些东西有用,哪些东西无用。
如弯树,作为木料“无用”,因为“古老”,因为“稀有”,又有“大用”。所以,判断事物有用无用,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要把目光放长远。
范文展示
回望历史,看似无用的“儒家之道”,实为无价之宝。
华夏文明,浩浩汤汤,历经千年,儒家强调的美德、品行、信仰、传统文化等直指精神内核,看似没有一点实际用处,却是精神领域、人文领域里的无价之宝。莫言在获奖的采访时说道,“文学就像头发。那挖出的上千年的古墓,连骨头都成泥土了,唯一存下来的是头发……”“大用”正蕴藏在这些看似“无用”之事中。随着国学热的提倡、流行和升温,那些历千年而不朽、穿透心灵、引领高贵灵魂的文化,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正在成为真正的“大用”。
范文展示
我仿佛看到了高加索山脉托尔斯泰隐绰的身影,听到了多瑙河畔大诗人荷尔德林的吟行,还有美国瓦尔登湖旁的梭罗,在“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里的狄更斯…… 文学、哲学与科学相比看似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但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文人和哲人,却用文学、用思想的力量托起了一个个时代。正所谓“无用之用”,甚至“无用大用”。这种深厚的人文思想建筑起来的高墙任一万个好莱坞也是击不破的。正是“无用于事,却有用于心”。
放眼世界,正如莫言所说:“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范文展示
“考大学是为了好工作,读硕博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这些想法过分强调“有用”,我们应该脸红;“文科生不爱学数学,理科生学史哲多此一举” 这些想法忽视“无用大用”。熟不知爱因斯坦钟情小提琴,钱学森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戴安澜将军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恰是艺术的形象思维助力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文科生加强抽象思维培养,理工科学生充实人文底蕴,无用之中恰恰蕴含着“大用”。
我们只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才能真正明白: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看看身边,只有正确地看待“有用”和“无用”,才能更好地领悟人生真谛。
(1)不龟手之药:
(2)以洴澼絖为事:
(3)以说吴王:
龟(jūn),同“皲”,皮肤冻裂。
译文:防止手冻裂的药物。
(kuàng),同“纩”,丝绵絮。
译文:以漂洗丝絮为业。
说,同“悦”,取悦。
译文:拿去游说吴王。
通假字
(1)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2)其坚不能自举也
(3)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4)聚族而谋之
(5)吴王使之将
(6)能不龟手一也
词类活用
树,名作动,种植。
实,名作动,结果实。
坚,形作名,坚固的程度。
大,形作名,大的东西。
聚,使动用法,使……聚合。
将(jiàng),名词作动词,当将领,领兵。
一,数作形,相同的,同样的。
1.其坚不能自举也
2.宋人有善为不角手之药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正常语序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宋人”,译为“有个善干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宋国人”。
正常语序为“其坚不能举自也”,译为“它的坚固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
特殊句式
(1)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2)而浮乎江湖
(3)请买其方百金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夫子固于用大拙矣”,译为“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而乎江湖浮”,译为“而在江湖上漂浮”。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请(以)百金买其方”,译为“愿意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
省略句
(1)以盛水浆
(2)请买其方百金
(3)裂地而封之
(4)或以封
“以(之)盛水浆”,用它来盛水。
“请买其方(以)百金”,愿意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
“(吴王)裂地而封之”,吴王割地封赏他。
“或以(之)封”,有人因此得到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