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上生物期中复习】第一单元考点梳理读记本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七上生物期中复习】第一单元考点梳理读记本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22 09:4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认识生物
◆重要概念梳理
一、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
(1)确定观察目的
观察某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观察并比较不同生物
的异同点。
(2)明确观察对象
①观察植物时,注意植株的高度、形态、生长环境等,不要破坏植物。
②观察动物时,注意它们的形态特点、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等。
(3)做好观察记录
要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并从观察的结果中找寻规律。
(4)交流观察结果。
2.科学方法—观察
(1)观察方式
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
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
(2)观察要求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
②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做好记录。
③对于耗时较长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
④观察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⑤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生物的特征
1.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生物能进行呼吸。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易错概念辨析
1.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属于生物。
2.不是只有动物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也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含羞草受
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3.能生长或能运动的物体不一定是生物。如钟乳石能生长,机器人能运动,但它们不属于生物。
4.有些常见、常说的物体不一定是生物。如常见的珊瑚不是生物,但珊瑚虫是生物。
2全品学练考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二章
认识细胞
◆重要概念梳理
一、学习使用显微镜
(一)单目显微镜
1.单目显微镜的结构
【教材图片解读】
目镜
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
镜筒
上面标明的数字表示目镜
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
的放大倍数
调焦,转动时镜粗准焦螺旋
筒升降的幅度大
转换器
调焦,转动时镜细谁焦螺旋
物镜数字“10”表示物镜的
筒升降的幅度
载物台
放大倍数
提握镜身镜臂
通光孔
压片夹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图,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反射光线经过光图、通光孔、物镜
镜简到达目镜。其两面是不同的:光线强时使用
平面镜,光线弱时使用以面镜
图B1-1单目显微镜(教材P13)
2.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1)对光调光(三转):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转动遮光器,选择一个较大的
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2)调焦观察
①放置玻片标本: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
对通光孔的中心。
②下降镜筒: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物镜镜头与玻片接触),顺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
镜筒缓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③上升镜筒: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另一只眼要睁开,便于画图),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
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④换高倍镜:将要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转换物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后观察
(转换物镜后,切忌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如果需要,可以调节视野亮度。
注意事项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上的字母“d”时,看到的放大物像是
“p”。若视野中的物像偏移,则偏哪儿往哪儿移就能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2)放大物像的结构: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应该薄而透明,使光线能透过,以便看清物像
(4)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洁净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用擦镜纸擦拭镜头。
(5)在使用单目显微镜时,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避免物镜压碎玻片标本
(6)在使用单目显微镜时,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遮光器和反光镜。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
镜,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背记本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