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东汉的兴衰 课件(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课件(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2 09:2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人物大揭秘——刘秀
公元9年
王莽建新,西汉灭亡。
小刘秀按月领取西汉宗室拨款。可是在公元9年,发放拨款的官员却对他说:“你走吧!皇帝都不姓刘了!以后啊,再也不会给你钱了。”
外戚·王莽
啊......这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刘秀从没落皇族变成了庄稼汉
皇帝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1.了解西汉灭亡与王莽夺取政权。
2.掌握东汉建立的基本史实,知道“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3.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的形成过程和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知道它们带来的危害。
4.了解黄巾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5.认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的突出表现。
学习目标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西汉后期政治社会状况
材料一:到了西汉末年,皇族、贵戚、官僚和豪强地主依仗政治、经济特权,疯狂地兼并土地,强占民田,更加速了农民的破产流亡。……统治集团更加荒淫腐朽。元帝时,关东11个郡国闹水灾,人民相食,元帝只知打猎取乐。……广大劳动人民在封建压迫下、剥削下,终年劳苦,不得温饱……或者沦为奴婢,或者四处流亡,饥饿至死。
材料二: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饥馑仍臻[zhēn]。流散冗食,馁(něi饥饿)死于道,以百万数。
——[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
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
政治状况:政治腐败,大兴徭役赋税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9年
西汉

东汉
公元220年
公元23年
2.王莽改制
前202年
刘邦建汉
汉武盛世
王莽篡汉
公元9年
公元元年
文景之治
王莽改制
目的: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特点:托古改制,恢复周礼制度
结果:
材料: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汉书·王莽传》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3.农民起义
王莽的施政新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政权被推翻。
王莽统治时期农民起义形势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刘秀于公元 年称帝,定都 ,史称 。刘秀就是 。
25
洛阳
东汉
光武帝
公元9年
公元25年
长安
洛阳
西汉
东汉
西

公元23年

东汉形势图
刘秀称帝后,全国各地还存在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他又用了10多年的时间削平群雄,完成统一。
刘秀的统一战争图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根据材料,思考光武帝建国之初面临着哪些问题
刘秀接手的是一副残破至极的烂摊子——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房舍)丘墟,田畴芜(荒芜)秽(杂草)……匹夫僮妇(儿童妇女),咸(都)怀怨怒。 —— 《后汉书·冯衍传》
社会经济衰微,社会矛盾尖锐。
目的: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稳定社会局面;恢复和发展经济
如何治国→根据材料分析当务之急是什么?(目的)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
哪些统治措施呢?结果如何?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史料 措施
释奴令:朕命天下私蓄奴婢尽放为良,严禁残害买卖,违令者斩!
垦田令:荒地、山林分予流民耕种,三年免税,速垦速得!
省官令:合并郡县,裁减官吏,刺史严查贪腐,赃吏立惩!
宽刑令: 减酷刑、赦轻囚,罪人归家务农!
睦族令: 许北方各族内迁,官府善加安抚,欺凌者治罪!令出必行,各州县即刻遵办!
措施:根据材料,总结光武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禁止
残害奴婢。
④减轻刑罚,赦免囚犯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
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⑤允许北方各族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
②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
并减轻田租。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根据材料,说说光武帝采取的措施带来怎样的影响?
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史称“光武中兴”。
解释:社会安定,百姓不需要服徭役,粮食连续丰收,百姓生活富足,谷价低廉,牛羊遍野。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课后活动1:对比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思考其共同点及启示。
背景 措施 影响
文景 之治 西汉建立,政局稳定,初步发展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进一步减轻赋税(三十税一)和徭役;“以德化民”,废除酷刑; 提倡勤俭治国。 使西汉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光武 中兴 东汉初建,政权不稳,百废待兴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刑法 减轻农民负担(三十税一);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使东汉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共同点:
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都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生产;
都减轻了农民负担,轻徭薄赋;
都维护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等。
启示:
①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关注民生;
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阅读课本P74,了解东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东汉牛耕画像石
东汉冶铁水排
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王景受命治理黄河,将被淹没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东汉青瓷壶
发明水排,利用水排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质量;
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出现了质量较高的瓷器。
农业
手工业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中兴下的隐患
豪强地主经济实力强,拥有私人武装,成为东汉发展的一大政治隐患。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外戚:皇帝的母族、妻族。王莽是西汉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
思考1:说出观察图片的信息,谈谈这一现象会导致什么政治问题。
图片信息:东汉皇帝即位时的平均年龄小,平均寿命低。
政治问题:皇权旁落,政治混乱,政局动荡。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1.在中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时间:东汉中期以后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太后临朝
外戚专权,君权旁落
宦官得宠,把持朝政
皇帝长大,依靠宦官
诛杀外戚,夺回君权
影响:
导致政治腐朽不堪。
为了扩大势力,外戚和宦官集团竭力搜刮民财,民生困苦,社会混乱。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汉顺帝去世后,梁冀拥立汉冲帝,联合太尉李固等录尚书事。汉冲帝驾崩,拥立汉质帝。涉嫌毒杀汉质帝,另立汉桓帝刘志。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大肆将官爵给予亲族。梁冀把持朝政二十年。在他掌权期间,立三帝,毒一帝。
跋扈将军
党锢之祸
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
相关史事
2.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曾帮助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豪强大族,此时势力不断壮大。
刘秀称帝离不开多方面势力支持。宗室方面,刘赐举荐刘秀去河北,真定王刘扬拥兵投靠并嫁外甥女给刘秀。将领方面,有河北集团、南阳集团、颍川集团,分别以吴汉等、邓禹等、冯异等将领为代表,为刘秀提供军事力量和战略支持,是其称帝的重要支柱和核心团队及重要组成部分。
在光武帝的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中,以豪强地主居多,光武帝曾承诺:称帝后,要维护他们的利益。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材料一:“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后汉书·仲长统传》)
材料二:史载东汉南阳樊氏:“兵弩器械,赀至百万。其兴工造作,为无穷之功,巧不可言,富拟封君。”
——改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刘秀是南阳豪族宗法势力的代表,这也是东汉这一代地方宗族势力不断发展,以至控制了地方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造成严重封建割据,形成军阀混战、三国分立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史》
东汉绿袖陶水亭
东汉车马出行壁画
特点:①兼并土地,占有很大的田庄,拥有巨额财富,役使大量农民
特点:②拥有私人武装,操控地方政权
特点:③有的长期担任朝廷中的要职,世代为官。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从来(民不)必可轻。
这是东汉后期的一首民遥。说一说这首民谣反映出民众什么样的情绪。
反映了当时民众对黑暗统治的愤怒,不甘心受压迫的情绪和敢于反抗的意志。
割据地方
政治腐朽
动摇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时局动荡,社会危机加深,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译】小民的头发像韭菜一样,割了还会再长出来;头就像鸡一样,割的时候会叫喊。官吏没什么好怕的,小民的地位从来都不是那么低下的。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爆发了黄巾起义。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朝政腐败
朝政腐败
人民苦难深重
自然灾害频繁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观看视频,阅读课本P76,了解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
①时间:
②领导者:
④特点:
③口号:
⑤结果:
⑥影响:
三、黄巾起义
浏览教材,完成以下关于黄巾起义相关概况的填写。
原因
时间
领导者
口号
特点
经过
结果
影响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184年
创立太平道的张角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历时9个月被镇压下去,失败。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张角创教,策划起义
起义爆发,头裹黄巾
东汉调军,镇压起义
群龙无首,起义失败
三、黄巾起义
中国再一次进入逐鹿中原,群雄争霸的时代。
三、黄巾起义
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
东汉灭亡。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州牧割据,
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东汉的兴衰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经济发展
州牧割据
黄巾起义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25年
洛阳
刘秀
184年
张角
东汉衰亡的原因:
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②豪强大族势力膨胀;州牧割据
③以黄巾起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
措施
影响
课堂小结
2.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家族“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为重官者五十七人”,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A.官僚机构腑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3.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外戚权利的膨胀 B.宦官把持朝政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王莽施政的危害
【D】
【D】
1.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通过哪种方式建立政权的
A.农民起义 B.世袭继承
C.谋权篡位 D.联盟征战
【A】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4.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A.官僚机构腑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5.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外戚权利的膨胀 B.宦官把持朝政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王莽施政的危害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