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期末全真金卷】期中质量检测全真金卷(A3、A4、答题卡、解析)-2025~2026学年粤人版(2024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期末全真金卷】期中质量检测全真金卷(A3、A4、答题卡、解析)-2025~2026学年粤人版(2024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22 14:36:49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八年级地理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二章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以“船载舱养”模式,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名贵鱼种,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下图中虚线示意该船游弋路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A国相比,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
A.主要位于热带,光热丰富,热带鱼类多样
B.地跨寒、温、热三带,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陆兼备,有利于发展陆上和海上贸易
D.背靠亚欧大陆,东临大西洋,季风气候显著
2.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是( )
A.山区面积广大,草场广布 B.陆地国界线长,邻国众多
C.东西跨经度广,陆域广阔 D.南北跨纬度广,海域辽阔
读我国近十年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3.近十年我国的人口变化特点及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
A.总量持续增长,劳动力短缺 B.总量持续减少,年龄结构优化
C.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就业困难 D.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养老负担加重
4.面对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鼓励人口流入大城市 ②大力接纳外来移民 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④增加服务型机器人的研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兰新高铁是世界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下图示意兰新高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盆地是( )
A.吐鲁番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塔里木盆地
6.兰新高铁经过的主要山脉是( )
①昆仑山脉 ②天山山脉 ③祁连山脉 ④阿尔泰山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关于沿线的地形对兰新高铁修建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多山地,桥隧占比高 B.多平原,施工难度小
C.多盆地,需修改线路 D.多高原,铁轨易变形
下图示意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和三级阶梯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甲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9.阶梯分界线上的①山脉是( )
A.大兴安岭 B.巫山山脉 C.雪峰山脉 D.太行山脉
10.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 )
A.东高西低,呈斜坡状分布 B.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西高东低,呈斜坡状分布 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1.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特征产生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大江大河自东向西流 B.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C.使我国降水均匀分布 D.阻碍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
12.下列描述,符合乙地形区特征的是( )
A.沙漠广布,油气丰富 B.地表坦荡,草场广布
C.农业发达,鱼米之乡 D.沼泽众多,黑土广布
2024年某月天气预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某月30日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明显降温,多个省区市的小伙伴需要棉裤护体。下图为“某月30日棉裤预警地图”。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3.某月最可能是( )
A.12月 B.9月 C.7月 D.5月
14.图示日期,成都气温高于武汉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遥远,受海洋影响小 B.北有高山阻挡冷空气入侵
C.地处低纬,太阳辐射更强 D.南有高原阻挡冷空气入侵
15.图示“劝君穿着棉裤走,寒冷来袭不会抖”区域对应的气候类型主要有( )
①高原高山气候②温带大陆性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④热带季风气候⑤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黄河妈妈》歌词写道:“走出冰川的时候,你是那样的清亮……你就把那晶莹变成浑黄。”读黄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源地是祁连山脉 B.自西向东注入黄海
C.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下游 D.水能资源集中在上中游
17.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在200mm左右,却成为我国著名的农业区,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①交通便利②灌溉水源丰富③全年湿润④地势平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中游水能丰富,为流经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能及灌溉水源
B.塑造了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以及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C.中下游江阔水深,利于航运
D.下游形成“地上河”,对航运和沿岸地区的引水灌溉有利
2023年,长江干流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电站实现联合调度,标志着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已形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长江河段能形成“清洁能源走廊”的原因是( )
A.凌汛多、水流急 B.河道宽、水流缓 C.支流少、水位低 D.落差大、水量大
20.“清洁能源走廊”的建成,有利于( )
A.增加鱼类种类 B.杜绝长江污染 C.减轻空气污染 D.减少区域降水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结合相关图文材料对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发展和人口政策做研究学习。读图,和该组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探究一:人口数量
(1)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自2016年后呈现 (上升或下降)趋势。
探究二: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受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开发时间(文明程度)等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分布密度呈现地区差异。图2示意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我国各省区人口数量(2010~2020年)分布。
(2)根据图2写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
探究三:人口发展
下表所示为2010年以来我国两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人口比重数据。
项目/次 各年龄段人口比重/%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16.6 74.5 8.9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 17.9 68.6 13.5
注:国际上通常把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者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3)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人口比重呈 (上升或下降)趋势,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这说明我国正面临严重的 问题。
(4)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将明显带动的产业是( )
A.房地产开发 B.通信产业 C.养老护理等服务业 D.金融证券投资
探究四:人口政策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2015年12月的“全面二孩”政策到2021年5月的“三孩生育”政策,我国人口政策在不断调整。
(5)近年来,多地政府提倡社会、社区、家庭共同承担养老责任,请你为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22.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下图示意中国地形分布图及我国沿36°N地形剖面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 山脉等高大山脉。
(2)第二级阶梯由形态各异的高原、 (地形类型)组成。
(3)平原的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其中的 (地形区)位于太行山以东,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
(4)受我国地势特征影响,我国大江大河的流向多是 。
(5)概括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并从地势、水能资源的角度,说明在这些地方建大型水电站的原因 。
23.山亭区某中学地理社团受到《跟着唐诗去旅行》纪录片的启发,以“唐诗中的地理”为线索开展“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影响”探究活动。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线索一 鹳雀楼—地势影响河流流向】
诗句摘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诗中“黄河入海流”一句,揭示黄河受我国地势影响,黄河的流向为 ,“海”是指 。鹳雀楼在现在山西省境内,山西省大部分地区所在的地形区为 。
【线索二 大巴山—地形地势影响气候】
诗句摘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其东侧的 山脉它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3)四川盆地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原因是 。
(4)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除季风因素外形成“巴山夜雨”的另一主要因素是 。
【线索三 白帝城—地势影响交通】
诗句摘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江陵指今荆州市)
(5)试分析“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原因。 (提示:结合阶梯分界线,河流流速等方面说明)
试题 第7页(共8页) 试题 第8页(共8页)
试题 第1页(共2页) 试题 第2页(共2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八年级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以“船载舱养”模式,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名贵鱼种,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下图中虚线示意该船游弋路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A国相比,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
A.主要位于热带,光热丰富,热带鱼类多样
B.地跨寒、温、热三带,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陆兼备,有利于发展陆上和海上贸易
D.背靠亚欧大陆,东临大西洋,季风气候显著
2.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是( )
A.山区面积广大,草场广布 B.陆地国界线长,邻国众多
C.东西跨经度广,陆域广阔 D.南北跨纬度广,海域辽阔
读我国近十年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3.近十年我国的人口变化特点及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
A.总量持续增长,劳动力短缺 B.总量持续减少,年龄结构优化
C.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就业困难 D.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养老负担加重
4.面对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鼓励人口流入大城市 ②大力接纳外来移民 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④增加服务型机器人的研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兰新高铁是世界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下图示意兰新高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盆地是( )
A.吐鲁番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塔里木盆地
6.兰新高铁经过的主要山脉是( )
①昆仑山脉 ②天山山脉 ③祁连山脉 ④阿尔泰山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关于沿线的地形对兰新高铁修建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多山地,桥隧占比高 B.多平原,施工难度小
C.多盆地,需修改线路 D.多高原,铁轨易变形
下图示意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和三级阶梯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甲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9.阶梯分界线上的①山脉是( )
A.大兴安岭 B.巫山山脉 C.雪峰山脉 D.太行山脉
10.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 )
A.东高西低,呈斜坡状分布 B.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西高东低,呈斜坡状分布 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1.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特征产生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大江大河自东向西流 B.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C.使我国降水均匀分布 D.阻碍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
12.下列描述,符合乙地形区特征的是( )
A.沙漠广布,油气丰富 B.地表坦荡,草场广布
C.农业发达,鱼米之乡 D.沼泽众多,黑土广布
2024年某月天气预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某月30日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明显降温,多个省区市的小伙伴需要棉裤护体。下图为“某月30日棉裤预警地图”。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3.某月最可能是( )
A.12月 B.9月 C.7月 D.5月
14.图示日期,成都气温高于武汉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遥远,受海洋影响小 B.北有高山阻挡冷空气入侵
C.地处低纬,太阳辐射更强 D.南有高原阻挡冷空气入侵
15.图示“劝君穿着棉裤走,寒冷来袭不会抖”区域对应的气候类型主要有( )
①高原高山气候②温带大陆性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④热带季风气候⑤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黄河妈妈》歌词写道:“走出冰川的时候,你是那样的清亮……你就把那晶莹变成浑黄。”读黄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源地是祁连山脉 B.自西向东注入黄海
C.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下游 D.水能资源集中在上中游
17.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在200mm左右,却成为我国著名的农业区,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①交通便利②灌溉水源丰富③全年湿润④地势平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中游水能丰富,为流经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能及灌溉水源
B.塑造了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以及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C.中下游江阔水深,利于航运
D.下游形成“地上河”,对航运和沿岸地区的引水灌溉有利
2023年,长江干流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电站实现联合调度,标志着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已形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长江河段能形成“清洁能源走廊”的原因是( )
A.凌汛多、水流急 B.河道宽、水流缓 C.支流少、水位低 D.落差大、水量大
20.“清洁能源走廊”的建成,有利于( )
A.增加鱼类种类 B.杜绝长江污染 C.减轻空气污染 D.减少区域降水
二、解答题(每空2分,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结合相关图文材料对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发展和人口政策做研究学习。读图,和该组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探究一:人口数量
(1)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自2016年后呈现 (上升或下降)趋势。
探究二: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受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开发时间(文明程度)等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分布密度呈现地区差异。图2示意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我国各省区人口数量(2010~2020年)分布。
(2)根据图2写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
探究三:人口发展
下表所示为2010年以来我国两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人口比重数据。
项目/次 各年龄段人口比重/%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16.6 74.5 8.9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 17.9 68.6 13.5
注:国际上通常把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者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3)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人口比重呈 (上升或下降)趋势,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这说明我国正面临严重的 问题。
(4)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将明显带动的产业是( )
A.房地产开发 B.通信产业 C.养老护理等服务业 D.金融证券投资
探究四:人口政策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2015年12月的“全面二孩”政策到2021年5月的“三孩生育”政策,我国人口政策在不断调整。
(5)近年来,多地政府提倡社会、社区、家庭共同承担养老责任,请你为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22.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下图示意中国地形分布图及我国沿36°N地形剖面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 山脉等高大山脉。
(2)第二级阶梯由形态各异的高原、 (地形类型)组成。
(3)平原的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其中的 (地形区)位于太行山以东,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
(4)受我国地势特征影响,我国大江大河的流向多是 。
(5)概括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并从地势、水能资源的角度,说明在这些地方建大型水电站的原因 。
23.山亭区某中学地理社团受到《跟着唐诗去旅行》纪录片的启发,以“唐诗中的地理”为线索开展“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影响”探究活动。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线索一 鹳雀楼—地势影响河流流向】
诗句摘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诗中“黄河入海流”一句,揭示黄河受我国地势影响,黄河的流向为 ,“海”是指 。鹳雀楼在现在山西省境内,山西省大部分地区所在的地形区为 。
【线索二 大巴山—地形地势影响气候】
诗句摘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其东侧的 山脉它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3)四川盆地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原因是 。
(4)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除季风因素外形成“巴山夜雨”的另一主要因素是 。
【线索三 白帝城—地势影响交通】
诗句摘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江陵指今荆州市)
(5)试分析“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原因。 (提示:结合阶梯分界线,河流流速等方面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八年级地理·答题卡
姓名: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检查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5.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贴条形码区
准考证号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1 [A] [B] [C] [D]2 [A] [B] [C] [D]3 [A] [B] [C] [D]4 [A] [B] [C] [D]5 [A] [B] [C] [D] 6 [A] [B] [C] [D]7 [A] [B] [C] [D]8 [A] [B] [C] [D]9 [A] [B] [C] [D]10 [A] [B] [C] [D] 11 [A] [B] [C] [D]12 [A] [B] [C] [D]13 [A] [B] [C] [D]14 [A] [B] [C] [D]15 [A] [B] [C] [D]
16 [A] [B] [C] [D]17 [A] [B] [C] [D]18 [A] [B] [C] [D]19 [A] [B] [C] [D]20 [A] [B] [C] [D]
1 [A] [B] [C] [D]2 [A] [B] [C] [D]3 [A] [B] [C] [D]4 [A] [B] [C] [D]5 [A] [B] [C] [D] 6 [A] [B] [C] [D]7 [A] [B] [C] [D]8 [A] [B] [C] [D]9 [A] [B] [C] [D]10 [A] [B] [C] [D] 11 [A] [B] [C] [D]12 [A] [B] [C] [D]13 [A] [B] [C] [D]14 [A] [B] [C] [D]15 [A] [B] [C] [D] 16 [A] [B] [C] [D]17 [A] [B] [C] [D]18 [A] [B] [C] [D]19 [A] [B] [C] [D]20 [A] [B] [C] [D]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1.(14分)(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2分)________________ (5)(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1)(2分)________________ (3)(2分)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2分)________________
(3)(2分)________________
(4)(2分)________________
(5)(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6分)
(1)(6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4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2分)_____________
(4)(2分)_____________
(5)(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理科综合 第4页(共6页) 理科综合 第5页(共6页) 理科综合 第6页(共6页)
地理 第1页(共3页) 地理 第2页(共3页) 地理 第3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八年级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以“船载舱养”模式,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名贵鱼种,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下图中虚线示意该船游弋路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A国相比,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
A.主要位于热带,光热丰富,热带鱼类多样
B.地跨寒、温、热三带,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陆兼备,有利于发展陆上和海上贸易
D.背靠亚欧大陆,东临大西洋,季风气候显著
2.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是( )
A.山区面积广大,草场广布 B.陆地国界线长,邻国众多
C.东西跨经度广,陆域广阔 D.南北跨纬度广,海域辽阔
【答案】1.C 2.D
【解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为日本,是一个岛国,我国地理位置与之相比的优越性体现在背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海陆兼备,有利于发展陆上和海上贸易,C正确,D错误;我国主要位于北温带,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AB错误;故选C。
2.由题可知,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名贵鱼种,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有利条件是南北跨纬度广,海域面积辽阔,跟陆地条件与草场条件无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读我国近十年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3.近十年我国的人口变化特点及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
A.总量持续增长,劳动力短缺 B.总量持续减少,年龄结构优化
C.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就业困难 D.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养老负担加重
4.面对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鼓励人口流入大城市 ②大力接纳外来移民 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④增加服务型机器人的研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D 4.B
【解析】3.根据我国近十年人口数据,总人口在202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这意味着新生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不断加重。同时,总人口并未呈现“持续增长”或“持续减少”的趋势,而是趋于平稳后略有回落;年龄结构并未优化,反而趋于老化。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人口负增长会导致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对此可以增加服务型机器人的研发,④正确;我国本身人口数量较多,不能依靠大力接纳外来移民解决人口问题,②错误;鼓励人口流入大城市会导致人口分布不均衡,无法解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①错误;可以通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来让社会问题得到缓解,③正确。所以③④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兰新高铁是世界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下图示意兰新高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盆地是( )
A.吐鲁番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塔里木盆地
6.兰新高铁经过的主要山脉是( )
①昆仑山脉 ②天山山脉 ③祁连山脉 ④阿尔泰山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关于沿线的地形对兰新高铁修建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多山地,桥隧占比高 B.多平原,施工难度小
C.多盆地,需修改线路 D.多高原,铁轨易变形
【答案】5.D 6.C 7.A
【解析】5.从图中石油、天然气图例分布可知,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的盆地,有着丰富的油气储备,D正确;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未显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排除ABC。故选D。
6.兰新高铁从兰州出发,向西延伸。祁连山脉位于甘肃、青海交界处,兰新高铁经过祁连山脉附近区域;天山山脉是新疆的重要山脉,兰新高铁经过天山山脉,②③正确;昆仑山脉位于塔里木盆地南侧,阿尔泰山脉位于新疆北部,兰新高铁不经过,①④排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兰新高铁沿线经过山地(如祁连山、天山等),山地地形起伏大,为了克服地形障碍,修建过程中需要建设大量的桥梁和隧道,桥隧占比高,A正确;沿线平原面积相对较少,B错误;盆地地形对线路的影响并非是“需修改线路”的主要原因,C错误;兰新高铁沿线高原海拔不高,冻土较少,对铁轨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
下图示意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和三级阶梯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甲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9.阶梯分界线上的①山脉是( )
A.大兴安岭 B.巫山山脉 C.雪峰山脉 D.太行山脉
10.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 )
A.东高西低,呈斜坡状分布 B.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西高东低,呈斜坡状分布 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1.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特征产生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大江大河自东向西流 B.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C.使我国降水均匀分布 D.阻碍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
12.下列描述,符合乙地形区特征的是( )
A.沙漠广布,油气丰富 B.地表坦荡,草场广布
C.农业发达,鱼米之乡 D.沼泽众多,黑土广布
【答案】8.A 9.B 10.D 11.B 12.C
【解析】8.沿32°N纬线的地形剖面中,甲地形区位于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高,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均不在第一级阶梯,故选A。
9.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结合沿32°N的地形剖面,①山脉位于四川盆地东侧,是巫山山脉。大兴安岭位于东北地区,雪峰山脉位于湖南等地,太行山脉位于华北地区,均不符合该位置。故选B。
10.读图可知,我国地势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种阶梯状分布不是简单的斜坡状,而是有明显的阶梯划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得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A错误;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正确;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带来降水,但降水分布不均匀,CD错误。故选B。
12.乙地形区位于第三级阶梯,沿32°N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农业发达,是“鱼米之乡”,C正确。“沙漠广布,油气丰富”是我国西北塔里木盆地等地区的特征,A错误;“地表坦荡,草场广布”是内蒙古高原的特征,B错误;“沼泽众多,黑土广布”是东北平原的特征,D错误。故选C。
2024年某月天气预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某月30日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明显降温,多个省区市的小伙伴需要棉裤护体。下图为“某月30日棉裤预警地图”。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3.某月最可能是( )
A.12月 B.9月 C.7月 D.5月
14.图示日期,成都气温高于武汉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遥远,受海洋影响小 B.北有高山阻挡冷空气入侵
C.地处低纬,太阳辐射更强 D.南有高原阻挡冷空气入侵
15.图示“劝君穿着棉裤走,寒冷来袭不会抖”区域对应的气候类型主要有( )
①高原高山气候②温带大陆性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④热带季风气候⑤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13.A 14.B 15.A
【解析】13.我国冬季(12、1、2月)受冷空气影响大,气温低,需要穿棉裤的区域广;7月是夏季,气温高;5月、9月气温相对温和,不需要大范围穿棉裤。所以某月最可能是12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北有秦岭、大巴山等高山阻挡冷空气入侵,所以冷空气对成都的影响较小,气温高于武汉;武汉北部缺乏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受冷空气影响更明显,B正确。距海远近不是主要原因,且两城市都是内陆城市,A错误。成都和武汉纬度差异不大,C错误。成都北有高山阻挡,不是南有高原阻挡,D错误。故选B。
15.“劝君穿着棉裤走,寒冷来袭不会抖”区域主要是我国北方、西北、青藏地区等气温较低的地区,我国青藏地区主要属于高原山地气候,西北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方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①②③正确。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方,南方此时是“千万万水总是情,不穿秋裤真不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们不用穿秋裤”,④⑤错误。故选A。
《黄河妈妈》歌词写道:“走出冰川的时候,你是那样的清亮……你就把那晶莹变成浑黄。”读黄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源地是祁连山脉 B.自西向东注入黄海
C.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下游 D.水能资源集中在上中游
17.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在200mm左右,却成为我国著名的农业区,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①交通便利②灌溉水源丰富③全年湿润④地势平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中游水能丰富,为流经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能及灌溉水源
B.塑造了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以及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C.中下游江阔水深,利于航运
D.下游形成“地上河”,对航运和沿岸地区的引水灌溉有利
【答案】16.D 17.C 18.A
【解析】16.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不是祁连山脉,A错误。黄河自西向东注入渤海,不是黄海,B错误。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不是下游,C错误。黄河上中游流经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集中,D正确。故选D。
17.题干问自然原因,①为社会经济因素,排除。河套平原依托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②正确。河套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③错误。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利于耕作,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黄河上中游流经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同时为流经地区提供了灌溉水源(如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A正确。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并非黄河塑造;黄河塑造的是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B错误。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河道淤积严重,且下游形成“地上河”,不利于航运,C错误。下游“地上河”河床高于地面,易决口泛滥,对航运和沿岸引水灌溉不利,D错误。故选A。
2023年,长江干流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电站实现联合调度,标志着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已形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长江河段能形成“清洁能源走廊”的原因是( )
A.凌汛多、水流急 B.河道宽、水流缓 C.支流少、水位低 D.落差大、水量大
20.“清洁能源走廊”的建成,有利于( )
A.增加鱼类种类 B.杜绝长江污染 C.减轻空气污染 D.减少区域降水
【答案】19.D 20.C
【解析】19.长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气温在0℃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不会出现凌汛,A错误;长江上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急,B错误;长江支流众多,C错误;长江上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D正确。故选D。
20.“清洁能源走廊” 以水能发电为主,水能是清洁能源,大量使用水能发电,可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减轻空气污染,C正确;对增加鱼类种类影响小,A错误;不能杜绝长江污染,B错误;不会减少区域降水,D错误。故选C。
二、解答题(每空2分,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结合相关图文材料对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发展和人口政策做研究学习。读图,和该组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探究一:人口数量
(1)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自2016年后呈现 (上升或下降)趋势。
探究二: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受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开发时间(文明程度)等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分布密度呈现地区差异。图2示意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我国各省区人口数量(2010~2020年)分布。
(2)根据图2写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
探究三:人口发展
下表所示为2010年以来我国两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人口比重数据。
项目/次 各年龄段人口比重/%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16.6 74.5 8.9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 17.9 68.6 13.5
注:国际上通常把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者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3)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人口比重呈 (上升或下降)趋势,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这说明我国正面临严重的 问题。
(4)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将明显带动的产业是( )
A.房地产开发 B.通信产业 C.养老护理等服务业 D.金融证券投资
探究四:人口政策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2015年12月的“全面二孩”政策到2021年5月的“三孩生育”政策,我国人口政策在不断调整。
(5)近年来,多地政府提倡社会、社区、家庭共同承担养老责任,请你为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答案】(1)下降 (2)东多西少 (3) 下降 13.5 人口老龄化 (4)C
(5)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答案不唯一)
【解析】(1)读图1可知,图中代表总人口的折线,2015-2021年,其整体呈上升态势,所以2015-2021年我国人口总数持续增长;2022年,代表总人口的折线相比之前有下降,我国人口总数有所减少;2016年后,代表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折线,整体呈现出向下的走势,所以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自2016年后呈现下降趋势。
(2)读图2可知,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分布界线为黑河—腾冲一线,该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
(3)读2010年以来我国两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人口比重数据可知,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从74.5%下降到68.6%;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5%,已经超过7%的老龄化标准,这说明我国正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4)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对养老护理等服务的需求大幅上升,会明显带动养老护理等服务产业发展,C正确;房地产开发因适龄购房人口减少可能萎缩,排除A;通信产业依赖科技发展,与人口结构关系不大,排除B;金融证券投资主要受经济政策影响,与老龄化关联弱,排除D。故选C。
(5)可以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比如:建设更多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这样老年人在社区内就能方便地开展休闲娱乐、社交互动等活动,还能在需要时得到生活照料等服务,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能为老年人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满足他们在精神文化和生活照料等方面的需求。建议家庭建立 “定期陪伴+个性化关怀” 的养老互动模式,核心是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重点满足其情感需求与自我价值感。社会可搭建多元化老年教育平台,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我,提升生活的丰富度和幸福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享受晚年生活等。
22.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下图示意中国地形分布图及我国沿36°N地形剖面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 山脉等高大山脉。
(2)第二级阶梯由形态各异的高原、 (地形类型)组成。
(3)平原的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其中的 (地形区)位于太行山以东,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
(4)受我国地势特征影响,我国大江大河的流向多是 。
(5)概括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并从地势、水能资源的角度,说明在这些地方建大型水电站的原因 。
【答案】(1) 横断 (2) 盆地 (3)华北平原 (4)自西向东
(5) 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 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解析】(1)读图可知,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等高大山脉。第一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2)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其中,下图中左图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景观特征,该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右图是内蒙古高原,草原广阔,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特点。
(3)平原的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其中的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以东,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太行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
(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受我国地势特征影响,我国大江大河的流向多是自西向东。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大型水电站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原因: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3.山亭区某中学地理社团受到《跟着唐诗去旅行》纪录片的启发,以“唐诗中的地理”为线索开展“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影响”探究活动。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线索一 鹳雀楼—地势影响河流流向】
诗句摘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诗中“黄河入海流”一句,揭示黄河受我国地势影响,黄河的流向为 ,“海”是指 。鹳雀楼在现在山西省境内,山西省大部分地区所在的地形区为 。
【线索二 大巴山—地形地势影响气候】
诗句摘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其东侧的 山脉它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3)四川盆地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原因是 。
(4)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除季风因素外形成“巴山夜雨”的另一主要因素是 。
【线索三 白帝城—地势影响交通】
诗句摘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江陵指今荆州市)
(5)试分析“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原因。 (提示:结合阶梯分界线,河流流速等方面说明)
【答案】(1) 自西向东 渤海 黄土高原 (2) 二 巫山
(3)四川盆地北部有大巴山、秦岭等山脉阻挡冬季风,受冷空气影响小
(4)四川盆地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夜间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底暖湿气流上升,易形成降雨
(5)白帝城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从白帝城到江陵顺流而下,航行速度快,故能“一日还”
【解析】(1)河流流向受地势影响,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读图可知,黄河受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自西向东流入渤海,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在黄土高原上。
(2)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东侧的巫山是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也是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
(3)四川盆地,北部受大巴山、秦岭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寒潮影响小,加之盆地内部地势低,热量不易散失,因此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
(4)受地形影响,四川盆地地形封闭,山谷之中夜晚的温度高于山坡,湿润气流遇山脉抬升,形成降水。
(5)“千里江陵一日还”指的是水流速度快,一天就可以到达。白帝城在长江切穿巫山(山脉)河段的白帝山上,因为此处是长江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流入地势第三级阶梯的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因顺水流急,行船速度较快,故“千里江陵”能“一日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