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册期中素养测评密卷(C)(含答题卡和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册期中素养测评密卷(C)(含答题卡和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22 10:24:09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中素养测评密卷(C)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等级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时,用酒精灯加热模拟的是( )。
A.地壳岩石的活动 B.地球外部的活动 C.地球内部的活动 D.人类的活动
2.《西游记》中的金箍棒可以变幻大小。如果同学们在表演皮影戏时想展示金箍棒由大变小的过程,那么他们可以( )。
A.保持灯光的位置不变,将金箍棒缓慢靠近灯光
B.保持灯光的位置不变,将金箍棒缓慢远离灯光
C.保持金箍棒的位置不变,将灯光调亮
D.保持金箍棒的位置不变,将灯光调暗
3.如图所示,从各个方向用激光笔照射充满烟雾的半透明塑料盒时,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有时见到光斑,有时见到光束
B.总会看到一束光和一个光斑
C.光束呈直线
D.光斑是圆的
4.如图所示,透明的箱子中充满了烟雾,当用激光笔从箱子一侧照向另一侧时,会看到( )。
A.激光被阻挡在箱子外面
B.激光笔直地从烟雾中穿过
C.激光被箱子中的烟雾完全阻挡了
D.烟雾消失
5.彩虹在天空中只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原因是( )。
A.空中的小水滴蒸发了 B.空中的小水滴太小了
C.彩虹自己消失了 D.空中的小水珠变多了
6.做“模拟日食”的实验时,小明摆放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置最合理的是( )。
7.物理学家牛顿通过研究发现光的色散,下列物品中,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的是( )。
A.凸透镜 B.平面镜 C.三棱镜 D.凹透镜
8.下列关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它们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
C.它们的发生对人类有好处也有坏处
D.它们都是剧烈的地壳变动,而且现在已经可以进行精确预报
9.东崖绝壁(如图)位于嵊山岛的最东端,高达数十米,连绵数千米,其中的元宝石千奇百怪,极具观赏性。景区内还有明清以来的摩崖石刻多处,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下列有关
东崖绝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崖绝壁的形成与海水的冲刷作用有关
B.海风对东崖绝壁的地貌变化没有任何影响
C.海风对东崖绝壁的地貌变化有影响
D.东崖绝壁景观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0.如图所示为中秋当晚拍摄的一幅照片。 下列原理中,与水中月的形成有关的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11.象山鹤浦是浙江省宁波市南部的滨海集镇,东南边濒临东海,海岸边怪石林立,如图所示,怪石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影响因素是( )。
A.冰川
B.海浪
C.风力
D.生物
12.仔细观察图,关于裂谷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板块的相互碰撞
B.地球板块的漂移
C.两个板块相互挤压
D.两个板块拉伸
13.温州楠溪江的岩石常有凹穴,穴壁光滑如镜,呈圆筒状或壶状(如图),多个壶穴贯通后形成峡谷状的“雕岩谷”地貌。
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风 B.流水
C.海浪 D.冰川
14.一条河流的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出现这样不同的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的作用 B.温度变化的作用 C.风的作用 D.植物的作用
15.下列物品在使用时运用的原理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汽车的反光镜 B.耳科医生的额镜 C.台灯上的灯罩 D.放大镜
16.台湾省野柳地质公园中的“女王头”,至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是台湾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如图所示为“女王头”近几十年来的变化,有专家推测其恐在5~10年内“断颈”。改变“女王头”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
A.风力 B.气温 C.生物 D.冰川
17.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可确定季节变化。
下列现象与圭表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天狗食日 B.镜花水月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18.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点亮其中的一盏灯,但人也能看到未点亮的灯。下列能正确反映出“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的光路图的是( )。
19.右图呈现了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情景: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客人以为杯里有蛇。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下列关于“蛇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蛇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蛇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蛇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蛇影”是实像
20.做“白光通过三棱镜”的实验时,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关闭教室内所有的灯,拉上窗帘 B.可用单色光来代替白光进行实验
C.尽可能选择白色光屏进行观察 D.光源尽可能强一些,易于观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21.下列现象或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闪电 ②闪亮的萤火虫 ③月亮 ④钻石
⑤火炬的火焰 ⑥镜子 ⑦电影银幕 ⑧雪白的墙壁
2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__传播的,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23.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与太阳、地球正好或几乎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__________现象。
24.制作彩色轮时,用水彩笔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原色,快速旋转彩色轮,旋转速度足够快时,能观察到彩色轮呈白色,说明色光能够合成白光。
25. 2024年4月3日7时58分,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2千米。
(1)地震是由地球的__________(填“内力”或“外力”)作用引起的。
(2)如图所示为地球内部三层结构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
震源所在位置,A处位于__________(填地层结构名称)。
26.“寒夜灯柱”是一种神奇的天象,如图甲所示。当夜空中悬浮着大量冰晶,且天空无风时,就容易观察到光柱,其原理如图乙所示。
(1)“寒夜灯柱”形成的原理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
(2)在光源不变的情况下,观察到灯柱的高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7.水、风、火山喷发、地震都可以改变地形地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快速改变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对改变地形的作用比较缓慢。
三、实验探究题(共34分)
28. (8分)国庆期间,镁镁一家人跟着旅游团游览了敦煌的戈壁滩及黄土高原。
(1)听导游介绍后,镁镁知道了,戈壁滩岩石类型为砾岩,它属于__________岩。
(2)通过游览,镁镁发现在敦煌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大自然创造出了许多奇观异景,如图所示的景观属于__________地貌,是__________(填“风力”或“水力”)改变了地表形态形成的。
(3)镁镁跟着旅游团游览了黄土高原,看到了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这种地表形态是__________(填“风力”或“流水”)侵蚀形成的。
(4)旅游结束后,镁镁回到学校和同学一起探索了植物对流水侵蚀的影响。这个实验既是__________实验,又是__________(前两空填“探究”“对比”或“模拟”)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要从__________(填“不同”或“同样”)的高度“降雨”,保证“降雨量”一样,而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即__________。
29.(5分)钠钠做了个实验来探究土地坡度大小对土壤侵蚀程度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土地坡度的__________对土壤侵蚀程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长方形塑料盒、木板、土壤、喷水瓶、水等。
[实验步骤]
(1)将土壤分别铺在两块木板上,并将木板倾斜放置在两个长方形塑料盒中。一组坡度大些,一组坡度小些。
(2)用喷水瓶装上同样多的水,分别在两组装置上方保持同样高度进行“降雨”,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坡度大的一组,受侵蚀程度__________(填“大”或“小”下同);坡度小的一组,受侵蚀程度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6分)有同学提出问题:在研究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中,将卡纸换成别的物体,还能挡住光吗?老师选择了几种不透明的物体放在第二张卡纸的位置上,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下列结果。
实验物体 石块 木片 厚纸板 有色塑料 金属块
光能否穿过 否 否 否 否 否
(1)通过实验,我们能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同学又提出问题:把上述物体换成透明的材料,换成透明物体后,会出现什么现象?老师将透明玻璃片、透明塑料和透明树脂眼镜片换到第二张卡纸的位置上,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下列结果:
实验物体 透明玻璃片 透明塑料 透明树脂眼镜片
光能否穿过 能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请你将上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3)通过实验,我们能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继续提出问题:如果换成薄纸片,那么手电筒的光能穿过这种薄薄的纸吗?于是同学们继续做实验。将实验材料换成薄纸片,同学们发现插入一张纸时,大部分光线能穿过,而随着纸张数量增加,穿过的光越来越少,直至全部不能穿过。
(4)通过实验,我们能发现光___________(填“能”“不能”或“能部分”,下同)穿过透明的物体;光___________穿过比较薄的半透明物体,比如薄纸片;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
31.(15分)钠钠在做“三棱镜色散”的实验时发现,光进入三棱镜后的传播路线发生了改变(如图甲)。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如图乙)。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光的折射,钠钠找来一杯清水和一支激光笔进行探究(如图丙)。
(1)做“制造彩虹”的实验时,手持___________,让___________能照射到三棱镜上,调整三棱镜的___________,使透过三棱镜的阳光投射到___________上。
(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
(3)图甲中三棱镜对太阳光起的作用是( )。
A.分散 B.会聚 C.放大
(4)从图丙中的现象可以看出,光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路线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下同) ;光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路线___________。
(5)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像“折断”了,这与光的___________现象有关。
四、综合应用题(10分)
32.小晓设计了下列方案探究植被和水土的关系。
①取两块质量不同的土壤样本,一块取自密植草坪,有草和根分布,另一块是裸土。
②将两块土壤样本放在坡度相同的斜面上。
③模拟下雨,冲刷两块土壤样本(洒水壶的高度、孔径大小、疏密程度、洒水量等均相同)。
④称量雨水冲刷流经斜面后液体的质量,测得冲刷裸土样本后液体的质量为,冲刷草坪样
本后液体的质量为。
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________(填“>”或“<”) ,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小晓设计的实验,因为步骤①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可能影响实验效果。你认为这一步必须控制的相同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土壤裸露、干旱少雨,一年中沙尘暴频繁发生,你认为沙尘暴频发的最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治沙尘暴最先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B 4.B 5. A6.A 7.C 8.D 9.B 10.A 11.B 12.D 13.B 14.A 15.D 16.A 17.A 18.C 19.A 20.B 21.①②⑤ 22.直线 日食 影子的形成(合理即可) 23.月食 24.红 绿 蓝 25.(1)内力 (2)地壳 26.(1)反射 (2)空气中冰晶分布的高度(合理即可) 27. 地震 火山喷发 水 风 28.(1)沉积 (2)雅丹 风力 (3)流水 (4)模拟 对比 同样 有无植被 29.[实验目的]大小 [实验步骤](2)“降雨”对土壤的侵蚀状况 [实验现象] 大 小 [实验结论]土地坡度大小对土地侵蚀有影响,其他条件相同时,坡度越大,侵蚀程度越强,坡度越小,侵蚀程度越弱
30.(1) 不透明的物体都能挡光
(2)
实验物体 透明玻璃片 透明塑料 透明树脂眼镜片
光能否穿过 能 能 能
(3)透明的材料能透光,不会阻挡光的传播 (4)能 能部分
31. (1)三棱镜 阳光 角度 光屏 (2)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3) A
(4)不变 改变 (5)折射
32. (1)> 有植被的土壤受到雨水的侵蚀小 (2) 同样土质和质量的土壤
(3)植被稀少、土壤裸露、干旱少雨 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中素养测评密卷(C)答题卡


三、实验探究题(共34分)
28.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9.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2)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____________
(2)
实验物体 透明玻璃片 透明塑料 透明树脂眼镜片
光能否穿过 能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1.(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A ] [ B ] [ C ] (4)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一、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每题2分,共40分)
1.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
13.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 D ]
16. [ A ] [ B ] [ C ] [ D ] 17. [ A ] [ B ] [ C ] [ D ] 18. [ A ] [ B ] [ C ] [ D ]
19. [ A ] [ B ] [ C ] [ D ] 20. [ A ] [ B ] [ C ] [ D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21.____________ 22.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 24.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5.(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26.(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10分)
32.(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