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5.21《永远执着的美丽》课件(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5.21《永远执着的美丽》课件(3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8 15:4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永远执著的美丽人物通讯通讯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详细地报道具有新闻意义的事件、经验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是一种新闻文体。 与消息相比,它容量大,表现手法多,对人或事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字词积累(peì)
(xiè)
(zhù)
(chuāng yí)
(yùn)
(hàn)充沛
不懈
卓著
疮痍
蕴藏
浩瀚睿智
功勋
贫瘠
憧憬
瞩目
翱翔(ruì)
(xūn)
(jí)
(chōng jǐng)
(zhǔ)
(áo )
①睿(rùi)智:英明有远见。睿,看的深远。
②媚俗:讨好世俗。
③疮痍(chuāngyí):创伤。这里比喻遭受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
④憧憬(chōngjǐng):向往。
⑤浩瀚(hàohàn):浩大;多。形容广大;繁多。
横空出世 风华正茂 不解之谜
义无反顾 梦寐以求 风尘仆仆
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美丽的梦—— 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袁隆平的这个“禾下乘凉梦”已经实现了多少? 袁隆平的梦想 少年:对园艺场美丽的憧憬,去学农
青年:让“所有人不再挨饿”
老年:培养超级杂交水稻,
造福全人类在袁隆平身上,有哪些“美丽”?2——60%(全国一半以上的稻谷源自他的杂交水稻) 13——《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等论文(发表了很多论文、研究成果始终保持先进水平) 14——7%-22%(中国现状:人口多、耕地少,城市化趋势。杂交水稻的意义) 15——“神农”、“带给全人类福音”(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的成就袁隆平为了实现他的“禾下乘凉梦”做了哪些努力?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袁隆平的努力10——“痴”、“走到底”终生追求、所有人不再挨饿(设定目标) 11——扎、一切、整整两年检查了14000个稻穗(艰辛、执著、义无反顾) 12——几十年、家常便饭(每天都在付出,频率之高:无私奉献)、对挫折、失败、认为干扰破坏的考验毫不畏惧(坚忍不拔、百折不挠) 13——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始终保持(需要不断创新、坚持不懈的努力;敢为天下先) 袁隆平的努力袁隆平一直在为了实现他的梦而努力,即使是功成名就,他也没有停步—— 16——丝毫没有……任何改变、依然(两个)、无时(“依然”等词语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袁隆平执著美丽的研究精神,作为人民科学家他早已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那片田地。淡泊名利) 18——仍驱赶自己不断前行、两个愿望(不停止脚步,永远执著) “美丽”的内涵?美丽的梦想——
美丽的创造——
美丽的个性——
美丽的精神——让所有人不再挨饿
用生命和科学的力量创造美好
精干、活力充沛、睿智、幽默
执著、坚持不懈、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百折不饶、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永远执著中的“永远”体现在哪里? 明确: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淡泊名利,保持本色,勇攀高峰,乐于奉献。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再一次的诠释了科学家为追求梦想奉献一生的可敬可佩的精神。
文章将袁隆平儿时的“梦”和年逾古稀的“梦”联系起来写,一位科学家一生为理想而奋斗,其一往情深的精神令人心动。
文中“美丽”一词多次出现,你认为袁隆平与“美丽”是否有联系? 第一段中“精干”、“充沛”、“睿智”、“幽默”四个关键词语,让我们了解他的“美丽”具有丰富的内涵。 他的“美丽”还指他的精神:永远执著,不懈追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袁隆平精神和品质科研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
关注民生,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
淡泊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
生活简朴,即使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
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博览群书。分析题目:永远执着“永远执著”,表现袁隆平在童年时代学农的梦想成为了他一生的事业和追求。
在面对落后、贫瘠和饥饿的时候,他又将“童年的憧憬蕴藏心底”,将“所有人不再挨饿”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
在杂交水稻研究遭遇挫折、干扰时,袁隆平又百折不挠,从未放弃,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执著于水稻育种事业,投身“超级稻“研究。
童年的梦想与古稀之年的梦想相呼应相辉映,“永远执著”就是指袁隆平为了梦想而不懈追求,永远没有放弃,直至成功。袁隆平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这就是袁隆平的执著,一个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作为人生最大追求的科学家的崇高精神。文章将袁隆平儿时的“梦”和年逾古稀的“梦”联系起来写,一位科学家一生为理想而奋斗,其一往情深的精神如痴如醉,如幻如真,令人心动。 文中反复使用“美丽”这个词语,请说说“美丽”和袁隆平的一生有着怎么样的联系?首先,在孩提时代,郁郁葱葱的园艺场、芬芳的花草、鲜艳的果实构成的美丽激发了袁隆平学农的理想。
其次,青年时代,在目睹农村的贫瘠和疮痍后,袁隆平把“所有人不再挨饿”作为自己终生的追求,这个追求是美丽的。
再次,在实现追求的过程中袁隆平表现出执着追求、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美丽的。
最后,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和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当成自己最后的心愿,这个心愿是美丽的。文章写袁隆平的“美丽”,为什么第9、10段却写“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理想与现实,美丽与贫瘠,造成强烈的冲突,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袁隆平的一种精神:“绝没有让他就此退缩”,“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表现他的坚定与执著。 文章的哪些语句表达了“执著”一词的含义? 看到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虽然大失所望,但是仍执著地决心从事农业工作。
60年代初那场席卷全国的饥饿,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他把童年的憧憬蕴藏心底,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身的追求。
他执著的从事培育高产稻,不怕困难和挫折,终于获得巨大成就。“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这里的“无时、依然”等词语有什么作用?在是写袁隆平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以后还坚持科学研究。这里的“无时、依然”等词语,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袁隆平执著的研究精神,作为人民科学家他早已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那片田地,每时每刻惦记着事业,始终不渝。 三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三十多年”充分证明了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保持极大的优势,长期无人打破,袁隆平创造的杂交水稻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这一组数据充分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被广泛推广运用,不但实现了“所有人不再挨饿”的理想,更说明他的研究成果为世界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他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 下列哪一句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①用了两年时间,顶着烈日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检查了许多稻穗。 ②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②句表达效果好。因为“整整两年”说明袁隆平夫妇为了获得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之多;“差不多”准确写出他到过的稻田之多,但不是全部;“14000个”则用具体的数据体现了他们付出的巨大艰辛,与“两年”配合表现了他们忘我执著的精神。而①句删除或修改了这几个词语,表达的意思不够具体,而且没有“差不多”,表达反而显得绝对。 作者插叙袁隆平6岁郊游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这段插叙,描述了袁隆平童年时的美丽梦想,表明这是他一生的愿望,表现了袁隆平对理想的执著、不懈的追求。 文章前3段说“美丽”与袁隆平无缘,而全文却表现他的“美丽”,这是为什么? 文中说袁隆平心目中的“美丽”,源自他选择学农之路见到的美丽景象。文章着重表现袁隆平在追寻“美丽”过程中显示的性格美、心灵美,尤其是他在科研路上坚持不懈,永远执著的“美丽”。而文章前3段完全是为了反衬下文的内在“美丽”;这样的开头,欲扬先抑,具有独特的美。 当代神农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简历袁隆平(1930.9—)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1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
金质奖章。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1988年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一系列的荣誉: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3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1996年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1997年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司和股票。
2000年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体验反思
袁隆平的“寻梦”过程给你带来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梦想?主旨文章以“美丽”为线索,为我们展现了袁隆平的人生历程,从孩提时代立下美丽的誓言到古稀之年放飞美丽的梦想,赞美了他的高尚人格和执著追求、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揭示了一个科学家不断成功的原因:永不满足,永远把人民利益当作人生最大的追求 。 1、文中写“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与“美丽”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2、“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句中的加点的“依然”和“无时”表现了袁隆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袁隆平的“美丽”指的是______不矛盾,两者形成对比,更加突出袁隆平鉴定执著的追求。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那片田地,淡泊名利、执著追求、奋斗终生的精神。 不懈追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毅力
和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造福人类的崇高精神。4.起初农学对于袁隆平是“艰苦和陌生”的,文中能体现“艰苦”的具体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体现“陌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儿时的美丽园艺场是如何深深打动了一个纯真的孩子的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真的,我从来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这句朴素的言语中,袁隆平___________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7.“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指的是____________;从
“义无反顾”一词中体现了袁隆平______________的精神。(用原文回答)
当时正是风雨飘摇、国事艰难的年代,而且现实中的农村落后、贫瘠和疮痍。 他这样出生在北京,生长在武汉、重庆等大城市,从小上教会学校的人。立志学农,并为此奉献了美好年华中的一切。执著、坚持不懈杂交水稻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1、摘录课文中你认为与“美丽”最有关联的一段话,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2、你还知道中国有哪些像袁隆平这样的伟大科学家?请写出一位,并举出具体的事例简要介绍。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