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2 09:1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面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殉职(xùn) 滑稽(jī) 烧灼 (zhuó) 哄堂大笑(hǒng)
B.慷慨 (kǎi) 干涸(hé) 狭隘 (ài) 刨根问底(páo)
C.热忱(chén) 榉树(jǔ) 恍惚(huǎng) 拈轻怕重(liān)
D.鄙薄(bó) 琢磨(zuó) 抽噎(yè) 参差不齐(cēn cī)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活动中,不仅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遂。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乙】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2、在这段感悟中小明有一个字写错了,请帮他找出来并改正。
“ ”改为“ ”
3.【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
4.【乙】处画线句子中用词不得体,应将“ ”
改为“ ”。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B.“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
C.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D.“快来呀!”杰里冲着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6.小语听说小徽有《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他不好意思直接向小徽借,所以请小安帮忙转述自己的想法。听了小安转述的话后,小徽欣然同意借书,并请小安转告小语,让小语第二天下午5 点到自己住的阳光小区门卫那里取书。
第二天,小安对小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
(1)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________。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________,________人,________人,________人,________人,________人。
(2)此去泉台招旧部, 。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
(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
(5)《秋词》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的视角,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
8.名著导读
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
下面哪两个人物不能入群?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
双喜 阿长 范爱农 衍太太,
综合性学习
读书可以让我们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让我们的心灵世界逐渐变得广阔,变得丰富多彩。七年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下面是小语同学制作的两张关于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统计图,请说说你的发现。
(2). 在交流读书方法环节中,小安同学分享了作家李国文的读书方法,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这种读书方法的理解。
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有改动)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京中:指西京长安。 游寓(yù):寓寄他乡。秦:指长安。
10、《春日京中有怀》首联中“ ”三个字,将诗人 情怀表现得既含蓄又充沛
11、《春日京中有怀》和《夜雨寄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 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选自《曾文正公全集》
[注释]①制义: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②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③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种诗歌体载。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 自诸葛亮《诫子书》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亦不必尽废他业( )
(2)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1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可以告我共赏之
C.凡专一业之人 D.诸弟各有专守之业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5.这两篇文章都告诫了我们治学之道,甲文重在强调 ,
乙文重在强调 。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古迹: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的成分或构造物、铭文、窟洞以及景观的联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的联合工程以及包括有考古地址的区域。
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景观;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地文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到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从科学、保存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只有同时部分满足或完全满足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定义的遗产才能认为是“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
(节选自《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间的内在相互依存关系,意识到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普遍的意愿和共同关心的事项,注意到迄今尚无有约束力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边文件,考虑到国际上现有的关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协定、建议书和决议需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新规定有效地予以充实和补充,考虑到必须提高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本公约。
在本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节选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材料二
部分世界遗产名录
(根据相关资料改编)
材料三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和盗掘古遗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节选自《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16.小睿同学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内容所画的思维导图中,按序号填入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峨眉山—乐山大佛②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③中国篆刻④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B.①四川大熊猫栖息地②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③中国篆刻④峨眉山—乐山大佛
C.①峨眉山—乐山大佛②中国篆刻③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④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D.①四川大熊猫栖息地②中国篆刻③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④峨眉山—乐山大佛
17.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约是对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等协定的补充,具有国际约束力。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各类遗产作的概述,有助我们了解世界遗产的分类和界定,构建世界遗产认知体系。
C.各种复杂因素的交织,使得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困难,其中文化生态的巨变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D.我国积极履行保护世界遗产的公约,既有深刻认识,又有具体实践,为世界遗产保护工作贡献中国力量。
18.今年6月14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子瞻中学借此开展模拟申遗主题活动。小睿同学负责撰写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报告,有同学向他提供了以下资料。请从中为他选出最符合申遗条件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①《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汉代被尊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②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的传统节日。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民间有陈设瓜果、焚香拜月之俗,现又有食月饼的习俗。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追寻宇宙中的第一缕光
1 为了追寻宇宙中的第一缕光,武向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选定人迹罕至的地方架设天线。远离人群,这里可以最大程度避开调频广播和其他无线电的干扰。南北天山交汇处的那片荒野,高寒缺氧,不见树木;凶险和孤独相随,星辰为伴。
2 说起宇宙,他满眼挡不住的光芒。宇宙如何从黑暗走向光明?人类能否看到来自宇宙深处的第一缕光?……解开它,无疑将拓宽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填补人类认识宇宙的空白。这个当今观测宇宙学最热门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始终系在武向平的心头。
3 敬天爱地,不舍星夜。儿时,延安黄龙山,满天星辉驻入心田;大学和研究生,学着物理,却琢磨着为何类星体如此明亮;而后,他改行研究天文。你在看宇 宙,宇宙也在看你。这种奇幻的交流,让武向平痴迷。
4 2003 年,他提出建设一套探索宇宙最早发光天体的方案: 用一定数量规律排列的天线阵,探测红移在10 以上的中性氢辐射信号——那是人类要抓捕的来自遥远宇宙深处的神秘信号。
5 为了将理论化作现实,武向平走出办公室,走进新疆天山深处。高原上,四野荒芜,每年只有七、八两个月的夏季。一顶孤独的帐篷,在冷冽中驻扎,直到乌拉斯台观测基地在一砖一瓦中建成。由于远离人烟、交通不便,基地建设之初,他时常不喝水,患上了痛风。
6 经过三年建设,南北4 千米、东西3 千米,两条基线组成的大型低频射电干涉望远镜阵列(21CMA)诞生,共计10287 只天线。这是世界上最早建成并专门用于搜寻宇宙第一缕曙光的项目,率先获得了低频波段的宇宙图像。
7 基于21CMA 积累的重要经验,武向平后来成为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千米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中国首席科学家。SKA 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作为SKA 主要发起国和成员国,中国SKA 清晰的科学目标和发展路线已经确立。“这个遥望宇宙的巨眼,将带来全新的宇宙信息。它的重大科学发现中,必有中国的贡献。”武向平坚信,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拨开重重迷雾,追寻到宇宙的第一缕曙光。
8 另外,武向平又担任“中国天眼”FAST 科学委员会主任,负责科学目标的遴选。“中国天眼”向世界开放后,中国射电天文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上升,未来10 年中国将迎来射电天文发展的黄金时期。人类共享一个太空。“FAST 和SK A,一个完全自主研发,一个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全面展现了我国科研能力。”武向平说。
9 对遥远世界无限接近的渴望和悸动、好奇与想象,是人类超越自身的重要力量。武向平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爱天文,而中国也在大力发展天文学。
10 十年前,他就开始为国内的大中小学生做科普,每年三四十场。中国还有大约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他坚持每年到贫困地区为中小学做讲座,让山区的孩子们感受科学的魅力、宇宙的奥秘。大江南北、千沟万壑,他以双脚丈量,践行着科普重心向西部和山区倾斜的承诺。
11 从孩子的眼睛里,他看到了光,那是求知若渴的热情。他们身体坐得笔直,耳朵竖得高高,目光炯炯,纷纷举手提问: “星星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比宇宙大的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外太空有没有硅基生命”……在这些脑洞大开的问题里,武向平陶醉了。
12 “科技实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他说,把科学的种子撒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待他日长成,就是国家创新、创造能力的未来。
13 时不我待。逢年过节,于别人是热闹的团聚,于他却是难得的静思、钻研好时机。向着星辰,眼里有神,脑门生光。那光,在宇宙深处,在人心底。
(选自《科技日报》2021 年3 月29 日,有删改)
19.阅读全文,理清思路,完成思维导图。
20、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对情感表达的作用。(3 分)
他们身体坐得笔直,耳朵竖得高高,目光炯炯,纷纷举手提问。
21、小语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摘录了关键句,请你和小语一起联系本文内容阐述对关键句中的“光”的理解。
关键句: 那光,在宇宙深处,在人心底。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虑远而安
王厚明
①诸葛亮有句警世之言:“思者虑远,远虑者安,无虑者危。”这提醒世人不可安于眼前之逸,只图一时之利,而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备无患的长久之计。
②虑远而安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生存之道。它能让人擦亮慧眼、洞察本质,也能见微知著、远离祸患。道家著名代表人物列子处世低调,“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但他贫富不移,荣辱不惊,有着“和光同尘”的境界和“宁静致远”的心智。居郑国时,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一家人面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相国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贤德有道的人,居住在您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传出去恐怕有人会说您不重视贤达的人吧?”子阳听后觉得有理,就派官吏给列子送粮食。列子听了官员的来意,再三辞谢,执意不接受子阳的馈赐。官吏无奈离去后,列子的妻子气得捶胸埋怨说:“人家都说当贤人的老婆孩子,可以吃得饱、穿得暖,可是如今我们却是面黄肌瘦。相国子阳给我们送粮食,可是你却死要面子拒不接受,看样子跟着你是命中注定要忍饥挨饿过苦日子!”
③列子笑着对妻子说:“相国不是因为知道我贤德才给我送吃的,而是听信别人的话才这样做。今天他能听信别人的话送我食物,明天也会听信别人的话而加罪于我,所以我不能接受呀。”后来,因为滥用刑罚的子阳民怨太深,百姓果然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④列子不受粟,并远离不义,是因为他有见细节而知祸患的眼光。列子虽有饥寒之忧,却不苟取富贵,可谓有“见得思义,见利思害”的虑远之智。
⑤“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虑远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预察预判各种不利因素,从而选择周全而长远的应对之策,从这一点而言,不失为一种严谨缜密的能力素养。公元997年,宋真宗即位,陈恕提任户部郎中。宋真宗命令他整理列举京师内外的钱粮情况上报。陈恕许久不报,皇帝催促多次,并派官员责问,陈恕回复说:“陛下年轻,如果知道府库充实,恐怕生出奢侈之心,臣因此不敢上报。”宋真宗了解实情后,并未责备,反而很赞许他。正是陈恕心系朝政、凡事虑远、善思深察的素质,颇为宋太宗器重赏识,曾亲自在宫殿立柱上题写“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以示褒奖,也被《宋史》称为“能吏之首”。
⑥虑远而安,不仅是人类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生存之道,也是动物界赖以生存的智慧。世界上最大的食蚁兽叫蚁熊,它生活在亚马孙热带雨林中,为了存活,每天要吃掉1.6万只蚂蚁。然而令人大为惊叹的是,蚁熊有一种习性:它吃蚂蚁时绝不斩尽杀绝。当它每刨开一个有成千上万只蚂蚁的蚁穴时,它只吃其中的一小部分,最多不会超过500只,对剩下的则不闻不问,只是径自去寻找下一个目标。蚁熊对每一个蚁穴口下留有余地,不涸泽而渔,为的是能保留生生不息的食物,何尝不是一种虑远生存的长久之策呢?
⑦“论事不可趋一时之轻重,当思其久而远者。”虑远是一种眼光,看清本质,才能放眼未来;虑远是一种素质,预知风险,必然占据主动;虑远更是一种智慧,未雨绸缪,方可防患于未然。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2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虑远而安是一种严谨缜密的能力素养”。
B.文章第③④段列举的事例证明了“虑远而安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生存之道”的分论点。
C.虑远而安是人类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生存之道,动物界没有这种虑远生存的长久之策。
D.文章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观点。
23.下列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在国家困难时期依然做出优先发展核科研的决定,先后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从而让新生的中国岿然屹立于世界舞台上。
B.巴克斯顿说:“人生如下棋,深谋远虑者获胜。”
C.小兰同学为能在四年后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每天晚上学习到12点才睡觉,她觉得这样的远虑能有效助力高考,实现理想。
D.每逢冬眠之前,黑熊在秋天大量进食,将脂肪储存起来,整个冬季就蛰伏洞中,不吃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
三、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无限风光在险峰。马丽华继续走,看见长江源头的壮美景象;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里,重获继续走的勇气;莫顿·亨特在父亲的鼓励下,继续走,收获了自信;杜小康继续走,在孤独中长大了,坚强了……青春有着朝气和锐气,就要向远方!
请以《继续走,迈向远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叙写经历和体验,可以表达思考和看法;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答案
1.B 2.遂--邃 3.活动中,我不仅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还写了读书心得 4.不耻下问---主动请教 5.D 6.示例: 小语,小徽同意借书,请你今天下午5 点到他住的阳光小区门卫那里去取书 7.(1)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旌旗十万斩阎罗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8.衍太太不能入群。衍太太和蔼可亲的外表下,隐藏着坏心眼,因为她对孩子们的危险或不良行为进行“鼓励”,不懂事的孩子们才喜欢她。9.(1)示例: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阅读文学名著的中小学生不到四成;课外阅读每周4 小时以上的中小学生很少,不到两成。
(2)示例: “吃橄榄”的方法指的是精读,即要反复琢磨,细细品味,追求透彻理解;“吃甘蔗”的方法指的是略读(或跳读),即只求了解内容大意,汲取其精髓,而放弃其余部分。
10、独游秦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
11、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的写法。《春日京中有怀》诗人实写“今年游寓独游秦” 的长安景物及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虚写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虚写《夜雨寄北》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回家与亲人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以想象未来团聚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12、(1)放弃、抛弃 (2)喜爱,爱好(3)达到(4)放纵
13、B
14、(1)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就是要“专一” 研究罢了。
(2)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15.专一(日专而已矣);静心(夫学须静也)
16.B 17.C
18.最符合的是②中秋节。
理由:①中秋节“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符合非遗“世代相传”的特点。
②中秋节古有“陈设瓜果、焚香拜月”的习俗,现有“食月饼”的习俗,符合非遗“被不断地再创造”的特点。
③中秋节“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符合非遗“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的特点。
19.①大学和研究生时期 ②提出建设一套探索宇宙最早发光天体的方案 ③担任“中国天眼”FAST 科学委员会主任
20.“笔直”说明孩子们坐姿端正,“高高”说明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炯炯”说明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孩子们听讲座时认真、专注的样子,表现了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
21、示例: “光”指武向平追寻的宇宙中的第一缕光,也指孩子们的眼睛里求知若渴的热情之光;指武向平执着于天文研究的精神之光、探索奥秘的科学之光,也指其为大国重器的铸就拼尽心力的信念之光,培养国家未来科技人才的希望之光。
22.B 23.C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