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鱼我所欲也《孟 子 》孟子(前372至前289):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来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并借此游说齐、梁等国,曾一度为齐国客卿。当时天下以互相攻伐,富国强兵为能,因此视其主张为迂阔,远离实际,不予采纳,因此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成就。他退而讲学、著述,他的学生们记他的言行,成为《孟子》七篇。《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富有鼓动性,其文章语言流畅,笔锋犀利,论辩深刻。 《孟子》分为七篇,每篇又分上下两部分。各篇分若干章,以首章中标于篇首的开头数字为题,标题只起区别作用,并不概括全篇内容,这与《论语》类似。全书共261章。它是先秦诸子中文学性较高的著作。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达则兼济天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天时不如地利,
民为贵,
得道者多助,
生于忧患,
富贵不能淫,
尽信书,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穷则独善其身。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社稷次之,君为轻。失道者寡助。死于安乐。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如无书。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 它包括四种“本心”: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仁也;义也;礼也;智也。课文听读听读课文,要求:
1、听准字音;
2、分清句读。注意停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读准字音 恶 箪 蹴乡 羹 妾 wù dān cù xiàng gēng qiè w ù 死亦我所恶
恶
è 恶劣
wéi 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为
wèi 向为身死而不受
sāng 奔丧
丧
sàng 贤者能勿丧耳翻译文言文方法:通读全文,领会大意
字字落实,符合原义
掌握虚实,保持语气
补充省略,调整语序
专有名词,不必翻译
语句通顺,检查仔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
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想要的、所喜欢的同时得到正义超过做苟且偷生的事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通“避”,躲避。舍弃所厌恶的比选取生命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
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 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
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
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
勿丧耳。 假如、假使所厌恶的采用某种手段就能生存,(有的人)却不使用这是因为(他们)所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不仅仅丧失、丢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的手段(方法)如果没有这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一小筐饭,一小碗汤吆喝 踢过去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饥饿的过路人不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
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宁可失去生命也不接受(施舍)这叫做失掉了他们的本性 停止很多的俸禄对于好处通“向”,从前通“辨”,辨别通“德”,感激通“欤”,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课文全解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祸患(我)也有不躲避的。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躲避祸患(而保全性命)的手段(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所以(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坚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一筐饭食,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要死亡。
(然而如果)喝叱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践踏过再给人(吃),(即使)乞丐(也)认为不值得(接受)。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吗?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能有)妻妾的待奉(而)接受了;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古汉语小结
一、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
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得:通“德”,恩惠,感激。
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二、一词多义
1、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人皆有之
3、蹴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介词: 比)(介词: 对)(助词:的)(代词:指代本性)(动词:给)(与:通“欤”,语气;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呼尔而与之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连词,顺承关系)(连词,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递进关系,尚且)四、词类活用
得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恩惠,名词作动词,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 “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三、古今异义
钟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本文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所欲→鱼、熊掌
→取熊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设喻:引出:→舍生取义 生、义论点: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论点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生——有甚于生——不为苟得死——有甚于死——有所不避 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正面反面对比论证 由是避患→不为 →甚于死者 由是则生→不用 (结果)→有甚于生者(原因)非独—皆有—勿丧(人之初,性本善)(层层递进)一箪、一豆—行道之人,乞人—弗受,—决定生命—义存在万钟——王侯贵族——受——决定美、奉、得——义丧失(正面举例)(反面举例)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人应保持本性,舍生取义
1、最能体现孟子“人之初,性本善”思想的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文中“是心”具体指:
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或原文;“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表达了孟子 性善说的思想。3、面对“生”与“义”时,孟子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义的理解。(用上一句名言.)
“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涉及到国家民族利益,民族气节,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当人生中遇到生死义利重大抉择时,应舍生取义,不能为一己私利置正义于不顾。
4、本文所讲 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谈谈给你的启示。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5、文中所说的“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的是什么?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其本心”?
“本心”指的是善良的本性(羞恶之心)。有的人会“失其本心”是为物欲所蔽。
6、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
南宋文天祥坚决抵抗侵略,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英勇牺牲;
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
本文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
用比喻论证引出论点。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主旨)
2、举例论证
举“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命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举“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
3、对比论证
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让人认识到贪求富贵行为的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舍生而取义”的观点,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 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舍生而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的?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巩固练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③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⑤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⑦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⑧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⑨ 1.这段文字用鱼比喻________,用熊掌比喻 ________,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______。文中还把______和______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______更宝贵的东西,就是______;也有比_______更可怕的东西,即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
A.①句 B.②句 C.⑧句 D.⑨句?
3.这段文字用到的论证方法有( )。?
A.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说理论证法?
B.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C.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D.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参考答案
1.生,义,舍生取义。生,死,生,义;死,不义。 2.B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