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关雎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8 19:0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多是各地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
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分
“大雅”

“小雅”,共105篇;
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
“周颂”
“鲁颂”
和“商颂”,共40篇。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历来为人重视。它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解  题
        关 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jiū
yǎo
tiǎo
hǎo
qiú
xìng

mèi

mào
注意停顿: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情意真挚,互相和唱)



君子、淑女和乐恭敬相处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所听   所见
所思   所愿
  
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沙洲,沙洲上成双成对的鸠鸟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有一个文静美丽的姑娘在河边采摘荇菜。这时,一位青年男子来到河边,他听着鸠鸟和鸣,看着美丽的姑娘,不由得向往这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的配偶,爱慕之情油然而生。想尽办法去接近她,日思夜想要得到她的爱情,可美丽的姑娘却拒绝了他的追求。但姑娘的美好形象还是在他脑海中反复出现,使他茶饭不思,寝食难安,长夜漫漫难以入睡。情到极处必生幻,朦胧中,男子和自己的心上人终于相会了,他弹琴鼓瑟,和姑娘亲密相爱,结为永世之好,过上了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这首情诗的特点:
一、在语言运用上:
二、在追求的方式上:
三、在追求的对象上:
是劳动中的女子。
见物起兴,反复咏唱,朴素优美、韵律和谐;
弹琴鼓瑟,敲锣打鼓;
一、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鸟儿的呼唤——“关关”,从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觉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二、韵律和谐:
1、
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4、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感情质朴纯真,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意境优美。
上邪(yé)!
  
 
我欲与君相知,
长(cháng)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