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时3 生物的进化、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026年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河南)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课时3 生物的进化、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026年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河南)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23 15:2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六单元 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课时3 生物的进化、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物的进化、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物的进化
证据
历程
总体趋势
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共同祖先
从猿到人的进化
生命的起源
原始大气成分
过程
思维导图
生命最有可能形成的场所
证据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能否直立行走是区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重要标志
考点梳理
生命的起源(2025年2考;省卷2020.17A)
考点
1
1. 原始大气成分:由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组成,原
始大气中没有_______ 
2. 过程:原始大气→简单有机物→复杂有机物→原始生命
3. 生命最有可能形成的场所:___________ 
4. 证据:米勒实验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上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够形成有机小分子
氧气
原始海洋
生物的进化(2025年9考;省卷6年4考)
考点
2
1. 证据:    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
2. 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动物
3. 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______________  
4. 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者:达尔文,他是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著有
《物种起源》
化石
水生到陆生 
4. 生物进化的原因
——自然
选择
自然选
择的核
心内容
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大量的选择材料,是自然选择的
前提
生存斗争:生物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遗传、变异:生物产生的有利变异可通过遗传积累放大,是
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生物的变异一般是    的,
而自然选择是    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的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适应者生
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
生存斗争
不定向
定向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2025年2考;省卷6年2考)
考点
3
1. 共同祖先: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
2. 从猿到人的进化
3. 能否     是区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重要标志
古猿 
直立行走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2025年11考;省卷6年6考)
考点
4
1.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     长期
进化的结果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
样性实质上是    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物种越多,遗传多样性就越丰富;
各种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当生态系统受到剧烈干扰时,会加速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自然选择
基因
2.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
其原因
面临的威胁:物种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多样性降低、部分种质资源丧失
原因
乱砍滥伐森林、乱捕滥杀野生动物、过度放牧、环境污染
外来入侵物种有的会与本地物种竞争营养和空间,有的会大量取食本地生物,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主要
措施
就地保护:是指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
域划分出来,设置为自然保护地,进行保护和管理
迁地(易地)保护:出于保护的需要,人们将某些濒危生物迁出原地,
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或繁育中心等,进行特殊的保
护和管理;或者建立种质资源库(如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
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保护     多样性
其他措施:我国颁布了一系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
生态系统
真实情境学考点
1.   我国科学家先后发现生活在约1.45亿年前的原始被子植物辽宁古果化石和约4.1亿年前的包阳工蕨化石,推测两种植物结构更复杂的是 。
2. 菊酯类药物对棉铃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随着菊酯类药物的长期使
用,其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逐年下降,这是 的结果。即在
菊酯类药物的选择下,抗药性 的棉铃虫会存活下来继续繁殖,导
致其数量不断 ,防治效果下降。
辽宁古果 
自然选择 
强 
增多 
教材新增素材
3.   国家最高科技获奖者,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院士,
通过小麦与长穗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实验成果培育出了抗病、高产的小麦新
品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4.   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了美国白蛾等外来物种,其
繁殖能力强,会与周围植物争夺阳光、肥料,直至其他植物死亡,请结合
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相关知识分析此现象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遗传多样性 
威胁
当地生态安全(或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
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答出一点即可) 
教材新增素材
教材新增素材
河南真题、模拟题及拓展
生命起源(2025年2考;省卷2020.17A)
命题点
1
1. (2025安阳14题1分)地球的年龄大约为46亿年,人类如果穿越时空隧道
去到46亿年前的地球,会无法生活,主要是因为那时候的地球上没有
( B )
A. 水蒸气
B. 氧气
C. 甲烷
D. 氢气
B
人类的起源(2025年2考;省卷6年2考)
命题点
2
2. (2024河南14题1分)比较各种生物的同一种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的氨基
酸组成,可判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几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类的相
比,存在差异的氨基酸数目如图所示,其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 )
A. 猕猴 B. 果蝇
C. 小麦 D. 向日葵
第2题图
A
生物进化的原因和历程(2025年7考;省卷6年4考)
命题点
3
3. (2025商丘 16题1分)我国科研团队发现了目前全球已知最古老的轮藻化
石,为“陆地植物奥陶纪起源于轮藻门”的推论提供了关键性化石证
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 陆地植物与轮藻之间存在着进化关系
B. 同种生物形成的化石都在同一地层
C. 生物具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总趋势
D.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B
4. (2025南阳18题1分)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C )
A. 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 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 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D. 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C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综合(2025年2考;省卷6年4考)
命题点
4
5. (2020河南17题1分改编)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描述中,错误
的是( B )
A. 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
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 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古猿进化来的
B
高频命题点
5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2025年12考;省卷6年6考)
6. (2025新乡19题1分改编)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生长着3 231种维管
植物,栖息着442种脊椎动物。这体现了( A )
A. 物种多样性
B. 遗传多样性
C. 生物数量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A
7. (2025安阳19题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44条规定“非法引进、
释放或丢弃外来入侵物种,情节严重的,会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外来入侵物种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D )
A. 与本地物种争夺营养
B. 与本地物种竞争空间
C. 威胁本地生态安全
D. 维持本地生态平衡
D
8. (2025郑州二模)我国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生活中有下列做法:①夏季空调设定16 ℃;②乘坐公共交通
工具;③出游随意采摘植物;④垃圾分类。其中,有利于“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是( C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9. (2025许昌22题6分改编)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2025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许昌市已经有7个人工湿地,其中有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这些人工湿地不仅有效地净化了污水,而且有很多水生植物,形成了鸟
类翔聚、野鸭游弋、水草葱郁的美景。秋湖湿地是近年来许昌市重点打
造开发的湿地公园之一。
第9题图
(1)资料一湿地中水草葱郁、鸟类翔聚、野鸭游弋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
性中的 多样性。
物种 
资料二 2025年5月16日,许昌市秋湖湿地公园,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
动物水雉在觅食。水雉生活的环境为热带及亚热带的开放性湿地中,主
要是淡水湖泊和沼泽,对水质及环境要求极高。水雉有细长的脚爪,能
轻步行走于睡莲、荷花、菱角、芡实等浮叶植物上,且体态优美,羽色
艳丽。因其体态轻盈、宛若仙子,被誉为“凌波仙子”和“水中凤凰”。
(2)资料二中水雉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 、鸻形目、水
雉科。请写出水雉具有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
(写出一点即可)。
纲 
身体呈流线
型(或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等) 
资料三 一个人工湿地就是一个“污水处理厂”。污水流入湿地,通过
人工介质、植物、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物理作用和生物作用,能够得
到有效净化。如芦苇能够净化水质,黄花鸢尾能够抑制水体pH值,千屈
菜、水葱、香蒲等能够吸收硫、汞等有害物质。
(3)资料三中该湿地生态系统中,能够净化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主要
是 等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属
于生态系统中的 。
细菌、真菌 
分解者 
(4)人工湿地较适用于人口较少的农村和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因为物种
不够丰富。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弱,目前还无法用
于人口密集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
自我调节 
10. (2025商丘22题5分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南省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交错地区,犹如一座天然的生态宝
库,孕育出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分布有高等
植物4 473种,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658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
动物139种。
(1)材料一画线部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多样性。生物学家根据
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7
个等级,其中, 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物种 
种 
材料二 随着河南省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状
况得到显著改善。华北豹在河南太行山频频亮相;世界濒危物种青头潜
鸭已成为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国的常住“人口”,最大种群数量约
300只;大鸨已成为郑州黄河湿地稳定的越冬种群;大天鹅在三门峡黄河
湿地越冬数量稳定在1万余只;15万只鸟类栖息于孟津黄河湿地,构成了
一幅灵动壮美的生态画卷。
(2)材料二说明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成效,栖息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保
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 。
(3)在材料二所述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华北豹、鸟类等动物属于消费
者,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 和帮助植物传
粉、传播种子等有重要作用。“体表斑纹唯一性”是华北豹个体识别的
重要标准,每一只华北豹个体斑点排列均不相同,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中的 。
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 
物质循环 
遗传多样性 
11. (2024河南22题6分改编)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正式设立的首批国家公园之一。公园内
有种子植物832种,分属50科231属;有野生脊椎动物310种,隶属于32目
75科,其中哺乳类62种、鸟类196种、两栖类7种、爬行类5种。保护三江
源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我国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一提到的四个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大的分类等级是 。三江
源国家公园内哺乳类和鸟类的种数较多,它们都具有体温 的特
点,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目 
恒定 
资料二 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不稳定,草地退化问题突出。植物种类和
数量的减少,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阻碍了不同区域的同物种群
体间的基因交流。设立国家公园后,通过休牧、轮牧等方式对天然草地
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对雪豹、藏原羚等物种建立了迁移
廊道,使它们破碎化的栖息地连成片。
(2)栖息地破碎化造成近亲繁殖,这会提高由 (填“显性”或“隐
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的发病率。迁移廊道加强了不同区域的同物
种群体间的 交流,提高了野生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
能力。
隐性 
基因(或遗传信息) 
(3)三江源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中,植物属于 ,为野
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能够从遗传(基因)多样
性、物种多样性和 多样性三个层次对该地区的生物进行
保护和管理。
生产者 
生态系统 
(4)[分级赋分]建立国家公园这一措施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特别是使
得雪豹数量增加,请分析雪豹数量的增加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意义:


(2分)。
雪豹数量增加确保了雪豹种类不会濒临灭绝,从而保护了物种多样性
(1分),增强了公园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有利于维持公
园内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1分) 
拓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