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诗经两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8 19:08:30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诗经·关雎聆 听 三 千 年 华 夏 先 民 吟 唱感 受 公 元 前 东 方 文 明 辉 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多是各地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
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分 “大雅” 和 “小雅”,共105篇;
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 “周颂” “鲁颂” 和“商颂”,共40篇。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历来为人重视。它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解  题        关 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jūjiūyǎotiǎohǎoqiúxìngwù mèisèmào注意停顿: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情意真挚,互相和唱)联 想兴君子、淑女和乐恭敬相处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所听   所见
所思   所愿   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沙洲,沙洲上成双成对的鸠鸟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有一个文静美丽的姑娘在河边采摘荇菜。这时,一位青年男子来到河边,他听着鸠鸟和鸣,看着美丽的姑娘,不由得向往这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的配偶,爱慕之情油然而生。想尽办法去接近她,日思夜想要得到她的爱情,可美丽的姑娘却拒绝了他的追求。但姑娘的美好形象还是在他脑海中反复出现,使他茶饭不思,寝食难安,长夜漫漫难以入睡。情到极处必生幻,朦胧中,男子和自己的心上人终于相会了,他弹琴鼓瑟,和姑娘亲密相爱,结为永世之好,过上了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意粗解 主人公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渴望与追求忧思与烦恼
欢聚和成亲受挫
幻想这首情诗的特点:
一、在语言运用上:
二、在追求的方式上:
三、在追求的对象上:
古朴美是劳动中的女子。见物起兴,反复咏唱,朴素优美、韵律和谐;弹琴鼓瑟,敲锣打鼓; 一、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鸟儿的呼唤——“关关”,从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觉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二、韵律和谐:
1、 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4、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写作特色
音乐性强小 结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感情质朴纯真,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意境优美。上邪(yé)!  
  我欲与君相知, 长(cháng)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课件17张PPT。诗经·蒹葭解题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皆生于水边。《秦风》“芦苇”蒹 葭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
蒹 葭 凄 凄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angii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 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跻:高
坻:水中高地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意境
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你头脑中的展现的画面。 深秋清晨的河边,秋风萧瑟,芦花泛白,清露为霜。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翘首伫立,透过一片茂密浓郁的芦苇丛,久久地凝视着河的对岸——那大概是他意中人居住的地方。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道路是那样崎岖而悠长,但都无法阻止他追寻的脚步。而“伊人”总是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我心中的恋人啊,你究竟在哪里啊?我愿付出一生的时光,跋山涉水,来到你的身旁。他含情脉脉地痴想着,直到太阳快把晶莹的露水晒干。诗意粗解描写艺术形象 一、蒹葭、霜露、秋水
二、伊人在水中央
三、上下求索的青年——凄清的秋景(渲染气氛)——可望不可及——执著追求特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重 章 叠 句 一 唱 三 叹 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兴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中如何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重 章 叠 句 赋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重章叠句
起兴手法 在 水 一 方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彷佛 她在水的中央?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踪迹 却见彷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课件64张PPT。《诗经 · 关睢》 教学目的:
1、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它朴素优美、
韵律和谐的语言特点。
3、掌握部分文言实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多是各地民歌;
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
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解文题  《关雎》是《诗经》开卷
的第一首诗,历来为人重视。
它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
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
的动人情景。所以本诗可以理
解为一首爱情诗。“关雎”是以
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诗经·周南  《关睢》聆 听 三 千 年 华 夏 先 民 吟 唱
感 受 公 元 前 东 方 文 明 辉 煌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jūjiūqiúxìngwù mèisèmàoyuè一读,读准字音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
关关 雎鸠,在河 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 好逑。 参差 荇菜,左右 流之。窈窕 淑女,寤寐 求之。 求之 不得,寤寐 思服。悠哉 悠哉,辗转 反侧。
二读,注意停顿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三读,欣赏品味《关雎》的主要内容: 它是描写男子追求
女子的一首古老的情歌,
感情质朴纯真,语言朴
素优美,韵律和谐,意
境优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情意真挚,互相和唱)联 想兴君子、淑女和乐恭敬相处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所听   所见
所思   所愿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难求窈窕淑女参差荇菜君子思服兴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君子因思成梦友、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兴   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沙洲,沙洲上成双成对的鸠鸟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有一个文静美丽的姑娘在河边采摘荇菜。这时,一位青年男子来到河边,他听着鸠鸟和鸣,看着美丽的姑娘,不由得向往这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的配偶,爱慕之情油然而生。想尽办法去接近她,日思夜想要得到她的爱情,可美丽的姑娘却拒绝了他的追求。但姑娘的美好形象还是在他脑海中反复出现,使他茶饭不思,寝食难安,长夜漫漫难以入睡。情到极处必生幻,朦胧中,男子和自己的心上人终于相会了,他弹琴鼓瑟,和姑娘亲密相爱,结为永世之好,过上了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意粗解“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关 雎、参差荇菜这些州上之物即景生情,从“求“这个全篇的中心到“友““乐“二字的逐渐加深,表现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梦中求得的喜悦。
首章(前4句):见物起兴,写自己的
爱情和愿望。
次章(中间8句):写自己的寤寐不忘。
尾章(后8句):写自己愿望实现时的
欢乐之情,实际是向往之辞。爱慕思恋幻想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这首情诗的特点:
一、在语言运用上:
二、在追求的方式上:
三、在追求的对象上:
古朴美
是劳动中的女子。见物起兴,反复咏唱,朴素优美、韵律和谐;
弹琴鼓瑟,敲锣打鼓; 一、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鸟儿的呼唤——“关关”,从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觉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二、韵律和谐:
1、 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4、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写作特色
音乐性强小 结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感情质朴纯真,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意境优美。上邪(yé)!  
  我欲与君相知, 长(cháng)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
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在河之洲。君子好逑。左右流之。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左右采之。琴瑟友之。左右芼之。钟鼓乐之。练习背诵:诗经·蒹葭解题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皆生于水边。《秦风》“芦苇”蒹 葭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
蒹 葭 凄 凄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angii导入
原名《诗》,又名《诗三百》,共305篇.
按内容分为风(周朝15个诸侯国的地方民歌,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朝廷正声,105篇)颂(宗庙祭歌);按形式分为赋(直接叙述铺陈)比(比喻)兴(起兴,即先言他物引出所咏之辞).
“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六义”. 《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的《离骚》合称”风骚”,用来代指文化成就.
多采用重章(复沓) 、叠句、叠字、双声、叠韵等表现形式.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反抗剥削压迫,吟咏春种秋收,歌颂美好爱情,开创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被奉为五经之首.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蒹葭----芦苇。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 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跻:高
坻:水中高地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意境
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你头脑中的展现的画面。 深秋清晨的河边,秋风萧瑟,芦花泛白,清露为霜。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翘首伫立,透过一片茂密浓郁的芦苇丛,久久地凝视着河的对岸——那大概是他意中人居住的地方。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道路是那样崎岖而悠长,但都无法阻止他追寻的脚步。而“伊人”总是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我心中的恋人啊,你究竟在哪里啊?我愿付出一生的时光,跋山涉水,来到你的身旁。他含情脉脉地痴想着,直到太阳快把晶莹的露水晒干。诗意粗解背诵课文,
赏析特点品味诗的意境美 意象
《蒹葭》意象:
蒹葭、霜露、秋水、诗人、伊人
苍苍
萋萋
采采为霜
未晞
未已白露蒹葭凄凉清冷
寂寞感伤朝露结融
时间发展渲染了一种清冷索寞的气氛,为主
人公的活动和心情奠定了基础。伊人水一方
水之湄
水之涘可望主人公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溯游从之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沚不断追求不可即失意、
烦恼、
痛苦、
凄苦三章蒹葭八句前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兴情景交融反复咏叹,追求急切追求不到,无限怅惘时间推移: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地点转移:在水一方--之湄--之涘
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伊人缥缈难寻
过程艰难:道阻且长--且跻--且右
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移
反复咏唱,强烈地表达诗人殷切焦急惆怅的心情 ,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的美感享受。品味诗的意境美 意象、意境
《蒹葭》意象:
蒹葭、霜露、秋水、诗人、伊人
起兴 气氛渲染、心境烘托(环境凄清,心情寂寞)
二次幻觉 虚实相生 “所谓” “宛”
景 秋晨雾霭 烟水迷离 凄清哀婉 苍凉幽缈
情 如痴如醉 如梦如幻 神情恍惚 惆怅失意
全诗读来情调凄婉、境界幽远, 神韵缥缈,情景交融,令人遐思, 呈现出朦胧迷离之美。
2、含蓄美。
(1)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主人公是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她)左右求索、不断寻找的行动。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焦急心绪,以及那种痴迷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等,都是通过这寻求的行动、左寻右找的连续匆忙过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
(2)作品虽未着意刻画双方的形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
伊人----高洁、可敬、可亲、可爱。
主人公----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3、音乐美。
(1)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
三章句式结构,诗意既相似,又有发展,表达感情更深刻,一唱三叹,极具感染力。
(2)每章用韵,具有音韵美。
第一章压ang韵,第二章压I韵,第三章压I韵。
“所 谓 伊 人 ”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深入思考:关于《蒹葭》内容的几种说法:
一、政治说
诗中的“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 ”。今人苏东天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反之亦然。
二、爱情说(现在人们往往将其当作爱情诗)
诗中主人公的执著追寻,反映了纯真的爱情!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陷入烦恼。
三、理想说
人们根据对“伊人”的执著追求,以及追求道路的曲折,所以就有了“理想说”,即人们追求理想的道路是荆棘丛生的,但对理想的态度应是坚持不懈的!
四、惜时说 诗歌之中反复的“白露”“流水”意象,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转瞬即逝。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
五、距离说
即为“距离产生美”。 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重章叠句
起兴手法再见!作业背诵整首诗上邪(yé)!  
我欲与君相知, 长(cháng)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全诗三章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蒹葭》结构内容意境与意象
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象:所谓意象,指客观物象经创作主体独特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固化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助客观物象表示的主观情意。再读:想象诗的绘画美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朦胧美。
(1)主题的朦胧。
写爱情
写理想
写隐士
……
蒹葭①苍苍② ,白露为霜。 所谓③伊人④ ,在水一方。①jiānjiā:水边生长的草本植物。
②:深绿色也指茂盛的样子。
③:所说的,也指所怀念的。
④:那个人,指诗人所怀念的人。
溯洄①从②之,道阻③且长; 溯游④从之, 宛⑤在水中央⑥ 。①sùhuí:逆流而上。
②追随追寻。
③艰险,指道路难走。
④顺流而下。
⑤宛如,好像。
⑥这里特指被水环绕的高地。蒹葭萋萋① ,白露未晞② 。 所谓伊人,在水之③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④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⑤ 。①茂盛的样子。
②xī干。
③méi水边。
④jī高。
⑤chí水中小洲。蒹葭采采① ,白露未已② ,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③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④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⑤ 。①芦花白灿灿的样子。茂盛,众多
②停止。
③sì水边。
④这里是道路迂回曲折的意思。
⑤zh?水中的小块陆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