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 无题
李商隐引子——仰望唐诗 一切都会过去,而唐诗却历经时间风雨的侵蚀,保持着永不
消褪的绿色,一千多年来一直震撼着中华儿女的心灵。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那挺立在唐代诗坛的一队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使得宋朝以后的诗人,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即使在晚唐衰飒的风尘中,仍有一位踏步而来歌者,带着他那低沉而感伤的嗓音,不经意的一挥手,便撒下一路的唐诗的花朵。他就是“小李杜”中的小李——李商隐。
爱情——人类永恒的主题 李商隐在他的这首《无题》诗中,虽含感伤痛苦却遮不住
那颗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心灵。
作者介绍: 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是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其骈文属对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间,气韵自然。他的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
无 题
李商隐(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y īn)(wèi)(kān)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学习目标:
1、学习声情并茂地朗诵。
2、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整体把握全诗情绪—相思的感伤凄苦
内容:写别离相思愁绪——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别后
彼此思念的心情。二、整体感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的机会真是十分难得,分别时也是难舍难分
况且又正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风凋零离别——暮春时节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3)三、研读赏析(1)首句中的两个“难”字意义上有何区别?相见难别亦难——相见机会难得——相别难舍难分情深意厚 (2)首联:奠定了全诗感伤忧郁的基调
——未见时的苦苦思念
与见后又别离时的痛苦忧伤
交代了季节:暮春。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渲染烘托了离愁别绪。 1、全诗的“眼”是哪个字?
“多情自古伤离别”
相见难啊离别更难,何况正值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残,此情此景,人何以堪?2、你是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的?
“丝”即“思”,泪也因思而落。以春蚕、蜡炬为喻,说明我对你的爱和思念至死不变。
赠别(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方尽”——隐指“思方尽”
“烛 泪”—— 隐指相思之泪 巧用双关思考:诗人仅仅是在说”春蚕吐丝,烛泪流干”吗?
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明确:巧用双关、比喻表达生死不渝的忠贞爱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人们赋予了它是什么意思?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晓镜”(早晨起来梳妆)的是谁?“夜吟”的又是谁?
女主人公愁的是什么?诗人为何会觉“月光寒”?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寒
———写别后的担心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设想):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心容颜衰减夜吟(应觉)—更显体贴入微、关怀备至蓬山原指西王母的住处,为什么作者会说“此去无多路”?
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讯。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6)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强作宽慰之语好在蓬山距此没有多远,
且有仙鸟殷勤捎信、探望
前四句(首联和颔联)—抒难舍难分之情,表爱
情的坚贞不渝、至死不变后四句(颈联和尾联)—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3、小结:四、扩展延伸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诗,除了歌颂爱情的执著,人们还赋予了它别的什么意义?j明确:
歌颂爱情的坚贞不渝
歌颂无私奉献已醇化为一种哲理,其涵义
也远远超出了它的本意。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配乐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