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往事依依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0.往事依依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2 10:5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往事依依》同步练习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徜徉(cháng yáng) 浩渺(miǎo) 雕镂(lòu) 惆怅(chàng)
B. 荟萃(huì cuì) 跻身(jǐ) 白痴(chī) 履历(lǚ)
C. 摩挲(mā suō) 憎恶(zèng) 踌躇(chóu chú) 徜徉(yáng)
D. 呜咽(yàn) 窘迫(jiǒng) 舔吮(shǔn) 沉淀(diàn)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依依 书斋 心旷神怡 眼花缭乱
B. 朦胧 绚丽 鸦雀无声 谆谆教诲
C. 镌刻 和蔼 走头无路 谈笑风生
D. 感慨 轮廓 油然而生 记忆犹新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站在泰山之巅,俯瞰齐鲁大地,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B. 老师谆谆教诲的话语,至今仍在我耳边回响。
C. 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时,既想报清华北大,又想报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D. 语文老师讲课生动有趣,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往事依依》,使我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
B. 能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
C. 作者回忆了少年时期的几件往事,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D. 我们要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5.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课文以“往事依依”为题,串联起少年时期的几件难忘往事,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
B.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老师讲课等往事。
C. 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D. 作者认为少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对个人成长没有太大影响。
6. 填空:《往事依依》的作者是______,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______、______。课文通过回忆少年时期的几件往事,表达了作者对______的热爱和对______的感激之情。
7. 请写出课文中描写读书感受的句子(至少一句)。
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我似乎目睹了作者和他笔下人物的悲欢离合,兴亡盛衰。
(2)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9. 请将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少年时期的读书经历,让我终生难忘。
10. 仿照例句,续写句子。
例句:读书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续写:读书是______,______。
11. 课内阅读
阅读《往事依依》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迎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把诗写在黑板上,摇头晃脑地领着我们朗诵。这四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1)选段中作者回忆了两位国文老师的讲课,他们分别教了什么内容?
(2)选段中“雕镂下深刻的印象”“镌刻在我心上”这两个表述有什么表达效果?
(3)结合选段内容,说说老师的讲课对作者产生了哪些影响。
12. 课外阅读
我的读书生活
冰心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四五岁时,母亲就教我念古诗,我囫囵吞枣地念,虽然不懂意思,但觉得朗朗上口。上了小学,我开始读童话和寓言,《稻草人》《格林童话》让我沉浸在奇妙的世界里。
上中学后,我的阅读范围扩大了。我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读《红楼梦》,我为黛玉的悲剧命运而叹息;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被保尔的坚强意志所感动。这些书籍丰富了我的知识,也塑造了我的性格。
工作后,我依然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忙碌的工作之余,一本好书就是我的精神慰藉。通过读书,我了解了不同的人生,也学会了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读书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陪伴我成长,给我力量,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1)冰心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读书内容有什么不同?
(2)读书对冰心产生了哪些影响?
(3)结合《往事依依》和本文,谈谈你对读书意义的理解。
13. 微写作
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书籍或文章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让你有所收获。请以“一本影响我的书”为题,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文字,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挚。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A
解析:B项“跻身”的“跻”应读“jī”;C项“憎恶”的“憎”应读“zēng”;D项“呜咽”的“咽”应读“yè”。A项注音完全正确,故选A。
2. 答案:C
解析:C项“走头无路”应改为“走投无路”,故选C。
3. 答案:C
解析:C项“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用在此处形容选择志愿不恰当,故选C。
4. 答案:C
解析:A项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随时发现并认真克服”。C项没有语病,故选C。
5. 答案:D
解析:D项表述有误,作者在文中明确体现出少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对个人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故选D。
6. 答案:于漪;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读书;老师
解析:考查对文学常识及课文主旨的掌握,需准确记忆作者相关信息和课文核心情感。
7. 答案示例:我似乎目睹了作者和他笔下人物的悲欢离合,兴亡盛衰,时而为岳飞壮志未酬而扼腕叹息,时而为保尔·柯察金的钢铁意志而深受鼓舞。
解析:从课文中筛选出描写读书感受的句子即可,答案不唯一。
8. 答案:
(1)悲欢离合:指人生中悲伤、欢乐、离别、团聚的各种境遇。
(2)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解析: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准确阐释其在句中的意思。
9. 答案示例:少年时期的读书经历,怎能不让我终生难忘呢?
解析:改写反问句时,需在句中添加反问词,调整语序,句末改为问号,保持原意不变。
10. 答案示例:一泓清泉,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
解析:仿写时需遵循例句的比喻修辞和句式结构,内容贴合读书的意义。
11. 答案:
(1)第一位国文老师教了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第二位代课国文老师教了田汉《南归》中的诗。
(2)这两个表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师讲课的影响比作“雕镂”“镌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讲课在作者心中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难以忘怀。
(3)①培养了作者课外阅读的兴趣;②让作者爱上了辛弃疾的词和新文学;③开阔了作者的眼界,使作者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
解析:(1)梳理选段内容,提取两位老师的教学内容;(2)分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从选段中筛选老师讲课对作者产生的具体影响。
12. 答案:
(1)四五岁时念古诗;小学时读童话和寓言;中学时读大量中外名著;工作后依然坚持读书,以好书为精神慰藉。
(2)丰富了知识,塑造了性格,了解了不同的人生,学会了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让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
(3)示例:读书对个人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往事依依》中作者因老师的讲课爱上读书,开阔了眼界;本文中冰心通过不同阶段的读书,丰富了知识、塑造了性格。读书能陪伴我们成长,给我们精神力量,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面对生活,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滋养。
解析:(1)(2)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3)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围绕“读书意义”谈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13. 答案示例:
一本影响我的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翻开书页,保尔·柯察金的形象跃然纸上。他在战火中奋勇杀敌,在建设中艰苦奋斗,即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仍坚持写作,用生命诠释着“钢铁意志”的真谛。曾经的我遇到挫折就容易退缩,读完这本书后,保尔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上次运动会跑800米,中途我体力不支想要放弃,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保尔坚持到底的身影,我咬紧牙关冲向终点。这本书让我明白,面对困难唯有坚韧不拔,才能绽放生命的光彩。
解析:微写作需围绕“一本影响我的书”展开,明确书籍名称,结合具体内容谈影响,情感真挚,符合字数要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