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猫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猫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2 14:3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猫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 ,作者是 ,现代 、 、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倦伏(quán) 捕捉(bǔ) 诅骂(zǔ) 畏罪潜逃(qiǎn)
B.忧郁(yù) 叮嘱(shǔ) 虑待(nüè) 毫无生意(háo)
C.一缕(lǚ) 忘想(wàng) 惩戒(chěng) 默默无言(mò)
D.预警(jǐng) 怂恿(sǒng) 消耗(hào) 若有若无(ruò)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郑振铎的《猫》寓有对社会人生的感触,含蓄地表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写第二只猫的失踪,表达了对旁观者的____行为的谴责和控诉,无疑寓有对无情世态的讥讽。第三只猫整天____寡欢,也许是因为不幸的遭遇,所以在____若失中悲叹自己孤苦的生活经历吧!____它遭到怀疑,最终屈死,这正是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人们对贫苦弱小者命运持冷淡态度的真实写照。
A.麻木不仁 忧郁 怅然 尽管 B.漠不关心 怅然 忧郁 尽管
C.麻木不仁 怅然 忧郁 然而 D.漠不关心 忧郁 怅然 然而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动物园至少有900家。
B.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汪星人”。
C.有人直言不讳地批评说,国内很多电视台搞的亲子节目存在着严重的抄袭现象。
D.那种不顾生态环境,片面强调经济效益,无疑是杀鸡取卵,到头来只能得不偿失。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脱。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 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C.鉴赏印章,除了看材质,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几个组成部分:印面 ,印款, 印饰。
D.网络改变了阅读方式,读者“百度”一下“电子书下载”,可搜到三千多万个相关网页。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们都贴有特殊的绿色食品标志,象征着产品是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产品。
②我国绿色食品行业民展也很快,日前已有203家企业开发了389种绿色食品。
③最先闻名于世的绿色产品是各种绿色食品。
④现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已达1.64万家,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7.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那只花白猫“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为下文“我”冤枉猫埋下伏笔。
B.作者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悲痛的原因是“我”冤枉了它,并打跑了它,它的死亡使“我”的内疚无法弥补。
C.作者在写第三只猫前还写了两只猫,那两只猫都活泼、可爱,比第三只猫惹人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拿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对比,突出第三只猫被冤枉至死是它罪有应得。
D.本文给我们的启迪是要善待每一个生命(关爱弱小生命);无论做任何事,千万不能凭个人好恶、私心、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追悔莫及。
8.简析下列句中的表达效果
(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2)它躺在露天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9.综合性学习。
为响应市政府“文明创建一直在路上”的号召,某中学举办“文明志愿者进社区”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1)【拟文明标语】小区里总有人遛狗不拴绳,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请你为小区拟写一条文明养犬的标语。
(2)【劝文明之举】某同学发现有位40岁上下的男子在小区树林里用弹弓打鸟,如果你是该同学,会怎样劝阻他?
阅读理解
阅读“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我”一家人对是谁咬死了鸟的意见如何?他们根据什么来判定的?
11、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得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2、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验这两句话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1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有何深刻含义?表现了“我”的什么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于物种分布区的研究由来已久。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最早注意到不同地区物种分布的差异,他将动植物分布描述为“以地球为棋盘的大棋局”。自达尔文以来,生物地理学家已经意识到物种的分布区存在差异,但仍不清楚物种分布区的大小差异。在20世纪末,科学家发现种子植物的分布区大小相差可达5至6个数量级。
种子植物,顾名思义就是能产生种子的植物,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类群,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产者。种子植物的不同类群在陆地的分布存在巨大差异,如菊科植物欧洲千里光在南北半球都有分布,其分布区可达上千万平方公里,而云南高黎贡山一些特有的风仙花属物种只限于不足1平方公里的分布区。
现代生物学家通过DNA序列构建了种子植物的生命之树,结合现有的化石证据估算出不同种子植物的形成时间,如最早的松科植物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约为距今1.55亿年前,而最早的忍冬科植物形成时间约为距今1亿年前,二者相差5500万年。
种子植物在地球上形成以后,通过产生种子的形式向外扩张,不断占领新的生存环境以扩大其“领地”。理论上,随着扩散过程的持续发生,种子植物的分布区逐渐变大,但若扩散过程中发生极端事件,如晚新生代大冰期事件导致地球大幅度降温,会引起种子植物的分布区缩小甚至导致植物灭绝。若排除扩散能力、定居能力等因素对种子植物分布区的影响,在地球上出现时间相近的种子植物应该有相似的分布区大小。
大种子储备的营养物质能为幼苗生长发育提供更多的资源,是强有力的竞争者,它们在热带雨林等环境中具有生存优势;而小种子是“机会主义者”,它们会尝试进入更多新的生活环境,拓展其分布区,成为传播扩散“健将”。种子植物孕育一粒大种子所需资源大于孕育一粒小种子所需资源,且小种子更轻,故相对大种子而言,小种子具有更大的数量、更远的传播距离,因而具有更强的扩散能力。
在种子植物形成的早期阶段,种子主要依靠重力、风力进行扩散。这两种扩散方式的效率与种子大小密切相关,如报春花的种子越小,其在重力介导的下落过程中可能被风传播得更远。在距今约八千万年前,随着大型脊椎动物的出现,形成了以动物为媒介的种子传播方式,这种方式削弱了传播效率与种子大小的关系。研究团队建立的种子植物分布区大小与种子大小相互关系的数学方程中,不同扩散方式的方程系数为:自助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这意味着自助传播与风力传播的种子,其大小对分布区大小的影响更显著。
研究团队还发现同种植物的种子质量有一定的变化,如单粒风仙花的种子可能为0.0021克,也可达0.0068克,这种可变性在生物地理学上称为种内交异性。团队通过广泛比较在不同地方采集到的同种植物种子,获得种子大小的种内变异性,建立植物分布区大小与种子大小变异性的数学方程,发现随着种内变异性增加,分布区大小也有增大的趋势。也就是说,种内变异性高的物种能适应更多环境,其分布区可能会更大,就如同生活中的活动扳手能拧动各种规格的螺丝钉。
传统观点认为,同种植物的属性(包括种子大小)在种内的变异性主要是由生存环境的差异引起的。目前研究基因的科学家发现,植物属性的变异性可溯源至对应基因——“可塑性基因”,植物拥有“可塑性基因”,就有了高的变异性和适应能力。种子大小的变异性可能也与“可塑性基因”有关。而此类基因很可能正好是种子植物适应多种生存环境的遗传基础。
(摘编自王鸿良《种子植物传播为何有的近有的远》)
材料二:
种子大小、下垫面类型、风速对柠条种子风力再传播的最终分布会产生影响。种子大小是影响其风力再传播的重要因素。在相同下垫面类型下,随着风速增加,种子越小,传播距离越远。Eriksso在对常绿植物种子扩散和定居的进化研究中也发现小种子在近距离传播中具有优势。研究结果发现小种子启动风速最小,且种子在高覆盖度结皮样地的启动风速小于低盖度,说明高覆盖度结皮样地的小种子更易于搬运。
随着风速的增加,高覆盖度结皮样地的小种子扩散变化最明显、水平传播距离最大。这表明种子大小和土壤结皮覆盖度存在交互作用。通常,静止平面上的种子,沿着地面运动需克服种子重力和其产生的升力之间引起的地表摩擦。柠条种子越大,其自身重力越大,则高风速能更好地克服这种地表摩擦。高覆盖度结皮样地结皮覆盖较为均一,地表平坦,相对摩擦力也最小。因此,这种交互作用主要来源于下垫面粗糙度大小和连续变化对种子沿地表运动的摩擦力的影响。
生物结皮通过改变土壤表层的粗糙度来影响种子的传播,易被风媒传播的植物种子落地后其风力再传播与沙面的稳定性及地表微区特征有很大关系,而且土壤质地越粗糙,种子越容易在土壤中定居。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在结皮覆盖度较低的样地中,风速不断增大,结皮底下的沙粒被不断搬运,导致结皮底下出现空间而形成小沙坑,部分种子暂时被搬运进去,逐渐被沙粒浅埋。但随着风速进一步增大,越来越多的结皮被破坏,浅埋的种子被再次搬运。
在种子大小和下垫面条件的交互影响下,柠条种子风力传播最终表现出多样的格局和策略,这种多样性最终也会影响到柠条种群的自然更新过程。
(摘编自王家辉《柠条种子风力再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以菊科植物欧洲千里光和云南高黎凤仙花瓜物种为例,说明了种子植物因类群不同在陆地的分布存在巨大差异。
B. 材料一表明,大种子储备的营养物质能为幼苗生长发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因而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和更强的扩散能力。
C. 材料二指出,地表越平坦,相对摩擦力也越小,那些易被风媒传播的植物种子,落地后就越容易在土壤中定居。
D. 材料二认为,受种子大小和下垫面条件的交互影响,柠条种群自然更新,柠条种子风力传播表现出多样的格局和策略。
16.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针对物种分布区大小的差异之因进行探索,这对生物地理学者的研究是一种挑战。
B. 构建种子植物的生命之树,可佐证形成时间相对接近的种子植物具有相近分布区。
C. 如果种子扩散过程中发生极端事件,会造成种子植物的分布区缩小甚至植物灭绝。
D. 即便同种植物的种子质量也会产生种内变异,这可能与其“可塑性基因”有关。
17.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材料一开头达尔文的描述,既突出动植物的分布面积大、存在差异,也增强生动性。
B. 材料二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C. 材料一第六段表明自助传播与动物传播的种子,其大小对分布区大小的影响更显著。
D. 材料二第二段,主要论证种子大小和土壤结皮覆盖度存在交互作用以及原因。
18. 材料一第五段使用“机会主义者”“健将”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
19.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种子的传播,二者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至祁连山
朝颜
①9月上旬,我从西宁城起身,一头扎进了祁连山腹地。此时,盛大的秋天已经来临,我亲见了一场属于高原的天地大美。
②车子顺着祁连山南麓的公路匀速前行,窗外的祁连山始终逶迤左右,耐心地画着似乎永远也画不完的蜿蜒线条。我掏出手机,定格下一幅色彩斑斓、意境悠远的画面:山的高处,蓝天清澈旷远,天边的白云仿佛随时要飘落下来,轻轻覆住青绿的山脊;山坡上,几顶白色的帐篷散落其间,黑的牦牛、白的藏羊正在啃食青草;山坳里,几块高矮不一的牧草地不规则地卧伏着,密密丛丛的牧草正在由青转黄;山脚下,一条泛着粼粼银光的河流从白桦林间穿过,大片的青稞已经熟透,铺排开平整的金色地毯……
③行至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丰收的田野图景远非我想象中高原的样子。门源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旅游大县,素有“金色门源”之美称。在祁连山的重重包裹之下,县境内有一块块宽阔平坦的盆地,放眼望去,一马平川。每到秋天,4万多公顷的耕地麦浪翻滚、青稞饱满、油菜丰收,收割机在庄稼地里穿梭忙碌,目之所及无不是铺天盖地的金黄。
④这时节,祁连山南麓的秋果子也成熟了。沙果、梨、沙棘果、人参果……各具风味。在这里,我第一次品尝到了青海的香蕉梨。它形状似梨,色泽金黄、个头匀称,口感却似香蕉,软糯香甜、入口即化。我惊讶这么好吃的水果为何没有卖到外地去,原来香蕉梨一旦成熟,保鲜时间极短,无法长途运输。
⑤清晨从酒店出发的时候,秋风裹挟着阵阵凉意,透过未扣紧的衣领钻进身体里。一路上,我们经过牛羊和马匹成群的草场,也经过河汊纵横的湿地。那些小而曲折的水系,都是八宝河的支流。它们在草原上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并没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水路,似乎它们只是自由随意地为着滋养草地、喂哺生灵。
⑥的确,在祁连山南麓的湿地上,生活着大天鹅、黑颈鹤、绿头鸭、赤麻鸭、斑头雁等大量野生动物。其中黑颈鹤是唯一生存和繁衍于高原的鹤类。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观看纪录片时,我看到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一对黑颈鹤夫妇生下一儿一女两只小黑颈鹤,哥哥在刚刚学会飞翔时不幸遇难。当黑颈鹤夫妇带着妹妹飞离青海越冬时,它们一齐来到哥哥遇难的地方,反复低飞、盘旋、悲鸣,然后才不舍地振翅高飞。它们是如此长情,就像对这片高原湿地一样,不离不弃。
⑦来到祁连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时,雨已经停了下来。云开雾散之后的山地和草原显得更加清新明媚,一丛丛树形优美的青海云杉为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机。一只毫不惧人的岩羊踩着小碎步走向人群,左嗅嗅、右蹭蹭,仿佛在进行独特的迎客仪式。我走过去,摸摸它坚硬的羊角,摸摸它光滑的皮毛,它也不急不恼。听工作人员说,这是去年救护的野生岩羊,刚带回来时还不会走路。现在,它活得健康、安然,俨然已经把救护中心当成家。
⑧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朝着一个个繁育基地走去,我见到了此前从未见过的藏原羚、狍子、蓝马鸡、秃鹫等野生动物,也见到一只会伸出舌头舔人手指的梅花鹿。每一只野生动物救护回来后,工作人员都要对它们进行驱虫、救治,而后是繁育或者放归自然。但总有一些无法适应野外生存的野生动物,要在这里终老。
⑨返程的时候,我仍然一次次被祁连山饱满柔和的线条感动,被山沟里流淌的溪流感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当人类用心庇护着自然,自然也会全力佑护着人类。
(选自202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20.作者在开篇写到“我亲见了一场属于高原的天地大美”,文中围绕“大美”依次描绘了哪几幅图景?请简要概括。
21.文中第②段划线部分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2.文中第⑥段写了黑颈鹤一家对这片高原湿地“如此长情”“不离不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原因。
23.请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当人类用心庇护着自然,自然也会全力佑护着人类”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叙事散文 郑振铎 作家 学者 翻译家 2.D 3.D 4.D 5.8 6.C 7.C 8(1)这是对第二只小猫“更活泼”的特征的举例描写,写出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猫的形象,也为后文中这只小猫被人捉去做了一个暗示和铺垫。
(2)对芙蓉鸟被咬死后,“我”找花白猫“兴师问罪”时它的状态的描写,一方面突出了它的懒惰和不活泼,另外“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是作者愤怒心情的主观臆断,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
(3)正是第三只猫的不幸结局让“我”的“酸辛”“难过”不断重复,弱小者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作者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深化。
9.(1)示例:争当文明养犬人,传递社区新风尚。(2)示例:叔叔,鸟类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它们才更美好,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请不要伤害它们。
10、“我”一口咬定是猫干的,妻子也认定是猫,张婶也默默无言,不能否认。她们根据平时猫常常爬上桌凝望着鸟笼,被赶走还会再跳上去。从而来判定猫咬死了鸟。
11、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因此,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2这两句话标志着“我”思想感情受到两次震动。“我家好久不养猫”包含一种失落感,当别人夺取自己所爱的之物,伤害了自己感情时而发自内心的气愤,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我家永不养猫”抒发的是自己伤害了无辜,充满了内疚和悔恨的感情,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包含的思想感情,要深沉得多。一个“永”字,表现其难过达到无可复加的程度。
13“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的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痛苦自责后做出的决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开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总结全文。
14.这句话是对“我”的错误行为的无情鞭挞。因为“我”的过失而导致了猫冤死,表现出“我”深深的自责和无穷的悔恨之情 。
15.A 16.B 17.C
18、①“机会主义者”“健将”等词语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种子植物利用一切手段拓展其分布区的做法;②这些词语贴近社会生活,使抽象的术语变得通俗易懂。
19、相同点:两则材料都对种子植物传播远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种子和风速的大小对种子植物传播产生了影响。不同点:①材料一提出动物传播和种内变异性会对分布区产生影响。动物的活动范围越广,种子植物传播范围越大;种内变异性高的物种则能适应更多环境,会扩大分布区。②材料二提出下垫面类型会对分布区产生影响,高覆盖度结皮样地的小种子更易于传播。
20.示例:
①绚丽悠远的祁连全景图②金色门源的田野丰收图
③祁连山南麓秋果飘香图④草原、湿地生态图
⑤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人与自然和谐图
21.示例:空间层次分明(条理分明),划线部分从“山的高处”“山坡上”写到“山坳里”“山脚下”,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层次分明地描绘了祁连山全景,丰富而立体。
22.示例:①对亲人的不舍:小黑颈鹤哥哥长眠于此,它们不忍离去;
②对这片土地的依赖:这片高原湿地喂哺了它们;
③对这里的人们的依恋: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3.示例: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指祁连山的自然风光、湿地的生灵等展现出的壮美与生机,无需言说却震撼人心;
②“人类庇护自然,自然佑护人类”,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中人类通过生态科普、救护野生动物等方式保护生态,守护自然;自然则以美景、丰富的物产等回馈人类,更以和谐生态滋养人类心灵:
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践行环保理念,如坚持低碳出行、垃圾分类,参与植树造林等环保活动,帮助改善气候、减少灾害,人类守护自然,自然就会佑护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