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庄子》二则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庄子》二则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2 15:3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庄子的三条鱼
北冥之鱼
濠水之鱼
江湖之鱼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庄子》一书,通行本有内篇七章:
《逍遥游》第一,
《齐物论》第二,
《养生主》第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第七。
这七篇,思想深透,风格飘逸,而且十分连贯。
外篇共十五篇文章,大部分非庄子手笔。
《天地》《秋水》《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这六篇很可能是庄子自著,或是他的弟子整理老师著作编成的文章。
杂篇共十一篇文章,除《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四篇外,都是非常漂亮的文章,非庄子手笔。
惠子
惠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
惠子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 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译文:
泉水枯竭了,鱼相互拥挤在陆地上,用呼吸的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还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
结合注释,读通文意
字词清单
◆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古今异义
①怒而飞
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愤怒
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水运动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③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今义:一种珍稀动物
①安知鱼之乐
②请循其本
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安定;安全
古义:追溯 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一词多义

其名为鹏
其正色邪
代词,它的
连词,表示选择

其名为鲲
有仙则名
名词,名字
动词,出名、有名
《陋室铭》

其名为鲲
化而为鸟
动词,叫作
动词,成为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介词,凭借
介词,用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因果

鹏之背
鹏之徙于南冥也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志怪者也
非淡泊无以明志
处处志之
动词,记载
名词,志向
动词,做记号
《诫子书》
《桃花源记》

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
副词,固然
副词,本来
动词,巩固
形容词,顽固、固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愚公移山》

是鱼之乐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我知之濠上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代词,代指鱼之乐
介词,到
介词,在
◆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文言句式
判断句
①南冥者,天池也
“……者,……也”表判断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者,……者也”表判断
◆文言句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判断句
倒装句
“……也”表判断
状语后置,即“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省略句
我知之濠上也
省略介词“于”,即“我知之(于)濠上也”
北冥有鱼
介绍鲲鹏的外形——硕大无比
写鹏的迁徙活动——气势恢宏 力大无穷
写鹏眼看世界——天地苍茫,浑然一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通过具体语句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分析大鹏的形象
志存高远 善借长风
北冥有鱼
大鹏形象
大鹏南徙
《齐谐》言
野马、尘埃——生物之以息相吹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
大鹏下视——人之上视——天地浑茫
想象雄奇
鲲→鹏
背:几千里
翼:若垂天之云
遮天蔽日,硕大无比
气势磅礴,力大无穷志向远大,心向远方善假长风,借力高飞
不畏艰险,力大无穷,志存高远,选择合适时机,善借外力。
后人赋予鹏高大伟岸、志存高远、百折不挠的形象。
大鹏形象与象征意义: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大鹏的形象被用来象征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
大鹏的形象被用来比喻自己的腾飞之志。
鲲鹏的形象深刻反映了庄子哲学中的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的思想
顺应自然:
鲲鹏的迁徙和飞行依赖于自然的力量,如海运和六月息,这表明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
鲲鹏的形象展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自由精神,它通过顺应自然的力量达到极高的飞行高度,象征着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无为而治:
鲲鹏的飞行不需要过多的人为干预,它的翅膀拍打水面时激起的波涛和乘着旋风飞行,都显示了它顺应自然的力量而非强行控制。
庄子通过鲲鹏的形象传达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即通过减少人为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自然发展,达到和谐与平衡。
精神自由:
鲲鹏的飞行不仅是物理上的移动,更是精神上的超脱世俗,它象征着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自由,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
庄子通过鲲鹏的形象表达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即通过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的方式,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文化与哲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原文
鲦鱼:一种白色小鱼。
从容:这里指鱼悠闲自得。
安:疑问代词,
怎么,
在哪里。
这里译为怎么。
词义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译文
读文理意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原文
非:不是。
安:疑问代词,
怎么,
在哪里。
这里译为怎么。
词义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译文
读文理意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原文
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鱼也:本来。
全:完全,完备。
词义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译文
读文理意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原文
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
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起下文。
安:疑问代词,
怎么,在哪里。
这里译为哪里。
词义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译文
读文理意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悠然自得,愉悦
肯定,刁难
从容不迫又针锋相对
让步
气势汹汹的反攻
胜券在握
缓和,从容
一击制胜
请试用原文读出正确的语气


庄子与惠子是围绕什么问题而展开的辩论?
是围绕“庄子能不能够知道鱼是快乐的”而展开的辩论。
读文辩理


庄子与惠子的观点各是什么?你更赞同谁的观点?
庄子:自己能知道鱼是快乐的。
惠子:庄子不能知道鱼是快乐的。
读文辩理


你认为在此次辩论中谁更胜一筹?为什么?
我二三十岁时读《庄子》这一段,认为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很有道理的,而庄子所谓“是鱼之乐也”不过是主观的臆断。
近年来,参照中国思想史上的情况,我的观点改变了。我认为庄子肯定“鱼之乐”是正确的,乃是一个比较深刻的观念。
     ——国学大师张岱年《直道而行》
读文辩理
辩?
对待事物

生活方式

庄子
惠子
好辩
力辩
巧辩
智辩
观赏
求美
自由
超然
分析
求真
拘泥
严谨
读文辩理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这场辩论不仅展示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也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哲学观点:
天人合一:庄子认为人与自然界万物是一体的,他能感受到鱼的快乐,反映了他“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自然与自由:庄子强调鱼在水中的自由和快乐,反对人为的束缚,体现了他对自然状态的推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哲学思想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 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译文:
泉水枯竭了,鱼相互拥挤在陆地上,用呼吸的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还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
江湖之鱼
人们应该超越对生存的执着,追求更高的精神自由和自我实现。因此,他提倡“相忘于江湖”,即忘记世俗的束缚,回归自然的状态,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江湖之鱼
庄子三条鱼的人生境界
象征着人生的初期,如同北冥中的鲲鱼,虽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和自由,但需要依赖外界条件(如风)才能实现飞翔。这反映了人们在年轻时,往往需要外部的支持和机遇才能发挥最大潜力。
庄子通过观察鱼的快乐,表达了个人感受的主观性和独立性。这象征着人们在经历一定的生活积累后,开始重视内心的感受和自我认知。
这象征着人们在经历生活的高潮和低谷后,学会放手,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1
北冥之鱼
2
濠梁之鱼
3
江湖之鱼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2.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