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谈生命》导学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谈生命》导学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8 19:4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谈生命》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描述了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优美抒情散文。文章情感真挚深邃,哲理性很强,如能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对于洞察生命本质,培养生命意识,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将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地球养育着无数的生命,但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里,你常常感觉不到它的不平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哲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
二、预习导航,自主学习
1、了解作家作品
冰心(1900.10.5—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枭鸟 ( xiāo
) 羞怯 ( qì ) 荫庇( yìn ) 芳馨( xīn )
chán岩(
巉 ) 云yì( 翳 ) 骄shē( 奢 )
三、夯实基础,合作探究——理读课文
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明确:a本文结构类型:总分总
b本文分为三层:
第一层:课文第一句话。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写了生命像春水东流和像小树生长的状况。
第三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c语言标志:
四、精讲点拨,能力提升——探讨主题
(1)本文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作者是想揭示什么?
明确:.本文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其目的是想揭示了生命由成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毅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2)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要了解到作者那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请在文中找出体现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关键性句子。
明确:“要记住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五、课堂检测,巩固提高
1、反复诵读课文。
2、《谈生命》作者_冰心_,原名__谢婉莹__,我曾经读过她的《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预习导航,自主学习
1、学生放声地、感情朗读课文
2、分析文中描写水和树时抓住了它们什么特点,试说说它们的象征意义。
明确:水的特点:水一一生命长河一一流淌的过程一一一复杂、曲折、多变
树的特点:树一一人生之树一一春秋四季一一发荣滋长、繁盛凋零
象征意义:作者笔下的水和树象征着人的生命的规律:人生没有绝对的幸福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顺境与挫折,成功与失败,而是相伴而行,相生相成。
二、夯实基础,合作探究
1、读完本文你觉得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人生的真谛是不可能永远快乐,也不可能永远痛苦。
理解:遇到困难时要不灰心,要勇敢乐观有韧性,坚信雷雨过后就是艳阳天。山穷水尽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顺利时,也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清醒理智地认识到人生应随时准备迎接明天的挑战。
2、读下面几个句子和故事,结合课文说说你的感悟。
(1)“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2)《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之路;
(4)张海迪战胜病魔,耗时四年创作长篇小说《绝顶》
(5)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就病魔缠身,但没有荒度放弃生命而是坚持写作,呼唤生命;
明确:感悟:要从积极的人生态度出发,珍惜时间,珍视生命,尤其是遭遇不顺的时候,更不能被厄运压倒。对生命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三、精讲点拨,能力提升
1、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明确:最后一层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2、找出文中表明生命本质的句子:“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四、课堂检测,巩固提高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 你已经尽全力学习了,可学习成绩仍无明显改善;你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的情绪、思想状态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