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名
语段的写作
科
目
语
文
教学对象
高三
课
时
2课时
单
位
作
者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语段是文章的组成部分,连缀段而成篇,写好语段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过去我们中学语文教学讲些语法知识,语段是语法的最高单位,现在我们中学教学基本不讲语法,学生语段知识缺乏,这对写作带来不好影响。本节课从写语段的意义、语段的特征讲起,训练学生写标准的语段,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写好议论文。
二、学情分析
学生不会写作文的原因是不会写语段,了解了语段的特征,学会写语段,就很容易写成文章了。而学生在写文章时,缺少语段意识,有的段落太长,有的语段太短,有的语段没有层次,有的语段没有中心,这就造成文章的没有结构混乱,中心不明确,如果能写好标准的语段,每个语段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几个语段从不同角度阐述一个中心问题,就把文章写好了。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认识语段的特征和写语段的意义,学习写标准语段;过程与方法 通过标准语段的阅读,认识语段的特点和写语段意义,学习写语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运用标准语段表情达意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语段的特征和写语段的意义,学习写标准语段。教学难点:
写作标准语段。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先利用著名标准语段讲明写语段的意义,然后用具体语段说明语段的特征,讲清语段的写作方法,最后训练学生动笔写标准语段。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案,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投影:北京语文试题第22题 今年10月1日,北京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集会游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有市民建议,受阅部队中应有“抢险抗灾部队方阵”和“维和部队方阵”,群众游行队伍中应有“志愿者队伍”和“城市外来务工者队伍”。 请从上述“方阵”或“队伍”中选择一个,拟写一段现场解说词。要求:突出该方阵或队伍的特征,赞誉其风貌;语言简洁得体;不少于100字。(6分)标准答案:抢险抗灾部队方阵 ①
现在迎面向我们走来的是抢险救灾部队方阵。
②瞧!他们高昂的士气、良好的精神风貌,时刻向我们展示着作为军人应有的风采。
③他们曾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让许多人重获新生,拯救了人们宝贵的生命。
④让我们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6分)分析:这是一个标准的语段。第一句话:概括介绍。(中心句)第二句话:赞风貌。第三句话:说特征。第四句话:表敬意。(祝愿)
聆听,思考语段写作的意义。
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了解本节课内容,做好上课思想准备
二、知识导引
1.语段写作的意义(1)答好现代文阅读的需要。林冲见差拨(地方高考现代文阅读题)问: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林冲)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答:①采用了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②林冲没拿出银子之前,差拨指着林冲便骂“你这个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能发迹!”“你这把贼骨头”。③林冲给了钱后,看着林冲笑,夸林冲为“是个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久后必做大官!”。④通过前后对比把差拨仗势欺人,见钱眼开小人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①总概括,②③分说展开,从林冲拿出银子前后差拨的语言不同说明如何对比的,④总结。(2)答好诗歌鉴赏主观题的需要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宋微宗进士,因“忤秦桧”被罢官)
怜琴因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问: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①第二联是对第一联的句意补充。②“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正,故没有想到用棋来较量胜负。③“那能”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④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琴直”“因局方”的句意。①总概括,②③分说,分别从两个角度、解释展开,④总结(3)写好作文章的需要。①抓住机遇,走向成功。②牛顿抓住苹果砸头的机遇,豁然开朗,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③诸葛亮抓住刘备“三顾茅庐”的机遇,果断出山,辅佐刘备,为刘备建立和巩固蜀汉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④拿破仑在革命军前线指挥官对土伦堡坚固的防守犯难的时候立刻抓住机遇,直接向特派员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荣立战功,为他后来叱咤风云,登上权力顶峰奠定了基础。这是一篇优秀作文的一个语段。①句总说,②③④排比举例分说。(4)答好高考拓展题的需要。《宋清传》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到长远索引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不少于200字)(2010年高考文言文拓展题)宋清经商考虑得长远才获得了较大利益。①//文中有一句“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是说宋清不因为一些人看上去落魄而待之有异,反而一视同仁用最好的药,反而这些人往往会更加感激他,给他更丰厚的回报。“其远取利皆类此。”②//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极富经商头脑的商家并不计较蝇头小利,反而实施各种馈赠,或者极重信誉,物美价廉,当时看来本大利小,可却扩大并坚守了市场。三鹿奶粉事件中,三鹿厂家就是太追求眼前利益,做出毁誉之事,导致臭名昭著宣告破产。③//所以说经商就要像宋清,高瞻远瞩,谋求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获得利益较大。④(10分)这是一个满分拓展题答案,是一个标准的语段。①句总说,②说联想的触发点,③是拓展,④总结。2.语段的特征。(1)有几句话组成,几句话有一定有顺序。(2)有一个中心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3)一定的层次,每层从不同角度阐释中心。纵式
①→②③④→⑤横式
②
①
③
⑤
④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 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赵州桥》
这个语段的中心是分析了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中心句就是首句。层次有三层。以首先、其次、再其次连接,各层之间是并列关系。3.语段的展开方式(1)开头设问或提出中心句,然后举例展开在人类探索前行的征途中,新思路、新理论的不断诞生,旧观念旧思想不断被破除,这全靠超越之功。正是有了不拘成说的超越精神,伽利略才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论断,通过实验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开普勒坚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但纠正了“圆形轨道”的错误观点,于是有了著名的开普勒三定律。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又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了著名的“邓小平理论”,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可见,没有超越,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举例展开)(2)设问或提出中心句,然后引用展开严肃地对待文章的内容的人,一定也在文章的形式方面提出的要求。李上克内西回忆说:“马克思在语言和风格问题上十分考究,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他对于语言的简洁和正确是一丝不苟的”,“马克思是个的修辞家;他常常花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地字句。”(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
(引用展开)(3)开头设问或提出中心句,然后举例兼引用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一蓑风雨任平生”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的无奈与感伤。(4)先设问或提出中心句,然后反面假设展开有人认为,文章以朴素为贵,只要能把一个意思讲得清楚明白就行了,不必费气力去打扮,对这种意见要分析一下。如果是说文章的修辞应当先求准确,应当恰如其分,不要矫揉造作,以辞害意,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如果以为随随便便写下去就叫做朴素,实际上使朴素变成了简陋和寒伧,那是我们所反对的。真正的朴素的风格并不是不贯气力就能达到的。(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
(假设展开)(5)先设问或提出中心句,然后正反对比展开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6)先设问或提出中心,然后解释展开正确的观点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客观实际中来的。我们在研究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都要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给以科学的分析,然后才能在这问题上形成正确的观点。因此,我们要把正确的观点传达出来,也是离不开材料的。(解释展开)
聆听,思考,做笔记。
让学生认识语段写作的意义和语段的特征。
三、课堂小结
语段的展开方式:(兼板书)1.举例展开2.引用展开3.举例兼引用4.反面假设展开5.正反对比展开6.解释展开
做笔记,总结语段的展开方法。
总结复习语段的展开方法,强化认识语段的展开方法。
四、作业
2009年9月30日,你们学校召开秋季运动会,你是高三理科(1)班的一个成员,请你为你班的运动会开幕式入场方队写一段现场解说词。(100字以上,写一个标准语段)
笔记,课后完成。
巩固语段特征的认识。
六、教学设计评价
本节课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认识了写语段的意义、语段特征和语段展开的方法,为学生写语段打下良好基础,下一节课我们重点训练学生写标准的语段。没有这节课的基础,下节课写语段学生就不知从何写起,学生虽然这节课没有动笔,但基本会写语段了。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通过具体的语段实例学习,学生认识写作语段的意义、语段的特征和语段的展开的方法,基本上明确了如何写语段。但教师说的多,学生动笔少,如果学生动动手,效果会更好。
课
名
语段的写作
科
目
语
文
教学对象
高三
课
时
2课时
单
位
北京市大成学校
作
者
霍玉安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语段是文章的组成部分,连缀段而成篇,写好语段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过去我们中学语文教学讲些语法知识,语段是语法的最高单位,现在我们中学教学基本不讲语法,学生语段知识缺乏,这对写作带来不好影响。本节课从写语段的意义、语段的特征讲起,训练学生写标准的语段,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写好议论文。
二、学情分析
上节课学生学习了语段写作的意义、语段特征和语段展开的方法,但没有真正动笔写语段,所以他们还没有真正熟练地掌握语段的写法,本节课重点根据语段的特征,训练学生写不同的语段,以便熟练地掌握语段的写法,为写成篇的文章服务。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学习写不同的语段,训练写标准语段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笔写不同的语段,掌握语段写作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情感,养成写作标准语段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写不同的语段,训练写标准语段的能力。教学难点:
语段的展开方法。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写几篇标准语段,然后交流、讨论、修改,纠正学生语段写作中的毛病,让学生写出标准的语段。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案,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语段写作的意义、语段特征和语段展开的方法,但没有真正动笔写语段,所以他们还没有真正熟练地掌握语段的写法,本节课写几个语段,以便熟练掌握语段的写作方法,为写文章服务。
做好上这节课的思想准备
引起学生上本节课的兴趣。
二、检查作业
1.回忆文题:
9月30日,你们学校召开秋季运动会,你是高三理科(1)班的一个成员,请你为你班的运动会开幕式入场方队写一段现场解说词。(100字)2.学生读作品交流,师生评价。3.老师示范。现在迎面走来的是高三理科(1)班方队。看啊!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迈着整齐的步伐,英姿飒爽,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他们在过去的两年里,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团结合作,形成了坚强有力、成绩优异的班集体。他们在今天的运动会,将发扬奥运精神,争取夺得优异成绩。
1.回忆文题2.读习作。3.评价学生习作。4.观看教师的范文,体会正确写法。
让学生认识语段写作的方法。
三、训练写语段。
1.引导学生复习语段展开的方法。2.请写一个语段,介绍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
题目:依法了之 (1)引导学生写作(2)引导学生交流并评价(3)教师评价给范文。这是题为《依法了之》的漫画。画面上,一个身着制服的执法人员左臂夹包,右手提着一只标有“罚款”字样的蟹钳,得意洋洋地走了。他身后是一只大螃蟹,螃蟹右蟹钳完好无损,左蟹钳没了,盖上写着“制假售假”。盖的上方的椭圆中写着“元气未伤,咱照样横行”。这幅漫画形象地讽刺了某些治标不治本的处罚行为。(告诫人们对制假售假要严厉打击)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用总分总的语段回答。(1)教师提出要求。(2)引导学生写作(3)引导学生交流并评价(4)教师评价并给范文答:我认为“阔”字更好。因为一个“阔”字,描写出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广阔无边的景象,表达视野十分开阔强烈感受,为下文抒情作好了铺垫。而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一仄一平,声调也更为响亮。“失”虽然写江岸远得让人看不见,但缺乏形象感。所以用“阔”比“失”好。4.在与周朴园的冲突中,鲁侍萍的情感是复杂的。请结合选文,分析鲁侍萍这个人物形象。(限150字)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
今天没想到到这儿
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周朴园: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鲁侍萍: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周朴园: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鲁侍萍: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周朴园: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鲁侍萍: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周朴园: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鲁侍萍: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周朴园: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鲁侍萍:(低头)哦。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鲁侍萍:(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周朴园: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1)教师提出要求。(2)引导学生写作(3)引导学生交流并评价(4)教师评价并给范文鲁侍萍性格有刚毅、顽强的一面,又善良、温柔的一面。面对周朴园的厉声质问,她连用两个“我没有找你”和“我以为你早死了”的句子回击他,表现她的刚毅、顽强。然而,面对周朴园的几句表白,她却说“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可见她对周朴园恨得并不彻底,这又显出她善良、温柔的一面。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语段。忍住寂寞才能成功越王勾践是寂寞的。司马迁是寂寞的。马克思是寂寞的。著名的世界绘画家梵高是寂寞的。李白:“自古圣贤皆寂寞。”“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中国有句古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曹雪芹是寂寞的:“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柳永是寂寞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陈景润是寂寞的:攻破了哥德巴赫猜想。王国维是寂寞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成为一代国学大师。“两弹一星”的功勋们是寂寞的:深居大漠,取得了惊人的业绩。越王勾践是寂寞的。他会稽之战失败,成为阶下囚,他仍然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重建威风,打败了吴王夫差,世界著名的绘画家梵高,一生画画,卖画,但却没人买他的账,他的一生都是在孤独、寂寞中度过的。他没有朋友,很少有人关心他,他一生穷困潦倒,在穷困中死去。而现在他的画一幅能卖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坚持就是胜利欧立希发明新药606正是他坚持的结果。德国科学家欧立希为发明一种新药,进行几百次实验,失败了,他不灰心,总结教训再干,经过了606次的实验最后才获得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他懂得,科学发明决不能一蹴而就,笑到最后才能笑的最好,失败了不放弃,一次次地失败,一次次地坚持,最后一举成功。试想,如果欧立希仅仅实验一两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那么,新药又怎能会问世呢?即使他实验了605次,又失败了,如果他这时丧失了信心,希望之火熄灭了,那么,他也会功亏一篑,功败垂成,同样,也决不会有“606”的诞生。正因为他坚持下来,最后,他终获得了胜利。(1)仿照上面例子,用一个例子做论据,写一个语段,论证“忍住寂寞才能成功”的论点。200字左右。①教师提出要求。②引导学生写作③引导学生交流并评价④教师评价并给范文答:越王勾践用寂寞换来成功。他会稽之战失败,成为阶下囚,沦落到为吴王夫差当马前卒,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过着普通士兵不如奴隶似的生活,暗中积聚实力,重建雄风,打败了吴王夫差,成为一代霸主。如果越王勾践成为阶下囚,不甘受寂寞,不服气,还是耍一代君王的威风,锋芒毕露,与吴王夫差一争高下,我想他一定早已成为不知哪里有孤魂野鬼,断不会雪那会稽之耻,更不会成为万人仰慕的、威风八面的君王。答:世界著名的绘画家梵高用一生的寂寞换来了身后的巨大成功。他一生画画,卖画,但却没人买他的账,到死也没卖出几张画。他的一生都是在孤独、寂寞中度过的。但他寂寞而不消沉,不颓废,不怕挫折,不断努力,虽然一生穷困潦倒,但寂寞换来了身后的巨大成功,现在他的画一幅能卖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如果没有他生前漠漠无闻创作,努力奋斗,百折不挠,哪有身后的光辉业绩;正是他生前的寂寞,造就他身后的辉煌。(2)仿照下面例子,以用多个例子做论据形成排比,写一个语段,论证“忍住寂寞才能成功”的论点,200字左右。没有超越,就没有进步
在人类探索前行的征途中,新思路、新理论的不断诞生,旧观念旧思想不断被破除,这全靠超越之功。正是有了不拘成说的超越精神,伽利略才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论断,通过实验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开普勒坚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但纠正了“圆形轨道”的错误观点,于是有了著名的开普勒三定律。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又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了著名的“邓小平理论”,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可见,没有超越,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排比举例展开)①教师提出要求。②引导学生写作③引导学生交流并评价④教师评价并给范文答:古今中外,多少人用寂寞换来辉煌成就。“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的寂寞换来了巨著《红楼梦》;“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仙李白的寂寞,成就了他伟大的浪漫主义诗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的寂寞,开创了一代婉约诗风;一加二为什么等于三,陈景润的寂寞,攻破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堡垒;“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王国维用寂寞,一生寻寻觅觅,孤独地行走在通往真美的道路上,成为一代国学大师。“两弹一星”的功勋们深居大漠,甘于寂寞,才取得了惊人的业绩。不能忍别人难忍的寂寞,难成就他人难成就的辉煌。(3)以“抓住机遇,走向成功”为中心句,用举例排比展开方式写一个语段,①句总说,②③④牛顿、诸葛亮、拿破仑等举例排比分说。①教师提出要求。②引导学生写作③引导学生交流并评价④教师评价并给范文答:①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②牛顿抓住苹果砸头的机遇,豁然开朗,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③诸葛亮抓住刘备“三顾茅庐”的机遇,果断出山,辅佐刘备,为刘备建立和巩固蜀汉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
④拿破仑在革命军前线指挥官对土伦堡坚固的防守犯难的时候立刻抓住机遇,直接向特派员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荣立战功,为他后来叱咤风云,登上权力顶峰奠定了基础。(4)戈尔说:“任何鸟翼坠上黄金,都不能再高飞了。”…… ……因此,人啊,千万不要沦为金钱的奴隶。省略号部分加入适当的分析,得出后面的结论。(以下列语段为仿例)泰戈尔说:“任何鸟翼坠上黄金,都不能在高飞了。”翅膀本是用来追求飞翔的快乐与自由的,倘若用来追求金钱,则失去了翅膀本来的作用。生命本是用以追求自然的奥秘、精神的浩瀚、灵魂的自由的,倘若仅仅用来追求金钱、追求物质享乐,则失去了生命本身的价值与意义,失去了作为人本该享受的精神的快乐与自由。因此,人啊,千万不要沦为金钱的奴隶。①教师提出要求。②引导学生写作③引导学生交流并评价④教师评价并给范文答:泰戈尔说:“任何鸟翼坠上黄金,都不能在高飞了。”显然,“鸟翼”象征追求理想的手段,而“黄金”则代表物质享受。那么,只要在“鸟翼”与“黄金”之间划上等号或是将二者紧紧的捆绑在一起,那么,一个人的精神自由、人生价值便宣告结束了。鸟翼坠上黄金,飞鸟失去的只是蔚蓝的天空和飞翔的快乐;灵魂坠上黄金,人类则失去了应有的善良、自由、快乐和尊严。因此,人啊,千万不要沦为金钱的奴隶。
1.复习语段的展开方法。2.按要求写作语段。(1)学生写作(2)学生交流评价。(3学生看范文体会正确写法。) 3.按要求写作语段。(1)学生写作(2)学生交流评价。(3学生看范文体会正确写法。) 4.按要求写作语段。(1)学生写作(2)学生交流评价。(3学生看范文体会正确写法。) 阅读材料。 5.按要求写作语段。(1)学生写作(2)学生交流评价。(3学生看范文体会正确写法。)
训练语的写作能力。 训练语的写作能力。
四、小结
1.有几句话组成,几句话有一定有顺序。2.有一个中心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3.有一定的层次,每层从不同角度阐释中心。
总结思考本节课的内容。
总结强调语段的写作的知识。
五、作业
以“忍住寂寞才能成功”为中心论点,用以下材料(也可用其它材料)写一篇800以上的议论文。越王勾践是寂寞的。司马迁是寂寞的。王国维是寂寞的。陈景润是寂寞的。马克思是寂寞的。著名的世界绘画家梵高是寂寞的。李白:“自古圣贤皆寂寞。”“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中国有句古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学生做笔记。
巩固练习语段的写作。
六、教学设计评价
本节课在上节课明确了语段的特点的的基础上,给学生的例子,给学生材料,让学生模仿着写,学生容易下笔,经过反复强化训练,学生能基本掌握比较规范的语段的写法,为学生写成篇的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课后反思
学生初步学习语段的写作,即使明白的语段的特点,还是写不好,本节课的在学生明确语段的特点的情况下,给学生范例,给学生材料,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材料按要求组合起来,学生基本还是能写出来的。但我校的学生写作能力较低,语言的组织能力不强,语言病句多,需要不断地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