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23 08:4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训练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当火箭发射架制作完成后,小科用( )的方法来了解发射架是否符合要求。
A.设计 B.交流评估 C.测试
2.一个工程在建造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下面关于工程建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建造高楼不需要考虑地震的影响,因为地震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
B.修建厂房不需要画设计图,直接施工更快捷
C.修建隧道不能直接设计,要先对地质结构进行勘察
3.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面对失败的模型,工程师的做法是( )。
A.偷偷将其丢弃 B.面对失败垂头丧气 C.反思与改进,做出更好的方案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生命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不同时间地球环境不同,生存的生物也不同。
B.生物体在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不断进化,现存生物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C.生物进化与遗传和变异无关
5.住房的基本结构一般不包括( )。
A.住房内的家具 B.住房的框架 C.承重结构
6.下列动物中,属于甲虫的是( )。
A.螳螂 B.蚂蚁 C.七星瓢虫
7.在研究校园里的植物时,如果用二歧分类法把“木质茎”的植物分成一类,那么另一类可以是( )。
A.非掌形叶 B.平行脉 C.草质茎
8.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不合理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 B.建立植物种子库 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9.下列哪一天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
A.5月22日 B.6月1日 C.7月1日
10.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设计师是( )。
A.詹天佑 B.南仁东 C.茅以升
11.俗话说“一树结果,酸甜各异。”下列描述与这一现象相同的是( )。
A.虎父无犬子 B.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2.下列例子中能说明工程建设能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是( )。
A.国家体育场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鸟巢”,它利用了框架结构建造而成
B.南仁东从1994年开始选址,到2016年见证了“中国天眼”的落成与启用
C.港珠澳大桥桥梁焊接的技术标准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精度最高的机器人焊接系统
二、填空题
13.地球的结构:由 、 和 构成。
14.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它的表面主要是由 和 组成。
15.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小时。
16. 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
17.根据太阳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分随四季而位置变化的特点,模拟影子长度的变化。得出:同一地方, 时昼最长、夜最短; 时夜最长,昼最短。
三、判断题
18.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大小有关,镜片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 )
19.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 )
20.制作洋葱玻片时,感觉眼睛不舒服,可以用手揉一揉。( )
21.变质食品即使再进行杀菌处理,也不能食用。( )
22.莫斯科与北京迎接黎明的时间不同,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
23.圭表由圭和表组成,表是有刻度的平面,圭是立在表上面的一根柱子。( )
24.同一地方,夏至时昼最短,夜最长,冬至时昼最长,夜最短。( )
25.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托勒密就认为大地是球形的,日月星辰在做圆周运动。( )
26.观察水中微生物,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是为了控制微生物运动速度。( )
27.微生物是微小的生物,大部分是肉眼不可见的,所以蘑菇、木耳不是微生物。( )
四、连线题
28.将下列谚语与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用线连起来。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虎父无犬子    遗传  
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九狗出一獒   变异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五、简答题
29.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我们应该怎样防止铁生锈?
紫甘蓝汁遇不同的物质会发生怎样的颜色变化?
六、排序题
3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七、实验题
32.皮皮想要知道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做了以下实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前,他们应选择洋葱的( )进行切片。
A.内表皮 B.外表皮
(2)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皮皮制作了洋葱表皮临时装片。下图是制作该临时装片的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① C.①②④⑥③⑤
(3)下列图像中,( )是皮皮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A. B. C.
(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从显微镜目镜中看到物体圆点,如下图所示,要想把这个圆点移到视野中心,应将玻片往( )移动。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训练题(含答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C A C C C A B
题号 11 12
答案 B C
1.C
【详解】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当火箭发射架制作完成后,各个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是否符合要求用测试的方法。
2.C
【详解】建造高楼也需要考虑它的抗震能力,安全是第一位的。A选项说法错误;修建厂房也是一项工程,工程的关键是设计。B选项说法错误;修建隧道要先对地质结构进行勘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的条件下再进行设计。C选项正确。故选C。
3.C
【详解】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工程师不会将不成功的模型视为失败,而是将它看成一个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并能根据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做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4.C
【详解】选项A地球上的生命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不同时间地球环境不同,生存的生物也不同,正确;
选项B生物体在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不断进化,现存生物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正确;
选项C生物进化与遗传和变异无关,错误;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的统一体,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则使物种不断进化,生物都有遗传但不一定会变异。
5.A
【详解】建筑都有一定的结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存在差异。建筑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房屋的框架、承重、户型、采光等。住房内的家具不属于住房的基本结构。
6.C
【详解】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多数有一对或两对翅。甲虫和其它的昆虫一样,身体分头、胸、腹三部,有三对足,它们最大的特征是前翅变成坚硬的翅鞘,已经没有飞行的功能,只是保护后翅和身体。七星瓢虫属于甲虫;螳螂、蚂蚁不属于甲虫。故选C。
7.C
【详解】在二歧分类法中,每个分类层次都是将一组生物分为两个相对的类别。将“木质茎”的植物分成一类,那么另一类应该与“木质茎”相对,即不包含木质茎的特征。在给出的选项中,与“木质茎”相对的是“草质茎”。草质茎指的是那些不具有明显木质化的茎,通常是草本植物的茎,它们与木质茎植物相对。而“非掌形叶”和“平行脉”是描述植物叶子的特征,与茎的质地不直接相对。故选C。
8.C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建立濒危物种基因库,建立植物种子库和花粉库等。不能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符合题意。
9.A
【详解】联合国大会于2001年5月通过决议,宣布每年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增加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10.B
【详解】中国天眼,即FAST望远镜,是由中国科学家南仁东主导设计和建造的。詹天佑是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而茅以升是著名的桥梁专家。
11.B
【详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子代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虎父无犬子”描述的都是遗传现象,“一树结果,酸甜各异、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等俗语描述的都是变异现象。故选B。
12.C
【详解】A.该项描述的是建筑形态和已有框架结构的应用,未体现技术发展;A项错误;
B.该项强调天眼项目的历时和成果,但未明确说明工程建设如何带动技术突破;B项错误;
C.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需要极高的焊接技术标准,为此开发了世界领先的机器人焊接系统。这体现了工程需求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直接促进了焊接技术及机器人自动化领域的科技进步;C项正确;
故选C。
13. 地核 地幔 地壳
【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14. 不规则 海洋 陆地
【详解】地球并非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约29%是陆地,所以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15. 自西向东 24
【详解】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
16.圭表
【详解】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是用来判定季节的,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圭表分为“圭”和“表”两部分,圭置于南北方向,表垂直立于圭的南端,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
17. 夏至 冬至
【详解】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所以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是:同一地方,夏至时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时夜最长、昼最短,春分、秋分时昼夜平分。
18.
×
【详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由镜片的凸度决定,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高。镜片大小仅影响观察范围,与放大倍数无关。题目说法错误。
19.√
【详解】科学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根据对昆虫触角的认识,科学研究表明昆虫的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20.×
【详解】植物细胞的液体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另外细胞液里还溶解着多种物质如带甜味、辣味的物质。洋葱“辣眼睛”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被洋葱辣眼睛,不应该用手揉,应该立刻用清水反复冲洗。故题干说法错误。
21.√
【详解】因为发霉变质的食物中含有霉菌,会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也就是说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说发霉变质的食物即使再进行杀菌处理也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22.×
【详解】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正好是太阳运动方向相反。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东12时区,西12时区),每隔15°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而且东边时区的时间要比西边时区的时间早。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23.×
【详解】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包括“圭”和“表”两部分,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圭表由圭和表两部分组成:圭是平放的有刻度的尺,表是直立的标竿,置于圭的两端且与圭垂直。
24.
×
【详解】夏至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时昼最短、夜最长。题干将夏至与冬至的昼夜长短情况颠倒,因此错误。昼夜长短变化由地球公转引起,不同节气对应不同光照情况。
25.√
【详解】公元2世纪时,也就是2000多年前,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确立了地球静止不动,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动的“地心说”。这种错误的观点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并统治欧洲达1400年之久,其原因是:一方面是这种“理论”符合人们对天体的粗浅观察;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地球中心说”符合“上帝创世说”的需要,为它提供了“科学依据”。
26.√
【详解】在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一些脱脂棉花纤维,主要目的是使微生物的运动变得慢一些,控制微生物运动,便于观察。题意正确。
27.

【详解】微生物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如细菌、病毒、部分真菌(如酵母菌)。蘑菇和木耳属于多细胞真菌,其子实体较大,肉眼可见,属于大型真菌,不属于微生物。题目描述正确。
28.
【详解】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变异现象的谚语或俗语较多,如九狗出一獒、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等;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遗传现象的谚语或俗语较多,如龙生龙,凤生凤、虎父无犬子等。
29.涂油、刷漆、擦干、电镀、烤漆。
【详解】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接触,防止铁生锈就是要隔绝铁与氧气、水接触,一是要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如用完的铁钉、螺丝刀,擦干后放在干燥的盒子里。二是在铁的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刷漆、涂油、烤漆等。
30.紫甘蓝汁遇到酸性物质会变成红色。紫甘蓝汁遇到碱性物质会变成绿色。
【详解】紫甘蓝汁中含有花青素等物质,花青素具有遇酸、遇碱变色的特性,可作为酸碱指示剂。当遇到酸性物质时,紫甘蓝汁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变成红色;当遇到碱性物质时,同样会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变成绿色。通过这种颜色变化,能初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31.②③④⑤①
【详解】根据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划井字、③滴清水、④取放表皮、⑤盖盖玻片、①染色。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④⑤①。
32.(1)A
(2)A
(3)A
(4)A
【解析】【小题1】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通常选择洋葱的内表皮进行切片,因为内表皮细胞比较薄且透明,容易观察,故选A。
【小题2】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①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滴(滴加清水)、③撕(撕取洋葱内表皮)、④展(将内表皮展平)、⑤盖(盖上盖玻片)、⑥染(染色),所以排序为①②③④⑤⑥,故选A。
【小题3】洋葱表皮细胞是排列比较紧密的、近似长方形的细胞,选项A的图像符合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特征,故选A。
【小题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心,应将玻片往左上方移动,故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