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2 16:3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古诗文阅读
读经典故事;欢迎走进文学经典长廊,在这里你能与智者交流,学习经典中的无穷智慧。读经典故事, 完成小题。
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常嬉为墓间②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③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gǔ)人④街 (xuàn)卖⑤之事。其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 复徙居⑥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zǔ)豆揖让进退⑦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注释】①舍:居住的房子。②墓间之事:指丧葬之类的事。③处:安置。④贾人:商贩。⑤街卖:沿街叫卖。⑥徙居:搬家。⑦揖让进退:打拱作揖、 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解释以下句中画线的词。
① 其舍近墓   ②遂迁居市旁   
2.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翻译句子。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4.孟母多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阅读提升。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①。公之余辄②(zhé)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③,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选自《清史稿·郑楼传》)
【注释】①无留牍:没有遗留下的公文。②辄:疏。③谴:谴责,责备。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值岁荒,人相食   
或阻之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8.下列对郑板桥的人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板桥是一个有力的人。“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体现了他有才华。
B.郑板桥是一个清廉的好官。“公之余辑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体现了他的清廉。
C.郑板桥是一个勤政的好官。“宣元贿赂,案无留隙”体现了他的勤政爱国。
D.郑板桥是一个爱民的好官。“若辗转中报,民岂得活乎?上有道,我任之”体现了他有责任感,敢于担当。
9.郑板桥为什么不听有的人的阻止而开仓济民?请在文中找出来。
目不窥园
ǒ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甲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10.解释下列加点词。
少治《春秋》    下帷讲诵    其精如此    
11.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其”分别指代的内容。
①或莫见其面:   
②其精如此:   
12.根据你的理解,写出“目不窥园”的意思
1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董仲舒身上有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阅读文言小故事,回答问题。
湖州颜氏,夫妇出佣,留五岁女守家。溺门前池内。家有畜犬,入水负至岸,复狂奔至佣主家,作呼导状。颜惊骇归家,见女伏地,奄奄气息,急救乃苏。
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入水负至岸 负:   
复狂奔至佣主家 复:   
15.“溺门前池内”这句话的意思是(  )
A.颜氏在门前池内溺水了。
B.家犬在门前池内溺水了。
C.五岁小女在门前池内溺水了。
16.这则文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  )
A.颜氏出佣。 B.幼女溺水。 C.家犬救女。
阅读下列小古文,完成练习。
张无垢勤学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②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③辄④执书立窗下,就明⑤而读。如是⑥者十四年。洎(jì)⑦北归,窗下石上,双趺(fū)⑧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注释:谪:被罚流放或贬职。②寓:居住。③昧爽:拂晓,黎明。 ④辄:总是。⑤就:靠近。明:光,光亮。⑥如是:像这样。⑦洎:到。 ⑧趺:脚。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②双趺(fū)之迹隐然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19.从“   ”(原文回答)这句话感受到张无垢的勤奋好学。
20.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再举两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主人公1:    事例:   
主人公2:    事例:   
文言文阅读
怀素①练字
怀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③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④其庵⑤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⑥。
注释:选自《书林纪事》
①[怀素]唐代书法家,僧人。②[零陵]今湖南零陵。③[乃]于是。④[名]命名,起名。⑤[庵]住所。⑥[穿]破,通透。
21.阅读短文,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怀素在湖南零陵居住时,常用丝帛练字。
B.怀素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树,用来修建房屋。
C.怀素用芭蕉叶来练字。
22.选出下列成语中和古人读书求学无关的一项。(  )
A.程门立雪 B.画龙点睛 C.凿壁偷光 D.悬梁刺股
23.“童心书社”要制作励志读书榜样墙,车胤和怀素皆上榜。结合短文,完成榜样墙的内容。(  )
“童心书社”名人榜 姓名:车胤 家境:贫穷 勤学表现: ⑴练囊盛数士萤火以照书。 ⑵以夜继日焉 “童心书社”名人榜 姓名:    家境:    勤学表现: ①    ②   
24.本次“童心书社”要推荐《安徒生童话》,请选择书中一个精彩的故事推荐给大家: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____,听而不闻,____。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25.我会按原文内容填空。
26.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忿懥 愤怒
B.忧患 忧虑担心
C.修身 修养良好的品性
D.心不在焉。 焉:语气词,放在句尾,补足语气
27.读了本文,你知道如何修身吗?
文言文阅读
滥竽充数
齐宣王①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②处士③请④为王吹竽,宣王说⑤之,廪食⑥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⑦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②南郭:复姓。③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④请:请求,要求。⑤说:通假字,通“悦”,对……感到高兴。⑥廪食(lǐn sì):官府供食。廪:粮食。食:供养。⑦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必三百人   为王吹竽   
湣王立   好一一听之   
29.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廩食以数百人。
30.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B.“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C.南郭处土之所以无法立足是因为湣王不喜欢听他吹竽。
D.南郭处士之所以无法立足是因为湣王喜欢听他们一个个吹竽,南郭处士无法再滥竽充数了。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靠近;于是
2.孟母三迁
3.这不是我用来安置孩子的地方啊。
4.孟母多次带着孟子搬家离开,核心原因是她非常重视孟子的成长环境,担心不好的环境会影响孟子的品行和习惯养成。
5.成长环境
【答案】6.遇到;有的人;离开;代指郑板桥
7.(郑燮)立即发放粮食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8.B
9.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答案】10.因;教书;专一
11.代指董仲舒;代指董仲舒的治学态度
12.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13.我觉得董仲舒身上的专心致志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答案】14.背;又
15.C
16.C
【答案】17.拿;隐约可见
18.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依靠着晨光读书。
19.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或如是者十四年。或窗下石上,双趺(fū)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20.匡衡;凿壁偷光;王献之;练字练尽十八缸水
【答案】21.C
22.B
23.怀素;贫穷;以蕉叶供挥洒;漆盘板
24.《小人鱼》;小人鱼为了能和自己所爱的陆地上的王子 在一起,用自己美妙的嗓音和生命的三百年换来了巫婆的药酒,于是, 她有了一双美丽的脚,每走一步就像走在碎玻璃上一样疼痛。眼看着 王子和别人结婚,她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 ……
【答案】25.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
26.D
27.修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思。
【答案】28.一定,必须;给,替;继位;喜欢,喜好
29.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发给他同其他几百人一样的口粮。
30.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