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枪炮下的空间重置与文化重构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一、空间重置:殖民扩张导致的人口转移和族群变化
二、文化重构:跨地域文化的冲突、融合与认同
三、聚焦华工:近代开发的特殊力量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任务一:自主学习—梳理基础知识
壹
空间重置
1.阅读教材并结合地图,指出近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路径,完成表格。
迁出地 迁入地 时间 背景 对迁入地人口结构的影响
欧洲
非洲
亚洲
美洲
大洋洲
大洋洲
15C末
18C中后
美洲
16C
美洲
19C中叶
2.根据表格,小组讨论后概括近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开始时间 背景 对迁入地人口结构的影响
欧洲 美洲 15C末 新航路开辟以及殖民扩张 印第安人锐减,白人数量激增;
混血人种成主要居民
大洋洲 18C中后期 流放罪犯;工业革命,对原料需求增加;采矿业 白人成主要居民,导致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
非洲 美洲 16C 黑奴贸易 黑人数量激增
亚洲 美洲 19C中叶 黑奴贸易受到限制;工业革命的需要;清政府允许华工出国;苦力贸易 黄种人增多
大洋洲
方向:旧大陆—新大陆
提示:从迁移的方向,范围,时间,移民动机,影响等角度进行思考
涉及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
动机:
自愿移民和强迫移民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
3.根据材料,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美洲族群的变化。
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
(屠杀、奴役、传染病)
印第安人锐减
非洲黑人激增
欧洲人激增
混血后代成为主要居民
黑奴贸易
改变人口结构 出现新的族群
由于历史条件的差异和殖民政策的不同,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
4.根据材料,梳理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
原住民人口数量锐减
英国殖民扩张的加剧
(驱赶、屠杀)
欧洲移民增多,
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
材料:在大洋洲,据20世纪70年代统计,澳大利亚的英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的后裔占82%,原住民只占微不足道的0.01%;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占9%,英国(包括英格兰和爱尔兰)人后裔占近80%。
——选必3教师用书
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任务二:合作学习—提升思维品质
贰
文化重构
1.思考: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有什么影响?小组讨论后回答。
材料: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
——斯基德莫尔、史密斯《现代拉丁美洲》
材料:美洲被“发现”和征服后,随即开始了新旧文明间冲突与融合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殖民者不仅向美洲移植了欧洲的文明,还通过输入黑人奴隶,将非洲文明的因素引进到美洲。但是,这三种文明形态并非平等、和谐地实现融合,作为强势方的欧洲文明的因素是占主导地位并强加于其他文明之上的,作为弱势方的美洲和非洲文明的因素是在被动地接受和适应的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经过冲突与融合,拉美地区形成了这一种独具特色的、多种族的文明。
——林被甸、董经胜《混血的文明》
①入侵带来了欧洲宗主国的文化,在殖民地得到发展;
②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也得以保存;
③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2.结合材料,从“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角度,谈谈你对“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的理解。
碑文:“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
材料:殖民者肆意破坏印第安人的庙宇、神殿、焚毁偶像、壁画、手稿等珍贵文物,在印第安人文明的废墟上建造起一座座教堂……到1531年,传教士在墨西哥使超过一百万人的印第安人皈依……奴隶被用强迫和暴力从非洲买来,与他们的亲人和民族断绝联系,这些被连根拔起的奴隶在新环境中还要遭受精神和文化上的折磨。
——林被甸、董经胜著《拉丁美洲史》人民出版社
材料:欧洲各民族的服饰,食品、宗教与世俗的节庆娱乐、音乐、舞蹈、建筑,在新大陆触目可见。墨西哥斗牛起源于西班牙斗牛……吉他从西班牙传入美洲,风靡四方……出自爱尔兰和英国的木鞋舞,到了美国衍化成为灵活敏捷、清脆悦耳的踢跶舞。非洲文化对美洲的影响,尤其强烈地表现在音乐舞蹈和民间口头文学方面……迄今流行全球的爵士乐,即渊源于美国黑人音乐布鲁斯和拉格泰姆。黑人舞蹈伦巴,也是从美洲兴起,尔后走向世界的。
——沈坚《地理大发现与人口大迁移》
军事征服、宗教替代
文化冲突、重构 → 新的文化认同
在跳拉丁舞时,人体的状态应分成3部分。
上半身,尤其是肩部应巍然不动,体现了西班牙人的高贵,是拉丁舞中白人文化的精髓体现。
身体中部,包括腰部和胯部应收紧且尽情地扭动,彰显了非洲文化活泼、外向的特点。
下半身,腿和脚的动作起源于印第安人的文化,拉丁舞中的舞步有一些是起源于此。
◎拉丁舞
◎桑巴文化
◎爵士乐
◎巴西基督山
美洲的
文化交融
任务三:探究学习—剖析真实案例
叁
聚焦华工
华工出国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知识拓展
华工:泛指晚清时,前往海外工作的华人劳工以至苦力,如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甚至是远至古巴和秘鲁等国家,进行艰苦的劳动工作,形成了苦力贸易。
第一阶段
在鸦片战争前,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少。
第二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清末,几乎全是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分布在世界各地。19世纪去东南亚的华工,累计至少在七百万人以上,人数估计十倍于前一阶段。
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拉丁美洲: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
下南洋:欧洲列强统治南洋区域时期引华人去开发。
赴金山:清朝中后期,洋人骗取大量廉价劳动力赴美国旧金山。
华工出国既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果。
思考近代华工出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聚焦太平洋铁路,讲述华工的历史贡献。
2.概括华工的精神品质。如何认识华工对美洲、大洋洲开发的贡献?
每一块枕木下面都埋着一具华人的尸骨。
——张纯如《美国华人史》
150年前,他们拿着简陋的工具,在崇山峻岭和绝壁深谷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血肉之躯铺就了通往美国西部的战略大通道,创造了当时的工程奇迹,带动了美国西部大开发,成为旅美侨胞奋斗、进取、奉献精神的一座丰碑。
——习近平在西雅图出席美国侨界欢迎招待会上的发言
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习近平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小结
美洲:形成了新的族群
大洋洲: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
华工:促进了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殖民扩张
空间重置——
人口跨地域转移
文化重构 —— 跨地域文化的冲突、交融与认同
作业训练: “两个欧洲”和“两个非洲”
材料:因此地球上有两个欧洲,也有两个非洲:各据大西洋的两岸。美洲大陆上的欧洲人和非洲人,正是哥伦布大交换下最赤裸的结果。
——【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问题:请从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视角,谈谈你对“两个欧洲”和“两个非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