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2 20:1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选择题
1.6—7世纪,日本皇族研读中国隋唐律令,宣布“凡田悉归国有,贵族按品级受田;百姓每六年班田一次”。这场以“学习唐制”为核心的政治变革,历史上称为( )
A.倒幕运动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农奴制改革
2.有日本学者认为,大化改新最大的成功就是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有了这层关系,日本才能迅速成为东亚强国。材料说明日本大化改新( )
A.稳定了日本的社会秩序 B.实现了日本的社会转型
C.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 D.维护了日本天皇的权益
3.日本平城京的格局模仿的是唐长安城,其规模相当于后者的四分之一。典籍、文学、服饰、器具也在这一时期源源不断从中国传入日本。一时之间,“唐风洋溢奈良城”。最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大和政权实现统一 B.大化改新推动变革
C.镰仓幕府把持大权 D.武士集团内部斗争
4.公元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从646年开始,日本进行“大化改新”。下列改革措施中最有利于当时日本经济发展的是(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设国、郡、里三级
C.实行土地国有,统一赋税 D.建立武士集团
5.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将土地分配给公民,公民承担租庸调等赋税义务。这种土地分配制度和赋税制度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 )
A.促进了日本全面进步 B.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
C.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 D.以唐朝制度为蓝本
6.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最能反映下列五幅图片信息的诗句是( )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日本使用的文字 唐朝长安城 日本平城京
A.洛阳家家学胡乐 B.一日看尽长安花
C.冲天香阵透长安 D.唐风洋溢奈良城
7.大化改新打击了氏族贵族势力,结束了过去氏姓贵族专政的联合统治,建立了一个以天皇为中心、法制比较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以上内容强调大化改新( )
A.深刻改变了日本的政治体制 B.有利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C.为幕府统治打下了重要基础 D.成功解决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材料题
8.日本因善于学习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日本文明是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结合下列材料,完成探究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大化改新时的日本 中国隋唐
政治 中央 二官八省 三省六部制
地方 设立国、郡、里 郡县制
经济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
(1)日本遣唐使回国后推动了哪次重大社会变革?
(2)通过对比表格,请说出日本这次改革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改革给日本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年10月21日初中历史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B B B C D D A
1.B
【知识点】古代日本
【详解】根据题干“6—7世纪,日本皇族研读中国隋唐律令,宣布‘凡田悉归国有,贵族按品级受田;百姓每六年班田一次’”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了6—7世纪日本效仿中国隋唐制度,推行土地国有和班田制,这正是“大化改新”的核心内容。大化改新(645年)是日本学习唐朝典章制度的重要改革,此后,日本逐渐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倒幕运动是19世纪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与时间、题意不符,排除A项;明治维新是19世纪学习西方的改革,与时间、题意不符,排除C项;农奴制改革一般指的是俄国1861年的改革,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B
【知识点】古代日本
【详解】根据题干“大化改新最大的成功就是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实现了社会转型,这是其核心意义,B项正确;大化改新确实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但这并非强调题干的“最大的成功”(促进封建制生产关系确立,推动社会转型),排除A项;大化改新确实吸收了中国唐朝的文化,但题干重点是其对生产关系和社会转型的影响,而非文化吸收本身,排除C项;大化改新强化了天皇权威,但题干未围绕这一点展开,排除D项。故选B项。
3.B
【知识点】古代日本
【详解】根据题干中“日本平城京的格局模仿的是唐长安城”“典籍、文学、服饰、器具也在这一时期源源不断从中国传入日本”“唐风洋溢奈良城”和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是日本学习唐朝制度等进行的改革,推动了日本在建筑、文化等方面对唐朝的模仿与学习,B项正确;大和政权实现统一是在大化改新之前的五世纪,时间不符,排除A项;镰仓幕府把持大权是在日本封建社会后期,时间不符,与文化输入也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武士集团内部斗争与日本模仿唐朝文化等情况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C
【知识点】古代日本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46年日本大化改新中,通过土地国有化(班田收授法)和统一赋税(租庸调制),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因此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是实行土地国有和统一赋税,C项正确;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属于政治集权措施,虽加强统治,但非经济核心,排除A项;设国、郡、里三级属于政治集权措施,虽加强统治,但非经济核心,排除B项;“武士集团”出现于平安时代末期,与大化改新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D
【知识点】古代日本
【详解】根据题干“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可知,日本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推行租庸调制,直接说明大化改新以唐朝制度为蓝本,D项正确;题干仅涉及大化改新在经济领域的措施,“全面进步”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大化改新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但题干未直接涉及社会性质的转变,排除B项;“成为亚洲强国”是大化改新后的长期结果,并非题干直接反映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6.D
【知识点】古代日本
【详解】根据材料“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货币、文字、都城等方面吸收唐朝文化,“唐风洋溢奈良城”中奈良城即日本平城京所在地,体现唐朝文化对日本都城的深刻影响,符合图片信息,D项正确;“洛阳家家学胡乐”反映唐朝吸收少数民族文化,与日本无关,排除A项;“一日看尽长安花”描写科举中第后的喜悦,与文化交流无关,排除B项;“冲天香阵透长安”描写的是菊花,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A
【知识点】古代日本
【详解】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打击氏族贵族、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其核心是政治体制的变革,A项正确;题干未提及经济发展,排除B项;幕府出现于大化改新数百年后,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解决主要矛盾”且无史实依据,排除D项。故选A项。
8.(1)社会变革:大化改新
(2)特点:模仿(或“学习、借鉴”)中国隋唐制度
(3)最重要变化: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知识点】古代日本
【详解】(1)社会变革:根据材料一中的“日本遣唐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遣唐使学习唐朝制度后,于646年推动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特点:通过对比表格,可看出表格中“二官八省”对应唐朝三省六部制,“国郡里”对应郡县制,“租庸调制”直接沿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在政治、经济方面,仿效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3)最重要变化: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废除了奴隶制,建立了封建土地国有制和中央集权制度,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