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2 20:3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一、选择题
1.15世纪,欧洲商人渴望通过新航路直接与亚洲、非洲进行贸易,摆脱奥斯曼帝国对传统商路的控制,同时掠夺海外财富。这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追求海外市场与财富
B.传播基督教的宗教需求
C.打破奥斯曼帝国的商路垄断
D.探索地球形状的科学追求
2.1492年,某航海家日志记载:“横渡大西洋后到达圣萨尔瓦多岛,又发现古巴与海地,当地的印第安人热情迎接,身着简易服饰,使用石器劳作”。该日志记录的是( )
A.郑和远航非洲东海岸 B.迪亚士达非洲好望角
C.哥伦布首航美洲大陆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首次试图证明地圆学说的航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小麦、燕麦等农作物和橄视、优葫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玉米、甘薯、花生、南瓜等也流向世界各地。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形成了跨洋的“三角贸易” B.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
C.推动了全球物种的大交换 D.使美洲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
5.法国历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实际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倡导人文主义 B.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C.发现美洲大陆 D.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6.17世纪之前,在西欧只有高贵的人才能享用香料和糖;到17世纪中期,香料在精英的食谱上不再流行;18世纪,普通人也可以在茶水中添加糖来改善胃口。据此可推知,这一变化得益于西欧( )
A.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B.与全球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C.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D.民众的生活习俗已发生较大变化
7.“从前,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情彼此间没有任何联系。每一种活动仅引起当地人的注意。但自那以后,一切重大事件都开始联结为一个整体”。与上述“自那以后”对应的事件是( )
A.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B.新航路的开辟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早期殖民掠夺
8.新航路沟通了世界,给人们展现了那么多新土地,欧洲的市场一下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中国的茶叶、印度的棉布、美洲的烟草、可可等都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了。商人们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几大洲的经济得到交流。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 )
A.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B.改变了非洲的社会生活
C.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 D.加强了粮食作物的交流
9.运用多维视角评价同一历史现象,能够使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更透彻。下表所列为不同视角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分析。这一历史事件是( )
经济视角——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结果 文明视角——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碰撞发展 全球视角——世界从彼此分散走向整体 社会视角——促进物种交流丰富人民生活
A.亚历山大东征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新航路的开辟 D.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10.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不仅给欧洲人带来了好运,从殖民地掠夺来整船的金银财宝,而且宣告了一个旧世界的死亡和一个新世界的诞生。旧世界的死亡指的是( )
A.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灭绝 B.三角贸易使大量黑人死亡
C.结束封闭孤立的发展模式 D.结束欧洲奴隶制发展模式
二、材料题
11.13-17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各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新变化,推动着欧洲进入近代社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日益成为城市生活最活跃的因素,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的要求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变革深刻改变了欧洲的整体面貌。
——摘编自《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材料二 它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只限于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等社会上少数英才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赋予其新的意义,使之“再生”。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突破了新旧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横跨大西洋两岸的贸易由无到有,由少变多逐渐繁荣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的新兴的主导力量——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大西洋的东岸,17世纪在欧洲西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相比之下,传统的经济中心——地中海地区显得有点停滞不前。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处于变革”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思想文化运动”的名称。并归纳这场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欧洲社会变革的因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年10月21日初中历史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C B B B A C C
1.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详解】据题干“15世纪,欧洲商人渴望通过新航路直接与亚洲、非洲进行贸易······同时掠夺海外财富”和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前后,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等对财富的渴望愈发强烈,同时也希望能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来进行商品贸易。追求海外市场与财富,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A项正确;传播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之一,但并非根本原因。宗教因素是推动航海家进行远航的重要因素,但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看,经济需求才是根本的,排除B项;打破奥斯曼帝国的商路垄断,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要从欧洲自身经济发展需求去探寻,排除C项;探索地球形状的科学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之一(当时地圆学说等科学认识为远航提供了理论基础),而非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2.C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详解】据题干“1492年”、“横渡大西洋后到达圣萨尔瓦多岛,又发现古巴与海地,当地的印第安人热情迎接,身着简易服饰,使用石器劳作”和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资助,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后发现古巴、海地等地,C项正确;郑和是明朝航海家,航行方向是“下西洋”(印度洋方向),与“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完全无关,排除A项;迪亚士航行时间是1487—1488年,目标是探索非洲西海岸,最终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航行时间是1519—1522年,且核心成就是“完成环球航行”,排除D项。故选C项。
3.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详解】根据材料“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航线,葡萄牙人麦哲伦,受到西班牙的资助,于1519年至1522年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项正确;①是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航线,排除A项;②是达·伽马在迪亚士航行的基础上,绕过非洲,到达印度,从而找到了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排除B项;③是哥伦布到达美洲的航线,排除C项。故选D项。
4.C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详解】据材料“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小麦、燕麦等农作物和橄视、优葫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玉米、甘薯、花生、南瓜等也流向世界各地”可知,题干描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欧亚与美洲之间的农作物和物种交换,如小麦、玉米等双向传播,推动了全球物种的大交换,C项正确;“三角贸易”主要指奴隶贸易,与物种交换无关,排除A项;“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之一,但题干未涉及经济制度变化,排除B项;“美洲成为贸易中心”不符合史实,当时贸易中心转移至大西洋沿岸而非美洲本身,排除D项。故选C项。
5.B
【知识点】文艺复兴的性质和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利于推动欧洲社会转型,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这两个“发现”都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倡导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也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但不是二者的共同影响,排除A项;发现美洲大陆仅与新航路开辟有关,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连为一体,排除D项。故选B项。
6.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欧与全球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使得香料、糖等原本在西欧较为稀缺、主要为贵族享用的商品,能够通过贸易大量输入西欧,从而降低了价格,让普通民众也能消费得起。这与题干中香料和糖从贵族专属到普通民众可使用的变化相契合,B项正确;自由平等思想主要是在思想观念层面影响人们,它能推动社会观念的变革,但香料和糖从贵族专属到普通民众也能使用,是因为这些商品变得更容易获取,而不是自由平等思想传播直接导致的,排除A项;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的变化,如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的出现等,和香料、糖在西欧的普及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C项;民众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是这一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题干问的是这一变化得益于什么,排除D项。故选B项。
7.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地区相对孤立,各地区的活动主要在当地范围内产生影响。而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各地的重大事件也逐渐联结成一个整体,B项正确;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主要是欧洲内部的政权分裂,没有使世界连为整体,排除A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社会制度层面的变革,并非直接让世界各地区联结成整体的事件,排除C项;早期殖民掠夺是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现象,是建立在世界开始连成整体基础上的,并非是让世界开始联结成整体的最初事件,排除D项。故选B项。
8.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详解】根据题干“新航路沟通了世界”“商人们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几大洲的经济得到交流”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及洲际经济交流,世界市场初步形成,A项正确;题干信息仅提及贸易范围变广,物种得到交流,没有单独论述对非洲的社会生活的改变,排除B项;题干信息强调的是世界经济联系加强,是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未提及欧洲开始殖民侵略,排除C项;加强粮食作物交流说法片面,题干中还有茶叶、烟草等经济作物,排除D项。故选A项。
9.C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详解】据题干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促进了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碰撞,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还促进了物种交流,比如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传到其他地区,丰富了人们的生活,C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虽促进希腊化文明交流,但经济视角与资本主义无关,且未推动全球联系,排除A项;罗马帝国以奴隶制经济为主,未涉及资本主义或全球整合,排除B项;奥斯曼帝国虽控制商路,但未直接导致世界连成整体或物种大交换,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详解】根据题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且宣告了一个旧世界的死亡和一个新世界的诞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欧洲与美洲、亚洲、非洲的联系加强,全球化进程开启,所以旧世界的死亡是指结束封闭孤立的发展模式,C项正确;“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灭绝”和“三角贸易使大量黑人死亡”虽涉及殖民后果,但属于具体灾难,非整体历史阶段的转变,排除AB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未结束欧洲奴隶制,反而三角贸易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
11.(1)表现: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层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
(2)名称:文艺复兴。特点:局限于少数英才;借助古典文化;具有创新性。
(3)影响:突破了新旧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促进了大西洋两岸的贸易往来;使得欧洲经济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向大西洋沿岸。
(4)因素: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思想的解放;贸易的繁荣;新航路的开辟。
【知识点】文艺复兴的性质和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
【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可知,工商业兴起;“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日益成为城市生活最活跃的因素”可知,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层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
(2)名称:根据材料二“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赋予其新的意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特点:根据材料“它是只限于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等社会上少数英才的活动”可知,局限于少数英才;“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遗产”可知,借助古典文化;“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赋予其新的意义,使之‘再生’”可知,具有创新性。
(3)影响:根据材料三“突破了新旧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横跨大西洋两岸的贸易由无到有,由少变多逐渐繁荣起来”可知,突破了新旧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促进了大西洋两岸的贸易往来;“欧洲的新兴的主导力量——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大西洋的东岸,17世纪在欧洲西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相比之下,传统的经济中心——地中海地区显得有点停滞不前”可知,使得欧洲经济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向大西洋沿岸。
(4)因素:根据材料可知,13世纪欧洲经济商业化、工业化,工商业兴起,为社会变革奠定了经济基础;市民阶层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推动了政治领域的变革;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古典文化,在思想文化领域带来革新,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新航路开辟后,跨大西洋两岸贸易由无到有、由少变多逐渐繁荣,促进了经济交流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突破了新旧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促使欧洲经济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向大西洋沿岸,深刻改变了欧洲的经济格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