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2 20:4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它所创造的文明“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既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又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材料中的“它”是指( )
A.亚历山大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全球通史3·中古时代》中指出:“像古今中外众多出身于平民的皇帝一样,查士丁尼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但如果说他的‘武功’让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大大扩展,那真正让他名垂千古的却是其‘文治’的成果。”( )
A.成为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B.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使西欧教育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D.促进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确立
3.拜占庭帝国晚期,学者们大量涌入意大利,给意大利带来了希腊语、人文主义思想和新的艺术风格,从此人文主义的幼芽在意大利落地生根。这说明拜占庭文化( )
A.开启了希腊化的进程 B.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C.见证东西方文化交融 D.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4.《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一切人,要么是自由的,要么是奴隶。”同时,它又对奴隶制有所限制,如“释放奴隶也列入万民法”。这反映了《罗马民法大全》( )
A.本质上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实现了自由人与奴隶的平等
C.完全废除了古代的奴隶制度 D.主要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原则
5.下图是某帝国6—15世纪的疆域图。该帝国是( )
A.西罗马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拜占庭帝国
6.某法典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在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方面,该法典也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拿破仑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十二铜表法》
7.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多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它”是(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波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8.历史学习小组做了一份思维导图,▲中应该填写( )
A.印度文化 B.阿拉伯文化 C.拜占庭文化 D.儒家文化
9.下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其中①处对应的国家是( )
A.查理曼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阿拉伯帝国
二、材料题
10.民主与法制的发展轨迹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摘编自部编九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在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摘编自《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成文法诞生……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请写出材料一中法典的名称。材料一表明法典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伯里克利所说的“多数人”主要指哪些人?他们行使权利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查士丁尼时期,“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对后世法学有何深远意义?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法制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年10月20日初中历史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B D A D C D C B
1.D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其文明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法律、行政制度等罗马因素,又将基督教作为国教,形成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同时融合了东方文化元素,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存在于公元前4世纪,此时基督教尚未产生,排除A项;西罗马帝国灭亡于476年,统治中心在欧洲西部,与东方希腊化地区的地理和文化定位不匹配,排除B项;查理曼帝国是8世纪末至9世纪初西欧的封建帝国,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B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查士丁尼”“真正让他名垂千古的却是其‘文治’的成果”和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等一系列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它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是查士丁尼“文治”的重要成果,B项正确;查士丁尼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其相关成果与阿拉伯文学无关,排除A项;查士丁尼的“文治”成果主要在法律方面,与西欧教育学术出现新气象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项;促进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确立的因素有很多,如查理·马特改革等,与查士丁尼的“文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D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晚期,学者们大量涌入意大利,给意大利带来了希腊语、人文主义思想和新的艺术风格,从此人文主义的幼芽在意大利落地生根”分析可知拜占庭学者为意大利带来希腊语、人文主义思想和新艺术风格,促使人文主义在意大利生根,为文艺复兴奠定基础,D项正确;开启了希腊化的进程指的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的文化传播,排除A项;材料强调拜占庭帝国文化对意大利文化的影响,不单单强调文学艺术的繁荣,排除B项;材料强调拜占庭帝国文化对意大利文化的影响,没有体现东西方文化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
4.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根据材料“‘……一切人,要么是自由的,要么是奴隶。’同时,它又对奴隶制有所限制,如‘释放奴隶也列入万民法’”可知,法典既明确区分自由人与奴隶,又对奴隶制加以限制(如允许释放奴隶)。这反映了法典在维护奴隶制的前提下,通过缓和矛盾巩固统治。法典本质仍是为奴隶主利益服务,限制奴隶制是为防止社会动荡,A项正确;自由人与奴隶没有实现平等,选项B错误,排除B项;“完全废除”与材料“它又对奴隶制有所限制”矛盾,排除C项;法典核心仍是维护奴隶主统治,没有主要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
5.D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根据题干“6—15世纪的疆域图”和地图可知,该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为中心,地跨欧亚非三洲,涵盖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及北非部分地区,这与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核心疆域相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从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延续至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时间跨度与“6—15世纪”吻合,且疆域图与拜占庭帝国中期疆域一致。D项正确;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不符合“6—15世纪”的时间范围,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在15世纪中期才灭亡拜占庭帝国并达到鼎盛,其疆域重心后期偏向小亚细亚和巴尔干,且兴起时间晚于题干起始时间,排除B项;亚历山大帝国存在于公元前4世纪,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C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据题干“某法典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在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方面,该法典也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它包含了一些改善奴隶地位的规定,同时在财产、买卖等诸多民法领域有明确规范,对后世欧洲民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时期的法典,主要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严格保护奴隶制度,没有奠定欧洲民法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部民法典,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并非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典,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主要是为了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在民法体系构建和对欧洲民法基础的奠定方面,不如《罗马民法大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7.D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据题干“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和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作为东罗马帝国的延续,以希腊语和罗马法为基础,基督教(东正教)为国教,并因地处欧亚交界处,吸收了西亚北非的东方元素(如建筑、艺术),形成独特的拜占庭文化,完全符合题干描述,D项正确;罗马帝国虽地跨三大洲且后期接受基督教,但未长期融合东方文化,分裂后西罗马灭亡,东罗马发展为拜占庭,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存在于公元前,基督教尚未出现,且以希腊化为主,未涉及基督教,排除B项;波斯帝国的宗教为琐罗亚斯德教,未涉及基督教与希腊罗马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
8.C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根据题干思维导图“基督教文化、兼收并蓄、近代文艺复兴”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因此继承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所以▲中应填拜占庭文化,C项正确;印度文化在亚洲,没有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排除A项;阿拉伯文化确实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传播中国四大发明、印度数字到欧洲),但它的核心作用是“传播者”(将东方与希腊罗马文化传递给欧洲),而非直接继承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并启发了近代文艺复兴、影响东欧文化,排除B项;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主要影响东亚地区(中、日、朝等),与题干中希腊罗马、基督教、东欧、文艺复兴等要素无直接桥梁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9.B
【知识点】罗马共和国和帝国、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思维导图显示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故①为拜占庭帝国,B项正确;查理曼帝国是法兰克王国发展后的阶段(对应图中②),843年分裂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与①无关,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是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建立的帝国,早于罗马帝国,排除C项;阿拉伯帝国是阿拉伯人建立的帝国,与罗马帝国分裂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1)法典名称:《汉谟拉比法典》;
阶级:奴隶主阶级
(2)“多数人”:成年男性公民;
机构:公民大会
(3)标志:《十二铜表法》的诞生
深远意义:《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关系: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有利于民主法制的进一步完善。
【知识点】古巴比伦、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共和国和帝国、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1)法典名称:根据材料一“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体现的是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时期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
阶级:根据材料一“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并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多数人”:根据材料二“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政治仅局限于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参政,故多数人指的是能参与民主政治的人,在雅典,成年男性公民有参政的权利,因此,“多数人”主要指成年男性公民。
机构:根据所学可知,雅典的最高权利机构是公民大会,因此他们行使权利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
(3)标志:根据材料三“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成文法诞生”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深远意义:根据材料三“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时期,编撰了包含《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概要》和《新法典》等四部法律文献的《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关系:解答本题时,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可以从顺应时代的潮流(或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有利于民主法制的进一步完善等角度作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