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运动的水分子 同步练习
【知识点1】水的三态变化
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的_________和________不会发生变化,变化的是水分子之间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三态变化时,分子本身 ,只是分子的 和 发生改变。
水的天然循环是以 为能量,通过 实现的。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 ,又实现了 。
4.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5.水变成水蒸气是( )
A.水的微粒发生了变化 B.发生了化学变化
C.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水的微粒由静止变成了运动
6.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是( )
A.气态 B.液态 C.固态 D.三态均有
7. 0 ℃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能确定
8.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三态变化,主要原因是( )
A.构成水的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构成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D.水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9.从卫生、健康的角度选用的饮用水是( )
A 自来水 B 矿泉水 C 蒸馏水 D 纯净水
10.关于水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变为水蒸气时,水分子不变 B.水分子的体积非常小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海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知识点2】分子的特征
1.2006年中国沈阳园艺博览会正在举办之中,你如果走进世博会的百花园,浓郁的花香就会扑面而来,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可以再分
2.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干燥,这种现象说明( )
A.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3.在加压条件下,25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知识点3】纯净物和混合物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果汁 B.豆浆 C.碳酸饮料 D.水
3.日常生活中用到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 B.蜂窝煤 C.冰水混合体 D.铁锅
4.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冰红茶 B 洗洁精 C 牛奶 D 纯净水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是 。
海水 ② 矿泉水 ③ 自来水 ④ 蒸馏水 ⑤ 冰水 ⑥ 澄清的石灰水 ⑦ 纯净水
巩固练习
1.在下列有关叙述后的空格中,填写有关的序号。①构成物质的微粒很小 ②微粒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③微粒间有间隔
(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变干,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了,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的微粒(水分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有序排列的是( )
A 液态的水 B 固态的水 C 气态的水 D 无法确定
3.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气体受压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
A 分子个数减少 B 分子体积缩小
C 分子间隔减小 D 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减少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 B空气 C蒸馏水 D 果汁
5.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主要是因为( )
A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B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
C水分子不断的运动 D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6.能够在花园中嗅到花的香气,是由于( )
A 分子有质量 B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C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 分子的体积很小
7.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这一事实说明( )
A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B 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本身变了
B 一定量的水,当它发生三态变化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都不会变化
C 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D 水由水分子构成,冰由冰分子构成,水蒸气由水蒸气分子构成
9.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燥,这种现象说明( )
A 水分子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B 分子由原子构成
C 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10.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问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1.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 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墙内开花墙外香” ——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6.在加压的情况下,25m3的石油气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这表明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由原子构成
C. 分子的质量很小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1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13.酒精跟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这一事实说明 ( )
A、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B、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
A.水 B.液氧 C.氧化汞 D.二氧化碳
15.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不但设立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说明了 ( )
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很大 D分子分裂成原子
课件18张PPT。一组惊人的数据:
一滴水(按20滴水的体积为1mL计算)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3*10-23g。
一个水分子的体积约3*10-23mL。
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一滴水,一个世界高温时,成气;低温时,成冰整个世界都在它的倒影中……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小实验: 给密封针筒内的水加热煮沸,大家猜想会发生怎样的现象。一、水的三态变化问题与猜想一、水的三态变化问题:水加热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明显变 大,猜想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发生怎样的变化?大胆猜想水分子本身变大了?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水分子的数目变多了?水分子受热都跑到针筒的另一端去了?×××√在此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什么变了,什么变化:
水分子的大小
数目
间隔
排列方式
运动状态不变改变结论:针管实验的正确猜想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仔细观察,比较一下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的图片,得出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特点。观察思考观察思考得出: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有哪些不同?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
振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
运动。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仍有一定间隔。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
间扩散。分子运动的更快,分子间隔变大 【交流与讨论】:水的三态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从微观角度看,
其变化实质是什么? 变化,水分子本身 物理不变 微观解释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分子 间隔,运动状态
化学变化:分子改变了夏季的雨后为什么湿漉漉的马路会很快变干呢? 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
能量,运动 ,克服了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的间隔 ,离开液体表面,变为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去了。获得加快变大烧开水时揭开锅盖为什么锅盖上立刻出现许多小水滴呢?这是水蒸气在锅盖上冷凝的缘故。
烧水时,部分水分子获得足够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变大,便离开水面向锅盖处运动。
这些水分子遇到冷的锅盖后, 部分能量,
运动 ,彼此靠近,间隔 ,于是又重新聚集在一起,凝结成水滴。失去减慢 变小 小 结 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
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失去更多的能量,水分子运动更缓慢,水由液态变为固态。获得能量的方式有哪些?加热,太阳能,风能等描述水结冰,冰融化的过程。练习思考实验探究
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所得混合液的体积 (大于、小于、等于)100ml,这是由于 的缘故。二、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
分子之间有 ;
分子间存在着 ;
分子自身有 ,总在不停的 ; (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同种分子的性质 ,不同种分子的性质 。 思考与总结很小间隔运动1一滴水聚集约十的二十一次方个水分子
2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3气体比液体和固体更容易压缩
4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5打开酒瓶闻到酒香相互作用能量相同不同本节收获自我总结 愿同学们不断汲取知识能量,在广阔天地自由驰骋……课件20张PPT。创设情景: 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水的电解实验问题一:
水通电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 ? ??。?????? ???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 。?????? ? 少多氢气氧气【注意事项】
a、加稀硫酸溶液目的: b、为什么实际实验中,H2体积往往大于O2体积的2倍? 增强水的导电性原因主要有:
① O2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H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②电极材料消耗了部分O2共同关注化学方法:两电极处生成的气体经检验:正极的气体是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 体是氢气(H2),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电解水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种类体积可简单记忆为: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读法表示“和”读法: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跟踪练习:
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吗?为什么?
A、泥水过滤得到泥和水
B、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氧化汞加热后变成汞和氧气我发现:
判断分解反应的方法 : 1、化学变化 2、一种反应物多种生成物问题二: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是怎样变化的?一、水的分解水通电的微观过程 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可见,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被破坏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电解水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的实质旧分子 原子 新分子 二、水的合成----氢气的燃烧二、氢气的燃烧现象:1.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2.(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文字表达式:氢气 +氧气 → 水点燃(H2 O2 H2O )结论: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化学反应的类型: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变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变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变多 AB → A + B多变一 A + B → AB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原子的构成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abcd B.abc C.bcd D.ad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原子不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间隔 A.①和②? ? ? ? B.②③和④? ? ? C.③和⑤? ? ? ? D.③和⑥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质子数
4、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 B. 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
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5、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8 B.50 C.88 D.126
6、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失去2个电子
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7、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它的核内有12个质子 B.它属于非金属元素
C.它有3个电子层 D.它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
8、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
A. B. C. D.
9、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的数值可能是( )
A.9 B.10 C.12 D.17
10、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②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常失去两个电子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11、下列有关物质粒子或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
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
C.某粒子示意图 ,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
D.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都为6
12、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元素符号为X B.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4
C.金刚石中喊有该原子 D.该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13、下列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14、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15、根据下列结构示意图判断,属于原子且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16、从图3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
17、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B.该粒子核外电子总数为18
C.该粒子不显电性 D.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18、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 )
A. 原子 B. 分子 C. 阳离子 D. 阴离子
19、根据图2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20、右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21、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2、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b 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12b/a kg B.12b/a C.12a/b D.12a/b kg
填空
1、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它的最外层电子数n=___________,核外共有_____个电子。
2、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元素符号为 。
(2)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填字母)。
(3)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B.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C.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下图是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序号),其原子结构特点为 ,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失)电子,能形成 离子。
(2)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填序号) ,其原子结构特点为 ,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失)电子,能形成 离子。
(3)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填序号),其原子结构特点为 ,在化学反应中 (易、不易)得失电子。
4、写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钠原子中质子数为 , 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 (填得失几个电子), 而变成 (用符号表示)。
5、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代号)。
(2)以上四种粒子中,能得到电子的是 (填字母代号)。
(3)D元素的名称是 ;D中x = 。
6、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若m=11,则该粒子所对应元素的符号为 ;
⑵ 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
⑶ 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 (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7、下列是几种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A-E共有 种元素(2)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填序号,下同)(3)表示阴离子的粒子是 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 (4)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5)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的是 。
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__.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________.
课件14张PPT。课题1 原子的构成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复习练习:1、水由 组成,
1个水分子由 构成。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水的 破裂为氢
和氧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为: ,可见,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反应中可以 ,而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所以说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提示:填“分子”或“原子”) 氢元素和氧元素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分子 原子 原子 再分 原子 原子 一、原子的构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那么,原子究竟是不是简单而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呢?
你能猜想原子的内部结构吗? 一、原子的构成原 子(带正电)(不带电) (带负电) (带正电)(不带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表4-1表4-2示 例=核外电子数练 习阅读上表(表4-1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1、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2、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很小,但比电子大很多。3、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的电性由质子决定, 因此原子核带正电,数目跟质子相等。观察表格(表4-2 ) ,思考下列问题不同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不同。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的中子数为0) 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质子和电子数目相等、电性相反,互相抵消 ,所以原子不带电练习1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_____的原子核和核外带______ 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_______和______构成。由于它们所带的电荷_______ ,电性_____,所以整个原子______(填显或不显)电性。 2、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原子中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 _________;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________。 3、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质子111个,中子161个,则该元素核外电子数是_____ 下一页正电负电质子中子相等相反不显分子原子质子和原子核中子电子原子核1119问题:1、原子的质量如此小,无论书写、记忆、还是使
用都极不方便。原子的质量又该怎样衡量呢?二、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1.66×10-27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一种碳原 子质量 x 1/12(1)定义式:Ar=注意:相对原子质量 是一个比值;
单位为“ 1 ”,省略不写下一页练习:已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Kg
求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H) 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
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找规律:阅读上表,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通常忽略不计,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相比较,均约等于1练 习(2)近似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练习21、填表:2、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6g B、16 C、2.657×10-26kg D、16g
3、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通过核反应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相对原子质量为289的超重元素原子,该原子内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 B114175114 1 0 12 26 30 1 1 12 12 26 14关于原子的认识:1、原子中一定有质子、电子,不一定有中子(氢原子 )2、原子由 原子核 和 电子 构成的 原子一般由 质子 中子 电子 构成的 3、一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而言,原子核质量大,体积小 5、原子不带电,因质子与电子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等于中子数与中子数无关2.4元素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每小题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元素 B.硅元素 C.铁元素 D.铝元素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元素 B.硅元素 C.铝元素 D.氮元素
3.相同元素的原子一定具有相同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4.下列符号中,只表示微观含义、不表示宏观含义的是( )
A.Ag B.2H C.S D.Fe
5.长期饮用奶制品,体内就不会缺钙。这里的“钙”是指( )。
A.钙这种金属 B.钙原子 C.钙元素 D.钙分子
长期饮用奶制品,体内就不会缺钙,这里的“钙”是指( )
A 钙这种金属 B 钙原子 C 钙元素 D 钙分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水元素组成 B.水是由一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8.下列各组物质中,都不含氧元素的是( )。
A.水、空气 B.氯酸钾、高锰酸钾 C.氯化钠、甲烷 D.碱式碳酸铜、氯化钾
9.提出元素周期律并根据周期律编制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
(A)道尔顿 (B)普利斯特里 (C)门捷列夫 (D)阿佛加德罗
10.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该元素
(A)是ⅡA族元素 (B)是金属元素 (C)是非金属元素 (D)无法确定属哪一类
11.相对原子质量为37的原子应该有???? (??? )
A.18个质子,19个中子,19个电子B.17个质子,20个中子,18个电子
C.19个质子,18个中子,20个电子D.18个质子,19个中子,18个电子
12 . 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元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是13 B它是非金属元素
C 它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D相对原子质量是13
1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C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说明分子的大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D 50毫升的酒精和50毫升的水混合体积小于100毫升,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下列关于NaNO2、 Na2O2 、SO2 O2等四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氧气 B 都含有氧分子 C 都含有氧元素 D 都含有2个氧原子
15.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变成另外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 )
A 电子 B 中子 C 质子 D 该原子的原子核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答案是对的)
1.下列符号,既有微观含义又有宏观含义的是( )。
A.2N B.F C.Zn D.6Mg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氧化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
A.水、澄清石灰水 B.氧化镁、氧化汞C.液态空气、二氧化碳 D.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
3.氧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它们统称为氧元素。这是因为,不管在氧分子中还是在水分子中,这些氧原子都具有相同的( )
A 核外电子数 B 核内质子数 C 核内中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4.最外层电子数为4的原子,其荷电核数可能为???? ?(??? )
A.14????????? B.8????????? C.6??????????? D.17
三、填空题
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_______(即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组成的,是由_______构成的。
4.在氧化铜、氧化镁和五氧化二磷中都含有_______元素,它们都属于_______物。
5.写出下列物质的元素符号或名称
Ca_______,铜_______,氯_______,铝_______,Mg_______,Mn_______,银_______。
6.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
①氢元素 ②2个铜原子 ③氦气
指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O 3S Fe 5P
9.用元素符号回答: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 氧化物中必含的元素是_______,水中含的元素是_______。
四、简答题
1.某银白色的金属在空气中点燃,能够剧烈燃烧,并发出耀眼的白光,则该金属是由_______构成的,是由_______组成的。燃烧时它是和空气中的由_______构成的、由_______组成的_______气反应,生成了白色粉末状的物质_______,所以生成物中一定含_______元素。
2.改正下列错误的说法。
(1)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氧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和氧气反应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说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构成的。
4. A、B、C、D、4种元素,已知A—? 核外有18个电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D原子核外电子数多2个,B原子比D原子多2个电子层;D+ 核外没有电子,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比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多5个。(1)、写出四种元素的名称。(2)、画出C和D原子及A-的结构示意图。
(1)A ????????、B??????、C ???????、D?? ??????(2)
课件13张PPT。复习回顾: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_ _ 和__ 组成的。氢元素氧元素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元素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
以 质量的1/12为标准,
其他原子的实际质量和它相比所得到的值。一种碳原子指的是什么原子一种是什么意思,还有其它的碳原子吗?一种碳原子氧原子碳原子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
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7
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8
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9
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讨论:上述两组原子有何特征?氧元素碳元素根据以上提示能否说说什么是元素?一、元素:
包括三个要素:
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2、同一类原子
3、总称
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1、定义: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怎样区分氢元素与氧元素? 思考判断是否是同种元素的依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二、元素的分布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地壳中含量相对较多的
前四位元素的名称是什么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位元素:
氧、硅、铝、铁
2、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位元素: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前两位元素:
氮、氧氧、碳、氢练习: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氧元素铝元素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 150mg、镁65mg、锌1.5mg、铜2mg、锰1mg,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指 (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无法确定C作业: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课件22张PPT。到实验室去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学会物质的称量的操作(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2、学会仪器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和仪器的洗涤等实验技能。通常“称量”的含义是:
用天平称取固体物质的质量
用量筒量取液体物质的体积(一)托盘天平实验一 物质的称量 想一想,说一说:
怎样称取7.5g(5g以下用游码)食盐?
说一说实验操作步骤。称取7.5g食盐的操作步骤:
1.调零调平:(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
拨到零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两边放纸:(两个托盘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
洁净的纸)
3.左物右码:(右盘放上5g砝码,移动游码至
2.5g处,向左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4.复位天平:(取下食盐放入洁净的小烧中,
游码归零)
实战演练一:(二)量筒的使用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读数)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平视---读数与真实值一致俯大仰小读数——液体的实际体积——俯少仰多说一说:
如何用量筒量取10ml水?
说出实验操作步骤。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量取液体的操作步骤:
1.选择合适的量筒;
2.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滴加液体,直至视线和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托盘天平的使用:
1、左物右码:
读数(物质的质量 = 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2、一般药品在托盘中垫纸,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3、称量未知质量的物质时,放砝码时要由大到小。用量筒量取液体:
1.量筒不能用来加热、溶解、进行化学反应等操作。
2.取不同的液体时,一定要清洗量筒。注意事项:实战演练:
做课本P42页【实战演练】1.用托盘天平称取3g食盐,放入洁净的小烧杯中;
2.用量筒量取15ml水,倒入盛有食盐的小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将溶液倒入指定容器中。1、要用托盘天平称量6.6g的食盐,其操作是:
(1)称量前先把________放在标尺的________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如果指针偏向右边,可旋转右边平衡螺母,让其向________移动,使天平平衡。
(2)称量时在两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取________克砝码放在________盘,再将________移动到标尺的________克处,然后向________盘逐渐加食盐,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3)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_______中,游码移回____处。
2、正确量取7.5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①5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20mL量筒 ④胶头滴管
A.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只有③试一试 我能行!游码零左5右游码1.6左砝码盒零c拓展提高:
1.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些食盐的质量应为( )
A、15g B、15.0g C、14.5g D、14.0g
反思:若错位称量,称量物的真实质量的快速算法是:C物品质量 = 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左盘质量 ==== 右盘质量+游码质量
正确称量和错误称量药品规律总结正确称量:
左物右码
药品的质量=砝码质量 + 游码质量
错误称量:
右物左码
药品的质量=砝码质量 - 游码质量
2.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肯定大于6ml
B.肯定小于6ml
C.肯定等于6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ml拓展提高:A实验二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一)仪器的连接用水润湿稍稍用力转动插入稍稍用力转动塞入 (二)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如图连接好仪器。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连接完好、不漏气。 (三)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水在仪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将试管刷轻轻转动或上下移动推荐作业:《同步训练》P25-27
“双基达标”、“挑战自我”实验结束:
1、将仪器归位并摆放整齐。
2、清理实验台,关闭好水管。
3、小组值日,进行实验室卫生清理。再 见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练习题
⒈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为( )
⒉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10.6克食盐,称量时,错将砝码放在左盘,问:这位同学实际称了多少克食盐?
⒊取45mL蒸馏水,应选择的一组仪器是( )
A、5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B、2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C、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D、10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⒋读量筒中的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仰视读数为20 mL,则实际体积为( )
A、20 mL B、小于20 mL C、大于20 mL D、无法判断
⒌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附:练习题答案:⒈ B ⒉9.4g ⒊ A ⒋C ⒌ B
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练习题
班级: 姓名:
知识清点:
1.水的分解:
(1)纯水几乎不导电,向水中加入少量的 溶液,是为了 。
(2)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现象(观察实验后填写): , 。
(3)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现象: 证明该气体是 。
(4)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现象: 证明该气体是 。
实验结论1)、电解水是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正极是 ,负极是 ,二者的体积比为 ; 质量比为 。(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氢气的密度0.0899克/升)
3)、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
4)、水的分解反应实质是 ,
水由 和 元素组成。
2.水的合成:点燃氢气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
现象:
实验结论:1、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都属于 变化
2.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这两个反应说明:水是由 和 组成的。
3水的分解 能量,水的合成 能量;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
着 的变化。
4 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3.氧气和氢气的性质:
(1)氧气是一种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能使 ,因此可以 来检验氧气。
(2)氢气是一种 色 味 于水的气体,纯净的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产生 的火焰。不纯的氢气点燃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应该 。可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气体,试管口朝下移近燃着的酒精灯,若 ;则该氢气不纯,反之则纯净。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 B.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C.验证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2、下列有关电解水的说法错误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D.水中加入硫酸是为增强水的导电性
3、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
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a L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 )
A.a L?????B.0.5a L C.2a L????D.无法确定
5、关于“电解水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上所产生气体是负极上所产生气体体积的两倍
B、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C、水不能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D、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同时也证明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可再分的结论
6.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B.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D.镁用做燃烧弹:2Mg+O2=2MgO
7.分解反应一定是( )
A.只有一种生成物 B.只有两种生成物 C.只有一种反应物 D.只有两种反应物
8、在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9、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 ①②④③??? D. ①④③②
10、小兰同学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C.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二、实验题:11、如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
⑴该实验使用的电源应是 (填交流电或直流电) ;A连接电源的________极。
⑵做该实验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的目的是 。
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 。
⑷ 怎样用实验来检验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由这个实验可以得出: 。
①水电解实验,这个变化是什么变化,为什么? 。
②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条)
12、右图是水分解的示意图。请回答:
(1)写出表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2)写出你从该示意图中所获得的信息(写两条):
①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