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课件(2课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课件(2课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2 18:50:55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语文园地
(部编版)五年级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七单元: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透过生动优美的文字,更显文章的韵味,今天让我们进入本单元的语文园地采撷更美丽的花儿吧。
课前导入
第一课时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在《山居秋暝》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致的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鸟的天堂》中,傍晚的大榕树是安静的,早晨的大榕树是热闹的,一静一动间,自然而美好;《月迹》中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满院子玉玉的、银银的月光的静态描写,充满了情趣。正是这一静一动间的描写,让大自然中的奇妙的美呈现在我们眼前。
交流平台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两段示例都是静态描写,作者从树叶、枝干、根三方面写榕树。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大得令人惊叹,让我们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自主默读课本中关于榕树及月亮的例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这段示例是动态描写。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儿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上去了。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形状变化上将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生动有趣。
说发现
本次交流平台围绕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展开交流。 教材呈现了《鸟的天堂》和《月迹》中的相关语句,我们可以回顾课文,看看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如《月迹》中的“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从色彩方面描写月光的静态,读了这一段静态描写,仿佛看到了满院子的月光。
本单元课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语句,你能找出来吗?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描写的呢?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从形状方面用叠词描写桂树的静态,表现出夜晚的恬静、柔美。符合孩子的语气,感觉非常的亲切可爱,使语言充满童趣,富有韵味。同时衬出了月光的朦胧美。
如在《鸟的天堂》一文中的“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作者从数量、声音、大小、颜色、动作几方面入手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读了这一段动态描写,让人感受到鸟的天堂很热闹、鸟多和自由。
在《鸟的天堂》中,写画眉的那句话特别好,“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这个动态描写不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还从动作和叫声两个方面生动地描写了画眉,作者笔下的画眉多么活泼可爱啊。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是静态的描写,写了大榕树的另一个特点——生命美。这棵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让人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作者不仅具体地写出了榕树的静态,而且静中有动。
这些句子为什么优美生动,给人静中有动、动中活泼有趣的印象呢?
因为作者对所写的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抓住了它们的特点,用联想、拟人等写作手法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融入了自己的想象。
议方法
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描写,可以抓住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来描写,也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描写。
景物描写
(处于静止或相对静止的状态)
静态描写
(处于活动或发展变化的状态)
动态描写
抓住景物的位置、形状、色彩等。
抓住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形态。
请你分析一下:下面的句子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是从哪方面来描写的?其作用是什么?
演练台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这是动态描写,抓住萤火虫的动作将夏夜的美描写得细腻、柔美且动态感十足,让人有如身临其境,仿佛那一只只萤火虫就在眼前飞舞。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这段话运用动态描写,把秋天黄昏时节乌鸦归巢、大雁南时的情景生动地描写出来。这不禁让人涌起思乡、思亲之情。
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许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句子,你们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吗?
合理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有画面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吧。
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
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最吸引人。
词句段运用
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吧。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吸引人。
设计主题为“元旦联欢”的海报。
认真读题目要求,说说这道题要求我们做什么。
海报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字和插图,文字包括主题、宣传语、活动时间、地点、主办单位等。
观察下面这张活动海报,你发现了什么?
优点:
1.海报上有图也有文字,以插图为主,文字少而精。
2.海报上的文字包括活动主题、宣传语。
不足:
缺少活动时间、地点、主办单位等。
制作海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要有能打动人的宣传语和好看的图画。
要有图形和文字,色彩需鲜明,具有象征性,版式新颖独特。
文字包括主题、宣传语、活动时间、地点、主办单位等。
内容多少要合适,要有留白。
我们做海报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一、拟定宣传语
1.有对象意识,明确宣传语是写给谁看的,他们的喜好是什么。
2.明确宣传活动的特点,明确元旦联欢会上最吸引人的是什么,突出活动优势。
3.语言精练,有号召力,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同学们的热情。
制作方法
二、绘制图画
1.可以采用简笔画法、剪贴法等。
2.字体以艺术字为主。
3.插图要分清主次,主体要鲜明。
在2026年到来之际,五(1)班元旦联欢会将在本班教室拉开序幕,欢迎同学们踊跃参加。
你想看有趣又好笑的相声和小品吗?你想欣赏优美的歌舞吗?你想参与好玩的游戏吗?五(1)班举办的2026年元旦联欢会,期待你的参与。
第二个更吸引人,它制造了悬念,更能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引发观众参与的愿望。
交流:同学们,以下两则宣传语中,你更喜欢哪一则呢?为什么?
宣传海报不仅要有激发观众好奇心的宣传语,还要有吸引人的图画。请同学们课后发挥想象,制作好本组元旦联欢会的宣传海报,到时我们将会在教室里张贴展示,看哪一个小组的海报最吸引人。
海报展示
课堂总结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我们品读了语句,感受到了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更学会了制作元旦联欢的海报,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第二课时
新知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能赋予景物生命力和变化感,更好地表现景物独特的魅力。还学会了如何制作海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内容。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一只画眉飞来飞去,还唱着歌。
◇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
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
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一只画眉飞来飞去,还唱着歌。
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具体写画眉飞来飞去的情形
怎样唱歌、歌声如何
第二个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从画眉鸟的动作等方面,写出了画眉鸟飞来飞去的情形,描写了怎样唱歌、歌声如何。
读第一组例句,说说作者是怎么把画眉鸟写具体?
动态画面
我发现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桂树的外形
桂树上的枝叶和桂花的状态
第二个句子作者细致描写了桂树的特征,从枝、叶、花多方面具体介绍,增加了描写桂树的修饰词,如树干粗壮、枝叶稀疏以及花骨朵的繁多。
读第二组例句,说说作者是怎么把桂树写具体?
静态画面
议方法
想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是:可以多角度发散思维,从形态、色彩、听觉、嗅觉等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可以添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或者增加恰当的修饰和补充说明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明白、生动形象。
读下面三个句子,说说从三句话中找到了哪些关键词。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抓住关键词“清澈”“玩耍”“布满阴云”,从形状、动作、颜色等方面展开想象,把句子写具体。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练台
眼前清澈的小河静静地流淌着。它是那么的静,像一面镜子,倒映出蓝天白云,河岸两旁的树儿轻轻地摇曳着,似乎在蓝天和白云里舞蹈,更给小河增添了几分姿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小狗躺在草坪上玩得不亦乐乎,只见那小家伙追着一个皮球,一会儿滚到这,一会儿滚到那,活像一个毛茸茸的雪球。这时它又发现了一只落在花丛中的蝴蝶,猛扑过去,糟糕,蝴蝶飞走了。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 ________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如果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与静态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学场景。
清早,推开窗户一看,天空中布满了阴云,太阳早已躲得无影无踪,大朵大朵的云压下来,像翻起的波浪,空气中似乎弥漫着阴冷的味道。天色越来越暗,平日活泼的鸟儿们也没有了声息。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词的韵味。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
/
/
/
/
/
词牌名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再读,边读边圈画出词中描绘的景物。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西南。
鳜鱼:一种大口细鳞的鱼,肉味鲜美。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上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须:不一定要。
归:回,回家
对照注释,说说词的大意。
注释
请借助课文插图,了解诗词大意。
大意: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高飞,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的鳜鱼正肥美。一位渔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上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连下雨也不愿回家。
张志和,唐代词人,初名龟龄,字子同,婺(wù)州(今浙江金华)人。十六岁时,举明经。曾在朝做过官,后被贬官,不再复仕,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善歌词,能书画,作品大多描写自己隐居闲散的生活。著有《玄真子》。
《渔歌子》这首词,作者借渔夫的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的乐趣。
作者简介
诗词赏析
《渔歌子》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描绘了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词中色彩鲜明柔和,有青山、碧水、白鹭、红桃,静中有动,江水涨、白鹭飞、斜风、细雨。一切都笼罩在春江烟雨迷蒙之中,像一幅山水画一样着色明丽,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山光水色之中和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拓展延伸
渔翁
[宋]释行海
历尽江湖白尽头,生涯惟有一扁舟。
醉来吹笛空沙上,鱼自相忘水自流。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接触到了富有特点的、美丽的景物描写,明白了怎样把景物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还积累了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感受了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希望同学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
1.背诵《渔歌子》,自己默写一遍。
2.课外搜集一两首王维写的山水诗,进一步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
3.课下和同桌一起动手制作一张元旦海报。
课后作业/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意在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体会,围绕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展开交流,教材呈现了《鸟的天堂》和《月迹》中相关语句,引导学生回顾梳理自己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词句段运用”第一题是为元旦联欢会设计海报,重在练习宣传语的拟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语文学习的价值。第二题是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迁移运用,通过把画面写具体的仿写训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
“日积月累”编排了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词描绘了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这首词的上阙点明地点在西塞山前,时间是在桃花流水、鳜鱼肥美的春季;下阙描绘出雨中钓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
1.能交流动态描写和静态描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
2.学习设计海报,布局版面,书写有特色。
3.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
4.理解《渔歌子》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学习制作海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动态描写和静态描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
2.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本单元的课文,透过生动优美的文字,更显文章的韵味,今天让我们进入本单元的语文园地采撷更美丽的花儿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在《山居秋暝》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致的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鸟的天堂》中,傍晚的大榕树是安静的,早晨的大榕树是热闹的,一静一动间,自然而美好;《月迹》中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满院子玉玉的、银银的月光的静态描写,充满了情趣。正是这一静一动间的描写,让大自然中的奇妙的美呈现在我们眼前。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1)
(1)朗读这两段话。
(2)读一读这两段景物描写,认真品味这些句子在描写景物方面有什么特点?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生总结,汇报
预设1:交流平台摘取了《鸟的天堂》中的两段静态描写的文字,让我发现具体生动的静态描写特别有画面感。
预设2:句子从枝干、树根、树枝等多方面对大榕树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树木的繁茂。
师小结:这两段示例都是静态描写,作者从树叶、枝干、根三方面写榕树。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大得令人惊叹,让我们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3)课件出示第二段内容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①生总结,汇报
预设1:交流平台选取了《月迹》中的一段动态描写,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很有画面感。
预设2:第二段文字,描写了月亮的动态,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②师小结:这段示例是动态描写。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儿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上去了。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形状变化上将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生动有趣。
③总结内容。
本次交流平台围绕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展开交流。 教材呈现了《鸟的天堂》和《月迹》中的相关语句,我们可以回顾课文,看看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4)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几篇课文,说一说:还有哪一处静态描写或者动态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预设1:《月迹》有一处静态描写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从色彩方面描写月光的静态,读了这一段静态描写,仿佛看到了满院子的月光。
预设2:《月迹》中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从形状方面用叠词描写桂树的静态,表现出夜晚的恬静、柔美。符合孩子的语气,感觉非常的亲切可爱,使语言充满童趣,富有韵味。同时衬出了月光的朦胧美。
预设3:如在《鸟的天堂》一文中的“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作者从数量、声音、大小、颜色、动作几方面入手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读了这一段动态描写,让人感受到鸟的天堂很热闹、鸟多和自由。
预设4:在《鸟的天堂》中,写画眉的那句话特别好,“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这个动态描写不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还从动作和叫声两个方面生动地描写了画眉,作者笔下的画眉多么活泼可爱啊。
预设5 :《鸟的天堂》中“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是静态的描写,写了大榕树的另一个特点——生命美。这棵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让人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作者不仅具体地写出了榕树的静态,而且静中有动。
(5)这些句子为什么优美生动,给人静中有动、动中活泼有趣的印象呢?
预设:因为作者对所写的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抓住了它们的特点,用联想、拟人等写作手法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融入了自己的想象。
(6)议方法
预设: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描写,可以抓住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来描写,也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描写。
(7)景物描写可从哪些方面写?
静态描写:处于静止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抓住景物的位置、形状、色彩等。)
动态描写:处于活动或发展变化的状态。(抓住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形态。)
(8)课堂训练
①请你分析一下:下面的句子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是从哪方面来描写的?其作用是什么?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预设:这是动态描写,抓住萤火虫的动作将夏夜的美描写得细腻、柔美且动态感十足,让人有如身临其境,仿佛那一只只萤火虫就在眼前飞舞。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预设:这段话运用动态描写,把秋天黄昏时节乌鸦归巢、大雁南时的情景生动地描写出来。这不禁让人涌起思乡、思亲之情。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预设:这处动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升高过程中的形状变化,写得很有趣。
②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许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句子,你们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吗?
预设1:合理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景物写得更具体更有画面感。
预设2:合理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教师总结过渡:这一幅幅动态或静态的画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不仅走入了那或静谧或灵动的美景之中,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能赋予景物生命力和变化感,更好地表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设计意图:结合交流平台的内容,回顾本单元的重点语段,进一步感受语段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交流感受动态和静态描写赋予景物的生命力和变化感。)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
1.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吧。 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最吸引人。
2.明确题目要求:(1)设计主题为“元旦联欢”的海报。(2)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3)还可以配上好看的插图。
小结:海报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字和插图,文字包括主题、宣传语、活动时间、地点、主办单位等。
3.观察海报,说说发现了什么。
优点:
①海报上有图也有文字,以插图为主,文字少而精。
②海报上的文字包括活动主题、宣传语。
不足:
缺少活动时间、地点、主办单位等。
4.我们做海报的目的是什么呢?制作海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预设:我们做海报的目的是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要有能打动人的宣传语和好看的图画。
②要有图形和文字,色彩需鲜明,具有象征性,版式新颖独特。
③文字包括主题、宣传语、活动时间、地点、主办单位等。
④内容多少要合适,要有留白
5.制作方法。
拟定宣传语
(1)有对象意识,明确宣传语是写给谁看的,他们的喜好是什么。
(2)明确宣传活动的特点,明确元旦联欢会上最吸引人的是什么,突出活动优势。
(3)语言精练,有号召力,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同学们的热情。
绘制图画
(1)可以采用简笔画法、剪贴法等。
(2)字体以艺术字为主。
(3)插图要分清主次,主体要鲜明。
6.交流:同学们,以下两则宣传语中,你更喜欢哪一则呢?为什么?
在2026年到来之际,五(1)班元旦联欢会将在本班教室拉开序幕,欢迎同学们踊跃参加。
你想看有趣又好笑的相声和小品吗?你想欣赏优美的歌舞吗?你想参与好玩的游戏吗?五(1)班举办的2026年元旦联欢会,期待你的参与。
点拨:第二个宣传语更吸引人,因为它制造了悬念,更能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引发观众参与的愿望。
7.引导:除了画面感强之外,可以说宣传语也是海报的灵魂。看了这么多海报的知识,你想为元旦联欢会拟定一个什么样的宣传语?
学生展示拟定的宣传语,教师点拨并相机出示示例。
小结:要想使自己的宣传语打动人,首先必须了解元旦联欢会里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你想邀请谁来参加,他们的喜好是什么。其次要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宣传语。宣传语要有以下特点:语句精炼,有号召力;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为元旦联欢会设计海报,让学生了解有关海报制作的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我们品读了语句,感受到了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更学会了制作元旦联欢的海报,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2.宣传海报不仅要有激发观众好奇心的宣传语,还要有吸引人的图画。请同学们课后发挥想象,制作好本组元旦联欢会的宣传海报,到时我们将会在教室里张贴展示,看哪一个小组的海报最吸引人。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
2.朗读并背诵《渔歌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能赋予景物生命力和变化感,更好地表现景物独特的魅力。还学会了如何制作海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内容。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
1.读一读,说一说。
师引导:大家读一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里的例句,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
读第一组例句,体会如何把动态画面写具体。
◇一只画眉飞来飞去,还唱着歌。
◇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①这句话写的是画眉飞来飞去唱歌。作者是怎样把画眉飞来飞去唱歌的过程写具体的?
②点拨:“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具体写画眉飞来飞去的情形;“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不仅写出了画眉是怎样唱歌的,还描绘了歌声如何。这样就让画面动了起来,有生命感。
③小结:我们要把一个动态画面写具体,就应该写清景物的什么东西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添加反映变化的语句。
④男女生合作读句子,体会把动态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2)读第二组例句,体会如何把静态画面写具体。
◇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师引导:对比第二组例句,看看第二句是从哪些方面把桂树写具体的。
预设:作者细致描写了桂树的特征,如树干粗壮、枝叶稀疏以及花骨朵的繁多。而且还用了一系列的叠词。
师小结:要想把静态画面写具体,就要写出景物是什么样子,还可以结合景物特点展开想象,说说它像什么,或是加上用来修饰和补充说明的语句。
点拨:想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是:可以多角度发散思维,从形态、色彩、听觉、嗅觉等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可以添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或者增加恰当的修饰和补充说明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明白、生动形象。
2.仿写
(1)读句子找关键词,确定描写重点。
师引导: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掌握了一些如何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来动笔实践一下。请你先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你能不能从三句话中找到三个不同画面的关键词?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预设:清澈、玩耍、布满了阴云。
师小结过渡:找到这三组关键词其实也就明确了我们要写的重点。
(2)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想象,把句子写具体?
预设:形状、颜色、静态、动态等方面
(3)学生仿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全班交流、分享仿写的成果。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眼前清澈的小河静静地流淌着。它是那么的静,像一面镜子,倒映出蓝天白云,河岸两旁的树儿轻轻地摇曳着,似乎在蓝天和白云里舞蹈,更给小河增添了几分姿色。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小狗躺在草坪上玩得不亦乐乎,只见那小家伙追着一个皮球,一会儿滚到这,一会儿滚到那,活像一个毛茸茸的雪球。这时它又发现了一只落在花丛中的蝴蝶,猛扑过去,糟糕,蝴蝶飞走了。
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清早,推开窗户一看,天空中布满了阴云,太阳早已躲得无影无踪,大朵大朵的云压下来,像翻起的波浪,空气中似乎弥漫着阴冷的味道。天色越来越暗,平日活泼的鸟儿们也没有了声息。
小结: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如果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与静态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学场景。(设计意图:以问题入手,发现例句是怎么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在总结方法的基础上,以其中一个场景为例进一步交流方法,再通过仿写练笔进一步巩固实践。)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渔歌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词的韵味。
2.读一读这首词,边读边圈出词中描绘的景物。
点拨:诗中描写了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3.词语释义: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西南。
鳜鱼:一种大口细鳞的鱼,肉味鲜美。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上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须:不一定要。
归:回,回家
4.请借助课文插图,了解诗词大意。
大意: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高飞,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的鳜鱼正肥美。一位渔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上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连下雨也不愿回家。
5.再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6.作者简介
张志和,唐代词人,初名龟龄,字子同,婺(wù)州(今浙江金华)人。十六岁时,举明经。曾在朝做过官,后被贬官,不再复仕,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善歌词,能书画,作品大多描写自己隐居闲散的生活。著有《玄真子》。
《渔歌子》这首词,作者借渔夫的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的乐趣。
7.诗词赏析
《渔歌子》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描绘了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词中色彩鲜明柔和,有青山、碧水、白鹭、红桃,静中有动,江水涨、白鹭飞、斜风、细雨。一切都笼罩在春江烟雨迷蒙之中,像一幅山水画一样着色明丽,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山光水色之中和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小结:整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从中我们体会到作者悠闲自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8.拓展延伸
9.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朗读方法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教学古诗积累时,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学习,把握好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中对景物的描写,突出诗歌的意境,进而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四、课堂总结,课后作业
1.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接触到了富有特点的、美丽的景物描写,明白了怎样把景物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还积累了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感受了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希望同学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
2.课后作业
(1)背诵《渔歌子》,自己默写一遍。
(2)课外搜集一两首王维写的山水诗,进一步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
(3)课下和同桌一起动手制作一张元旦海报。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作业设计)
一、多音字组词
gēng ( ) qiāo ( ) lèi( )
更 悄 累 lěi ( )
gèng ( ) qiǎo ( ) léi (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停泊(pō bó ) 红晕(yūn yùn ) 更新(ɡēnɡ ɡènɡ ) 情不自禁( jīn jìn )
嫉妒( jí jì ) 树干( gān gàn ) 树梢(shāo xiāo ) 聒噪(guō guā sào zào)
三、把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写在( )里。
1.月亮顺着竹帘格儿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 )
2.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
3.那月亮不是我们印在天上的印章吗?( )
4.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四、选择题。
1.关于海报的设计,下面说法不正确一项的是( )
A.做海报的目的是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B.海报插图要尽量复杂些,不要采用简笔画的形式。
C.海报中的文字部分包括主题、宣传语、活动时间、地点、主办单位等。
D.海报宣传语要能够制造悬念,能够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参与愿望。
2.下面的诗句,不属于动态描写的是( )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五、按要求写句子
1.三支浆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很好听。(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画眉鸟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改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_________,主要描写了________(季节)山中的景色,诗中表达作者留恋山居生活和向往归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枫桥夜泊》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写的,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季节)的景象,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出来的。
3.《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_______写他和朋友_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_______的河流,__________的大榕树,_________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
4.《长相思》中表达戍边将士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秋的原野(节选)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擦拭得非常干净而明亮。村外的那个小池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那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或许是嫌这儿过于寂静吧,它们伸长脖颈有节奏地叫着,为大自然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情,红得像一团火焰似( sì shì )的呢!
村前村后,等待收割的水稻,好似一片金黄色的大海。一阵微风吹过,泛起金色的波浪;稻田深处,不时传来一阵阵村民的欢笑声。
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锦缎时,村里各家屋顶上也升起了缕缕炊烟,骑在牛背上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用“____”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拟人句。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
3.在作者描写的景物中,哪些属于静态描写?哪些属于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五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_景色,其中第一句是对稻田的_______描写,第二句是对稻田的________描写,这样____________,将景物描写得形象生动。
5.把“山谷里枫叶红了。”的景物描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更 (五更)(更加) 悄(静悄悄)(悄然) 累(劳累)(累计)(果实累累)
二、bó yùn ɡēnɡ jīn
jí gàn shāo guō zào
三、1.拟人 2.比喻 3.反问 4.排比
1.B 2.C
五、
示例:
1.三支浆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2.一只画眉鸟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
3.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怎么能看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呢?
六、
1.王维 秋天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2.唐 张继 秋天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3.巴金 两 清澈 充满生机 活泼可爱
4.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七、
1.shì hè
2.示例:村外的那个小池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 
示例: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
3.
静态描写: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擦拭得非常干净而明亮。村外的那个小池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
动态描写:那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或许是嫌这儿过于寂静吧,它们伸长脖颈有节奏地叫着,为大自然平添了不少生气。
4.稻田 静态 动态 动静结合
5.示例:山谷里,枫叶换上了红红的衣裳,在风中摇摆着美丽的身姿,把山谷染成了一片鲜艳的红色。
6.短文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原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