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了解软水、硬水的区别。(3)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保护水资源。(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原理和基本方法;(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各种水资源的区别(3)水的来源、危害、防治和净化
2、教学难点: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
;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
实验探究:1、水的组成研究
;
2、纯净水与矿泉水的区分
教学内容:
一.自然界的水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
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
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全世界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
“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演变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
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手接着水珠,寓意接水,与节水音似。
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
(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
(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灌溉
(3)水力发电
(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
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生命之源
(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水在人体内起这调节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等作用;
(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4.水污染及防治:
(1)水污染的来源
a.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
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c.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a.加强对水的管理和对水质的监测;
b.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 城乡生活污水集中进行科学处理,达标排放。
5、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1)开发水源:人工降雨、海水淡化、合理开采地下水
(2)节约用水:使用节水器具、一水多用(如:淘米水浇花、洗衣水冲厕所)、不用自来水洗车、用口杯接水漱口、不用流动的水给西瓜降温
(3)防止污染: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不用含磷洗衣粉
二、水的组成及性质
1.水的组成
【探究实验】电解水实验
①仪器:水电解器
注意:a.在电解水通的是什么电?
b.纯净的水导电性很弱,在做水电解实验时,一般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
②实验现象:
两玻璃管中都出现气泡,与电源正极、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记忆:
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与氢气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简称:正氧负氢,氧一氢二)
③检验气体产物:
正极:将一根
带火星的小木条
放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的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
氧气
;
负极:将一根
燃着的木条
放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的尖嘴处,打开活塞,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用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生成了
氢气
。
④电解水文字表达式(条件是通电不是电解):
⑤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例1】下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由实验现象确定A端接电池
极
(2)A试管里产生的是
气;B试管里产生
气;B试管里的气体可用
来检验。
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例2】电解水的实验中,一开始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原因是什么?一段时间后又接近并且稳定在1:2,原因又是什么?
【例3】电解水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例4】水的煮沸和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
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①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现象:
(因为我们通常使用的是钠玻璃,焰色反应的影响,是反应产生的火焰呈黄色)
②文字表达式:
③任何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必须要____________。
④氢气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倒移至酒精灯火焰处,松开拇指听到轻微的噗声(声音很小)则已纯净,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不纯(若用排空气法继续收集,需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使试管内氢气火焰因缺氧而熄灭)
3.水的物理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2)在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为0℃,水的凝固点为100℃
(3)能够溶解很多物质,是化学常用的溶剂
(4)在1大气压下,4℃时的水密度最大为1.0g/cm3,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4.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2
H2O
2
H2↑+
O2↑
(2)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水(H2O)
+
二氧化碳(CO2)
→
碳酸(H2CO3)
水(H2O)
+
二氧化硫(SO2)
→
亚硫酸(H2SO3)
(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水(H2O)
+
氧化钙(CaO)
→
氢氧化钙[Ca(OH)2]
俗称:生石灰 俗称:熟石灰
(4)能与某些活泼金属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
水(H2O)+
钠(Na)→
氢氧化钠(NaOH)+
氢气(H2)
三、水的净化(依据用水要求来净化)
沉淀法(物理变化):
静置沉淀;
吸附沉淀(明矾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起一定的净水作用)
过滤法(物理变化)
滤纸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物理变化)
活性炭(不仅除去不溶性杂质,还可以除去少量可溶性杂质,特指色素,异味等)
蒸馏(净化程度最高)
消毒杀菌(化学变化):氯气或消毒剂
1.过滤: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物质和可溶性物质
(1)具体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被滤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3)如果水中的杂质颗粒比较小,一般加入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2 12H2O)等净水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2.蒸馏:通过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水,一般认为蒸馏水就是纯净物。
蒸发:通过溶剂挥发获得溶液溶质的方法,分离可溶性固体物质和水
具体要求:
(1)蒸发皿中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2/3;
(2
蒸发过程中,玻璃棒要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而使液体溅出;
(3)蒸发结束后,应用坩埚钳将蒸发皿转移是石棉网上;
(4)固体冷却后,应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至指定容器中;
3、硬水:含有较多钙、镁等离子即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氯化钠溶液不是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有少量的钙、镁离子 即不溶或溶有较少含钙镁物质的水。
硬水和软水都是混合物
(1)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泡沫很多无白色垢状物为软水,泡沫很少有白色垢状物为硬水
(2)硬水的危害:影响加热效率,浪费能源,容易引起锅炉爆炸;长期饮用硬水,人体易患胆结石等症等;使用硬水洗衣服,浪费洗涤剂,并且容易使板结受损。
(3)硬水软化(降低水的硬度)方法:
煮沸、蒸馏
【例5】设计实验,鉴别: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纯净水
设计:分别取样。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如果出现大量气泡的试管中为过氧化氢溶液,剩余的3支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后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钙溶液,剩余的两液体分别重新取样,蒸发,在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的是氯化钠溶液,剩余的没有任何明显现象的纯净水。
4、自来水净化
:抽取水源→过滤→吸附→消毒→加压泵送进入家庭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作用(物理性质,物理变化)
日常生活中代替活性炭的物质:烧过的煤渣,泡过后晾干的茶叶
【例6】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纯净水的方法
(1)蒸发: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的是氯化钠溶液,没有任何明显现象的是纯净水
(2)导电性:用导线将溶液与电源、小电珠连接,电珠亮的是氯化钠溶液
(3)密度:用密度计测定液体的密度,密度较高的是氯化钠溶液
(4)沸点:测定溶液的沸点,较高的是氯化钠溶液
【例7】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种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食盐,还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十分复杂,此处为了便于讨论,将其组成作了“简化”),将其经去渣去臭处理后转化为厕所的清洗用水。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采取何种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沙?
用什么物质,可除去污水的臭味?
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
【例8】分离氯化钾(可溶)二氧化锰(不溶)的混合物:
得到二氧化锰:
得到氯化钾:
【例8】现有雪碧瓶、鹅卵石、石英砂、活性炭和纱布,请自制一个净水器
a:
b:
c:
d:
从上到下过滤孔越来越
,净化程度越来越
。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