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上2.3《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三上2.3《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22 17:5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课时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在内容要求上,本课精准对应“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这是第二学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运算技能之一。教学从情境问题出发,将计算融入解决“啄木鸟吃天牛”的实际问题中,体现了“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与运算的意义”的课标要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对齐数位、从个位算起、满十进一”的算法程序,更通过口算、直观图与竖式的对比,深刻阐释“为什么进位”及“如何进位”的算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灵活的运算能力。学生从已学的“不进位乘法”顺利迁移到“一次进位乘法”,并归纳出笔算乘法的通用法则,这一过程蕴含了丰富的类比推理与归纳推理,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初步推理能力。 教学中运用直观图(如圆圈图)表征算式“18×4”,将抽象的进位原理转化为可视化的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4个8是32,需要向十位进3”的算理,搭建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桥梁。 此外,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他们在尝试、讨论和反思中建构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同时,将数学知识与“保护益鸟”的环保主题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实现了知识学习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统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中的关键课时。它上承“不进位的乘法”,下启“连续进位的乘法”,是学生笔算乘法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梯。教材通过“大自然的卫士”这一有趣的情境,引出算式18×4,引导学生从口算方法自然过渡到笔算方法,并重点解决“个位乘积满几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一次进位的笔算算法,并理解其算理,培养其严谨细致的计算习惯。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理解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笔算基本规则,并具备了“表内乘法”和“满十进一”的加法基础。然而,这是他们第一次在乘法笔算中遇到“进位”的情况。学生可能会在计算时忘记加上进位数,或者将进位数字写在错误的位置。因此,教学应通过直观演示和清晰的步骤讲解,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主动建构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并深刻理解“为什么进位”和“如何正确处理进位”。
核心素养目标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规范地列竖式计算。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一次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掌握笔算乘法的基本步骤。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培养爱护环境、保护益鸟的情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中“进位”的原理,并能正确处理进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孕新 (一)温故孕新,以旧引新 1.出示口算过程图示:“20×3=60,3×3=9,60+9=69”。 提问:“丽丽在口算一道乘法算式,你知道她算的是哪一道吗?” (23×3) 追问:“这是我们上节课学的知识,如果用竖式来计算23×3,该怎么写?” 回顾口算方法,并尝试列出不进位的竖式计算过程。 通过复习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新课中需要将口算的中间步骤(如4×8=32)与笔算的进位建立联系做好铺垫。
二、导入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播放或展示猫头鹰和啄木鸟的图片,介绍它们是“大自然的卫士”。 呈现数学问题:“啄木鸟这天吃掉的天牛数量是猫头鹰抓的18只田鼠的4倍。啄木鸟吃了多少只天牛?” 倾听故事,理解题意,并列出乘法算式:18×4。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算式“18×4”的个位相乘需要进位,自然引出本课的核心问题。
探究 探究一:利用口算和直观图理解算理 引导探究:“18×4等于多少呢?请大家先尝试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算一算,可以口算,也可以在纸上画一画。” 组织汇报:邀请学生分享方法。 口算方法:把18分成10和8。 10×4=40,8×4=32,40+32=72。 直观图方法:用圆圈图表示(如PPT中所示),清晰展示4个8是32,4个10是40,合起来是72。 发现:“在计算8×4时,我们得到了32,这个‘32’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比10大,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 独立尝试计算。 分享口算和画图的方法。 发现个位乘得的积满了三十,需要向十位进位。 利用口算和直观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计算过程中产生的“新数”——32,理解“进位”的必要性,为竖式笔算的写法提供算理支撑。
探究二:学习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引出竖式:“口算和画图都能帮我们理解,但为了计算更规范、更快捷,我们一起来学习用竖式计算。” 分步讲解:结合课件动画,一步一步展示竖式计算过程。 第一步:相同数位对齐,写出竖式。 第二步:从个位乘起。4乘个位上的“8”得32。强调:“个位上写2,向十位进3。”并用红色标出进位“3”应写在十位的横线上方。 第三步:计算十位。4乘十位上的“1”得4个十,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3个十,得到7个十,在十位上写7。 规范表达:带领学生完整叙述计算过程。 引导归纳:“比较一下,这次笔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我们遇到的新问题是什么?又是怎么解决的?” 总结归纳:不同之处在于需要“进位”。 解决方法:个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计算十位时别忘了加上进上来的数。 观看演示,跟随老师一起书写竖式。 同桌互相说一遍计算过程。 通过清晰的步骤演示和关键点的强调,让学生掌握一次进位笔算的正确书写格式和计算顺序。通过对比归纳,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算法,深化理解。
四、变式 变式深化,巩固算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竖式笔算: 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乘起; (3)个位相乘满几十, 集体口述计算步骤,重点强调进位。 即时巩固新算法,让学生在模仿和重复中内化计算规则。
五、尝试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 1. 2. 算一算,填一填。 一根跳绳 12 元,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一根跳绳的 8 倍。一个足球多少元? 一本《数学故事》16 元,李老师要买 6 本,90 元够吗? 5. 用竖式计算。 26×2= 14×6= 35×2= 23×4= 27×3= 12×6= 14×5= 15×3= 25×2= 25×3= 13×7= 18×2=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六、提升 适时小结,兴趣延伸 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三个维度进行全景式回顾,升华学习体验。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18×4=72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 (课外练习) 基础达标: 1.每个年级分得漫画书14本,六个年级一共多少本? 2.2班里举行“庆元旦、迎新年”联欢活动,男生做了18朵花,女生做的朵数比男生的2倍多4朵,男生比女生少做多少朵花? 提优拓展 3.如果图中涂色部分表示24,那么空白部分表示多少?整个图形表示多少? 4.如果图中涂色部分表示24,那么空白部分表示多少?整个图形表示多少?
教学反思 从口算和直观图过渡到竖式,让学生清晰地理解了“为什么要进位”以及“进位来的数表示什么”,实现了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统一。教学始终围绕“进位”这一核心展开,通过红色标注、步骤分解、反复强调等方式,突出了进位点的写法和十位计算的注意事项,有效突破了难点。注重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竖式、清晰表达计算过程的良好习惯。
有待改进之处:在探究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用竖式计算,暴露错误(如忘记进位或进位写错位置),再通过对比讲解,印象会更深刻。 练习的趣味性可以再增强,如设计闯关游戏等,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