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课题:《八角楼上 》
内容分析: 课文八角楼上课文记叙了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顽强、忘我地工作,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事。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了解毛主席在八角楼上艰苦工作的故事,感受革命领袖在艰难岁月中坚守信念、不懈奋斗的精神,初步建立对革命传统的认同感和崇敬之情。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理解“夜幕降临”、“寒冬腊月”、“凝视”、“沉思”等词语,并借助这些关键词句讲述故事。 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插图和联系上下文,想象毛主席深夜工作的场景,培养观察力与想象力;能对“他为什么要这样艰苦地工作?”进行简单推理。 审美创造:感受课文通过环境描写与细节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之美,体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象之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主席艰苦创业、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象征意义,体会“这盏清油灯的光芒”与中国革命胜利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目标: 巩固生字新词,正确书写新的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理解“凝视”、“沉思”、“星星之火”等词语的含义。 借助插图和关键词句,感受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状态,体会革命领袖为革命事业呕心沥血的崇高品质。
宣讲任务启动:各位红色故事宣讲员,我们的“故事研习营”今天正式开营!第一站,我们将去往一座特别的“楼”,探寻深夜的灯光。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教师听写本课词语。 2.回顾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八角楼上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在非常寒冷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薄,坚持工作) 3.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也知道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看看毛主席在八角楼上是怎样工作的。 学生活动:参与听写,回顾上节课关键词语;分享对课文背景的初步印象。 活动价值:快速激活记忆,巩固字词基础,并自然衔接到本课时的深度学习
第二节: 聚焦细节,感悟精神
1.寻找“灯光”:在这个寒冷的黑夜里,是什么在散发着光芒?(清油灯)这盏灯是怎样的?(出示清油灯图片,理解“清油灯”光线微弱) 品读“凝视与沉思”: 出示插图:请宣讲员们仔细观察毛主席的神态和动作。他的眼睛看着哪里?(灯火)课文里用了哪个词?(凝视)他不是随便地看着,而是“凝视”。说说你对“凝视”这个词语的理解。(聚精会神地看) 3.启发想象:他凝视着这星星之火,在沉思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背景思考:可能在思考怎么打败敌人,怎么让穷人过上好日子,中国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4.指导朗读:让我们也像毛主席一样,凝视着这盏灯,静静地思考。读出这份专注与忘我。 5.理解“星星之火”: 提问:这盏清油灯的光亮,在黑夜中看起来是那么微弱,就像什么?(星星之火) 出示句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具象化理解:一点小小的火星,却可以点燃整片草原!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当时力量也很小,就像这“星星之火”,经过宣传,革命群众掌握了革命道理,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革命的力量也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燎原之势,最终会传遍全中国,取得胜利。 升华情感:所以,这盏清油灯的光芒,不仅仅是照亮了毛主席的书桌,它更象征着革命的希望! 感受“忘我工作”: 引读:他就这样静静地沉思着,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他完全沉浸在工作中,忘记了寒冷,忘记了一切)。这种行为,我们就可以用“呕心沥血”、“忘我工作”来形容。 寻找灯光:在文中定位“清油灯”,观察图片感知其光线微弱。 品读凝视:观察插图,理解“凝视”词义;展开想象,推测毛主席的“沉思”内容。 理解象征:观看“星火燎原”动图,将微弱灯光与革命希望联系起来。 感受忘我:发现“毯子滑落”的细节,理解“忘我工作”的状态。 活动价值:通过多层次活动,将抽象精神具象化,实现从人物外在行为到内在品质的深度理解。
设计意图:落实语文要素,训练阅读思维:“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理解词语,读懂神态(“凝视”)通过联系插图和换词比较(“看”和“凝视”),让学生准确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体会毛主席极度的专注。这是语言运用目标的落实。 启发想象,走进思想(“沉思什么”):教学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沉思”这一窗口,去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关联背景的想象,让学生理解毛主席的工作不是普通的写作,而是关乎国家命运的艰难求索,使伟人形象变得有血有肉、心怀天下。 感受“忘我工作”——整合细节,凝结人物精神。 再次聚焦于此,教学不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对学生已有情感体验的概念化提炼和精准命名,使革命精神变得可知可感。
第三节:情感朗读——传递敬佩之情
配乐齐读: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敬意,再次齐读课文,把这感人的一幕刻在心里。 宣讲演练: 出示关键词卡:“寒冬腊月、单军衣、薄毯子、清油灯、凝视、沉思、星星之火” 请学生借助关键词和插图,尝试以宣讲员的身份,向同桌讲述《八角楼上》的故事。 指名1-2名优秀宣讲员上台展示。 总结:宣讲员们,八角楼上的这盏灯,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毛主席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精神,就像这灯光一样,永远闪耀。请记住这个故事,在宣讲会上,把它深情地讲给更多人听。 学生活动:在音乐氛围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卡,以“宣讲员”身份同桌互讲、个别展示故事。 活动价值:将理解与感悟通过朗读和口语表达外化,整合学习内容,实践本单元核心任务,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节:写字指导与总结
1.课件出示生字,观察生字的书写特点,交流。 2. 教师范写,讲解易错笔画。 视字指导书写:左右结构。注意左部是“礻”,不要多写一点;右部第二笔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利字指导书写: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禾”的捺变点,“刂”两笔中点在横中线。 路字指导书写:左右结构。足字旁的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右半部分横撇和捺交叉点在横中线上,注意左右穿插。 3.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规范的字,相互借鉴。 5.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观察与倾听: 观察教师板书或课件展示的范字,认真听教师讲解字形结构、关键笔画、笔顺及书写要点 实践练习: 在课本或练习本上认真书写生字。
1.基础作业:在书本上描红本课生字。 2.巩固作业:熟读熟记本课词语。 3.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