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提升卷)
阅卷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得分
1.(2025九下·合浦期中)如图表示 CH4和 CO2在 Ni 纳米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可用于 CO2的储存与转换
B.CH4 + CO2= 2CO + 2H2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2.(2025九下·合浦期中)富马酸福莫特罗(化学式为C42H56N4O14)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疾病,下列有关富马酸福莫特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分子含有1个N4分子
B.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C.属于氧化物
D.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
3.(2025九下·合浦期中)青铜中含有少量的锡,锡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锡的核外电子数为50 B.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g
C.二氧化锡的化学式为O2Sn D.Sn属于非金属元素
4.(2025九下·雷州期中)2024年央视春晚《山河诗长安》以诗歌、汉服、舞狮舞龙、沉香等形式的国潮表演,展示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沉香中含有沉香螺醇(C15H26O),下列有关沉香螺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26
D.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5.(2025·济宁)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6.(2025·资阳)距今约8万-6万年的资阳濛溪河遗址入选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中出土了多粒炭化的花椒种子,将人类对“麻”的追求提早几万年。花椒皮麻味来(C6H8NO)中C、H、O、N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A.16:25:1:1 B.36:4:8:7
C.12:1:16:14 D.192:25:14:16
7.(2025·金沙模拟)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8.(2025·大庆)中国春节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5年迎来了首个“非遗版”春节。阖家团聚,年年有余(鱼),烹饪时加入黄酒和食醋生成的乙酸乙酯 使鱼肉别具香味,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g
B.1个乙酸乙酯分子由 14个原子构成
C.乙酸乙酯分子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1
9.(2025·深圳模拟)华东理工大学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创新性地采用单层石墨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复合结构,相关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化学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15个原子构成 B.属于氧化物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10.(2025·佛山模拟)甲烷与在催化作用下可得到合成气(和)。反应时催化剂表面同时存在积碳和消碳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涉及的氧化物有3种
B.积碳反应为:
C.为减少积碳,可加入稍过量的
D.反应结束若催化剂表面仍有积碳,则合成气中比多
阅卷人 二、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得分
11.(2023·沈丘模拟)实验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请书写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燃烧管下放置装有80℃热水的大烧杯,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据此现象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阅卷人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32分)
得分
12.(2025八下·南宁期中)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氖元素 ;
(2)汞原子 ;
(3)两个氮分子 ;
(4)碳酸根离子 ;
(5)五氧化二磷 ;
(6)标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13.(2025·丹巴模拟)炉甘石始载于《外丹本草》,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和碱式碳酸锌,炮制后主要成分氧化锌(ZnO)可作为外用药使用。
(1)碳酸锌中有 种元素;其中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质量比为 。
(2)氧化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0.1%)
(3)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说明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锌分子 B.锌元素 C.锌单质 D.锌原子
14.(2025九下·深圳月考)春晚《满庭芳·国色》节目点燃了国人复古寻色的热潮,其中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沉香代表红、白、黄、青、黑传统五色。
(1)群青:是一种品贵的高级颜料,古代是用贵重的青金石中研磨制成的。青金石中含、O等元素,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这些元素最根本的区别是 不同。
(2)桃红:用银朱调合,可以得到灿若桃花的颜色。银朱是用硫与汞加热制成的硫化汞,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 (填化学符号)。
(3)凝脂:降低原料中含铁氧化物含量,实现从青瓷到凝脂似玉的白瓷。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a点表示物质的类别是 ,c点的化学式是 。
(4)缃叶:取色自雌黄(),颜色类似硫磺,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剧毒的和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沉香:代表黑色,以下固体可能为沉香主要成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氧化镁 B.氧化铜 C.五氧化二磷 D.氧化铁
(6)孔雀石主要成分为,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2024八上·济宁期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
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
(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 决定的。
(3)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4)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 (填微粒符号)。
阅卷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31分)
得分
16.(2024·常州) 近年来,全球低糖食品的总体消费量持续增长。
I.糖类作用
(1)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糖类以维持血液中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否则易造成 ,出现乏力、休克等症状;葡萄糖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的反应方程式为 。
(2)II.代糖生产
代糖是一类替代蔗糖等天然糖的非营养性甜味剂,木糖醇是一种常见的代糖。木聚糖是生产木糖醇的原料,具有可燃性。科研人员研究用玉米芯膨化后辅助酶解法制备木聚糖,两组实验情况如下表。
序号 ①组实验 ②组实验
实验条件 膨化机内无水情况下,在不同压力下实验 膨化机内添加不同比例的水,在压力1.4MPa下实验
实验数据
从②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3)比较两组实验数据,推测进行①组实验时,压力提高至1.4MPa时木聚糖制得率下降的可能原因为:膨化机内物料的温度过高,打开膨化机接触空气, 。
(4)III.代糖研究
已知木糖醇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兴趣小组取1.52g木糖醇按照如图装置测定木糖醇分子中原子个数比,测得B装置增重了1.08g,C装置增重了2.2g。(实验前已排尽装置内空气,使用药品均足量)
实验中观察到 现象后停止加热。
(5)木糖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
(6)若装置A中缺少氧化铜,将导致测得的木糖醇中氧元素含量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7)IV.代糖应用
某品牌可乐每罐含糖(核算成蔗糖)11.2g,该品牌甜度相当的无糖可乐用阿斯巴甜和安赛蜜为代糖,结合下表数据分析未选木糖醇的可能原因是 ;体重为50kg的人喝该种同体积罐装无糖可乐,每天不宜超 罐(以整数计)。
名称 甜度(等质量比较) 价格(元/kg) 安全用量mg/(kg体重)/天 热量(kca/g)
蔗糖 1 9 未作具体规定 4
木糖醇 1 22 未作具体规定 2.4
阿斯巴甜 200 74 0-40 4
安赛蜜 200 50 0-15 0
17.(2024·南昌模拟)以下为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活动:
(1)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若实验中红磷量不足,可能导致所测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图2为图1的改进装置,图3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得图2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图1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优点是 ,可观察的不同现象是 ;
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图3中-a段压强增大的理由是 ;a-b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 。
18.(2024九下·昭阳月考)2023年杭州亚运会主火炬燃料为“零碳甲醇”,利用废气中的热催化加氢合成,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再生利用,其原理如图所示.
(1)Ⅰ.电解制氢
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电解水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Ⅱ.捕集
以石灰石为原料的钙循环捕集废气中的流程如图:
①图中,含量较低的是 (填“A”或“B”)处.
②经多次循环后,作为吸附剂吸收效果会降低,固体结构变化如图所示.多次循环后,吸附剂效果降低的原因是 .
(3)Ⅲ.使用甲醇
甲醇可以直接燃烧,也可以将甲醇转化为氢气再燃烧,甲醇转化为氢气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1:
方案2:
①对比上述两种方案,方案1的优点是 (写1条即可).
②有关“零碳甲醇”燃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甲醇燃料分子中不含碳原子
B.通过碳循环使碳排放无限接近零
C.生产燃料使用的原料不含碳元素
19.(2024九上·怀化期末)呼吸自救器是人在缺氧环境或出现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使用的一种安全防护装置,如图为某呼吸自救器示意图,其供氧装置由“初期生氧器”和“生氧罐”组成,同学们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如图探究:
(1)I.探究“初期生氧器”
【查阅资料1】
①该自救器在工作初期,内部独立的“初期生氧器”首先启动,以解决初期供氧不足的问题。“初期生氧器”内有氯酸钾、二氧化锰、铁粉等物质。“初期生氧器”中铁粉通过“引发器”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从而使氯酸钾的分解反应能持续进行。
②Fe3O4能与硫酸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Fe3O4+4H2SO4=Fe2(SO4)3+FeSO4+4H2O;Fe2(SO4)3溶液呈黄色。
“初期生氧器”依靠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制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小组成员为了解铁粉的变化展开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1】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初期生氧器”充分反应后的物质于纸上,将磁铁靠近粉末 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 被吸引物质可能是Fe、Fe3O4或Fe和Fe3O4的混合物
② 取①中被磁铁吸引的物质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澄清的黄色溶液 被吸引物质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3)Ⅱ.探究“生氧罐”
【查阅资料2】
①该自救器主体是由“生氧罐”供氧,内部装有颗粒状超氧化钾作“制氧剂”,其反应原理为4KO2+2H2O=4KOH+3O2↑;4KO2+2CO2=2K2CO3+3O2。
②超氧化钾与硫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KO2+2H2SO4=2K2SO4+3O2↑+2H2O。
③2KOH+H2SO4=K2SO4+2H2O;K2CO3+H2SO4=K2SO4+CO2↑+H2O;2NaOH+CO2=Na2CO3+H2O。
④浓硫酸常用于干燥气体。
【实验探究2】
同学们对超氧化钾变化情况展开探究。取出使用后的“生氧罐”内的颗粒状固体,称得样品69.3g。将样品按如图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测得C装置增重2.2g,E装置内固体变黑色且增重19.2g(实验前已排尽装置内空气,使用的药品均足量)。
实验过程中一直需从A装置中通入N2至实验结束后一段时间,目的是 。
(4)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5)实验结果:样品中反应了的超氧化钾和没有反应的超氧化钾的质量比为 。
阅卷人 五、计算题
得分
20.(2025·开福模拟)某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氢氧化钠,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测定该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取炉具清洁剂倒入烧杯中,逐次加入质量分数为的稀硫酸,测出溶液的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填最简整数比)。
(2)计算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可知,该反应为CH4与CO2在Ni纳米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CO与H2,该反应可以用于CO2的储存与转换,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2CO+2H2,该书写错误,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反应前后C、H、O原子没有发生变化,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反应前分子为CH4、CO2,反应后分子为H2、CO,则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变化,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该反应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储存和转换来解答。
2.【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富马酸福莫特罗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不含N4分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2):(16×14)=63:28,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该物质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56):(14×4)=1:1,则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质量分数或者质量比,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氧化物的概念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来解答。
3.【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0;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0,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而化学式的书写一般是正价左负价右,二氧化锡的化学式为SnO2,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锡,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质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下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质量,国际单位是“1”;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化学式的书写是正价左负价右来解答。
4.【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化学式可知,沉香螺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沉香螺醇由分子构成,故B错误;
C、沉香螺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6)=90:13,故C错误;
D、化合物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越大,其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大,由此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化学式可知,物质的组成元素为化学式中含有的元素符号:
B、只有化学式由元素符号表示的,物质由原子构成;
C、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
D、也可以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求解比较。
5.【答案】D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而不是MgO2,该反应方程式违背了客观事实,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故A错误;
B、单质铁与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2价的亚铁盐,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
C、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的条件,且反应物没有气体,生成物有气体,需要在生成的气体化学式右边标“↑”,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
D、氢氧化钙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铜沉淀,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而不是MgO2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单质铁与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2价的亚铁盐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的条件,且反应物没有气体,生成物有气体,需要在生成的气体化学式右边标“↑“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钙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铜沉淀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 花椒皮麻味来(C6H8NO)中C、H、O、N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1×8):(16×1):(14×1)=36:4:8:7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故A错误;
B、化学式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从乙酸乙酯的化学式C4H8O2可知,一个乙酸乙酯分子由4+8+2=14个原子构成,故B正确;
C、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从乙酸乙酯的化学式C4H8O2可知乙酸乙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乙酸乙酯分子由碳、氢、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
D、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4:1×8:16×2=6:1:4,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总和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总数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构成的,1个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由15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6×2)=15:2: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D、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5):(16×2)=15:8,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B、根据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积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消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涉及到CO2、CO两种氧化物,错误;
B、积碳反应是甲烷分解生成碳和氢气,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中的没有配平,错误;
C、由图可以看出,甲烷先转化为碳和氢气,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为减少积碳,可在原料气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使催化剂表面的碳更快的转化为一氧化碳,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看出反应结束若催化剂表面仍有积碳,则合成气中CO比H2少,错误。
故选C。
【分析】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明确反应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2) 写出化学式 :使用正确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学方程式 :通过添加系数使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量相等。
(4) 标注物质状态 :沉淀和气体,需要在化学式后面标注“↓”或“↑”等符号。
2.氧化物的定义为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1.【答案】(1)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二氧化锰会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 白磷的着火点为40℃、已燃烧,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未燃烧,故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分析】(1)注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标气体符号。
(2)根据燃烧条件分析。
12.【答案】(1)Ne
(2)Hg
(3)2N2
(4)
(5)P2O5
(6)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解答】(1)书写元素符号时,只有一个字母,字母要大写,由两个字母组成,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因此氖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e,故答案为:Ne;
(2)原子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所以汞原子表示为Hg,故答案为:Hg;
(3)分子的表示方法为: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两个氮分子表示为2N2,故答案为:2N2;
(4)离子的表示方法为: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碳酸根离子表示为,故答案为:;
(5)一般情况下书写化学式时,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因此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2O5;故答案为:P2O5;
(6)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为: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元素的表示方法来回答;
(2)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来回答;
(3)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来回答;
(4)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来回答;
(5)根据化学式的书写规则以及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来回答;
(6)根据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来回答。
(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氖元素表示为Ne;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汞原子表示为Hg;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氮分子表示为2N2;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碳素根离子表示为;
(5)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2O5;
(6)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
13.【答案】(1)三;1:3;65:48
(2)80.2%
(3)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碳酸锌由Zn、C、O三种元素组成;碳酸锌中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
碳酸锌中Zn、O元素的质量比为:;
(2)氧化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中均含锌元素,故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说明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锌元素,而非单质、分子或原子形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质量分数,物质由离子构成;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中均含锌元素来解答。
(1)由化学式可知,碳酸锌由Zn、C、O三种元素组成;
碳酸锌中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
碳酸锌中Zn、O元素的质量比为:;
(2)氧化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中均含锌元素,故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说明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锌元素,而非单质、分子或原子形式。
故选B。
14.【答案】(1)质子数
(2)S、Hg
(3)单质;FeO
(4)
(5)B
(6)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青金石中含Na、Al、Si、S、Cl、O等元素,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这些元素最根本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硫与汞加热制成硫化汞过程中,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硫原子(S)和汞原子(Hg);
(3)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a点表示的物质化合价为0,物质类别是单质;
c点表示的物质是含有+2价铁元素的氧化物,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FeO;
(4)雌黄(As2S3)颜色类似硫磺,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剧毒的As2O3和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沉香代表黑色,则沉香的主要成分应为黑色;氧化镁、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只有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故选:B;
(6)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三种氧化物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单质中任何元素的化合价都为零;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化合物,各元素常显的价态:
(1)H、K、Na、Ag:+1;
(2)Ca、Ba、Mg、Zn:+2;
(3)Al:+3;
(4)O:-2,在过氧化物中,氧元素显-1价;
(5)Fe:+2、+3
(6)Cl和N为变价元素。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明确反应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2) 写出化学式 :使用正确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学方程式 :通过添加系数使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量相等。
(4) 标注物质状态 :沉淀和气体,需要在化学式后面标注“↓”或“↑”等符号。
(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青金石中含Na、Al、Si、S、Cl、O等元素,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这些元素最根本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硫与汞加热制成硫化汞过程中,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硫原子(S)和汞原子(Hg);
(3)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a点表示的物质化合价为0,物质类别是单质;
c点表示的物质是含有+2价铁元素的氧化物,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FeO;
(4)雌黄(As2S3)颜色类似硫磺,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剧毒的As2O3和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沉香代表黑色,则沉香的主要成分应为黑色;氧化镁、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只有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故选:B;
(6)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三种氧化物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答案】3;失去;最外层电子数;0,-1;Na+、Cl-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解析】【解答】(1)根据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共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着电子的得失,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较易得到电子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因此说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
(3)氯气是单质,氯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0,-1。
(4)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符号分别为Na+ 和 Cl-。
【分析】(1)根据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共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分析判断。
(2)根据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着电子的得失,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3)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根据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分析。
16.【答案】(1)低血糖;
(2)在压力1.4MPa下,添加水量为10%时,木聚糖制得率最高(合理即可)
(3)木聚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4)木糖醇消失,氧化铜仍然为黑色
(5)5∶12∶5
(6)偏大
(7)甜度相同时,木糖醇的用量大,成本高;用阿斯巴甜为代糖每天不宜超35罐,用安赛蜜为代糖每天不宜超13罐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在人类活动需要的能量中,有60%~70%来自于糖类,如果摄入糖类不足,就会使人得低血糖, 出现乏力、休克等症状;
葡萄糖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其反应方程式为: ;
(2)由图可知,膨化机内添加不同比例的水,在压力1.4MPa下实验,添加水量为10%时,木聚糖制得率为22.80%,最高。因此可得出结论:在压力1.4MPa下,添加水量为10%时,木聚糖制得率最高(合理即可);
(3)木聚糖具有可燃性,进行①组实验时,压力提高至1.4MPa时木聚糖制得率下降的可能原因为:膨化机内物料的温度过高,打开膨化机接触空气,部分木聚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4)该实验利用木糖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通过测定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测得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再根据木糖醇的质量求出氧元素质量,然后计算出各元素原子个数比。因此实验中木糖醇中的碳必须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因为木糖醇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灼热的氧化铜的作用就是将可能生成的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而一氧化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的标志就是氧化铜必须在实验结束时全部呈黑色,如果有红色的铜存在,就有可能一氧化碳没有完全转化,故实验中应观察到木糖醇消失,氧化铜仍然为黑色时停止加热;
(5)实验中浓硫酸吸收的水质量为1.08g,则木糖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08gx×100%=0.12g ,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则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2g× ×100%=0.6g,因为木糖醇的质量为1.52g,所以木糖醇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52g-0.12g-0.6g=0.8g。故木糖醇分子中碳、 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6)若装置A中缺少氧化铜,木糖醇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就不能转化为二氧化碳,测得的二氧化碳偏少,碳元素质量就偏低,而氢元素的质量准确,将导致测得的木糖醇中氧元素质量偏高,木糖醇中氧元素含量偏大;
(7)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该品牌甜度相当的无糖可乐用阿斯巴甜和安赛蜜为代糖,未选木糖醇的可能原因是:甜度相同时,木糖醇的用量大,成本高。体重为50kg的人,喝该种同体积罐装无糖可乐,若用阿斯巴甜为代糖,每天阿斯巴甜安全用量为:40mg/kg×50kg=2000mg,则不宜超过喝该种同体积罐装无糖可乐瓶数为:,若用安赛蜜为代糖,每天安赛蜜安全用量为:15mg/kgx50kg=750mg, 则不宜超过喝该种同体积罐装无糖可乐瓶数为:。
【分析】(1)考察人体六大营养素以及葡萄糖氧化的方程式的书写;
(2)考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
(3)考察对于产率下降的原因分析;
(4)考察还原氧化铜的现象;
(5)考察对于化学式的分析;
(6)考察实验材料对于测定的影响;
(7)考察相关用量的计算。
17.【答案】(1)烧杯;偏小
(2);误差更小,结果更精确(合理即可);小气球先膨胀后缩小比原来更瘪;红磷燃烧放热,使管内压强增大;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恢复至室温,使管内压强变小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烧杯;若实验中红磷量不足,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进入装置中水体积变小,可能导致所测值偏小;
故答案为:烧杯;减小;
(2)①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图1装置相比,该装置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反应,能够减少实验误差,且污染较小;
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膨胀,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至恢复至室温,气球变瘪,由于氧气被消耗,气球比原来更瘪;
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图3中P0-a段压强增大,是红磷燃烧放热,使管内压强增大;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恢复至室温,使管内压强变小,则a-b段压强减小。
故答案为:① ;误差更小,结果更精确(合理即可);
小气球先膨胀后缩小比原来更瘪;
②红磷燃烧放热,使管内压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恢复至室温,使管内压强变小;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体积偏小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2) ① 根据红磷燃烧的反应原理、装置的特点,实验的原理,反应过程压强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红磷燃烧放热,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反应完毕由于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1)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烧杯;
若实验中红磷量不足,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进入装置中水体积变小,可能导致所测值偏小;
(2)①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图1装置相比,该装置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反应,能够减少实验误差,且污染较小;
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膨胀,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至恢复至室温,气球变瘪,由于氧气被消耗,气球比原来更瘪;
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图3中P0-a段压强增大,是红磷燃烧放热,使管内压强增大;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恢复至室温,使管内压强变小,则a-b段压强减小。
18.【答案】(1)电;
(2)A;随着煅烧次数的增加,生成的孔洞逐渐减少,吸附效果减弱(合理即可给分)
(3)不产生;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二氧化碳通过碳酸化炉转化成碳酸钙,A处二氧化碳含量较低;
②根据图示分析,多次循环后,吸附剂效果降低的原因是:随着煅烧次数的增加,生成氧化钙的孔洞逐渐减少,吸附效果减弱;
(3)①方案1和方案2相比,方案1的优点是:不产生,不会污染空气;
②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甲醇分子中含有碳原子。答案错误;
B、通过碳循环使碳排放无限接近零。答案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产燃料使用的原料中含有碳元素。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通过碳酸化炉转化成碳酸钙,随着煅烧次数的增加,生成氧化钙的孔洞逐渐减少,吸附效果减弱分析;
(3)根据通过碳循环使碳排放无限接近零分析。
19.【答案】(1)
(2)Fe3O4
(3)将产生的CO2和O2排入后续的反应装置中参与反应
(4)
(5)1:4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② 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澄清的黄色溶液 ,说明含有铁离子,而金属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没有铁离子,故应是Fe3O4能与硫酸反应生成铁离子,故被吸引物质中一定含有Fe3O4;
(3) 实验过程中需要通过装置C增重来知道吸收二氧化碳质量,以及装置E装置质量知道生成氧气质量,故实验过程中一直需从A装置中通入N2至实验结束后一段时间,目的是:将产生的CO2和O2排入后续的反应装置中参与反应;
(4)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5) C装置增重2.2g为二氧化碳质量,二氧化碳是碳酸钾和硫酸反应产生, K2CO3+H2SO4=K2SO4+CO2↑+H2O ,碳酸钾与二氧化碳质量比为:138:44,则碳酸钾质量为:6.9g,碳酸钾是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产生,4KO2+2CO2=2K2CO3+3O2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超氧化钾和生成二氧化碳关系为:4KO2~2K2CO3~2CO2↑,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质量比为:71:22,则与二氧化碳反应超氧化钾质量为:7.1g,装置E增重19.2g,为生成氧气质量,氧气为超氧化钾和硫酸反应产生, 4KO2+2H2SO4=2K2SO4+3O2↑+2H2O ,超氧化钾与氧气质量比为:284:96,故样品中没有反应的超氧化钾质量为56.8g,则样品中KOH质量为:69.3g-6.9g-56.8g=5.6g,氢氧化钾为超氧化钾与水反应产生, 4KO2+2H2O=4KOH+3O2↑ ,超氧化钾与氢氧化钾质量比为:284:224,则与水反应超氧化钾质量为:7.1g,故反应的超氧化钾共7.1g+7.1g=14.2g,故样品中反应了的超氧化钾和没有反应的超氧化钾的质量比为:14.2g:56.8g=1:4。
【分析】(1)根据氯酸钾制氧气知识分析;
(2)根据化学式书写及题意分析;
(3)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及装置图分析;
(4)根据方程式书写知识分析;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知识分析。
20.【答案】(1)1:2
(2)解: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x。
答: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2)根据反应的硫酸质量(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再所给炉具清洁剂总质量计算出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分析。
(1)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2)详解见答案。
1 / 1科粤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提升卷)
阅卷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得分
1.(2025九下·合浦期中)如图表示 CH4和 CO2在 Ni 纳米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可用于 CO2的储存与转换
B.CH4 + CO2= 2CO + 2H2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可知,该反应为CH4与CO2在Ni纳米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CO与H2,该反应可以用于CO2的储存与转换,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2CO+2H2,该书写错误,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反应前后C、H、O原子没有发生变化,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反应前分子为CH4、CO2,反应后分子为H2、CO,则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变化,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该反应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储存和转换来解答。
2.(2025九下·合浦期中)富马酸福莫特罗(化学式为C42H56N4O14)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疾病,下列有关富马酸福莫特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分子含有1个N4分子
B.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C.属于氧化物
D.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富马酸福莫特罗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不含N4分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2):(16×14)=63:28,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该物质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56):(14×4)=1:1,则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质量分数或者质量比,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氧化物的概念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来解答。
3.(2025九下·合浦期中)青铜中含有少量的锡,锡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锡的核外电子数为50 B.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g
C.二氧化锡的化学式为O2Sn D.Sn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0;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0,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而化学式的书写一般是正价左负价右,二氧化锡的化学式为SnO2,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锡,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质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下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质量,国际单位是“1”;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化学式的书写是正价左负价右来解答。
4.(2025九下·雷州期中)2024年央视春晚《山河诗长安》以诗歌、汉服、舞狮舞龙、沉香等形式的国潮表演,展示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沉香中含有沉香螺醇(C15H26O),下列有关沉香螺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26
D.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化学式可知,沉香螺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沉香螺醇由分子构成,故B错误;
C、沉香螺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6)=90:13,故C错误;
D、化合物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越大,其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大,由此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化学式可知,物质的组成元素为化学式中含有的元素符号:
B、只有化学式由元素符号表示的,物质由原子构成;
C、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
D、也可以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求解比较。
5.(2025·济宁)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而不是MgO2,该反应方程式违背了客观事实,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故A错误;
B、单质铁与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2价的亚铁盐,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
C、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的条件,且反应物没有气体,生成物有气体,需要在生成的气体化学式右边标“↑”,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
D、氢氧化钙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铜沉淀,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而不是MgO2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单质铁与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2价的亚铁盐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的条件,且反应物没有气体,生成物有气体,需要在生成的气体化学式右边标“↑“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钙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铜沉淀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6.(2025·资阳)距今约8万-6万年的资阳濛溪河遗址入选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中出土了多粒炭化的花椒种子,将人类对“麻”的追求提早几万年。花椒皮麻味来(C6H8NO)中C、H、O、N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A.16:25:1:1 B.36:4:8:7
C.12:1:16:14 D.192:25:14:16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 花椒皮麻味来(C6H8NO)中C、H、O、N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1×8):(16×1):(14×1)=36:4:8:7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7.(2025·金沙模拟)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分析。
8.(2025·大庆)中国春节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5年迎来了首个“非遗版”春节。阖家团聚,年年有余(鱼),烹饪时加入黄酒和食醋生成的乙酸乙酯 使鱼肉别具香味,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g
B.1个乙酸乙酯分子由 14个原子构成
C.乙酸乙酯分子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1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故A错误;
B、化学式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从乙酸乙酯的化学式C4H8O2可知,一个乙酸乙酯分子由4+8+2=14个原子构成,故B正确;
C、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从乙酸乙酯的化学式C4H8O2可知乙酸乙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乙酸乙酯分子由碳、氢、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
D、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4:1×8:16×2=6:1:4,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总和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总数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9.(2025·深圳模拟)华东理工大学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创新性地采用单层石墨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复合结构,相关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化学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15个原子构成 B.属于氧化物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构成的,1个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由15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6×2)=15:2: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D、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5):(16×2)=15:8,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B、根据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10.(2025·佛山模拟)甲烷与在催化作用下可得到合成气(和)。反应时催化剂表面同时存在积碳和消碳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涉及的氧化物有3种
B.积碳反应为:
C.为减少积碳,可加入稍过量的
D.反应结束若催化剂表面仍有积碳,则合成气中比多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积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消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涉及到CO2、CO两种氧化物,错误;
B、积碳反应是甲烷分解生成碳和氢气,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中的没有配平,错误;
C、由图可以看出,甲烷先转化为碳和氢气,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为减少积碳,可在原料气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使催化剂表面的碳更快的转化为一氧化碳,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看出反应结束若催化剂表面仍有积碳,则合成气中CO比H2少,错误。
故选C。
【分析】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明确反应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2) 写出化学式 :使用正确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学方程式 :通过添加系数使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量相等。
(4) 标注物质状态 :沉淀和气体,需要在化学式后面标注“↓”或“↑”等符号。
2.氧化物的定义为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阅卷人 二、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得分
11.(2023·沈丘模拟)实验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请书写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燃烧管下放置装有80℃热水的大烧杯,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据此现象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答案】(1)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二氧化锰会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 白磷的着火点为40℃、已燃烧,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未燃烧,故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分析】(1)注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标气体符号。
(2)根据燃烧条件分析。
阅卷人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32分)
得分
12.(2025八下·南宁期中)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氖元素 ;
(2)汞原子 ;
(3)两个氮分子 ;
(4)碳酸根离子 ;
(5)五氧化二磷 ;
(6)标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答案】(1)Ne
(2)Hg
(3)2N2
(4)
(5)P2O5
(6)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解答】(1)书写元素符号时,只有一个字母,字母要大写,由两个字母组成,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因此氖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e,故答案为:Ne;
(2)原子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所以汞原子表示为Hg,故答案为:Hg;
(3)分子的表示方法为: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两个氮分子表示为2N2,故答案为:2N2;
(4)离子的表示方法为: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碳酸根离子表示为,故答案为:;
(5)一般情况下书写化学式时,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因此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2O5;故答案为:P2O5;
(6)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为: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元素的表示方法来回答;
(2)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来回答;
(3)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来回答;
(4)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来回答;
(5)根据化学式的书写规则以及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来回答;
(6)根据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来回答。
(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氖元素表示为Ne;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汞原子表示为Hg;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氮分子表示为2N2;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碳素根离子表示为;
(5)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2O5;
(6)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
13.(2025·丹巴模拟)炉甘石始载于《外丹本草》,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和碱式碳酸锌,炮制后主要成分氧化锌(ZnO)可作为外用药使用。
(1)碳酸锌中有 种元素;其中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质量比为 。
(2)氧化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0.1%)
(3)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说明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锌分子 B.锌元素 C.锌单质 D.锌原子
【答案】(1)三;1:3;65:48
(2)80.2%
(3)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碳酸锌由Zn、C、O三种元素组成;碳酸锌中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
碳酸锌中Zn、O元素的质量比为:;
(2)氧化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中均含锌元素,故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说明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锌元素,而非单质、分子或原子形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质量分数,物质由离子构成;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中均含锌元素来解答。
(1)由化学式可知,碳酸锌由Zn、C、O三种元素组成;
碳酸锌中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
碳酸锌中Zn、O元素的质量比为:;
(2)氧化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中均含锌元素,故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说明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锌元素,而非单质、分子或原子形式。
故选B。
14.(2025九下·深圳月考)春晚《满庭芳·国色》节目点燃了国人复古寻色的热潮,其中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沉香代表红、白、黄、青、黑传统五色。
(1)群青:是一种品贵的高级颜料,古代是用贵重的青金石中研磨制成的。青金石中含、O等元素,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这些元素最根本的区别是 不同。
(2)桃红:用银朱调合,可以得到灿若桃花的颜色。银朱是用硫与汞加热制成的硫化汞,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 (填化学符号)。
(3)凝脂:降低原料中含铁氧化物含量,实现从青瓷到凝脂似玉的白瓷。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a点表示物质的类别是 ,c点的化学式是 。
(4)缃叶:取色自雌黄(),颜色类似硫磺,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剧毒的和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沉香:代表黑色,以下固体可能为沉香主要成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氧化镁 B.氧化铜 C.五氧化二磷 D.氧化铁
(6)孔雀石主要成分为,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质子数
(2)S、Hg
(3)单质;FeO
(4)
(5)B
(6)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青金石中含Na、Al、Si、S、Cl、O等元素,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这些元素最根本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硫与汞加热制成硫化汞过程中,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硫原子(S)和汞原子(Hg);
(3)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a点表示的物质化合价为0,物质类别是单质;
c点表示的物质是含有+2价铁元素的氧化物,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FeO;
(4)雌黄(As2S3)颜色类似硫磺,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剧毒的As2O3和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沉香代表黑色,则沉香的主要成分应为黑色;氧化镁、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只有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故选:B;
(6)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三种氧化物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单质中任何元素的化合价都为零;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化合物,各元素常显的价态:
(1)H、K、Na、Ag:+1;
(2)Ca、Ba、Mg、Zn:+2;
(3)Al:+3;
(4)O:-2,在过氧化物中,氧元素显-1价;
(5)Fe:+2、+3
(6)Cl和N为变价元素。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明确反应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2) 写出化学式 :使用正确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学方程式 :通过添加系数使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量相等。
(4) 标注物质状态 :沉淀和气体,需要在化学式后面标注“↓”或“↑”等符号。
(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青金石中含Na、Al、Si、S、Cl、O等元素,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这些元素最根本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硫与汞加热制成硫化汞过程中,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硫原子(S)和汞原子(Hg);
(3)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a点表示的物质化合价为0,物质类别是单质;
c点表示的物质是含有+2价铁元素的氧化物,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FeO;
(4)雌黄(As2S3)颜色类似硫磺,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剧毒的As2O3和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沉香代表黑色,则沉香的主要成分应为黑色;氧化镁、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只有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故选:B;
(6)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三种氧化物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2024八上·济宁期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
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
(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 决定的。
(3)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4)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 (填微粒符号)。
【答案】3;失去;最外层电子数;0,-1;Na+、Cl-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解析】【解答】(1)根据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共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着电子的得失,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较易得到电子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因此说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
(3)氯气是单质,氯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0,-1。
(4)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符号分别为Na+ 和 Cl-。
【分析】(1)根据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共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分析判断。
(2)根据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着电子的得失,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3)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根据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分析。
阅卷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31分)
得分
16.(2024·常州) 近年来,全球低糖食品的总体消费量持续增长。
I.糖类作用
(1)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糖类以维持血液中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否则易造成 ,出现乏力、休克等症状;葡萄糖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的反应方程式为 。
(2)II.代糖生产
代糖是一类替代蔗糖等天然糖的非营养性甜味剂,木糖醇是一种常见的代糖。木聚糖是生产木糖醇的原料,具有可燃性。科研人员研究用玉米芯膨化后辅助酶解法制备木聚糖,两组实验情况如下表。
序号 ①组实验 ②组实验
实验条件 膨化机内无水情况下,在不同压力下实验 膨化机内添加不同比例的水,在压力1.4MPa下实验
实验数据
从②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3)比较两组实验数据,推测进行①组实验时,压力提高至1.4MPa时木聚糖制得率下降的可能原因为:膨化机内物料的温度过高,打开膨化机接触空气, 。
(4)III.代糖研究
已知木糖醇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兴趣小组取1.52g木糖醇按照如图装置测定木糖醇分子中原子个数比,测得B装置增重了1.08g,C装置增重了2.2g。(实验前已排尽装置内空气,使用药品均足量)
实验中观察到 现象后停止加热。
(5)木糖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
(6)若装置A中缺少氧化铜,将导致测得的木糖醇中氧元素含量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7)IV.代糖应用
某品牌可乐每罐含糖(核算成蔗糖)11.2g,该品牌甜度相当的无糖可乐用阿斯巴甜和安赛蜜为代糖,结合下表数据分析未选木糖醇的可能原因是 ;体重为50kg的人喝该种同体积罐装无糖可乐,每天不宜超 罐(以整数计)。
名称 甜度(等质量比较) 价格(元/kg) 安全用量mg/(kg体重)/天 热量(kca/g)
蔗糖 1 9 未作具体规定 4
木糖醇 1 22 未作具体规定 2.4
阿斯巴甜 200 74 0-40 4
安赛蜜 200 50 0-15 0
【答案】(1)低血糖;
(2)在压力1.4MPa下,添加水量为10%时,木聚糖制得率最高(合理即可)
(3)木聚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4)木糖醇消失,氧化铜仍然为黑色
(5)5∶12∶5
(6)偏大
(7)甜度相同时,木糖醇的用量大,成本高;用阿斯巴甜为代糖每天不宜超35罐,用安赛蜜为代糖每天不宜超13罐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在人类活动需要的能量中,有60%~70%来自于糖类,如果摄入糖类不足,就会使人得低血糖, 出现乏力、休克等症状;
葡萄糖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其反应方程式为: ;
(2)由图可知,膨化机内添加不同比例的水,在压力1.4MPa下实验,添加水量为10%时,木聚糖制得率为22.80%,最高。因此可得出结论:在压力1.4MPa下,添加水量为10%时,木聚糖制得率最高(合理即可);
(3)木聚糖具有可燃性,进行①组实验时,压力提高至1.4MPa时木聚糖制得率下降的可能原因为:膨化机内物料的温度过高,打开膨化机接触空气,部分木聚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4)该实验利用木糖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通过测定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测得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再根据木糖醇的质量求出氧元素质量,然后计算出各元素原子个数比。因此实验中木糖醇中的碳必须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因为木糖醇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灼热的氧化铜的作用就是将可能生成的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而一氧化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的标志就是氧化铜必须在实验结束时全部呈黑色,如果有红色的铜存在,就有可能一氧化碳没有完全转化,故实验中应观察到木糖醇消失,氧化铜仍然为黑色时停止加热;
(5)实验中浓硫酸吸收的水质量为1.08g,则木糖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08gx×100%=0.12g ,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则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2g× ×100%=0.6g,因为木糖醇的质量为1.52g,所以木糖醇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52g-0.12g-0.6g=0.8g。故木糖醇分子中碳、 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6)若装置A中缺少氧化铜,木糖醇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就不能转化为二氧化碳,测得的二氧化碳偏少,碳元素质量就偏低,而氢元素的质量准确,将导致测得的木糖醇中氧元素质量偏高,木糖醇中氧元素含量偏大;
(7)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该品牌甜度相当的无糖可乐用阿斯巴甜和安赛蜜为代糖,未选木糖醇的可能原因是:甜度相同时,木糖醇的用量大,成本高。体重为50kg的人,喝该种同体积罐装无糖可乐,若用阿斯巴甜为代糖,每天阿斯巴甜安全用量为:40mg/kg×50kg=2000mg,则不宜超过喝该种同体积罐装无糖可乐瓶数为:,若用安赛蜜为代糖,每天安赛蜜安全用量为:15mg/kgx50kg=750mg, 则不宜超过喝该种同体积罐装无糖可乐瓶数为:。
【分析】(1)考察人体六大营养素以及葡萄糖氧化的方程式的书写;
(2)考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
(3)考察对于产率下降的原因分析;
(4)考察还原氧化铜的现象;
(5)考察对于化学式的分析;
(6)考察实验材料对于测定的影响;
(7)考察相关用量的计算。
17.(2024·南昌模拟)以下为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活动:
(1)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若实验中红磷量不足,可能导致所测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图2为图1的改进装置,图3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得图2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图1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优点是 ,可观察的不同现象是 ;
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图3中-a段压强增大的理由是 ;a-b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 。
【答案】(1)烧杯;偏小
(2);误差更小,结果更精确(合理即可);小气球先膨胀后缩小比原来更瘪;红磷燃烧放热,使管内压强增大;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恢复至室温,使管内压强变小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烧杯;若实验中红磷量不足,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进入装置中水体积变小,可能导致所测值偏小;
故答案为:烧杯;减小;
(2)①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图1装置相比,该装置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反应,能够减少实验误差,且污染较小;
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膨胀,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至恢复至室温,气球变瘪,由于氧气被消耗,气球比原来更瘪;
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图3中P0-a段压强增大,是红磷燃烧放热,使管内压强增大;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恢复至室温,使管内压强变小,则a-b段压强减小。
故答案为:① ;误差更小,结果更精确(合理即可);
小气球先膨胀后缩小比原来更瘪;
②红磷燃烧放热,使管内压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恢复至室温,使管内压强变小;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体积偏小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2) ① 根据红磷燃烧的反应原理、装置的特点,实验的原理,反应过程压强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红磷燃烧放热,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反应完毕由于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1)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烧杯;
若实验中红磷量不足,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进入装置中水体积变小,可能导致所测值偏小;
(2)①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图1装置相比,该装置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反应,能够减少实验误差,且污染较小;
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膨胀,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至恢复至室温,气球变瘪,由于氧气被消耗,气球比原来更瘪;
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图3中P0-a段压强增大,是红磷燃烧放热,使管内压强增大;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恢复至室温,使管内压强变小,则a-b段压强减小。
18.(2024九下·昭阳月考)2023年杭州亚运会主火炬燃料为“零碳甲醇”,利用废气中的热催化加氢合成,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再生利用,其原理如图所示.
(1)Ⅰ.电解制氢
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电解水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Ⅱ.捕集
以石灰石为原料的钙循环捕集废气中的流程如图:
①图中,含量较低的是 (填“A”或“B”)处.
②经多次循环后,作为吸附剂吸收效果会降低,固体结构变化如图所示.多次循环后,吸附剂效果降低的原因是 .
(3)Ⅲ.使用甲醇
甲醇可以直接燃烧,也可以将甲醇转化为氢气再燃烧,甲醇转化为氢气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1:
方案2:
①对比上述两种方案,方案1的优点是 (写1条即可).
②有关“零碳甲醇”燃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甲醇燃料分子中不含碳原子
B.通过碳循环使碳排放无限接近零
C.生产燃料使用的原料不含碳元素
【答案】(1)电;
(2)A;随着煅烧次数的增加,生成的孔洞逐渐减少,吸附效果减弱(合理即可给分)
(3)不产生;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二氧化碳通过碳酸化炉转化成碳酸钙,A处二氧化碳含量较低;
②根据图示分析,多次循环后,吸附剂效果降低的原因是:随着煅烧次数的增加,生成氧化钙的孔洞逐渐减少,吸附效果减弱;
(3)①方案1和方案2相比,方案1的优点是:不产生,不会污染空气;
②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甲醇分子中含有碳原子。答案错误;
B、通过碳循环使碳排放无限接近零。答案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产燃料使用的原料中含有碳元素。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通过碳酸化炉转化成碳酸钙,随着煅烧次数的增加,生成氧化钙的孔洞逐渐减少,吸附效果减弱分析;
(3)根据通过碳循环使碳排放无限接近零分析。
19.(2024九上·怀化期末)呼吸自救器是人在缺氧环境或出现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使用的一种安全防护装置,如图为某呼吸自救器示意图,其供氧装置由“初期生氧器”和“生氧罐”组成,同学们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如图探究:
(1)I.探究“初期生氧器”
【查阅资料1】
①该自救器在工作初期,内部独立的“初期生氧器”首先启动,以解决初期供氧不足的问题。“初期生氧器”内有氯酸钾、二氧化锰、铁粉等物质。“初期生氧器”中铁粉通过“引发器”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从而使氯酸钾的分解反应能持续进行。
②Fe3O4能与硫酸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Fe3O4+4H2SO4=Fe2(SO4)3+FeSO4+4H2O;Fe2(SO4)3溶液呈黄色。
“初期生氧器”依靠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制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小组成员为了解铁粉的变化展开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1】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初期生氧器”充分反应后的物质于纸上,将磁铁靠近粉末 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 被吸引物质可能是Fe、Fe3O4或Fe和Fe3O4的混合物
② 取①中被磁铁吸引的物质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澄清的黄色溶液 被吸引物质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3)Ⅱ.探究“生氧罐”
【查阅资料2】
①该自救器主体是由“生氧罐”供氧,内部装有颗粒状超氧化钾作“制氧剂”,其反应原理为4KO2+2H2O=4KOH+3O2↑;4KO2+2CO2=2K2CO3+3O2。
②超氧化钾与硫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KO2+2H2SO4=2K2SO4+3O2↑+2H2O。
③2KOH+H2SO4=K2SO4+2H2O;K2CO3+H2SO4=K2SO4+CO2↑+H2O;2NaOH+CO2=Na2CO3+H2O。
④浓硫酸常用于干燥气体。
【实验探究2】
同学们对超氧化钾变化情况展开探究。取出使用后的“生氧罐”内的颗粒状固体,称得样品69.3g。将样品按如图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测得C装置增重2.2g,E装置内固体变黑色且增重19.2g(实验前已排尽装置内空气,使用的药品均足量)。
实验过程中一直需从A装置中通入N2至实验结束后一段时间,目的是 。
(4)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5)实验结果:样品中反应了的超氧化钾和没有反应的超氧化钾的质量比为 。
【答案】(1)
(2)Fe3O4
(3)将产生的CO2和O2排入后续的反应装置中参与反应
(4)
(5)1:4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② 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澄清的黄色溶液 ,说明含有铁离子,而金属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没有铁离子,故应是Fe3O4能与硫酸反应生成铁离子,故被吸引物质中一定含有Fe3O4;
(3) 实验过程中需要通过装置C增重来知道吸收二氧化碳质量,以及装置E装置质量知道生成氧气质量,故实验过程中一直需从A装置中通入N2至实验结束后一段时间,目的是:将产生的CO2和O2排入后续的反应装置中参与反应;
(4)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5) C装置增重2.2g为二氧化碳质量,二氧化碳是碳酸钾和硫酸反应产生, K2CO3+H2SO4=K2SO4+CO2↑+H2O ,碳酸钾与二氧化碳质量比为:138:44,则碳酸钾质量为:6.9g,碳酸钾是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产生,4KO2+2CO2=2K2CO3+3O2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超氧化钾和生成二氧化碳关系为:4KO2~2K2CO3~2CO2↑,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质量比为:71:22,则与二氧化碳反应超氧化钾质量为:7.1g,装置E增重19.2g,为生成氧气质量,氧气为超氧化钾和硫酸反应产生, 4KO2+2H2SO4=2K2SO4+3O2↑+2H2O ,超氧化钾与氧气质量比为:284:96,故样品中没有反应的超氧化钾质量为56.8g,则样品中KOH质量为:69.3g-6.9g-56.8g=5.6g,氢氧化钾为超氧化钾与水反应产生, 4KO2+2H2O=4KOH+3O2↑ ,超氧化钾与氢氧化钾质量比为:284:224,则与水反应超氧化钾质量为:7.1g,故反应的超氧化钾共7.1g+7.1g=14.2g,故样品中反应了的超氧化钾和没有反应的超氧化钾的质量比为:14.2g:56.8g=1:4。
【分析】(1)根据氯酸钾制氧气知识分析;
(2)根据化学式书写及题意分析;
(3)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及装置图分析;
(4)根据方程式书写知识分析;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知识分析。
阅卷人 五、计算题
得分
20.(2025·开福模拟)某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氢氧化钠,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测定该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取炉具清洁剂倒入烧杯中,逐次加入质量分数为的稀硫酸,测出溶液的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填最简整数比)。
(2)计算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1)1:2
(2)解: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x。
答: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2)根据反应的硫酸质量(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再所给炉具清洁剂总质量计算出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分析。
(1)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2)详解见答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