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6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6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3 19:5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6届上学期一模联考
高三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湘西出土秦简中的木方,木方上用小篆对“王”“皇”“制”“诏”等部分书写用字进行了规范,并对卿、太守等部分官职名称变更提出了要求。这一史料可以( )
A. 印证统一文字得到各地认可
B. 说明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 说明了对楚国地区已经完成统一
D. 证明对少数民族地区有效管辖
2.西魏权臣宇文泰实行“赐复胡姓”政策,规定士卒须以主将的鲜卑姓作为姓氏。对于非鲜卑族主将赐予鲜卑姓,如杨坚的父亲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氏;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赐姓大野氏。这一举措( )
A. 有效强化了中央集权 B. 激化民族矛盾
C. 导致了世家大族兴起 D. 促进民族交融
3.元代成书的《丸经》中有“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载。宋代捶丸活动的图像资料也有发现(图1、图2)。元杂剧中有民间青年男女聚会游戏首选捶丸的情景,元曲中则有官员休闲时进行捶丸的描述。这表明,宋元时期捶丸活动( )
A. 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B. 促进了民族交融
C. 影响元曲创作风格 D. 冲击了等级观念
4.福建船政学堂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第一届驾驶班毕业留影中,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林永升赫然在列。这幅毕业留影可用来印证当时( )
A. 晚清政府实施了自救运动 B. 甲午海战中英烈的精神风貌
C. 清末新政推行了教育改革 D. 道光帝勇于变革社会的决心
5.1925年,毛泽东在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中指出,孙中山是“应乎中国被外力、军阀、买办、地主阶级重重压迫的客观环境,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孙中山虽逝,但“革命的三民主义不死”。毛泽东的上述言论旨在( )
A. 分析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 B. 悼念中山先生的不幸离世
C. 保障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D. 推动国民革命的继续开展
6.下面是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这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A. 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B. 使革命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C.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
D. 基于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目标
7.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对以上决定认识正确的是( )
A. 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 B. 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C. 对外开放、创办沿海经济特区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 )
A. 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B. 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C. 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 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9.1519年,天主教神学者艾克恫吓马丁·路德说:你关于每个信徒都可以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而无须教会媒介的观点,简直与一个世纪前被处死的异教分子约翰·胡司的观点一模一样。这反映( )
A. 马丁·路德认为教会难以自我革新
B. 宗教改革缺乏群众基础
C. 改革实质是信仰自主性
D. 马丁·路德主张教会服从世俗权力
10.有学者将美国政治体制称为“否决政治”,总统和国会之间经常出现相互否决的现象,甚至由于国会与总统分庭抗礼而造成“府会相争”,常使联邦政府面临“关门”危机。据此可知,美国的政治体制( )
A. 有效地维护了人民民主 B. 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 削弱了总统的行政权力 D. 导致了部门间权力争夺
11.1941年11月22日,经过多轮谈判,美国国务卿赫尔交给日本一份备忘录:只要日本不再向南方推进,美国将缓和对日本的经济制裁,也不干涉中日之间的战争。同一天,中国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11月2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又向日本递交一份新备忘录:日本必须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无条件撤军,美国和日本必须只承认中国的重庆政府,作为交换,美国“可以考虑”恢复向日本供油。“赫尔备忘录”( )
A. 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 维护了美国在中国的利益
C. 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 不利于中国军民对日抵抗
12.“西方文明始于希伯来。希伯来的法律与宗教是不分的。这一时期的律法既是上帝的诫命,又是人间的法律。法律与宗教共享同一种仪式、传统,且具有同样的权威与普遍性。”这表明在西方早期社会( )
A. 宗教神权统治占主导地位 B. 法律沦为宗教的附庸
C. 宗教道德渗透于法律之中 D. 宗教伦理凌驾于世俗法治
13.中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1326.77千克,创造世界新纪录;美国也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由此说明,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发明( )
A. 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形式 B. 有利于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
C. 导致粮食储备不再受重视 D. 彻底消除人类食物短缺的现象
14.在元朝得到官职的高丽人的墓志铭里,会把元的低官职写在高丽的高官职前。另外,高丽的知识分子还把在元朝及第视为荣耀之事。从元朝进行科举考试起,到元末为止,共有十多名高丽人在元及第。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元朝( )
A. 对周边的影响力较大 B. 实行灵活的民族政策
C. 基本形成中华文化圈 D. 朝贡的范围空前广阔
15.下表是美国不同时期移民来源情况。此表从本质上反映了( )
时间 来自欧洲 来自亚洲 来自拉丁美洲
1901—1920年 85% 4% 4%
1961—1970年 33% 13% 39%
1981—1990年 10% 38% 47%
A. 亚洲前往美国的移民比例在升高
B. 美国多元社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C. 欧洲前往美国的移民比例在下降
D. 拉丁美洲成为美国移民主要来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3分)
材料一 迄今为止,埃及文字被认为是人类最为古老的文字之一。关于埃及文字的最初状况,我们无从得知。埃及第一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的文字,已经是相当发达的埃及文字了。人们把埃及文字分为三类:“碑铭体”“僧侣体”和“人民体”。其中碑铭体是雕刻于神庙的墙壁上和坟墓上,或绘于石器、木器和陶器上的专用文字,常用于对皇室事件、宗教事务、葬仪活动及碑铭的记载,具有永恒记载、保留的性质。僧侣体是碑铭体的变种,更加方便书写,起初常应用于商业文件、私人书信、文学稿件等方面,后来主要用于宗教文书中,其产生的时间几乎与碑铭体相同。人民体是比僧侣体更为简化的草体字,约产生于公元前7世纪,后逐渐发展为埃及的主要文字。在托勒密王朝(由亚历山大帝国分裂而来)统治时期,政府及宗教文告,往往同时用人民体、碑铭体和希腊文三种文字书写,人民体居中排布。据考证,人民体的使用一直延续到公元5世纪。
材料二 19世纪,学术界一度否认尚未破解的腓尼基字母是一种文字形式。1916年,加迪纳发表论文《闪米特字母表的埃及起源》,他大胆推测闪米特人的字母表(即腓尼基文字的字母表)取自埃及的象形文字。1992年,耶鲁大学的埃及学家在埃及中部卢克索西北约30英里(1英里=1.609 344千米)的沙丘中,发现了一条被考古学家们称为“恐怖谷”的古道,由于人迹罕至,古道上的许多遗迹得以保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刻在“恐怖谷”崖壁上的数百份埃及铭文。这些铭文使加迪纳的推测得到证实。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郭东《论拉丁字母的符号象征性——从埃及文字、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说起》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埃及文字发展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历史学研究的认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4分)
材料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6月,签署《凡尔赛条约》,严厉处置德国。
1920年8月,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爆发。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3月,埃及宣布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10月,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9年10月,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1年9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3年,德国希特勒上台。
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禁止美国公民向国际战争的交战国售卖军火;10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11月,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
有西方学者将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之间的历史称为“焦虑的时代”。依据以上大事年表,对“焦虑的时代”作出解释。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4分)
材料一 战争使家庭残缺、社会组织崩溃、经济面临全面重建。……在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全面实行计划经济和推行全民保障的压力下,西方社会也开始标榜其“福利国家”对国民的保护功能,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福利竞争。……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的全面社会功能受到了实践的挑战。一方面,社会保障的增长率普遍超过了经济的增长率;另一方面,“福利国家”的再分配超过了税收,使国家财政出现了赤字。
——摘编自周弘《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材料二 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家庭援助计划代表了近40年里我们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所作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并且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
——摘编自《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1970年)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策略提出至少两条合理化建议,并分别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4分)
材料一 在宋代海外贸易的推动下,南海、印度洋沿岸地区、东北亚之间有了稳定而密切的贸易联系,有学者称之为南海贸易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是世界市场需求最大的商品,同时中国也是东南亚、南亚香料的主要消费者。高丽、交趾等国积极吸纳宋代中国在文官政治、科举制度、州县学等诸多方面的新变化,完善本国制度。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东亚秩序与海上丝路研究》
材料二 13世纪,世界已经通过大城市的联结形成了一个体系。这个世界体系包括西欧、地中海、欧亚大草原、埃及—红海、中东波斯湾、阿拉伯海—西印度洋、东印度洋—东南亚、中国南洋等八个亚体系,它们相互交叠构成了一个整体。13世纪,整体的贸易模式包括一些力量相对平衡的参加者,没有唯一的参加者统治整个世界体系。生产组织、资本投资、金融和货币机制等在东方有了高度的发展,然后通过东西方贸易传到了意大利。
——摘编自[美]珍妮特·L.阿布-卢格霍德《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南海贸易体系形成的原因,并简述其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3世纪“世界体系”的特点。
高三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A A D C A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D C B A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3分)
【答案】(1) 特点:起源早;成熟度高;类型多样;应用(途径)广泛;使用时间长;不断简化,实用性增强。
(2) 认识:历史研究仍有许多未解之谜;新史料的发现有助于丰富或深化我们的历史认识;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探索历史之谜,需要解读文献和考古探险相互配合。(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4分)
【答案】一战后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孕育并激化,世界局势日趋紧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含着诸多的矛盾,国际秩序极不稳定。对战败国的严厉处罚,导致了战败国的不满,成为一战后国际关系危机的主要原因;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激化;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
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并发动局部战争,形成大战的策源地;
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总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尤其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所谓“焦虑的时代”实质上是对世界危机尤其是战争危机的预判。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4分)
【答案】建议1: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应从国情出发,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说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是基于战后社会经济恢复发展需要建立的。但受社会主义阵营计划经济和全民保障的压力,追求“福利国家”的全面社会功能,导致社会保障的增长率超过经济的增长率,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过度的福利开支,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所以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应从国情出发,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建议2:社会保障制度应在提高社会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平衡。
说明:二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建立,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但过度的社会保障降低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助长了懒惰行为,引起纳税人的不满,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因此,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在提高社会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平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4分)
【答案】(1) 原因: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下降,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增强;各国政府共同推动海外贸易;各地区的经济有一定互补性;航海造船技术进步。意义:促进了南海贸易体系内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为明清时期朝贡贸易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 空间范围较广,但局限在亚欧非三个大洲;各地区力量相对均衡,未出现绝对的强权;东西方发展不平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