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5课《观沧海》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5课《观沧海》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8 19:4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观沧海》上课教案
教学课时:一节
教学对象:初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
3、了解曹操及其写作背景。
4、整体把握诗的内容、体会意境。(难点)
5、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小学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叫做《草船借箭》,大家还记得诸葛亮当时是跟谁借的箭吗?(
生:曹操。)21cnjy.com
师:对,就是曹操。那么,大家了解曹操吗?大家对曹操的印象是怎样的?
生:……(奸诈、狡猾、奸雄…不知道)
2、我们曹操的生平资料:
师展示PPT:曹操(155~220),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3、教师借助历史知识告诉学生辩证的分析、看待曹操。
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叫做“文如其人,文言其声”。今天通过学习曹操的文章来了解曹操。
二、进入学习。
1、写作背景。
《观沧海》这首诗是取自汉代乐府诗,汉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府诗一般没有名字的,名字是后人加上去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观沧海》《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袁绍残部胜利班师途中登碣石山时所作。
2·1·c·n·j·y
2、解题。观沧海——看大海。
3、生字词。
师:一起解决下面几个难读的生字词。
碣石、澹澹、耸峙、哉
4、读课文。
(1)全班齐读。(2)看朗读视频。(3)全班再齐读。
5、理解内容一。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向东(名作状)
临——登上
以——连词,来。
学生解释意思:向东登上碣石山,来看大海。
(2)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耸峙——高高地挺立。
学生解释意思: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师描绘诗的画面:诗人站在碣石山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眼望去是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而在大海中,看到了高高耸立的碣石山。这时,诗人再细看,看到了什么?
(3)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生: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若学生说到日月、星汉,板书可写上去,但是留个悬念,暂时不解释)www.21-cn-jy.com
师引导:树木是怎样的?百草是怎样的?(多、茂盛)。说明——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师:接下来诗人又写了什么?
(4)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生:秋风、洪波。
师引导:对,诗人写到了萧瑟寒冷的秋风以及汹涌的海水。大家想象一下这个画面,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个画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生先试着描述)一片辽阔的大海,秋风吹来,吹起了层层波浪,巨大的波浪不断翻卷、咆哮。给人一种怎么样的感觉?——壮丽、充满生命力。
(学生若答不出,用“死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导——死水为什么是“死”的?因为它不动,而在我们面前的大海却实波涛汹涌,动荡起伏,所以这大海是——活的,充满生命力,壮丽)21·世纪
教育网
6、总结前面四句。
师:同学看到“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这两句,刚刚有同学说这个也是诗人看到的景物,大家觉得是吗?www-2-1-cnjy-com
生:……
师引导:大家仔细看这两句,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有太阳、月亮、还有星汉(也就是银河),星星,现实中你们能同时看到这些东西吗?——不能。所以,后面这两句不是诗人看到的景物,既然不是看到的,那么是——想像的。所以我们说这些景是虚景。而前面四句是诗人真实看到的,相对于虚景,这里就是——实景。同时,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统领全诗?——观。21教育网
师:我们再来看到前面4句,分析一下。
第一句:交代了地点、目的。
第二句:全景。(轮廓、大概)
第三句:静态(植物)。
第四句:动态。
诗人写的这些景都非常的美丽、有活力、生机勃勃的,那他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景色,想表达什么呢?同学们结合一下诗人当时的心情。
引导:当时诗人刚打了几个漂亮的胜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北方也基本被他收服了,他的心情怎么样——愉快。对,现在登山了这座山,看到了这些充满生机、活力的山、水、花草树木,他会不会感叹道,哇!祖国的山、水可真美呀!所以呢,他想表达什么感情呢?——歌颂祖国河山、热爱祖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因而,这里诗人就是借用了这些景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作手法叫做——借景抒情。
7、理解内容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师:刚刚我们讲到这两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景象,是虚景。我们再来看一下。
日月之行——日月的运行。若——好像。
星汉——银河。其——指大海
师:大家想象一下这个画面。感觉怎么样?
师引导:日月运行不息,好像是从这浩
( http: / / www.21cnjy.com )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给我们的感觉,大海像是能够吞吐日月、银河,有没有感觉很宏伟辽阔、气势磅礴的?同学们也可以看几张图片。
那么诗人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想象呢?同学们结合一下诗人写作背景。想一想,这里诗人又想抒发怎样的感情?
引导:曹操当时正是事业的巅峰时期,他已经削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北方群雄,统一北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所以当他看到刚刚那些美丽的山河,这样辽阔、气势磅礴的大海,会不会让他联想到自己现在的功业?
人们常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也能够形容人的胸襟宽广、博大,所以这里诗人以大海自喻,他也像大海一样有博大的胸襟,能包容一切,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所以这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答不出,再用问诗人的远大志向是什么引导)21·cn·jy·com
生:一统天下、建功立业。
8、评价曹操。
师:说到这里,我们已经通过他的这首诗亲自和曹操对了话,同学们,你们觉得曹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热爱祖国、有远大的抱负的政治家、伟大的诗人。
9、全班齐读或跟视频读。
三、总结。
这首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诗人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歌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同时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五、作业。
(1)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
(2)背诵全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