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9 香港,璀璨的明珠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香港,璀璨的明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第一自然段从地理位置、贸易、金融、商业、服务等方面简要介绍香港,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分别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具体介绍香港的繁华和美丽,第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题,赞颂了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本课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创设“跟着手帐游香港”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索知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有基础分析学习经验: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城市认知经验,对“香港”有碎片化、直观化的印象,但缺乏系统性、多维度的了解。已掌握“总分总”“分点介绍事物”等基础文本结构的阅读方法,能够初步概括课文段落的主要内容。 (2)知识储备:具有一定的常识储备,但对香港的经济地位、文化融合等深层信息了解较少。 (3)学科能力水平: 能够做到流利朗读课文。能从段落中找出明显的关键信息,但难以精准概括一些抽象词语的核心特点。 (4)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① 对直观、有趣的内容兴趣浓厚。喜欢互动式学习,如小组讨论、反感枯燥的概念讲解和机械记忆。②学习需求:希望通过生动的素材,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帮助理解词语。 渴望在课堂中表达个人想法,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5)学生发展需求①知识层面:从碎片化认知升级为对香港“经济、旅游、文化、美食”的系统性认知,理解香港作为“东方之珠”的多重内涵。② 能力层面:提升抽象词语理解能力、信息概括能力和有感情朗读能力,初步培养“多角度分析事物特点”的思维。③情感层面:深化对“香港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认知,激发对香港及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6)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①抽象词语理解困难、因缺乏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难以准确理解词义,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把握。②多维度特点梳理困难,学生可能难以清晰区分不同板块的内容,无法有条理地概括香港的整体特点。③情感共鸣产生困难:学生对香港的历史背景、与祖国的联系了解较少,可能无法深刻体会、难以产生民族自豪感。④有感情朗读困难、学生能理解字面意思,但难以通过朗读传递出对香港夜景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学习目标确定: 1.认识“贸、愧”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角”。 2.默读课文,能找出段落中的关键语句,了解课文是从贸易活动、美食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来介绍香港的。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香港被誉为“璀璨的明珠”的原因,感受香港的繁荣与多元,激发对香港的热爱和对祖国的自豪感。
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贸、愧”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角”。(重点) 2.默读课文,能找出段落中的关键语句,了解课文是从贸易活动、美食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来介绍香港的。(重点)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香港被誉为“璀璨的明珠”的原因,感受香港的繁荣与多元,激发对香港的热爱和对祖国的自豪感。(难点)
学习评价设计 知识获得评价 评价内容: 学生对课文13个生字认读准确率、多音字“角”的用法辨析、“璀璨”“琳琅满目”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准确找出各段关键句,能否根据关键句概括香港“贸易、美食、旅游”三大特色。评价方式:课堂“开火车读词语”游戏,记录小组认读正确率,查看学生画出的关键句是否完整、段落内容标注是否简洁。 AI互动诊断: AI推送问题“为什么说香港是‘璀璨的明珠’?”学生用文字/语音作答,AI通过关键词识别香港的繁华离不开祖国,辅助判断家国情怀内化效果。 手帐作品分析:“小小旅行推介官”的身份贯穿始终,让学习变成了一场有趣的挑战任务。 评价工具: 《“云旅游”路线规划评价量表》(简易版)、教师观察记录表、AI互动日志。 反馈与激励: 本方案的核心理念是“用放大镜发现优点,用指南针指引方向”,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推介官”的旅程中体验到进步与成功,从而真正爱上语文,自信成长。教师对理解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 价,并将其感言作为范例朗读。 分教学活动的评价实施 (一)活动一:推介官知识准备 —— 初识香港 评价内容: 知识获得:课文朗读的正确性、流利度,对香港的初始认知。 学习态度:参与谈话、朗读活动的积极性。 方式与工具: 教师即时口头评价(如 “你大胆分享了对香港的印象,真勇敢!”“这段朗读字音很准,若节奏再平稳些会更流利~”)。 用 “朗读☆”“参与☆” 等简易符号记录课堂表现,为后续学习诊断基础能力。 (二)活动二:推介官文化搜集 —— 梳理特色 评价内容: 知识获得:“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 三大特色及关键词的提取准确性。 能力提升:小组合作的分工、信息提取与协作能力。 学习方法:文本梳理、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情况。 方式与工具: 查看小组完成的 **“香港特色大搜集” 表格 **,评价关键词提取质量(如 “‘万国市场’的关键词抓得精准,突出了贸易特色!”)。 教师巡视观察小组合作状态,用 “合作观察卡” 记录 “分工合理性”“投入度” 等,给予小组激励反馈(如 “你们组分工明确,高效完成了表格,值得大家学习~”)。 (三)活动三:推介官打卡香港 —— 理解内容 评价内容: 知识获得:对香港特色具体表现的理解深度。 能力提升:分段朗读的流利度、情感表达力。 价值观念:欣赏香港景点资源时的情感共鸣(如专注度、赞叹表现)。 方式与工具: 开展同伴朗读互评(如 “他读‘浪平沙细、阳光和煦’时,我仿佛看到了浅水湾的美景!”)。 教师捕捉学生欣赏资源的情感表现,用肯定性语言反馈(如 “从你的眼神里,老师感受到你对香港美景的喜爱啦~”)。 (四)活动四:推介官理解含义 —— 感悟情感 评价内容: 思维发展:对 “璀璨的明珠” 内涵、香港未来发展的逻辑思考深度。 价值观念:对祖国与香港的自豪感、热爱之情的表达。 方式与工具: 教师参与课堂讨论对话,评价思维深度(如 “你能联系‘一带一路’讲香港的作用,思考得很有深度!”)。 记录学生表达祝愿的真挚度,用鼓励性评语强化情感(如 “你的祝愿充满真情,香港和祖国一定会如你所说更加美好~”)。 (五)活动五:推介官展示任务 —— 语言运用 评价内容: 能力提升:“围绕主题有条理介绍香港” 的语言表达能力(句子通顺、抓重点、语言生动)。 学习方法:“多方面介绍地方” 方法的运用情况。 学习态度:展示时的大方自信程度。 方式与工具: 采用 **“星级评价表”**(句子通顺☆/ 抓住重点☆☆/ 生动大方☆☆☆),师生共同为小组展示打分并反馈(如 “你们组介绍得很有条理,要是能用上更多课文里的生动词语就更棒了!”),激励优化表达。 三、作业的过程性评价 词语宝箱:诊断词语积累的认真度与知识巩固情况,用 “积累认真☆”“词语运用意识☆” 评价,激励重视语言积累(如 “你积累的词语很丰富,若能尝试用一两个词语说句话就更好啦~”)。 我是小作家:诊断 “仿写介绍地方” 的方法迁移能力,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选材与情感),用评语反馈(如 “你把家乡的山写得很美,还能像课文一样从多个角度介绍,真厉害!”),兼顾学习方法与价值观念的激励。 四、评价特点 诊断性:各环节即时评价,发现知识、能力、情感等问题(如关键词提取困难,后续加强方法指导),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表现性:以 “推介官” 等表现性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现成果,评价聚焦学习行为。 激励性:用积极口头评价、星级反馈、评语等激发动力;评价 “适量适度”,不中断学习,且与单元评价形成 “课时细化→单元进阶” 的关联。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遇见明珠:从情景开启到初识魅力 教师活动 任务一;情境导入,初识“明珠” 1.出示单元情境,用热情的语气说:“同学们,‘祖国山河探索之旅’已开启!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 香港。学校邀请大家担任‘香港推介官’,向世界介绍它的魅力,你们愿意吗?” 2.播放《进入香港》的视频,感受香港的繁华, 3.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香港,璀璨的明珠》,指导读准 “璀(cuǐ)璨(càn)”,提问:“看到‘璀璨的明珠’,你们猜香港会是什么样的?” 4.介绍香港:“ 香港特别行政区,简称“港”,与西方社会管理经验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为什么它能获得这些称号呢?今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引导学生默读简介,说说香港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学生活动1 倾听教师介绍单元情境与 “香港推介官” 任务,积极回应是否愿意参与,调动参与热情。 观看《进入香港》视频,直观感受香港的繁华,随后跟读课题,读准 “璀(cuǐ)璨(càn)” 的读音,并围绕 “璀璨的明珠” 猜想香港的特点(如繁华、美丽等)。 默读教师提供的香港简介,提炼香港给自己留下的第一印象(如厉害、繁华),并尝试分享自己的初步感受。活动意图说明: 1.紧扣单元 “小小旅行推介官 祖国山河探索之旅” 情境,通过 “担任香港推介官” 的任务设定,将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活动参与者,激发学习兴趣与责任感,快速融入课堂主题。 2.借助《进入香港》视频直观呈现香港的繁华景象,结合课题中 “璀璨” 一词的读音指导与提问,搭建文本与现实的连接,引发学生对香港的好奇,为后续学习铺垫认知基础。 3.简要介绍香港的地位与美誉,既补充背景知识,又通过 “为什么能获得这些称号” 的问题设置悬念,驱动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环节二:合作梳理——聚焦特色教师活动2 1. 布置任务:“作为‘推介官’,得先摸清香港的‘亮点’!请大家再读课文,思考:每段分别写了香港的什么特色?”2. 发放 “香港特色梳理表”,明确小组分工(4 人一组:1 人记录、2 人找课文语句、1 人准备分享),巡视指导:“如果找不到,可以看看课文第 2-4 段,有没有反复提到的关键词?”3. 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万国市场(贸易)、美食天堂(美食)、旅游胜地(旅游)” 1. 发布 “推介官展示任务”:“请小组合作,用 5 分钟准备 —— 向大家介绍香港的一个特色(选‘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中的一个),要用上今天积累的词语(如‘琳琅满目’‘大饱口福’)。” 2. 明确评价标准:- ☆ 句子通顺、语言流畅;- ☆☆ 抓住特色、说清理由;- ☆☆☆ 用上积累词语、大方自然; 3. 组织小组展示(每组 1 分钟),展示后引导全班互评:“这个小组用了哪个好词?他们说清香港的特色了吗?” 4. 点评总结:肯定学生的 “推介” 亮点,强调 “介绍地方要先找特色,再用生动的词语说清楚”。 学生活动2 1. 自主再读课文,重点关注第 2-4 段,尝试用 “△” 标出特色关键词;2.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如下),讨论 “每个特色对应的课文语句”,记录员填写,词语小助手提醒大家圈画 “应有尽有”“大饱口福” 等相关词语;3. 小组代表举手分享,结合课文语句说明 “为什么这是香港的特色”,如 “课文第 2 段说‘万国市场里,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所以香港是贸易特色”。 1. 小组分工准备:主讲人组织语言,词语小助手提醒用 “琳琅满目” 等词,评价员检查 “有没有说清特色”;2.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如:“大家好,我是香港推介官,香港是‘美食天堂’,这里有粤菜、川菜,还有外国佳肴,能让大家大饱口福!”3. 认真倾听其他小组展示,根据评价标准举手互评,如 “他们用了‘大饱口福’,说清了美食多,应该得两颗星”;4. 记录教师点评,明确 “介绍地方要抓特色、用好词” 的方法。 活动意图说明:1. 以 “推介官需摸清亮点” 为任务驱动,让信息提取不再是 “机械找答案”,而是 “为角色服务”,提升学习主动性;2. 明确分工的小组合作,呼应国培 “跨坊活动中小组合作促素养” 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与责任意识;3. 追问 “课文语句”,强化 “以文为本” 的阅读习惯,避免学生脱离文本主观判断,落实 “提取文本关键信息” 的语文要素。 1. “推介展示” 任务,将 “梳理特色、积累词语” 的知识转化为 “口头表达” 的能力,落实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任务群的 “运用语言” 要求,呼应国培 “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范例” 理念;2. 清晰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确 “好的推介是什么样的”,避免展示盲目性;全班互评培养倾听能力与批判性思维;3. 教师总结强化 “抓特色、用好词” 的方法,为后续 “介绍家乡” 的迁移练习提供清晰支架。 环节三:铭记明珠,从课堂总结到心向远方 1. 提出核心问题:“为什么课文说香港是‘璀璨的明珠’?大家小组讨论 3 分钟,结合今天学的三大特色说说。”2. 引导理解结尾句:“‘祖国南海之滨的这颗明珠必定更加璀璨夺目’,这里的‘更加璀璨’是什么意思?你们觉得香港未来会更美好吗?为什么?”3. 结合国培 “文化认同” 理念,补充:“香港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繁华离不开祖国的支持,你们作为‘推介官’,想对香港说一句什么祝福的话?” 学生活动3 1. 小组讨论,结合 “贸易繁华、美食多、景点美” 总结:“因为香港又繁华又美丽,像明珠一样闪亮”;2. 思考后回答:“‘更加璀璨’是说香港会更繁华,我觉得会,因为有祖国帮忙”,分享对香港的祝福(如 “希望香港越来越美”“希望更多人去香港玩”);3. 齐读结尾段,带着 “自豪、祝福” 的语气,感受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活动意图说明 1. 核心问题 “为什么是明珠”,引导学生整合前文梳理的 “三大特色”,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实现 “从分点理解到整体感知” 的提升;2. 结合 “祖国支持” 谈未来,落实国培 “厚植历史文化认同与爱国情怀” 的目标,让情感教育不空洞,与文本理解深度融合;3. 祝福 + 齐读,通过 “说”“读” 结合,让学生主动表达情感,强化 “热爱祖国山河” 的价值认同。
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作业 (一)基础巩固 1. 看拼音写词语 cuǐcàn mào yì fán huá měi shí tiān táng yè mù jiàng lín ( ) ( ) ( ) ( ) ( ) 2. 比一比,再组词 港( ) 贸( ) 繁( ) 优( ) 巷( ) 货( ) 敏( ) 忧( )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香港位于祖国漫长海岸线的( ),是亚太地区的( )中心、( )中心和( )中心,还是( )、( )和( )的好去处 ,被称为“( )”。 (2)香港的市场被称为“( )”,因为来自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 )、( );香港的美食被称为“( )”,因为游客可以品尝到( )。 (3)课文中描写香港夜景的句子是:“每当( ),香港就成了( )。港湾里( ),像( );马路上( ),如同( )。” (二)能力提升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商品 ( )的美食 ( )的灯光 ( )的焰火 ( )的车灯 ( )的长河 2.. 按要求改写句子 (1)香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改为反问句) (2)世界各地的商人都乐意来香港做生意。(缩句) (3)港湾里闪烁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洒落人间。(仿写比喻句) (三)拓展延伸(三选一) 1. 如果你去香港旅游,你最想去哪个景点?为什么?请用一段话介绍这个景点 2. 收集香港的其他资料,如香港的著名建筑、传统节日等,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3. 以“我眼中的家乡”为题,写一个小片段,想象自己家乡有什么特点,抓住其中一点写一段话。 二、拓展学习设计 (一)制作香港旅游攻略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 2. 各小组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等方式,收集香港的旅游景点、美食推荐、交通指南、住宿信息等资料。 3.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份详细的香港旅游攻略,包括旅游路线规划、景点介绍、美食推荐、费用预算等内容。 4.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制作的旅游攻略,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 (二)举办“香港文化知多少”知识竞赛 1. 教师提前准备一些关于香港的历史、文化、地理、美食等方面的知识题目,制作成PPT或卡片。 2.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知识竞赛。竞赛形式可以包括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 3. 在竞赛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对一些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拓展,加深学生对香港文化的了解。 4.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学唱与香港有关的歌曲 1. 教师推荐一些与香港有关的经典歌曲,如《东方之珠》《狮子山下》等。 2. 学生自主选择一首歌曲进行学唱,可以通过听原唱、看歌词、跟唱等方式学习。 3. 组织一次班级演唱会,让学生上台演唱自己学唱的歌曲,感受香港的音乐文化,增强对香港的热爱之情 。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 1、视听资源包:精选反映香港“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和“夜景”的高清图片、短视频片段。其特色在于高度契合课文内容,能瞬间抓住学生注意力,为其提供口语交际和语言表达的“素材库”与“脚手架”。 2、对比阅读文本:提供一段关于本地商业街或景点的简短描述文本。其特色在于创设真实的生活化语境,通过“香港”与“家乡”的对比,深化对“璀璨明珠”特点的理解,并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数字化思维工具:使用简单的图形组织器(如思维导图、表格)。其特色在于可视化课文结构,帮助学生高效梳理文章从“多方面”描写香港的框架,培养信息提取与归纳能力。 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多媒体PPT深度融合:应用方式:将高清图片、短视频无缝嵌入PPT,随讲解同步呈现。目的:创设沉浸式情境,变“讲课文”为“逛香港”,解决学生因缺乏体验而产生的理解障碍,让“璀璨”、“迷人”等词语变得可知可感。4、互动白板功能巧用:应用方式:邀请学生上台操作,将代表“美食”、“景点”、“商品”的图片拖拽到香港地图的相应位置,或使用画笔功能在电子课文上圈画关键词句。目的: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探究,在动手实践中强化记忆,训练寻读能力,增加课堂趣味性。5、在线投票与分享:应用方式:利用“问卷星”或班级优化大师等工具,发起“你最想体验香港哪个特色?”的即时投票,并投屏展示结果。目的:快速收集学情反馈,生成课堂讨论焦点,让口语交际环节“我的香港之旅”的选择更有依据,激发表达欲望。 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课注重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突出情境性、互动性和生成性: 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香港的图片(如维多利亚港夜景、金紫荆广场)和视频片段(呈现 “万国市场” 的繁华商贸场景、“美食天堂” 的多样美食画面等),在 “推介官打卡香港” 环节,以声画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香港特色,助力理解 “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 的具体表现;导入环节借助课件呈现香港整体风貌,辅助谈话导入,引发学生对香港的初步认知,营造 “祖国山河探索” 的氛围。 板书设计与可视化工具: 结合 “香港特色大搜集” 表格,利用电子板书或课件动态呈现表格填写过程,清晰展示香港三大特色的梳理逻辑,帮助学生建立 “主题 — 分支” 的认知结构;“推介官展示任务” 中,通过课件展示 “句子通顺”“抓住重点”“使用生动词语” 的分级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确语言表达的要求,提升表达的针对性。 小组合作与互动反馈: 利用课件内置计时功能或在线倒计时工具,规范 “小组合作梳理香港特色”“准备推介展示” 等环节的时间,保障小组合作高效开展;小组汇报时,借助课件同步呈现展示要点,方便全班清晰倾听,再通过师生共同评价的方式,强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及时反馈学习成果。 跨学科融合与延伸学习: 鼓励学生在完成 “我是小作家” 作业时,借助网络搜索家乡或其他地方的图片、资料,丰富写作素材,融合语文与信息技术学科能力;学生可将搜集的资料以图片形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在班级展示,延伸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与广度。 评价与激励技术: “推介官展示任务” 中,运用课堂互动小程序的 “星级评价”“点赞” 功能,对小组展示进行即时量化评价,增强评价的趣味性;对表现优秀的小组,通过课件展示 “优秀香港推介官” 称号或发放电子勋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