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西亚
东北非
南亚
东亚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标准: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某个阶段的文化,比较广泛的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形成,社会成员被划分成了阶级或等级,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作文明。”
—纪录片《世界历史》第2集 《文明的曙光》
一、文明的内涵
历史学领域的文明内涵,是一个综合指标,泛指原始社会之后的漫长历史阶段。文明与原始相对应,意味文明社会较原始社会有巨大的社会进步。
——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文字、科学、阶级或等级、国家、建筑、城市
文明诞生的标志
采集
渔猎
农耕
畜牧
劳动生产率提高
社会分工
阶级
国家
文字
播种收获
定居
城市
剩余
产品
矛盾
记事
管理
生产力
文明
唯物
史观
私有制
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二、文明的产生
过程:社会大分工
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早期城市遗址
农业与手工业分离
定居形成聚落
形成聚落中心
形成“市”集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文明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根因)
古希腊文明
约公元前2千纪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
古埃及文明
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
古印度文明
约公元前3千纪
中国文明
约公元前2070年
三、文明的多元
地理位置:基本上都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北纬三十度附近),气候条件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
地理环境:多临近大河流域(水源灌溉,土地肥沃,阳光充沛),适合农业发展
文明早期发展的特点:文明之间相对孤立、区域分散,表现出多元特点
文 明 成 就
政治(制度) 文 化
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
北非古埃及文明
南亚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文明
①君主专制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①楔形文字 ②《吉尔伽美什》
③洪水方舟传说④60进位制⑤战车
①法老具有至上的权威
②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①神话和文学故事 ②象形文字
③制定太阳历 ④金字塔
⑤莎( suō )草纸
种姓制度
①佛教 ② 《摩诃》《罗摩》;
③创造1到9,发明“0”,按位计值。
城邦制度
①哲学:苏、柏、亚②文学:神话、戏剧
③历史:希罗多德、修昔底德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内容:
走进西亚文明
公元前2900年
苏美尔城邦时代
公元3500年
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
产生最初文明
楔形文字
六十进位制度
《吉尔伽美什》是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其中记载了最早的洪水与方舟传说。
01
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在苏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是一位恶毒的神。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不安全。——摘编自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
经常受到外族入侵、帝国更换频繁、充满不安全感
刻在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现存法国卢浮宫。
汉谟拉比
王
权
柄
太
阳
神
沙
玛
什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君 权 神 授
神权主义色彩浓厚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结语 怨声载道的统治,寿命不会长,将出现连年饥荒、一片黑暗、突然死亡……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他的幽魂[在地狱里]喝不到水。
保护私有财产
同态复仇法(原则)
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鲜明的阶级歧视
神权主义色彩浓厚
走进埃及文明
02
埃及文明兴起
约前3500年
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约前1550-1069年
埃及新王国
法老
约前3100年
埃及古王国
金字塔时期
约前2686-2160年
31个王朝,中国不外20多个
成也尼罗败也尼罗
尼罗河水量丰沛
(洪水泛滥)
赐予埃及肥沃的土壤
粮食丰收、政局稳定
尼罗河每年可以预知且又水势平缓的泛滥则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则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
尼罗河水量不足
影响农业生产
国内局势动荡
外敌入侵
埃及文明
冲击
古埃及文明基本仅分布在尼罗河沿岸,从古王国时期开始,埃及就随着尼罗河水的涨落进入了这样的一种“统一—盛世—衰弱—分裂—统一”的循环.
公元前1550年,埃及新王国时期,国王开始采用“法老”尊称神化王权,体现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
埃及象形文字
太阳历
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底部周长如果除以其高度的两倍,得到的商为3.14159,这就是圆周率。
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
下可以千年不腐
走进印度文明
03
公元前3千纪
古印度文明兴起
公元前6世纪
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公元前1500年
“吠陀”时代
公元前2000年
雅利安人入侵
公元前4世纪
孔雀帝国
印度河流域
恒河流域
自然环境:三面环海,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古印度民族众多,语言不一
每次外来民族的入侵,都给印度文明带来了新的成分。这些外来民族也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印度民族所同化。……印度曾被称为是“人种的基因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能在印度被找到……
—刘湍康《浅论印度文明的特征》
开伯尔山口
帕米尔高原是抵
御印度入侵的屏障
开伯尔山口是山脉之间的低地,直达印度河平原,成为外族入侵突破口
人生而不平等
掌管祭祀
地位最高
保卫国家
地位次之
普通劳动者
少数富有商人
为前三等级服务
地位最低
众生皆平等
种姓制度
冲击
佛教
时间:前6—前4世纪
创始人:释迦牟尼
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
制度下的等级体系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又称如来。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贵贱、等级分明
法律地位不平等
职业世袭
走进古希腊文明
04
地理环境:多山地、交通不便
(不利于地区大国兴起)
多岛屿、航海便利
(易于形成城邦制国家)
经济类型:工商业
典型城邦:斯巴达(寡头制)
雅典(民主制)
希腊在古代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希腊人对他们所生活地区的通称。其地理范围包括今天的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岸。
海洋文明的典范
公元前8世纪
雅典城邦萌芽
公元前6世纪初
梭伦改革,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
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公元前5世纪
伯利克里执政,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
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衰落
公元前4世纪
城邦制渐衰
雅
典
民
主
政
治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直接民主、法律至上
局限性:是少数人的民主
直接民主导致政治腐败(多数人的暴政)
成也民主败也民主
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
古希腊
神话
《荷马史诗》
埃斯库罗斯
“悲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
“喜剧之父”
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
政治史奠基人修昔底德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知识即美德”
柏拉图(理想国、理念论,理性主义奠基人)
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逻辑学)
拒绝从众! 反抗威权!
挑战师道! 更爱真理!
质疑神灵! 理性思考!
“驻足现实”
“仰望星空”
“率性而活”
“热爱生活”“逞强好斗”
“踏浪探险”“特立独行”
希腊人的民族性格……
区 域 代表文明 形成前提 实行制度 文化成就
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位制、战车和车轮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为农业和交通提供便利 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至上的权威 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筑和数学、莎草纸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平原广阔;恒河流域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种姓制度 佛教;《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文明 巴尔干半岛南部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城邦制度 世界文学瑰宝、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君 主 专 制
民主政治
小结:世界文明的多元性
四、文明多元之因
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
岛屿、山峦叠嶂
商贸发达
民主
平原
农业国
专制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理环境
决定因素或
唯一因素
≠
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仰等
文明是平等的,
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
文明是包容的,
要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
文明将共存,人类将共荣,只有共荣才能共存。
“文明是多彩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
——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结语: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