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3 19:5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中古时期的欧洲
古代美洲与非洲
5世纪
15世纪
西罗马灭亡
新航路开辟
文艺复兴
横 文明互动
纵 继承发展
P:(单元序言部分):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被称为“中古时期”
P:(单元序言部分):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的多元面貌。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古时期即中世纪,5—15世纪
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欧洲,分西欧和东欧。
中世纪,为什么是中 那是说,上面接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BC476),下面接着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进入近代了。所以中间这段就叫做中世纪。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
上古时期
奴隶社会
中古时期
封建社会
近现代时期
资本主义社会
中古时期
封建社会
一、西欧封建社会
(一)建立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
一、西欧封建社会
(一)建立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
(二)基本特征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1.封君封臣制度
⑴原因:
①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②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⑵内容:
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
②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③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④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帝王
大封建主
小封建主
农民
给予土地和保护
给予土地和保护
提供农耕土地
效忠和提供军队
效忠和服兵役
服劳役和耕种
一、西欧封建社会
(一)建立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
(二)基本特征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1.封君封臣制度
⑶特点:
帝王
大封建主
小封建主
农民
给予土地和保护
给予土地和保护
提供农耕土地
效忠和提供军队
效忠和服兵役
③两者关系:契约意识,双向权利义务。
①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层级间相对独立;
②等级森严,依次主臣;
服劳役和耕种
⑷影响:
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国王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出现了分裂割据。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我的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
【课堂探究】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
相似点:
不同点:
1.目的:维护统治
2.内容:都分土地
3.权利和义关系:效忠,提供军赋。
4.等级: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大宗小宗,封君封臣都不是绝对的)
5.影响:导致分裂割据(地方分权)
国王/皇帝是名义最高统治者)
1.时间:西欧:中世纪;中国:西周
2.纽带:
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西欧: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不可越级统治。
一、西欧封建社会
(二)基本特征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庄园与农奴制度
⑴地位:
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⑵概况:
土地类型 经营管理者 权利及义务
领主自营地
农民份地
自由农份地
农奴份地
领主
自由农
农奴
①交纳地租,服劳役;
②法律上自由
①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
②交纳地租,自备工具服劳役;
③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
①提供农民土地;
②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
③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
铁匠铺
教堂
公共草地
领主自营地
播种地
休耕地
播种地
谷仓
领主的房子
磨坊
①自给自足;
②掌管着从生产到精神的人类生活方方面面。
一、西欧封建社会
(二)基本特征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庄园与农奴制度
⑴地位:
⑵概况:
⑶庄园的特点:
P20问题探究:比较奴隶和农奴的异同,说明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
材料一: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分到的土地不能加以剥夺,农业改良时获益。……实际上义务固定,处境比奴隶好得多,很少完全听凭领主随意打发……”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为高些。农奴的日常生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在村社有发言权。 ——《西欧中世纪史》
同:
异:
生产关系的变化:
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农奴主或奴隶主的剥削压迫。
农奴的地位相对奴隶较高:如义务相对固定,可自由分配剩余产品,领主不可随意打发,有村社发言权等;农奴受到的束缚更宽松。
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新变化)
(一)王权的加强
1.变化:
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国王被视为最高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中古中后期(11世纪),随社会环境的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2.表现:
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意义: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新变化)
(二)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⑴时间:
10-11世纪
⑵条件:
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
②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农业经济发展
③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⑶特征:
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1.城市的兴起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新变化)
(二)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2.城市的自治
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⑴原因:
⑵实现方式:
⑶影响:
巴黎大学
牛津大学
①经济: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一些城市兴办大学;
③政治: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如何理解“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
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新变化)
(三)基督教会的壮大
1.地位:
中古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表现:
⑵政治:最大有组织力量,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⑶思想: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⑴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征收什一税。
在教父主持下接受洗礼
出生
由教父主持婚礼
结婚
涂香油,以求灵魂升天
死亡
“中古西欧社会的等级理论是由教会提出的。……教士被称为第一等级,世俗封建主被称为第二等级,既不是神职人员又不是贵族的人被称为第三等级。(注:开始时是农民,12世纪中叶后,由于工商业的发展手工业者和商人也被列入第三等级)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中古西欧的三种人
“中世纪的东欧,实际上是以拜占庭帝国为中心以及受其文化影响的欧洲地区。”——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一)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1、强大:
⑴扩张: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一度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⑵经济: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欧洲最大城市,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⑶《罗马民法大全》
①6世纪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②《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2、灭亡
⑴原因
①连年战争消耗自身资源;
②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
③奥斯曼土耳其兴起
⑵时间:1453 年。
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公元395年
公元476年被蛮族所灭
公元1453年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罗马。” ——美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史料阅读:《法理概要》对市民法和万民法的定义为:
市民法与万民法有别,任何受治于法律和习惯的民族都部分适用自己特有的法律,部分则适用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每一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该国本身特有的法。至于出自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
——〔古罗马〕查士丁尼著,张企泰译《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材料: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摘编自沈芝《古代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述评》
三、东欧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
“中世纪的东欧,实际上是以拜占庭帝国为中心以及受其文化影响的欧洲地区。”——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一)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1、强大:
⑴扩张: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一度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⑵经济: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欧洲最大城市,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⑶《罗马民法大全》
①6 世纪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②《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2、灭亡
⑴原因
①连年战争消耗自身资源;
②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
③奥斯曼土耳其兴起
⑵时间:1453 年。
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公元395年
公元476年被蛮族所灭
公元1453年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罗马。” ——美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古希腊罗马文化
基督教思想体系
古典东方政治传统
公元6-8世纪《海洋法》为中世纪基督教国家中通行的第一部航海法规。
因为西罗马帝国遭日耳曼人入侵而灭亡,但拜占庭帝国保存下来,成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直接继承者,对东欧各国都产生重大影响,留下深刻印记,整个中世纪拜占庭都是东方与西方,欧洲与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摘编自沈芝《古代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述评》
罗马法成为欧洲走向近代的先声,为欧洲走向近代化奠定法制基础。
开创性
拜占庭帝国的公民概念
承认并效忠于帝国君主,皆为公民;信奉东正教,是基督徒,皆为公民;生活在帝国的领土上向君主纳税,皆为公民。
三、东欧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
(二)俄罗斯的崛起
13世纪上半叶
9世纪
基辅罗斯
俄罗斯发端于此,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历史纵横 基辅罗斯
6—9 世纪,东欧大平原上的斯拉夫人进入原始社会解体阶段,贫富分化显现,逐渐形成一些公国,其中以基辅和诺夫哥罗德最为重要。862 年,北欧诺曼人首领留里克成为诺夫哥罗德王公, 建立留里克王朝。882 年,留里克的亲属奥列格占领基辅,并迁都于此,形成以基辅为中心的国家,史称基辅罗斯。它一面剥削和掠夺本地斯拉夫人,一面与波罗的海地区和拜占庭进行贸易,逐渐进入封建社会。在政治和文化上,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如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与改造,宗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12 世纪,基辅罗斯陷入分裂,逐渐衰落。1240 年,蒙古远征军攻陷基辅,基辅罗斯随后落入蒙古统治之下。
汗国臣属
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莫斯科公国
16世纪初期
在反击蒙古统治过程中逐渐兴起,而后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1547年
伊凡四世
伊凡四世加冕沙皇,推行一系列措施,巩固中央集权
17世纪末
地跨欧亚
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拜占庭纹章
莫斯科大公印章
俄罗斯国徽
三、东欧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