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专题强化三动态平衡问题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专题强化三动态平衡问题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23 08:52:35

文档简介

专题强化三 动态平衡问题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考点一 动态平衡问题
考向1 解析法解决动态平衡问题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先画出受力示意图,再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得到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表达式(通常要用到三角函数),最后根据自变量的变化确定因变量的变化.
例1 (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2024年9月,国内起重能力最大的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二航卓越”号交付使用.若起重船的钢缆和缆绳通过图示两种方式连接:图甲中直接连接,钢缆不平行;图乙中通过矩形钢架连接,钢缆始终平行.通过改变钢缆长度(缆绳长度不变),匀速吊起构件的过程中,每根缆绳承受的拉力(  )
A.图甲中变大 B.图甲中变小
C.图乙中变大 D.图乙中变小
考向2 图解法解决动态平衡问题
(1)特点:物体受三个共点力,有一个力是恒力、另有一个力方向不变的问题.
(2)方法:
例2 图甲是工人把货物运送到房屋顶端的场景,简化图如图乙所示,绳子跨过定滑轮拉动货物A,沿倾角为θ的玻璃棚缓慢向上移动,忽略货物所受摩擦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货物A对玻璃棚的压力不变
B.货物A对玻璃棚的压力越来越大
C.绳子的拉力越来越大
D.绳子的拉力越来越小
考向3 相似三角形法解决动态平衡问题
(1)特点:在三力平衡问题中,如果有一个力是恒力,另外两个力方向都变化,且题目给出了空间几何关系.
(2)方法:①对物体在某个位置作受力分析;②以两个变力为邻边,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平行四边形;③找出相似的力的矢量三角形和空间几何三角形;④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例关系确定力的变化.
例3 (2025·浙江慈溪中学、余姚中学等名校第一次联考)图甲所示为琮琮演示的攀岩运动示意图.琮琮处于平衡状态,且岩钉A位置固定,分析问题时可以将该实际情境进行简化处理,得到如图乙所示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仅缩短主绳长度,绳子对琮琮的拉力不变
B.仅缩短主绳长度,岩壁对琮琮的作用力的大小不变
C.仅增加主绳长度,绳子对琮琮的拉力减小
D.仅增加主绳长度,岩壁对琮琮的作用力增大
考向4 辅助圆法解决动态平衡问题
(1)特点:物体受三个共点力,这三个力其中一个力为恒力,另外两个力都变化,且变化的两个力的夹角不变.
(2)辅助圆法:画出三个力的矢量三角形的外接圆,不变力为一固定弦,因为固定弦所对的圆周角大小始终不变,改变一力的方向,另一力大小方向变化情况可得.
例4 如图所示,细线一端固定在一个矩形木板上的P点,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光滑球.现将木板以水平底边为轴缓慢转动直至木板竖直,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受到的合力一直增大
B.球对木板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C.细线对球的拉力一直减小
D.木板竖直时,增大细线长度,细线拉力增大
练1 如图所示,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重环,绕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一端与重环相连,另一端施加拉力F使重环从A点缓慢上升到B点.设杆对重环的弹力大小为FN,整个装置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此过程中(  )
A.F逐渐增大,FN逐渐增大
B.F逐渐增大,FN先减小后增大
C.F先减小后增大,FN逐渐增大
D.F先减小后增大,FN先减小后增大
考点二 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考向1 图解法解决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例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a、b之间用轻绳相连,小球a通过轻杆固定在左侧竖直墙壁上,轻杆与竖直墙壁夹角为30°.现改变作用在小球b上的外力F的大小和方向,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60°不变,则(  )
A.轻绳上的拉力一定小于mg
B.外力F的最小值为mg
C.轻杆对小球a作用力大小不变
D.轻杆对小球a的作用力方向一定沿杆
题后感悟
图解法解决平衡中临界极值问题的思路
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作出力的矢量图,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最大值与最小值.
考向2 数学分析法解决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例6 小明同学喜欢体育运动,他拖拉物体时拉力最大为 1 000 N,某次训练中,体育老师将不同质量的重物置于倾角为15°的斜面上,让他拉动重物沿斜面向上运动, 重物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他能拉动的重物质量最大为(  )
A.100 kg B.100 kg
C.200 kg D.200 kg
题后感悟
数学分析法解决平衡中临界极值问题的思路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依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写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画出函数图像),用数学方法求极值(如求二次函数极值、三角函数极值等).
考向3 极限分析法解决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例7 (2025·湖南株洲一模)碗内部为半球形,半径为R,碗口水平.生米粒与碗内侧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静止于碗内的生米粒与碗口间的最小距离d为(  )
A.R B.R
C.R D.R
题后感悟
极限分析法解决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的思路
首先要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和变化过程分析,找出平衡的临界点和极值点;临界条件必须在变化中去寻找,不能停留在一个状态来研究临界问题,而要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和极小.
练2 中国古代建筑的门闩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如图是一种竖直门闩的原理图:当在水平槽内向右推动下方木块A时,使木块B沿竖直槽向上运动,方可启动门闩.水平槽、竖直槽内表面均光滑,A、B间的接触面与水平方向成45°角,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B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了使门闩刚好能被启动,则施加在A上的水平力F最小应为(  )
A.mg B.mg
C.mg D.mg
核心素养·析真题——深研高考 领悟真谛 体现一个“透”
生产生活类情境
典例 (2023·海南卷)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物缓慢提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人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工人对绳的拉力和绳对工人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重物缓慢提起的过程中,绳子拉力变小
D.重物缓慢提起的过程中,绳子拉力不变
[试题立意] 本题以利用滑轮组拉重物为素材,创设了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问题情境.主要考查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知识点,重点考查理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关键能力] (1)理解能力
①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应用
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施加了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②对题干表述的理解
题干关键表述 获取信息
重物缓慢提起 悬挂重物的滑轮在三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动态平衡
滑轮组 一根绳绕过两个滑轮,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
(2)推理论证能力
[失分剖析] 不会确定缓慢拉动绳的过程中夹角θ1逐渐增大.
[考教衔接] 教材中也出现过同样的情境,如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一册第80页第4题,如图所示.此情境也曾在2017年天津卷第8题出现过.
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分层精练(十)
专题强化三 动态平衡问题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关键能力·研教材
例1 解析:设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假设共有n根缆绳,设构件的质量为m,对构件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nFTcos θ=mg,解得每根缆绳承受的拉力为FT=,题图甲匀速吊起构件的过程中,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变大,则每根缆绳承受的拉力变大;题图乙匀速吊起构件的过程中,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不变,则每根缆绳承受的拉力不变.故选A.
答案:A
例2 解析:对货物A受力分析,其动态图如图所示.货物缓慢向上移动,则拉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减小,由图可知,绳子的拉力越来越大.同时,玻璃棚对货物的支持力变小,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货物A对玻璃棚的压力越来越小.故C项正确.
答案:C
例3 解析:本题是杆和绳的连接,建构“活杆”模型、“死结”模型.杆OB为可转动杆,杆对O点施加的弹力为沿着杆的支持力.对O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有==,则绳子对琮琮的拉力为FT=,仅缩短主绳长度l,则拉力变小,仅增加主绳长度l,绳子对琮琮的拉力变大,故A、C错误;岩壁对琮琮的作用力为F′N=FN=,仅缩短主绳长度,或仅增加主绳长度,可知岩壁对琮琮的作用力的大小不变,故B正确,D错误.
答案:B
例4 解析:木板以水平底边为轴缓慢转动,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球受到的合力为零,故A错误;球受力示意图如图甲所示,根据各力的特点,利用几何知识,作图如图乙所示,细线拉力与木板对小球的支持力夹角为定值,由图乙可知细线对球的拉力逐渐增大,木板对球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则球对木板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故B正确,C错误;木板竖直时,球受力示意图如图丙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F sin θ=mg,增大细线长度,则θ增大,细线拉力将减小,故D错误.
  
答案:B
练1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并构建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在拉力到达竖直方向前,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来越小,拉力F增大,FN减小,经过竖直方向后,夹角又逐渐变大,拉力F继续增大,FN也增大,故B正确.
答案:B
例5 解析:对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当F的方向发生变化时,由图可知,轻绳上的拉力可能小于mg,也可能大于mg,A错误;由b的受力图可知,当拉力F的方向与ab绳子垂直时,拉力F最小为Fmin=F4=mg sin 60°=mg,B正确;以a为研究对象,可知a受到重力、绳子ab对a的作用力以及杆对a的作用力处于平衡状态,由三个力平衡的特点可知,杆对a的作用力与a的重力、ab对a的拉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受到的重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绳对a的拉力方向不变,大小变化,所以a受到的重力与绳对a的拉力的合力大小、方向都是变化的,所以杆对a的作用力大小、方向都是变化的,C、D错误.
答案:B
例6 解析:设F与斜面夹角为θ,则恰好拉动物体时有F cos θ=mg sin 15°+μ(mg cos 15°-F sin θ),整理可得F===,故当sin (θ+φ)=1时,m最大,m==200 kg.
答案:C
例7 解析:如图所示:生米粒在碗中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弹力,弹力和接触面垂直并指向圆心,设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设此时刚好不下滑,则重力沿着接触面向下的分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列式得mg sin θ=μmg cos θ,解得μ=tan θ,根据几何关系得tan θ=,联立解得d=R.故D正确.
答案:D
练2 解析:对A、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门闩刚好启动时,对A水平方向上F=FNsin 45°+Ffcos 45°,对于B在竖直方向上FNcos 45°=mg+Ffsin 45°,A、B间最大静摩擦力为Ff=μFN,则施加在A上的水平力F最小应为F=mg.
答案:B
核心素养·析真题
典例 解析:对人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则有FN+FT= mg,其中工人对绳的拉力和绳对工人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A错误,B正确.对滑轮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由题意知,一根绳绕过滑轮组,绳上各点力的大小相等,即F1=F2,其合力竖直向上,所以θ1=θ2.将重物缓慢提起过程,由题意知,a、b两点固定,重物上升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且θ′1=θ′2,其合力竖直向上且不变,如图丙所示,由受力分析图可知,绳子拉力逐渐增大,C、D错误.
答案:B(共63张PPT)
专题强化三 动态平衡问题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考点一 动态平衡问题
考向1 解析法解决动态平衡问题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先画出受力示意图,再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得到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表达式(通常要用到三角函数),最后根据自变量的变化确定因变量的变化.
例1 (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2024年9月,国内起重能力最大的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二航卓越”交付使用.若起重船的钢缆和缆绳通过图示两种方式连接:图甲中直接连接,钢缆不平行;图乙中通过矩形钢架连接,钢缆始终平行.通过改变钢缆长度(缆绳长度不变),匀速吊起构件的过程中,每根缆绳承受的拉力(  )
A.图甲中变大 B.图甲中变小
C.图乙中变大 D.图乙中变小
答案:A
考向2 图解法解决动态平衡问题
(1)特点:物体受三个共点力,有一个力是恒力、另有一个力方向不变的问题.
(2)方法:
例2 图甲是工人把货物运送到房屋顶端的场景,简化图如图乙所示,绳子跨过定滑轮拉动货物A,沿倾角为θ的玻璃棚缓慢向上移动,忽略货物所受摩擦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货物A对玻璃棚的压力不变
B.货物A对玻璃棚的压力越来越大
C.绳子的拉力越来越大
D.绳子的拉力越来越小
答案:C
解析:对货物A受力分析,其动态图如图所示.货物缓慢向上移动,则拉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减小,由图可知,绳子的拉力越来越大.同时,玻璃棚对货物的支持力变小,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货物A对玻璃棚的压力越来越小.故C项正确.
考向3 相似三角形法解决动态平衡问题
(1)特点:在三力平衡问题中,如果有一个力是恒力,另外两个力方向都变化,且题目给出了空间几何关系.
(2)方法:①对物体在某个位置作受力分析;②以两个变力为邻边,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平行四边形;③找出相似的力的矢量三角形和空间几何三角形;④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例关系确定力的变化.
例3  (2025·浙江慈溪中学、余姚中学等名校第一次联考)图甲所示为琮琮演示的攀岩运动示意图.琮琮处于平衡状态,且岩钉A位置固定,分析问题时可以将该实际情境进行简化处理,得到如图乙所示模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仅缩短主绳长度,绳子对琮琮的拉力不变
B.仅缩短主绳长度,岩壁对琮琮的作用力的大小不变
C.仅增加主绳长度,绳子对琮琮的拉力减小
D.仅增加主绳长度,岩壁对琮琮的作用力增大
答案:B
考向4 辅助圆法解决动态平衡问题
(1)特点:物体受三个共点力,这三个力其中一个力为恒力,另外两个力都变化,且变化的两个力的夹角不变.
(2)辅助圆法:画出三个力的矢量三角形的外接圆,不变力为一固定弦,因为固定弦所对的圆周角大小始终不变,改变一力的方向,另一力大小方向变化情况可得.
例4 如图所示,细线一端固定在一个矩形木板上的P点,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光滑球.现将木板以水平底边为轴缓慢转动直至木板竖直,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受到的合力一直增大
B.球对木板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C.细线对球的拉力一直减小
D.木板竖直时,增大细线长度,细线拉力增大
答案:B
解析:木板以水平底边为轴缓慢转动,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球受到的合力为零,故A错误;球受力示意图如图甲所示,根据各力的特点,利用几何知识,作图如图乙所示,细线拉力与木板对小球的支持力夹角为定值,由图乙可知细线对球的拉力逐渐增大,木板对球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则球对木板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故B正确,C错误;木板竖直时,球受力示意图如图丙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F sin θ=mg,增大细线长度,则θ增大,细线拉力将减小,故D错误.
练1 如图所示,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重环,绕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一端与重环相连,另一端施加拉力F使重环从A点缓慢上升到B点.设杆对重环的弹力大小为FN,整个装置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此过程中(  )
A.F逐渐增大,FN逐渐增大
B.F逐渐增大,FN先减小后增大
C.F先减小后增大,FN逐渐增大
D.F先减小后增大,FN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并构建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在拉力到达竖直方向前,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来越小,拉力F增大,FN减小,经过竖直方向后,夹角又逐渐变大,拉力F继续增大,FN也增大,故B正确.
答案:B
题后感悟
图解法解决平衡中临界极值问题的思路
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作出力的矢量图,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最大值与最小值.
答案:C
题后感悟
数学分析法解决平衡中临界极值问题的思路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依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写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画出函数图像),用数学方法求极值(如求二次函数极值、三角函数极值等).
答案:D
题后感悟
极限分析法解决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的思路
首先要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和变化过程分析,找出平衡的临界点和极值点;临界条件必须在变化中去寻找,不能停留在一个状态来研究临界问题,而要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和极小.
答案:B
生产生活类情境
典例 (2023·海南卷)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物缓慢提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人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工人对绳的拉力和绳对工人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重物缓慢提起的过程中,绳子拉力变小
D.重物缓慢提起的过程中,绳子拉力不变
答案:B
解析:对人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则有FN+FT= mg,其中工人对绳的拉力和绳对工人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A错误,B正确.对滑轮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由题意知,一根绳绕过滑轮组,绳上各点拉力的大小相等,即F1=F2,其合力竖直向上,所以θ1=θ2.将重物缓慢提起过程,由题意知,a、b两点固定,重物上升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且θ′1=θ′2,其合力竖直向上且不变,如图丙所示,由受力分析图可知,绳子拉力逐渐增大,C、D错误.
[试题立意] 本题以利用滑轮组拉重物为素材,创设了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问题情境.主要考查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知识点,重点考查理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关键能力] (1)理解能力
①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应用
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施加了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②对题干表述的理解
题干关键表述 获取信息
重物缓慢提起 悬挂重物的滑轮在三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动态平衡
滑轮组 一根绳绕过两个滑轮,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
(2)推理论证能力
[失分剖析] 不会确定缓慢拉动绳的过程中夹角θ1逐渐增大.
[考教衔接] 教材中也出现过同样的情境,如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一册第80页第4题,如图所示.此情境也曾在2017年天津卷第8题出现过.
1.(2025·辽宁沈阳模拟)高空滑索因其惊险刺激而深受年轻人追捧.人通过轻绳与轻质滑环相连,开始下滑前,轻质滑环固定在钢索AB上O点处,滑环和人均处于静止状态,钢索和轻绳的夹角关系如图所示.设OA段钢索的拉力大小为FT1,OB段钢索的拉力大小为FT2,OC段轻绳的拉力大小为FT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T1>FT2>FT3 B.FT1>FT3>FT2
C.FT2>FT1>FT3 D.FT3>FT2>FT1
答案:A
解析: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
这样的三个力可以组成一个首尾相接的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如图乙所示,
由图乙可知FT1>FT2>FT3.
答案:D
3.如图所示,竖直墙壁O处用光滑铰链铰接一轻质杆的一端,杆的另一端固定小球(可以看成质点),轻绳的一端悬于P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已知轻质杆长度为R,轻绳的长度为L,且R<L<2R.A、B是墙上两点,且OA=OB=R.现将轻绳的上端悬点由P点沿墙壁缓慢下移至A点,此过程中轻绳对小球的拉力F1及轻质杆对小球的支持力F2的大小变化情况为(  )
A.F1和F2均增大
B.F1保持不变,F2先增大后减小
C.F1和F2均减小
D.F1先减小后增大,F2保持不变
答案:A
4.(多选)(2025·云南昆明五华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小球A与滑块B用绕过光滑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连接滑块B的轻绳与竖直放置的固定杆垂直且都在竖直平面内,初始时滑块恰好不下滑,现对小球A施加一个水平拉力F,使小球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缓慢上移一小段,设滑块与杆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绳拉力变大
B.滑块B向下移动
C.滑块B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固定杆给滑块B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杆向左
答案:AC
解析:设轻绳对小球的拉力为FT,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在任一位置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答案:B
答案:D
解析:对光滑球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N2 cos θ=mg,
对支架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7.为吸引更多消费者,商场会在中庭悬挂很多节日装饰物,如图所示,轻绳AB一端系有重为G的装饰物,另一端A可在竖直面内旋转,轻绳BC一端系在B点,另一端通过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定滑轮上的C点,由工人拉住静止不动.若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调整A端使AB绳从竖直方向沿顺时针缓慢变到水平方向的过程中(B点位置不动),关于力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绳拉力一直不变,BC绳拉力一直增大
B.AB绳拉力先减小后增大,BC绳拉力一直增大
C.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一直变大
D.地面对工人的摩擦力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B
解析:对B点受力分析,作出力的动态平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AB绳拉力先减小后增大,BC绳拉力一直增大,故A错误,B正确;对工人受力分析,设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FBCcos θ+FN=mg,FBCsin θ=Ff,BC绳拉力一直增大,则地面对工人支持力的一直变小,摩擦力增大,故C、D错误.
答案:C
答案:A
解析:将两灯笼看作一个整体,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10.如图,在竖直平面内固定一光滑的半圆环,圆心为O、半径为R,OA为半圆环的竖直半径,AB为与OA在同一直线上的光滑固定杆,半圆环上套有一小球a,杆AB上套有另一小球b.两小球之间连接一轻弹簧,初始时小球a在距圆环A点右侧不远处的P点,小球b固定于杆AB上的Q点,两小球间距离为R.现用外力使小球b沿杆AB缓慢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但未到达A点.在移动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且在一条直线上,两小球均可视为质点,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始时弹簧弹力大于半圆环对小球a的弹力
B.初始时弹簧弹力大于小球a的重力
C.小球b沿杆缓慢向上移动过程中,半圆环对小球a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
D.小球b沿杆缓慢向上移动过程中,弹簧弹力增大
答案: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