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9 08:0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130分 时间15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喧(xiāo)______ 和(xù)______ 生意(àng)______然 分道扬(biāo)______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春天的村庄富有浪漫,更富有自由和诗意。与城市的春天有天嚷之别。她是那么散淡、甜静。毫无喧闹嘈杂,就这样悄悄地绽放,无人赞赏没关系。难怪村庄的天空是明净的,那是简单纯朴的生活熏染了这片天空。在那个晚霞万丈的夜晚,春天就这样走进村庄。没有大惊小怪的诧异,也不会像诗人一样浮想连翩,夜不能寐。就这样一句淡淡的话,一切含义都孕藏在朴实平淡之中。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10分)
①?????? ? ,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六首》)
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③ ,单于夜遁逃。( 《塞下曲》)
④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
⑤泪眼问花花不语,????? (欧阳修《蝶恋花》)
⑥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⑦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 《 》)
4.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2分)
①电信诈骗的泛滥和滋生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②电信诈骗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③开展防电信诈骗进校园,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1)第 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 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4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去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如今,由原班人马打造的姊妹篇“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唤起了观众对成语这一中国特有文化资源的重新审视。此档节目4月18日开播,7月6日结束。
【材料二】成语是汉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它大多来自传统经典著作,高度凝炼,自成语境,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1)根据材料一,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不要出现具体时间)。(1分)

(2)某校九年级组织学生收看了“中国成语大会”,并准备在年级也举办一次“成语大会”。请根据下列同学对电视节目的议论,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当面向年级组织话动的老师提一些建议。(3分)
小A:节目中的一些成语在生活中很少用到,没什幺意思。
小B:看来看去,比赛还不就是少数人的事?
小C:看出来很多选手赛前都作了充分准备,但死记硬背的东西能长久吗?
二、阅读与理解(46分)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14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6.哪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
A.以激怒其众 / 或以为死
B.从民欲也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C.或以为死 / 或遇其叱咄《送东阳马生序》
D.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乃行卜
7.陈涉吴广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2分)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陈涉吴广发动起义的三部曲。(3分)

9.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所体现的陈涉的性格特点。(3分)

阅读苏轼的《记游松风亭》,完成第9题。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
【注】松风亭在广东省惠阳县。苏轼游松风亭为宋哲宗绍圣元年十月间事,在贬谪。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阅读《鼎湖山听泉》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3题。(10分)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呜,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①草丛中淌过的小溪的声音,像提琴一样柔曼;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②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的声音,又如铜管齐鸣般雄浑。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11.“泉声浸着月光”一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简要赏析。(3分)
12.改写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前后句子连贯而整齐。可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4分)
13.作者深夜听泉,感受到“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你能具体说说它的“奇妙”体现在哪些方面吗?(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16题。(7分)
谈自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5.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6.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这一点”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7-21题。(15分)
恒久的滋味
蒋勋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味觉,这些味觉停留在记忆中,成为生命的滋味。
小时候,喜欢吃糖,甜味停留在孩童时代记忆,不只是口腔四周的快乐,同时呼唤起许多满足、幸福、受宠的回忆。
几乎每一个儿童都有过爱吃糖的记忆,在许多民族的语言文字中,“糖”、“甜”,都已经不单单只是生理味觉上的反应,“sweet”、“candy”,也同时包含了满足、幸福、爱等等心理上的感觉。
甜味如果是人生第一个向往的味觉,甜味停留在记忆里,也就有了童年全部的幸福感受。人不会一直停留在童年,因此人也不会一直满足生命里只有甜味。甜味是幸福,但是甜味太多,也觉得腻。
我不知道为什么开始喜欢上了酸味。
大概是在身体发育之后,十二、三岁左右,被称为青少年,被称为惨绿少年,好像没有熟透的果实,透着一种青涩的酸味。没有放糖的柠檬汁,盐腌渍的青芒果,那种酸,好像初尝到生命里的一种失落、怅惘,一种不严重的感伤。
酸是一种味觉吗?
为什么我们说一个人“好酸”,当然不是他身上的气味,而是他透露出的一种在得不到时的一点点忌妒、讥刺、不满足的愤怨委屈吧。记忆里嗜吃甜食的童年,偶然吃到母亲调了许多醋的面条,立刻皱起眉头,酸得全身皱缩起来,那时还不懂得“酸”的意味。等到我在青少年时期,挤了满满一杯纯柠檬汁,不放糖,咕嘟咕嘟喝着,忽然彷佛懂了生命原来除了“甜”, 还有别种滋味。
但是我品味着“酸”的时候,还是不能了解,为什么母亲会顿顿饭都吃苦瓜,极苦极苦的瓜,加上极臭极臭的豆豉,加上极辣极辣的辣椒,极咸的小鱼干,用热油爆炒,还没有吃,远远闻着,扑鼻一阵咸、辣、臭、苦,呛鼻刺激的气味,呛到使人喉头都是哽咽,呛到眼泪止不住。我长大之后,看着母亲耽溺在这样的味觉里,听她叙述战乱里人的流离,她描述炸弹下来,刚才说话的人,不见了,肠子飞起来,挂在树上。她在咸、辣、臭、苦里,回忆着她五味杂陈的一生吗?
五味杂陈,说的是味觉,但也是人生。
人生应该只有甜味吗?还是在长大的过程,一步一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命经验的扩大,我们的味觉也在经验不同的记忆?我在甜味里记忆幸福满足,在酸味里学习失落的怅惘,在辣味里体会热烈放肆逾越规矩的快感。
我终于也学会了品尝苦味,在母亲临终的时刻,我怀抱着她的身体,在她耳边诵念金刚经,我懂得一种苦味,比甜味安静,比酸味丰富,比辣味深沉庄严。我难以形容,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拒绝生命里这样苦味,我终于知道:我多么眷恋不舍,母亲还是要走!我也终于知道:我人生的滋味大部分从母亲处学来。
从小到大,记忆里最不能忘记的滋味都从母亲的菜饭里学来。我们很少上餐厅,母亲总是一边摘菜叶,一边娓娓说着故事,她用小火煎着一条赤鯮,鱼的酥香的气味久久停留在空气中,至今也似乎没有消逝。母亲的菜有糖醋,有盐渍,有抹了花椒的辛香,有酸辣,有辣苦,也有臭豆腐奇特使人迷恋的臭香。她教会了我去品尝各种味觉,品尝各种味觉混合的不可言喻的滋味。
但是母亲的滋味里有一种仪式,她会特别慎重料理,那滋味却只是米麦五谷的平淡。
每一年过年,母亲要蒸一百个馒头,发面的面头要特别挑选过,蒸锅里的水,大火煮沸,蒸气白烟缭绕,馒头要蒸得白胖圆满,用来在年夜祭拜祖先,也象征预兆一年的平安祥和。母亲在揭开蒸笼的盖子时,慎重庄严肃穆的表情,使我难忘,她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是她有生活的虔诚。
馒头饱满丰圆,透着淡淡五谷的香。我负责的工作是在每一个馒头正中心用筷子点一个红点。红染料用天然胭脂调成液体,用筷子头蘸着,刚好一个圆圆的红点。母亲在一旁叮咛:要点在正中心哦!那时候还没入学,大概四、五岁,我也开始学会了慎重庄严的举止。
我如此贴近那些馒头,好像麦子在土地里、阳光里、雨水里的全部饱实的生命都给了我,平淡悠长而且沉着,在所有的滋味之上,是更恒久的滋味吧!
17.文章第6段中加点的“惨绿少年”有怎样的含义?(2分)
18.在作者的生命历程中,甜、酸、苦等滋味,各代表了什么样的人生阶段?甜味、酸味和辣味各自包含怎样的感觉?(4分)
19.本文行文有两条线索,请指出。(3分)
20.画线的问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3分)
21.年夜祭祖的白馒头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3分)
三、写作(60分)
22.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
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动人的文章,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嚣 煦 盎 镳
2.
错别字




改 正




3.略
4. 第①句,将“泛滥”和“滋生”交换位置。⑵第③句,在“校园”后加“活动”。
5. ⑴“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⑵示例:老师,要积极宣传活动的意义,让大家对活动提高认识。
6. D
7.置书鱼腹 篝火狐鸣
8.并杀二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9.体现了陈涉的远大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性格,显示了一个造反者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批判和大无畏精神。
10.① 我曾经寄居在惠州嘉祐寺中,(一日)在松风亭下散步。(寓 纵步)
② 因此像上钩的鱼,忽然得到解脱。(由是 如)
11.句中的“浸”有“浸润”的意思。整个句子既写出了山中夜晚的寂静,(1分)又突出了泉声的清澈、空灵,(1分)描绘了泉声与月光交汇的美妙意境。(1分)
12.①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②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4分,每句2分)
13.一方面是“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如提琴,如弹拨,如倍司,如铜管齐鸣,“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1分)另一面是“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2分)
14.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15.举例论证 作用:运用发明家爱迪生的事例,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这个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16.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或者: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17.本意指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文中指青涩、强说愁的青少年。
18.甜:童年,酸:青少年,苦:成年。 甜味里记忆幸福满足,在酸味里学习失落的怅惘,在辣味里体会热烈放肆逾越规矩的快感。
19.一是体验各种生命的滋味,一是“我”的成长历程。
20.用问句更能引起读者注意与思考,对母亲艰辛一生的感叹,引起下文对人生的感悟。
21.生活平平淡淡才恒久;生命平平安安才是真,从母亲身上得到的人生启迪是恒久的。
22. 略